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文化

蟹文化

所謂蟹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構成部分和體系,就是人類認識、捕撈蟹、進行蟹的商品交易及食用蟹,並由此相衍生出的有關蟹的食用知識、商品理念、市場規範化制度及人們對其審美欲求和相關的趣聞、掌故、傳說及習俗和有關的詠蟹詩、文、書、畫、歌、舞、劇、樂等等,它是人們在開發利用蟹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的總和。即人與蟹、人與蟹、人與蟹的生長環境——即大自然的關係,和人們對這種關係的不斷調整,構成了蟹文化。

簡述

所謂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構成部分和體系,就是人類認識、捕撈蟹、進行蟹的商品交易及食用蟹,並由此相衍生出的有關蟹的食用知識、商品理念、市場規範化制度及人們對其審美欲求和相關的趣聞、掌故、傳說及習俗和有關的詠蟹詩、文、書、畫、歌、舞、劇、樂等等,它是人們在開發利用蟹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的總和。即人與蟹、人與蟹、人與蟹的生長環境——即大自然的關係,和人們對這種關係的不斷調整,構成了蟹文化。

我國人民對螃蟹最為鍾愛,認為它是營養豐富、肉嫩味美的席上佳肴。尤其文人雅士、墨客騷人更是偏愛此君。《周禮.官考工記仄行》中稱蟹作“仄行”(因側行);揚雄《太玄.銳》:“蟹之郭索,後蚓黃泉。”宋代傅肱的《蟹譜》記載:“蟹,以其橫行,則曰螃蟹;以其行聲,則曰郭索;以其外骨,則曰介士;以其內空,則曰無腸。”晉葛洪《抱朴子.登涉》:“稱無腸公子者,蟹也。”宋傅肱《蟹譜.兵權》:“忽見蟹,則當呼為橫行介士。”因此又得了“無腸公子”、“橫行介士”的雅號。寥寥數語,便把螃蟹的特性、形狀以及別稱都盡寫出來了,使人如見其形。民諺有云:“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將螃蟹與廬山相提並論,可見人們對螃蟹鍾愛之深。

蟹之名

蟹是一種頗有個性的動物,腿多名也多。宋代傅肱的《蟹譜》載:“蟹,以其橫行,則曰螃蟹;以其行聲,則曰郭索;以其外骨,則曰介士;以其內容,則曰無腸。”雅號也多,有“鐵甲將軍”、“無腸公子”、“橫行勇士”、“含黃伯”等。

蟹之喻

螃蟹堅甲利足,橫行逞凶。凡罵民賊、貪官,常借用於它。近代國畫大師齊白石,在一次國民黨浙滬警備司令宣鐵吾的宴會上,被邀請揮筆作畫。他在宣紙上畫出一隻大螃蟹,題跋:看你橫行到幾時?;“四人幫”倒台後,畫家黃永玉畫了一壺美酒和4隻煮熟的螃蟹:不但是象徵,也表達了那些日子的歡樂。在《紅樓夢》中,曹雪芹借薛寶釵的筆,寫出了“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陽秋空黑黃”的食蟹名句,譏笑怒罵那些兩腳蟹,讀後使人倍感痛快淋漓。

蟹俗語

牛吃蟹,喻牛頭不對馬嘴;老蟹,喻婦人老而猾之稱也;叫化子吃死蟹只只好,義同拾到籃里就是菜;撐腳蟹,借喻無陽剛之氣的膽怯者;大閘蟹坐飛機——懸空八隻腳,喻相去甚遠。

蟹諺語

“寒露髮腳,霜降捉著,西風起,螃蟹肥,西風響,蟹腳癢”,說明螃蟹成熟,進行洄游繁殖,正是捕蟹的季節。“九雌十雄”、“九月團臍,十月尖”,均表示農曆九月雌蟹卵滿,黃膏豐腴;十月雄蟹性腺發育最好、最美,黃白鮮肥。這段時期,正是持螯賞菊的最佳季節。“立了冬,影無蹤”,說明天氣寒冷,蟹要“埋泥”冬眠了。但是,如果氣候溫暖,生長環境良好,“小雪前,鬧踵踵”,照樣還是可以捕食到螃蟹的。

蟹饌

我國有不少名菜就是用鮮蟹做成的。如天津的“金錢紫蟹”、“熘蟹黃”,廣州的“芙蓉蟹片”、“脆皮炸蟹螯”、“姜蔥炒肉蟹”,山東的“蟹黃魚翅”,江蘇揚州的“蟹肉獅子頭”、“蟹黃湯包”,鎮江的“清燉蟹粉獅子頭”,浙江的“敦煌斗蟹”等都是中外馳名的蟹饌名菜,江蘇的“中堡醉蟹”還出口到國外。

蟹詩

蟹是我國諸多美食佳饌中的珍品,歷來受世人青睞。許多文人墨客、志士仁人對蟹、啖蟹、品蟹都作了盡情的吟詠。作品韻味濃郁,美不勝收。如蘇東坡的“但願有蟹無鹽州”,黃山谷的“一腹金相玉質,兩螯秋江明月”,曹雪芹的“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凹紅脂塊塊香”,陸游的“蟹脂暫擘饞誕墮,酒綠初傾老眼明”,李白、白居易、陸龜蒙、楊萬里、皮日休等詩人都留有詠蟹的詩句。

