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的育種

蠶的育種

改良現有蠶品種和培育新的蠶品種的技術。 有一化性、二化性以及有滯育的多化性品種。 系統分離育種

蠶的育種

正文

改良現有蠶品種和培育新的蠶品種的技術。科學的桑蠶育種以蠶的遺傳的客觀規律為依據,對於提高蠶繭蠶絲的產量和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品種資源 蠶品種一般依原產地分為中國、日本、歐洲和熱帶4大系統。
中國系統種 有一化性、二化性以及有滯育的多化性品種。眠性以四眠為主,間有三眠或五眠。繭多白色,也有金黃、桃紅和淡綠等色;繭形中等,以橢圓形為多;常有雙宮繭。絲質優良,主要表現為解舒好、纖度較細、分離細纖維少、練減率小、強伸力大。
日本系統種 有一化性和二化性,也有極少數為四化性和多化性。四眠。繭多白色,少數為金黃色和綠色;繭形小,深束腰;雙宮繭較多。絲質較差,主要是絲較短、解舒差、纖度較粗、分離細纖維多、淨度差、練減率大、強伸力小。
歐洲系統種 一化性。四眠。卵膠著力小,間有天然散卵。繭多為肉色,也有黃色、白色;繭形大,多淺束腰;雙宮繭少;繭重較重。絲量多,絲較長,解舒好,纖度較粗,分離細纖維較少,淨度好,強伸力大。但蠶體弱,飼育經過長,飼養較難。
熱帶系統種 分布在中國的海南和廣西南部以及東南亞、南亞地區。為無滯育的多化性種。四眠。產卵數少、卵形小、膠著力較弱、不耐冷藏。蠶體較強,能適應高溫多濕環境。食桑快,飼育經過短,但也有食桑慢而飼育日數相對延長的。繭色有白、金黃、銹色、淡綠等。綿繭多,繭形小,呈紡錘形,間有球形。繭絲纖度細,分離細纖維少。絲短,絲量少,淨度差。
育種目標和方法 育種目標因生產需要而有不同重點。一般要求蠶體強健好養、飼育經過較短、產繭量及繭層率高、繭形勻整、解舒好而穩定、繭絲長、淨度優、生絲強伸力好、分離細纖維少、產卵量多、品種間配合力好等。育種方法主要有下述幾種。
系統分離育種 或稱純系分離育種。是最基本的育種法。即對原始材料按育種目標進行多代選擇,使經濟性狀提高、群體內目的基因的頻率不斷增加而形成新品種。選擇貫穿於蠶的整個發育階段。選擇項目在卵期一般為化性的穩定性、產卵量、良卵率、孵化齊一度等;幼蟲期為生命力、經過長短、眠起、上蔟及體色斑紋的齊一度等。種繭期是選擇的最主要時期,選擇項目主要為死籠繭率,蟲、蛹統一生命率(幼蟲生命率和蛹期生命率統一的數值),弱小蠶發生率,繭形,繭色,全繭重,繭層重,繭層率及解舒率,淨度,纖度,絲長等;成蟲(蛾)期主要根據健康度、發蛾齊一度及交配性能等性狀進行選擇。
選擇方法有兩種:①混合選擇。即從親代選優良個體隨機交配,後代混合飼養,從中選優留種,如此反覆多代。優點是簡單易行,可用於較大群體;缺點是難以區分遺傳變異與環境變異,不能鑑定被選個體的育種價值,選擇效率較低。②蛾區選擇。即從原始材料分離出較接近育種目標的一些單蛾區,分別飼養,選優留種,連續多代。在早期世代進行同蛾區交配,以便利用近親交配原理及時淘汰屬於遺傳隱性的不良性狀,並提高蛾區內群體的純合度。隨著性狀趨於穩定,即進行同一家系的異蛾區交配,以防止近親交配造成的後代虛弱,保持蠶體強健。區內留種個體採用隨機交配或控制交配方式繼代。此法可以查清各個家系的歷代遺傳表現,故又稱譜系選擇。其優點是能夠及時淘汰因偶然機會表現優良,實則遺傳價值不高的個體或家系,手續雖較繁複,但選擇效果較好。
