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離鄉[詞語]

背井離鄉[詞語]
背井離鄉[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背井離鄉是一個成語,讀音是bèi jǐng lí xiāng,指離開家鄉到外地。出自元·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近義詞有離鄉背井、浪跡天涯、顛沛流離。

基本信息

解釋

背:離開;井:古制八家為井,引申為鄉里,家宅。離開家鄉到外地。

對背井離鄉中“井”字的另一種解釋:“井”的原意就是水井的意思,引申的意思就是家鄉。古人因有水源的地方而居住,水井就是水源的地方,同時有水井的地方就形成了村落、集市和城市,那么人們離開家鄉也就是離開了水井,所以背井離鄉中“井”字的原意就是水井的意思。

背井離鄉,這裡的“井”是井田的意思。古代的土地有阡有陌,劃分成了井字形狀,所以叫井田。在農業社會,土地是人民的命根子,古制八家為一井,所以呢井字就引申為家鄉,鄉里的意思。背呢?就是背部,背對著你,所以就引申為背叛和離開的意思。當然背井離鄉這個成語裡背是離開的意思。這背井原來也是離鄉的意思,所以背井離鄉就是離鄉離鄉或者是背井背井,總之就是重疊起來,告訴大家一個意思,就是離開家鄉。和水井沒有關係,背東西也沒有關係。

出處

遠離家鄉,流落他方。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三折:“背井離鄉,臥雪眠霜。”

《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爹娘只生得我一人,從小寸步不離,何期今日死於他鄉,早知左右是死,背井離鄉,著甚么來?”

《再生緣》第四五回:“背井離鄉隨主出,可憐舉目少親人。”

邵沖飛 等《報童》第一場:“他們背井離鄉,千里迢迢來到 重慶 ,是不願當亡國奴,是要抗 日 啊!”亦作“ 背鄉離井 ”。

清 李漁 《巧團圓·夢訊》:“老夫做了二十年仕宦,萬一遇見賊徒,豈能倖免,所以背鄉離井,寄跡他方。”

唐 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思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生。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