蟹畫

蟹也是畫家筆下的好題材。明代畫家徐渭的“黃甲傳臚圖”,吳道子的“螃蟹圖”,齊白石“螃蟹圖”、“墨蟹”,吳弗之的“螃蟹圖”;還有李苦禪等大畫家對螃蟹的形態觀察入微,潑墨即成,創作出了一幅幅形神兼備的“螃蟹圖。”

蟹聯

如清代末年,松江知府出了一個上聯:“鱸魚四鰓,獨占松江一府”。
兩江總督張之洞以螃蟹為題,對了一個絕妙的下聯:“螃蟹八足,橫行天下九州。”

蟹謎

民間中流傳螃蟹謎語俯拾皆是,如“身披盔甲,目中無人,手舉鋼刀,一向橫行”等,雋永明快,為人們品味蟹餚平添了幾多韻味。

蟹四最

最頭痛的人:荷蘭人

傳說很多年前,第一代去荷蘭的華僑中,有人帶了大閘蟹一同遠渡重洋到了荷蘭。過海關的時候,讓荷蘭的海關人員發現了。當時的海關人員並不認得大閘蟹,把沒收的蟹倒在了海里。過了若干年,從前被倒在海里的中國大閘蟹,在同緯度的氣候和環境都適宜的荷蘭迅速繁殖。後來,荷蘭人發現他們的臨海堤壩常常遭到破壞,出現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洞。擔憂引起了高度重視,經多方專家匯總意見,罪魁禍首就是大閘蟹。

最沒有口福的人:陝西人

在成千上萬的水族生物中,螃蟹生得最面目猙獰。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這么記載:“關中(陝西一帶)無螃蟹,怖其惡,以為怪物。人家每有病瘧者,則借去懸門戶。”讀到這裡不禁感嘆,陝西人想用螃蟹來驅走“瘧鬼”,豈不便宜了那惡煞?沈括接著開玩笑說:“不但人不識,鬼也不識也!”

最厲害的人:圍棋大師聶衛平

聶衛平棋風咄咄逼人,食起蟹來也當仁不讓。1992年9月,聶衛平一行到香港,金庸在家中設蟹宴盛情招待。聶衛平一口氣吃了13隻大閘蟹,引得四座皆驚。

“食蟹”終生成就獎:明代劇作家李漁

李漁在所著《閒情偶寄》中自稱以蟹為命,一生嗜之。自螃蟹上市之日到斷市之時,他家七七四十九隻大缸里始終裝滿螃蟹,用雞蛋白飼養催肥。他無一日不食螃蟹,因擔心季節一過難以為繼,還要用紹興花雕酒來醃製醉蟹,以便冬天食用。在沒有螃蟹的季節,李漁先取瓮中醉蟹過癮。他連醃蟹的酒也不會浪費,稱為“蟹釀”,一直喝到來年螃蟹上市。李漁家裡還有一個女傭特別喜歡打理有關螃蟹的事,李漁乾脆呼之為“蟹奴

詠蟹

歷代以來,以蟹命名的名菜赫然入譜。晉代有“鹿尾蟹黃”、明代有“瑪瑙蟹”,清代出現了“蟹黃兜色”、“螃蟹羔”等蟹餚。而其吃法種種,歷代多有記述。因蟹性寒,味鹹,屬大涼之物,因此古人食蟹時多以酒、芥、姜、醋、蒜之類相佐。李時珍說:“鮮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咀黃持螯。”劉若愚《明宮史》記載:“八月始造新酒,蟹始肥。凡宮眷內臣吃蟹,活洗淨,用蒲包蒸熟,五六成群,攢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臍蓋,細細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

談蟹

從詩書或專著中了解,明代以前多以清水煮蟹為上,和我們現在的老饕們的吃法差不多,直到了清詩人袁枚的腦子裡還是那般認為“蟹宜獨食”,“最好以淡鹽湯煮熟,自剝自食為妙”。而一些主張“從中加鴨舌,或魚翅,或海參者,徒奪其味,而惹其腥惡”,被不齒為是“劣極”的“俗廚”。 魏晉南北朝時有“鹿尾蟹黃”一菜,隋代謝諷在《食經》中有“成美公藏蟹”一餚。隋煬帝特好的“鏤金龍鳳蟹”,張俊為宋高宗進奉“螃蟹釀棖”、“洗手蟹”、“螃蟹清羹”等蟹饌

酌蟹

蟹食文化和酒文化密切相關。故“持螯飲酒”,古今皆然。吃蟹品酒,追求閒逸人生,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魏晉時代,就有人把吃蟹、飲酒、賦詞作為金秋的風流韻事。畢卓在《世說新語》里有:“得酒滿數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可見這先生嗜蟹之痴深,已可和生命等同而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