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工船》

《蟹工船》

《蟹工船》,日本著名作家小林多喜二創作於1929年的小說,位居2008年夏季日本暢銷書榜單的前列。描寫失業工人、破產農民、貧苦學生和十四、五歲的兒童被騙受僱於蟹工船“博光丸”號後,長期漂流海上,從事原始、落後和繁重的捕蟹勞動。

基本信息

小說簡介

《蟹工船》(《Kani Kosen》)是身為日本共產黨員的著名作家小林多喜二(Taki ji Koba yashi)1929年的作品,描寫了一群失業工人、破產農民、貧苦學生和十四五歲少年,被騙受僱於蟹工船“博光丸”號;他們長期在堪察加海上漂流,在非人的環境下從事繁重的捕蟹勞動,還得忍受監工的壓迫;最終,他們團結起來,以罷工反抗壓迫。

小說最初刊登在日本無產階級文學雜誌《戰旗》 (Nap,全日本無產者藝術聯盟機關雜誌)1929年5、6月號上,被認為是日本現代文學史上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

作者簡介

《蟹工船》 小林多喜二生活照
小林多喜二(1903-1933),別名鄉利基、堀英之助、伊東繼,出身 貧農,日本無產階級作家, 日本無產階級文學運動領導人之一。

1924年,小林多喜二與友人創辦《光明》雜誌。

1927年,他又參加了“工農藝術家聯盟”,成為小樽支部幹事

1931年加入日本共產黨。

1933年被捕,被嚴刑拷打而死。

詳見詞條:“小林多喜二”。

相關作品

 

 

 

 

 

在華傳播

《蟹工船》 1962年4月出版的連環畫
早在1930年初, 夏衍以“若沁”的筆名在 《拓荒者》第一期上發表了《關於》一文,這可能是中國文學界對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的最早評介。文章寫道:“假使有人問:最近日本 普羅列塔利亞文學的傑作是什麼?那么我們可以 毫不躊躇地回答:就是《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的作者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文末還強調說:“我們可以大膽地推薦:《蟹工船》是一部 普羅列塔利亞文學的傑作。”

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蟹工船》脫稿於1929年3月,起初在期刊《戰旗》上連載,同年9月出版單行本。

1930年春,魯迅主編的《文藝研究》創刊號(1930年2月15日出版)上就刊出了《蟹工船》的出版預告:“日本普羅列塔利亞文學,迄今最大的收穫,誰都承認是這部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在描寫為帝國主義服務的《蟹工船》中,把漁夫縛死在船欄上,這一工船專為自身利益寧願犧牲求救的別一工船的數百性命,這種悽慘的場面中,驚心動魄地顯示出了兩大階級的對立。”

1930年4月, 陳望道等主持的 大江書鋪出版了 潘念之譯的《蟹工船》,但不久即被國民黨反動當局以“普羅文藝”的罪名密令查禁。

中譯本《蟹工船》的封面呈紫褐色,中繪有高聳的煙囪,挺拔的水塔,以及連綿不絕的城堞式的廠房。構圖剛健有力,甚為別致。全書近200頁,輕磅道林紙印造,書品頗佳。而這本“禁書”的最可貴之處,是它的卷首載有小林多喜二專為中譯本所撰寫的《序文》。

《蟹工船》的出版,在中國讀書界產生了積極而熱烈的影響。王任叔在《現代小說》三、四月會刊上發表了《小林多喜二底》,予以評介與推薦。 《中國新書月報》等刊物上也刊載了評論文章。中國許多作家也熱心譯介小林多喜二的作品,如郭沫若就翻譯了《“替市民”》(刊《日本短篇小說集》,商務印書館,1935年3月初版)。

致中國讀者

小林多喜二專為中譯本所撰寫了《序文》,全文如下:

中國普羅列塔利亞底英雄的奮起,對於切膚相關的日本普羅列塔利亞,是怎樣地增加其勇氣呢。我現在想到《蟹工船》由著潘念之同志底可敬的努力,得在這英雄的中國普羅列塔利亞之中被閱讀的了,感到異常的興奮。在這作品上所採取著的事實,象在日本底這么一般,對於中國普羅列塔利亞,或許是關係較淺罷。然而,假如把《蟹工船》底極度殘虐著的原始榨取、囚人勞動,和被各帝國主義底鐵鏈所緊縛著、被強迫在動物線以下虐使著的中國普羅列塔利亞底現狀,就這么換置了過來,是不能夠的么?是可以的啊!那么,這個貧弱的作品,雖是貧弱,但得成為一種力。我堅確地相信著這一點。
喔,同道的中國的朋友們啊,我永久地祝頌你們底康健與光明!
獻給你緊固的握手!