雜交育種 是在兩個不同遺傳型的個體間進行有性雜交,從其後代按目標選出新的遺傳類型,育成新品種。近代蠶品種多用此法育成。親本選擇是雜交育種的關鍵,以選擇綜合性狀優良,同時缺點可以互補、配合力又好的為宜。雜交的方式有:兩個親本一次雜交的單雜交和兩個以上的親本進行多次雜交的複合雜交。當一個親本的多數性狀優良、個別性狀需要改進或需添加限性性狀時,則用回交方式,即把雜交後代和其親本之一再行雜交。回交有一次或多次,通常用多次。雜交後代的早期世代(F1~F3)多採用混合選擇,選留優良個體隨機交配,避免不良性狀過早固定;F4以後採用單蛾飼養,進行蛾區選擇,逐步建立系譜;F10以後性狀趨向穩定,即成為新品系或新品種。在雜交後代的培育過程中,應創造能充分發揮其性狀的環境條件,以提高選擇效率,並力求使蛾區間、個體間的飼育條件保持一致,減少選擇時的誤差。
誘變育種 即利用誘變因素誘發育種材料突變,經選擇而成為具有特殊性狀的新品種。誘變材料宜選用絕大多數性狀較好而僅有個別缺點的,以期通過突變,使這些缺點得以克服。用於桑蠶的誘變因素通常為 X線和γ線。一般在卵點青期、雄蠶 5齡中後期和雌蛹中後期照射,處理的群體宜大,以增加產生符合育種目標的突變體的機會。處理的當代及後代蠶體較弱,須用蛾區飼育。迄今蠶的誘發突變多見於形態性狀,尚未發現提高抗病性、抗逆性或絲繭性狀的優良突變。實踐上套用較成功的是誘變易位。即以 X線照射蛹,使帶有某種顯性(斑紋,繭色或卵色)基因的染色體片段易位到決定雌性的 Y染色體上,造成限性遺傳材料如普通斑、暗色斑、虎斑,黃繭、黑白卵等,再經改良,成為限性品種。這類限性品種的雌體都表現各該顯性性狀,雄體則表現相應的隱性性狀。這樣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就可正確識別雌雄,便利大量生產雜交種。誘變育種另一成功的套用實例是創造伴性平衡致死系,它的雄體與任何品種交配,其次代的雌卵全部致死,這為專養體質較強、葉絲轉化率(桑葉轉化為蠶絲的效率)高的雄蠶創造了條件。
雜種優勢利用 桑蠶的雜種優勢,主要表現在一代雜種(F1)的眠起及發育經過日數、抗逆性、產卵數、蠶體重、單位給桑量的產繭量、繭絲長、繭絲量等經濟性狀,均較兩親的平均數或任何一親為優;但同時雙宮繭也增加,纖度略粗。桑蠶雜種優勢的測定較多採用雜種優勢率蠶的育種,或用雜種優勢指數蠶的育種,式中MP為兩親平均值。具有較強雜種優勢率的性狀是生命率、雙宮繭率、產繭量,其次為全繭重、繭層重、繭絲長、纖度和齡期經過(負值);而淨度、解舒和繭層率的雜種優勢率很小。為提高種蠶的強健性和增加產卵數,除單元雜交種外,還可採用多元雜交種(三元雜交、四元雜交)。
蠶品種審定 育成或引進的新品種,須通過實驗室和農村中間試驗,以確定其生產性能、增產效果和適應地區,作為推廣套用的根據。中國蠶品種審定工作分國家和省(市、自治區)兩級。農業部設全國桑、蠶品種審定委員會,負責全國新育成及引進品種的審定,並在重點蠶區(省)進行實驗室共同實驗,取得有關資料後,根據國家規定指標,確定新品種能否推廣及推廣的地區(見蠶種繁育)。
展望 育種材料是育種工作的基礎。因此蠶品種資源的蒐集、保存和研究,以及單一性狀特優的基礎品種的培育工作將更受重視。除蠶體強健、葉絲轉化率高、繭層重、解舒好和絲質優良等仍是育種的主要目標外,抵抗不良氣候條件或兼抗幾種流行蠶病的品種選育也將進一步受到注意。此外,由於電子計算機的套用,與育種關係密切的數量性狀遺傳學將能掌握更多的重要經濟性狀遺傳參數,從而為提高育種工作的效率創造條件。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