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蟹

食蟹,動詞,指吃螃蟹。

簡介

每年食蟹時節,我都發現很多人其實是不會吃蟹的。實在可惜!
飯桌上判斷一隻大閘蟹是否正宗,一看外色,蟹殼通紅,蟹肚玉白,尤其是那白,實在是與眾不同的。二看含水,一隻蟹打開蟹殼,假如都是水,俗稱“一殼水”,那是蹩腳蟹。正宗大閘蟹打開蟹殼——滴水不漏!
吃蟹第一道程式是辨別雌雄。白肚朝上,蟹臍呈半圓型的稱“團臍”,為雌蟹;“尖臍”便是雄蟹。雄蟹的尖臍掰下棄之,而雌蟹團臍是有內容的,卻又不是可大嚼大吞的。為什麼?有人說螃蟹是無腸公主,其實錯矣!螃蟹的第一根腸子就在臍中央,掰開雌蟹的團臍,正中可見,理應剔除。
第二道程式是掰開蟹殼。蟹殼裡內容豐富,但良莠齊全。先要找出蟹胃,位於蟹殼頂部,是一個三角型的囊,外面包著蟹黃等,容易誤食,誤食了就等於吃了一包泥。有誤食者還會說“這蟹怎么有點苦”?令人哭笑不得。蟹的胃裡有個“法海”——一個打座的和尚,頭上還燙著“香洞”,十分逼真好玩。
食用“蟹砣”也有幾件須清除,其一是蟹的鰓,分布於蟹砣兩側,形如眉毛,狀如海綿;其二是蟹的心,位於蟹砣正中,灰白色,有六隻角,薄薄一片,蘇州人稱 “六角肉”,此物最寒。取一根尖利的蟹腳正中刺下,戳破蟹衣,挑出便是。蟹砣中還有一樣不能吃,很多人都忽視了,那便是蟹的第二根腸子,將蟹砣一掰為二,中間一細管便是,每每可見管內有黑物,泥也!
蟹砣怎么吃?蘇州有“蟹八件”——榔頭、剪刀之類,依我看實屬多餘,“蟹八件”可作為工藝品,日常吃蟹基本用不著。吃蟹關鍵是看如何咬,要咬得準確就要了解蟹的生長結構,蟹是橫向廂式結構,蟹肉是長在兩邊肋骨間的,因此,如果豎咬,勢必肉和骨頭嚼一塊了。必須橫著咬,一層肋骨一層肉,可以看得明明白白,吃得乾乾淨淨。
最後吃蟹腳,一隻腳有三節,一般吃兩節,每一節咬去上端與下端,俗稱“開管”,用蟹腳尖自下而上輕輕一頂,可食到一條完整的蟹腳肉。小時候吃蟹,父母總是把蟹的膏呀、黃呀給孩子吃,而小孩子便剝出蟹腳肉,積滿一蟹斗孝敬父母。去年我見一位食蟹高手,他的本領是吃蟹吃到蟹腳尖,那蟹腳尖居然也被他吮出一條細細的肉呢!我屢試不中,還得學習,所謂“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啊!

講究

食蟹是有許多講究的,吃完蟹,須將吃得狼狽不堪的蟹骨聚攏,用蟹殼一蓋,以示食畢。此時,來一盅糖薑湯最佳,此湯最好用赤砂糖、老薑熬制,驅驅寒、暖暖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