《蟹工船》 2005年11月中國舉行小林多喜二國際研討會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七日
小林多喜二

這篇簡潔精煉,而又寓意深遠的《序文》,既是這位日本偉大的戰士兼作家所饋贈給中國讀者的珍貴禮品,也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極有意義的一頁。在這短短的序文中,它含孕了多么濃郁的革命情誼,它寄託了多么殷切的深摯希望,真切感人地表露了這一日本人民的優秀兒子對中國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熱誠祝願。

文學豐碑

《蟹工船》 矗立在小林多喜二家鄉日本北海道小樽的紀念碑
《蟹工船》中的勞動者們都是被迫 背井離鄉到北海道求生的農民,而駕著蟹工船“博光號”到 堪察加海上捕蟹,再加工成 罐頭的工人們則是小林多喜二家人的縮影。

小林多喜二之所以能把工人們的痛苦描寫得惟妙惟肖,就是來自家人們的縮影。1903年出生於秋田縣貧農家庭的小林,曾舉家背井離鄉到北海道求生存。在陡峭的山坡上推手推車的雙親、在火山灰工廠勞動的姐姐和拾煤渣的妹妹,同周圍的勞動者和農民一樣,即便拚命工作也無法改善自己的處境。

小說中描寫了在帝國主義權力和資本家的壓迫下,雖然勞勞碌碌地工作著,得到的卻是低廉工資的勞動者。在資本家變本加厲的壓榨下,為了爭取自己的正當待遇,他們團結起來反抗壓迫。小林多喜二向和他生活在同一年代的所有日本人揭露了資本家對勞動者的虐待和鎮壓,以及本應保護國民的軍隊與資本家相互勾結的真相。

讀過小說的人都討厭在蟹工船上對勞動者動私刑監工淺川。小林多喜二之所以能視家人的痛苦和無產階級的悲哀為自己的痛苦,並將此痛苦通過小說生動的表達出來,是因為他生長的環境為他提供了生動的素材。

《蟹工船》 小林多喜二文學碑
《蟹工船》是小林多喜二參閱了眾多資料而完成的力作。它赤裸裸地描寫出北海道勞動者們的生活和北洋漁業公司對勞動者們的壓榨。小林多喜二在執筆中參考了 漁業勞動者、小樽的海員工會會員、 函館的勞動工會會員、小樽商業高中的同級校友的證言和自己親身調查所得的資料,從而使《蟹工船》具有極高的現實性。

日本詩人土井大助說:“每一次重讀《蟹工船》,都會發現一些自己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情節。在表現手法上也是如此。比如說在描寫北方嚴寒天氣的雨時,寫到‘像納豆抽的絲似的雨’,這不僅僅是他的文學功底深厚,比喻很形象,而且他借這個比喻寫出了勞動者生活、活著的感覺,甚至勞動者的汗臭,非常逼真”。

確實如此。對小林多喜二來說,北方的嚴寒決不是與己無緣的事。“勞動者對生命的感覺,對生活的感覺”令他感同身受。在他生前一定經常想到父母在農閒時期推手推車維持家用的辛苦,在陡峭的山坡上,父母一邊剎車一邊奔跑的情景一定令他不堪回想,而多喜二將自己對父母的感情也轉移到同樣在北海道求生的勞動者身上。

同名電影

同名電影《蟹工船》,1953年發行。

此片獲日本最佳影片獲日本全國攝影獎,獲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導演獎。

導演:山村聰(男,生於1910年2月24日,日本人,因心臟病逝世於2000年5月26日。

主演:Sumiko Hidaka (女,生於1923年3月5日,日本人,因肝病逝世於2002年8月1日)。

Mikizo Hirata(男,資料不詳)。

劇情:影片改編自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的中篇小說《蟹工船》,小說描寫那些像水上監獄那樣漂流在海上專門捕撈、保存螃蟹的漁輪中的苦工們的生活,他們從無法忍受監工的虐待到逐步覺醒和奮起鬥爭,並迫使監工低頭認罪,深刻揭露了日本帝上主義對內進行剝削的殘酷性和野蠻性,同時也歌頌了日本人民反抗壓迫、勇於鬥爭的精神。影片真實再現了那一時期的日本工農民眾在日本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大規模的有組織的鬥爭。

