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地社區

蛤地社區

蛤地社區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城區東南部,東莞大道旁,蛤地屬丘陵地帶,自然環境和耕作條件比較差,為邊遠山區。最早為吳氏一族居住,後由於外來人的遷徙定居,故外姓不斷增加,從而逐漸成村,由於賴氏一祖墳位於蛤地村的中心地段,形似蛤蟆,人們將這一奇特的祖墳地稱為“蛤地” (客家人俗稱祖墳地為“地”)。蛤地的名稱由此而來,沿用至今。

社區概況

轄區面積約8平方公里,下設10個居民小組,常住戶籍人口數2658人(漢族,客家人),新莞人約8000人。社區內有市一級聯辦國小一所,幼稚園一家,醫療所3間,農村信用社一間。社區工作受到了民眾的歡迎和好評,並得到了省、市和區等領導的認可,先後獲得了省市“六好”平安和諧社區、省衛生社區、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市文化建設先進社區、青年文明社區、市科普示範社區、市科普示範社區、市體育先進社區和市村(社區)團建示範點市等榮譽稱號。

社區歷史

新樓 新樓

解放初期,蛤地從屬於東莞縣楊西鄉,土改後改為榕龍鄉管轄,由蛤地村、青竹筍、龍旺埔、大進步、連丁、大埔、前屋錢、草塘村等組成。1958年修築水濂山水庫,對庫區範圍內的連丁、大埔、龍旺埔的全體村民以及青竹筍的部分村民進行搬遷,搬遷後的連丁、大埔於1966年合併為現今的“立新村”;原龍旺埔村黃姓村民搬遷至現今的龍旺埔,而其他異姓的村民搬遷至現今的新農村,取名為“新農村”,還有部分村民搬遷至寶安的西鄉(現今的深圳)。1966年,因厚街鎮修築坑口水庫,草塘村的210多畝水田都被水庫淹沒,糧食生產沒有保障,村民陸續搬遷到厚街的汀山村和赤嶺村,也有部分村民搬遷到蛤地的大進步。1961年,蛤地村分為蛤一、蛤二、蛤三村。1969年,西平的小板嶺村(客家)村民歸入蛤地村,稱為“新板嶺”(俗稱“板嶺仔”,又叫“梁家仔”)。到目前,蛤地社區居委會由蛤一村、蛤二村、蛤三村、前屋錢、青竹筍、大進步、新板嶺、立新、新農村、龍旺埔共10個管理小組組成。

社區經濟

勞動 勞動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及區委、區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我社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總要求,緊緊把握髮展機遇,大力發展經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由1995年的只有外資企業2家發展到2009年初的外資企業10家、民營、個體工商戶100多家。社區2008年集體收入1844萬元,純收入1389元;居民小組一級經濟收入969萬元;集體總資產26644萬元,資產負債率為32%,2008年被市評為村組兩級淨資產超2億(排名全市第七十一),為今後的快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社區致力於搞好居民的福利事業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從2007年9月開始,每位股民每月可獲社區福利金100元。各居民小組每年每位股民約分紅3500元,福利待遇有較大提高。社區每年為戶籍居民(每人)負擔農保、常住人口治安費、衛生費、教育經費分攤、徵兵分攤、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公益費用約600萬。

文化建設

為居民義診 為居民義診

社區不斷加大文化設施投入:2000年村投資50萬元建成5000平方的公園、6000平方的燈光球場各一個;2001年投資50萬元建成休閒廣場,成為村民和外來工的休閒場所;2004年投資200多萬元新建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內有集讀書休閒娛樂於一體的老人活動室、圖書室(共藏書6000多冊,含15%的少兒讀物)、閱覽室(報紙23種,期刊35種)、電視室、電腦室、綜合活動室等,總面積850平方米。文化設施完善後,社區以社區廣場、文化活動中心和小公園內的民眾休閒健身點等為平台,廣泛開展健身操、廣場舞、曲藝、棋藝等多形式、多層面的民眾性文體活動,大力在居民中倡導健康生活的觀念。並利用雙休日或其他節假日,通過講座、文體比賽、文藝匯演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到當中來,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提高社區成員文化素養和精神境界的氛圍,發展具有社區特色的文化,多次獲得區文藝匯演二等獎、“七一”頌歌獻給黨合唱比賽二等獎等、東莞市頌歌獻給黨企業組金獎、南城區客家山歌大賽一等獎等獎項。

教育體育

體育活動 體育活動

社區致力於優先發展教育,1999年,投資400多萬元擴建蛤地國小;2004年成功促成南城第一間聯辦國小(與水濂國小共同聯合辦學),重新規劃學校布局,整合領導班子,最佳化教師隊伍,使“陽光七小”逐步向規範、優質、均衡化發展,2005年被評為市一級國小。80年代始,村對考取中專以上高校的學生進行一次性獎學金獎勵(村民小組也按村的標準進行獎勵,即學生可獲“雙獎”);2002年村對獎學金作了調整:考上重點本科獎3000元,本科2000元,其他大學專科獎1000元,東莞中學500元。解放前到1978年有大學生3人,1979年至2009年有大專本科生149人,其中在校生42人。社區狠抓社區體育設施建設,設立了體育活動場、相關活動設施,方便民眾的健身活動,開展多種體育教學活動,並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同時抓好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使體育活動成為廣大民眾積極參與、共同快樂的業餘生活內容。蛤地是南城區兩個“東莞市體育先進社區”之一。

城市發展

居民公寓 居民公寓

近年來,社區搞建設,展新貌,加快城市化發展,高標準提升社區形象。一是加快道路建設。先後對大新路、新南路等主幹道進行了鋪瀝青,同時對社區內所有巷道全部進行了硬化。二是加快舊村改造步伐。投資4200 萬元,建成農民公寓2期,建築面積36984平方米;在建陽光公寓1期,投資1231萬元,建築面積11123平方米。三是加快實施環境美化工程。成立一支環衛隊伍,落實環衛清掃保潔制度及上門收垃圾制度。全社區環衛工人按勞動定額定時、定量安排環衛工人作業量,按道路等級劃分落實普掃、清掃保潔工作,統一在早上7時前完成普掃,社區中心區道路保潔時間每天16小時,村道路保潔時間為8小時,並定時清洗路面,保潔率達100%,全面改善了村容環境衛生狀況;加速推進園林綠化工程,在社區內廣泛開展垂直綠化,並集中力量建設一批花園式的景點為社區居民創建環境優美,風景別致的生活環境。社區還有力“嚴打”各種犯罪活動,轄區治安狀況良好,無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安全事故和民眾上訪事件,社區管理規範,民眾安居樂業,2007年被省評為“六好和諧社區”。今後社區會繼續充分發揮社區力量,合理配置社區資源,大力發展社區服務事業,搞好社區經濟創收,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素質和整個社區的文明程度,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係和諧的溫馨社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