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木

蟠木

蟠木,漢語辭彙。 拼音:pán mù 釋義:1、是指盤曲而難以為器的樹木,山名稱。2、傳說中的山名。一說,即扶桑。 出自《獄中上書自明》。

詞目

蟠木

拼音

pán mù

引證解釋

1、指盤曲而難以為器的樹木。

漢 鄒陽 《獄中上書自明》:“蟠木根柢,輪囷離奇,而為萬乘器者,何則?以左右先為之容也。”

唐 李白 《詠山樽二首》:蟠木不雕飾,且將斤斧疏。樽成山嶽勢,材是棟樑餘。

唐 孟郊 《山老吟》:“蟠木為我身,始得全天年。”

唐錢珝《同程九早入中書(一作錢起詩)》:漢家賢相重英奇,蟠木何材也見知。不意雲霄能自致,空驚鵷鷺忽相隨。

唐 陸龜蒙 《奉酬襲美先輩初夏見寄次韻》:蟠木幾甚曲,筍皮冠且輕。閒心放羈靮,醉腳從欹傾。

宋 李綱 《謝除尚書右僕射表》:“顧臣何者,被遇若茲。蟠木輪囷,無左右先容之助;循牆傴僂,懷顛危非據之慙。”

2、傳說中的山名。一說,即扶桑。

《大戴禮記·五帝德》:“﹝顓頊﹞乘龍而至四海,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趾,西濟於流沙,東至於蟠木。” 孔廣森 補註:“《海外經》曰:東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樹,屈蟠三千里,裴駰謂蟠木即此也。”

《史記·五帝本紀》:“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

北周 庾信 《周五聲調曲·宮調曲四》:“陰陵朝北附,蟠木引東臣。”

章炳麟 《封建考》:“昔在顓頊,地東至蟠木,南至交趾。蟠木者,一曰榑木,則扶桑也。”

參閱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史記一·五帝本紀》、 清 俞樾 《群經平議·大戴禮記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