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崖社區

溝崖社區

溝崖社區位於北宅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南5.2公里處,張村河上游西岸,大嶗路由南向北傍村東而過,南與沙子口街道北龍口村相連,北接東陳村,村東群山連綿、山清水秀,村西緊靠青島濱海大道南王路段。

溝崖社區遠眺溝崖社區遠眺

村莊由來

據臧氏族譜記載,明朝永樂年間,臧氏先祖臧才厚兄弟從小雲南(山西大同以南)大槐樹下來到即墨縣內,先在李村街道的上臧村安家。後來因分家,其弟帶領全家沿社區向東走,看到這裡有一條大溝,流水潺潺、山嶺環繞,溝北懸崖數丈,而上面寬闊而平坦,且背靠山坡,遂決定在此安家,開荒墾地,鑿井壘牆,逐漸形成村落,便以地理形態定名為溝崖村。臧姓在此居住,人口漸增多,先後在村西丘下建立嶺西村,在村南河東岸小東山建立了小東山村,均隸屬溝崖村。
政區人口

位於北宅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南5.2公里處,張村河上游西岸,南與沙子口街道北龍口社區相連,北接東陳社區,社區西緊靠青島濱海大道。2004年,社區有 742戶,2274人,臧姓居多,占全社區總人數的90%以上。
經濟狀況

改革開放後,社區創辦了以建築裝潢業為主的“德福實業有限公司”,使集體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同時,個體經濟發展也比較快,“宏盛體板廠”、“預製廠”、“木器加工廠”等相繼開工投產。社區還通過外引內聯,在社區河東建起了嶗山汽車監測站、汽車大修廠、青島皮鞋廠、海聯繡品廠、龍峰爐具煤氣用具廠、新金地有限公司,在社區西公路旁建起了“富士達機器加工廠”,使社區經濟不斷發展壯大。2004年,經濟總收入 10860萬元,人均 5686元。
社區特色

社區根據地理優勢建起了“金魚谷”農業生態旅遊觀光園。“金魚谷”位於社區東山一條山澗中,四季流水不斷,怪石眾多、幽深曲折,並有大巒崮、鞦韆崮、蛤螟石等奇石景觀。園內高低錯落有致,櫻桃鬧春,桃李爭艷,茶叢鬱郁,綠竹瀟瀟,松柏翠綠,使入園者有目不暇接、美不勝收之感,是休閒觀光的絕好去處。
社會事業

社區歷來重讀書,崇禮儀。清末至民國時期,社區辦起了私塾,後有幾位知名人士把在外社區的十幾畝地賣掉,在社區後山崗上辦起了學堂。該社區是遠近聞名的台胞社區。現今在台灣尚存的就有60多人,國民黨空軍中將臧錫蘭就出生於該社區。改革開放以來,該社區的台胞們先後回鄉探親,並為家鄉的建設慷慨解囊,僅為本社區幼稚園投資就達21萬元之多。社區文化娛樂活動也獨具特色,源流長遠。早在清光緒26年(1900)社區居民臧兆勤、臧顯文發起組織了一支高蹺隊,每年從正月初一起就踩著高蹺到臨社區拜年。開始時高蹺腿子一般不超過 25厘米,光33年(1907),社區幾個在河南許昌做木工的人,介紹了許昌高蹺的一些情況,並親自動手做了幾副樣板,高蹺腿子高度達60—80厘米,扮演的腳色也複雜多樣化。後來演技越來越高,演出了“豬八戒背媳婦”和舞龍、舞獅等節目。該社區的戲劇也很有特色,以居民臧正清、臧兆修為主的柳腔班子和臧正斌為主的呂劇班子,演出的《劉四姐下山》《彩樓記》《小姑賢》《沙家浜》節目深受周邊社區居民的歡迎。
溝崖社區在經濟不斷壯大的同時,非常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和社區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先後投資建了4處共9600餘平米的居民樓,改善了社區居民的居住條件;在原幼稚園一期工程的基礎上,社區委又投資40萬元進行了擴建,使該幼稚園達到了青島市農社區示範幼稚園標準;為老年人建立了集體公寓,提高老年人保險金額,在原有基礎上每年增補3.2萬餘元;對義務兵除按規定補貼外,還每年每人加補1400元;為大中專以上在校學生每人補助500元;每逢“母親節”、“三八節”、“兒童節”、“老人節” 社區里都舉辦文藝演出,發放紀念品。社區連續多年被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社區等多項先進稱號。
聯繫電話:86-0532-8785504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