行政道德案例分析

行政道德案例分析

《行政道德案例分析》,作者 葛荃,韓玲梅 ,由南開大學出版社於2006-07-01出版。描述的是道德可以區分為多種,如社會公德、家庭道德、職業道德等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行政道德案例分析行政道德案例分析

一般來說,道德可以區分為多種,如社會公德、家庭道德、職業道德等等。其中,職業道德對於規範人們的社會行為,促進社會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書作為主題的行政道德是伴隨著行政管理學科的產生而形成的,具體言之,它是職業道德在政府系統中的特殊表現。也可以說,行政道德指的是調整政府成員個人行為和人際關係的道德規範;確切地說,行政道德是指公務職業道德。 目前,國內學術界已經有了一些關於行政道德理論研究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成果。就現有的一些成果來看,研究者們都能對行政道德進行相應的理論分析,也能舉出案例予以剖析,並能提出自家見解。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們提供了借鑑。本書則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略有突破,於是選擇了道德“衝突”作為切入點,就是從不同層面或不同角色之間行政道德“衝突”的角度,結合相應的案例來考察當代中國的行政道德問題。這個思路實是得益於特里.L.庫珀(Terry L·Cooper)的《行政倫理學:實現行政責任的途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一書的啟發,希望能藉此而引發讀者對於行政道德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本書共分為九章,分別列舉了行政人員在處理公務時遇到的九類衝突與矛盾。它們是:個體利益與國家利益;效忠上級與效忠公眾;職業義務與組織義務;知識分子與潛規則;客觀責任與主觀責任;責任衝突之一:角色衝突;責任衝突之二:利益衝突;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以及組織利益與公眾利益等。 本書是想通過分析這些個體自身以及個體與組織的矛盾與衝突,增強個體在道德衝突中的行政選擇能力,建構合理的行政道德價值理念,以及相應的道德秩序。在道德規範內化為人的主體精神時,其作用方式是內省式的自我約束。然而,從行政道德的實現方式來看,沒有外在的社會約束是難以持久的。因此,行政道德的實現必然要經歷兩種途徑:一是著重於行為者自身自律性的內部控制,二是著重於行為者之外的制約——評價機制,即外部控制。作者正是以這樣的理念貫諸本書的案例分析。

目錄

總序前言上篇:行政人員的道德第一章 個體利益與國家利益 1—1 理論要點 1—2 案例分析案例一 從“成功典範”到“反面教材”——重慶市巫山縣原副縣長劉敬安的蛻變軌跡案例二 李紀周的悔罪書案例三 貴州省交通廳原廳長盧萬里腐敗案案例四 “好乾部”腐敗的警示——吉林省原省委副秘書長王純腐敗案件透視案例五 吉林交警腐敗案案例六 “年審”當成搖錢樹司機身上刮錢財——貴州清鎮市交警大隊群體性貪污腐敗案透 視案例七 吉林巨貪喬本平 1—3 小結第二章 效忠上級與效忠公眾 2—1 理論要點 2—2 案例分析案例一 是醫院違規還是醫生“另類” 案例二 “不受歡迎”的政務監督員案例三 郭光允:大悲大喜的反腐人生案例四 紀委書記李友星案例五 反腐勇士淚灑舉報路案例六 署名舉報者的遭遇 2—3 小結第三章 職業義務與組織義務 3—1 理論要點 3—2 案例分析案例一 “打假醫生”陳曉蘭 案例二 某衛生局關於血吸蟲病的調查案例三 我所親歷的銀行卡造假行動案例四 媒體的職業道德 3—3 小結第四章 知識分子與潛規則 4—1 理論要點 4—2 案例分析案例一 說“不”的勇氣——一篇博士論文未獲通過的啟迪案例二 我的掛職副縣長生涯案例三 博士從政面面觀案例四 碩士公務員下崗疑為觸動潛規則 4—3 小結第五章 客觀責任與主觀責任 5—1 理論要點 5—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車禍現場見死不救“優秀”鄉官激起民憤案例二 “傻”民警劉陸鋒案例三 鄉幹部咋能這樣冷漠案例四 吉林一農村少年昏倒在場幹部見死不救 5—3 小結第六章 責任衝突一:角色衝突 6—1 理論要點 6—2 案例分析案例一 好書記牛玉儒案例二 水泥廠籌款公務員買單案例三 最富爭議的市委書記案例四 井岡山:公務員購房的兩難選擇 …… 第七章 責任衝突二:利益衝突下篇:行政組織的道德第八章 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第九章 組織利益與公眾利益後記

·查看全部>>

前言

現代中國社會的高速發展,對國家高等教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公共管理科學教育的領域中,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釋義、分析式的灌輸教育方式,儘管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單單憑此一種教學方法遠遠不能達到最終的教育目的。公共管理是典型的以實踐教學為主要手段的學科,因此,多種多樣的實踐教學方法對於達到教學目的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子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古至今,我們已經充分認識到目的與方法之間的關係。要想達到預期目的,必須採用適當的手段與方法。在公共管理學科中,案例教學方法雖然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完善,但是作為達到公共管理教學與研究目的的“利器”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公共管理教學中一種重要教學方法並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從這點出發,我們組織編寫了“公共管理/MPA案例教學系列教材”,相信這套教材在公共管理教學及研究過程中能夠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閱讀與使用這套教材的時候,首先需要理解最基本的概念。在我們接觸的相關概念與命題中,案例、教學案例、公共管理案例與其他學科案例的區別,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區別等,都必須理解清楚。在此基礎上,再展開對具體案例的思考、討論和分析,將會更好地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及研究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