《蟹工船》日本年輕人追捧小說《蟹工船》
感染力:在這部由演員山村聰導演的影片中,嗚咽悲泣、歇斯底里的大笑或是嗥叫、咧嘴的姿態,占著突出的地位。影片中,背著嬰兒的母親削好蘋果,先把長長的果皮放進嘴裡,再把果肉送給即將上船的兒子,卻被一拳打飛。這些描述窮困的鏡頭震驚了世界觀眾。

影片評價:日本評論界認為此片是一部具有浪漫主義奇特風格的作品。導演很注重氣氛的渲染,為了突出主題思想,著重描寫了資本家的貪婪和殘暴,對海洋這樣一個特殊環境刻劃得非常細緻。在工人們最後起來反抗的戲裡,用了一些長短鏡頭交替出現的手法,使影片的氣氛達到了高潮。攝影師主要是採取“廣焦點”的攝影方法,注意鏡頭的運用,同時注意採光技巧,使畫面既有深度又有廣度。

備受追捧

《蟹工船》被日本當局認為對天皇不敬,於是書籍遭到塗抹、刪除,後來列為禁書。

1953年,《蟹工船》首次以平裝書的形式在日本國內出版,當時年銷售量為5000本,後來又長期在書店銷聲匿跡。

直至2008年1月,這部經典小說突然火爆起來,出版社新潮社(Shin cho sha)稱,該書目前的累計銷量已突破50萬冊大關,而據日本《讀賣新聞》介紹,購買的讀者中近8成為年輕人。

《衛報》指出,對日本這樣一個長期浸淫在動漫電子遊戲的文化市場而言,年輕人對《蟹工船》這樣一本嚴肅文學作品感興趣,實在罕見,深層原因恐怕是因為日本經濟低迷,而這部作品喚起了社會底層“窮忙族”(working poor)的共鳴。

影響深遠

《蟹工船》 世紀文學泰斗
2008年8月4日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 日本共產黨委員長 志位和夫說,《蟹工船》一書在年輕人當中很受歡迎,使得他們對馬克思主義有了新認識。日本共產黨的宣傳材料對此分析說,有的年輕人無論怎樣工作都看不到前途,他們過去認為責任在自己,而今他們開始意識到,這實際上是政治體制的責任,必須改變目前的政治狀況。

《日本經濟新聞》的報導還說,日本共產黨的新黨員人數正在急劇增加,其中年輕黨員的增加尤其明顯。黨員人數在1990年達到50萬後開始減少,過去10年一直在40萬左右徘徊。然而,從2007年9月日本共產黨第五次中央委員會全會召開至今,已有約9000人入黨。有趣的是,新黨員中有20%的人年齡在30歲以下。

小說的熱賣在日本掀起了回顧小林多喜二以及70多年前的無產階級文學運動的熱潮。但一些學者認為,這不過是給了出版社大賺一筆的機會。《蟹工船》里的鬥爭故事不可能在當今的日本重演,數十年來,日本的工會成員數量一直在下降,只有極少數選民支持左派政黨。

早稻田大學教授HirokazuToeda表示:“年輕人很容易感同身受,在小說中聯想到自己的處境,但這種同情很零星,我認為這不會導致有組織的運動。”

相關資料

1、《無產階級經典小說走俏日本》,作者:蔡宸亦 載於:《外灘畫報》

2、《蟹工船》(日)小林多喜二 著,李思敬 譯註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年

3、《紀念《蟹工船》出版五十周年》作者:胡從經
載於:《讀書》1979年第2期
4、《日人對經濟不安舊書《蟹工船》熱銷》,載於《文匯報》2008-08-22副刊http://www.wenweipo.com

5、《“蟹工船”悲吟》2008-06-13,作者:芝櫻
http://www.tongriben.com/descoveryAction.do?eventSubmit_doQryByObject=doQryByObject█_id=3&module_id=326&id=2682

6、紀錄電影《衝擊時代的人——小林多喜二》與《蟹工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