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丞鄉

虞丞鄉

仁壽縣虞丞鄉地處龍泉山脈中段,是典型的山區鄉,山峰層疊、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仁壽縣“山羊發展”重點鄉鎮之一;種植業以椪柑生產為重點,現有椪柑4200畝,年產量1000萬公斤,享有“椪柑之鄉美譽”,榮獲四川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稱號。

基本信息

簡介

虞丞鄉虞丞鄉

基本情況

虞丞鄉面積40.02平方公里,包括鹽硝村、五台村、丞相村、蒲家村、冒水村、樊家村、立新村、黎家村、反封村9個行政村,70個經濟社,總戶數2275戶,總人口8145人,其中男4221人,女3924人。耕地面積6440畝。養殖業以豬、牛、羊發展為重點,年出欄生豬1.1萬頭。

自然條件

地質構造:地質構造單元處於川西台陷龍泉褶皺車與川中台拱、威遠穹隆的接合部位。龍泉山自東北向西南斜貫,背斜以西基底屬川西台陷熊坡──鹽井溝雁行帶,東南廣大地域屬川中台拱、南端為威遠穹隆構造。

地貌:地貌以丘陵為主,境內地勢西北高東部低,龍泉山脈自境東北角走向西南斜貫,榮威山脈矗立南端。

土壤:土壤類型多,宜種性廣,有粘沙適中,深厚肥沃,主產玉米的灰棕紫泥土,有磷鉀豐富,排水區好,宜於棉糧生產的棕紫泥土,有適宜水稻、茶葉種植的酸性老沖積黃泥。

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交通

虞丞鄉位於仁壽南北方向17公里,距106線7公里,毗鄰成都後花園——黑龍灘8公里。

基礎設施

鄉黨委政府不斷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7公里的鄉道已於2003年全部硬化並投入通車使用,已建成通村水泥公路3公里,碎石路面10公里,村村通公路。有小二型水庫1個,提灌站18座,新建移動基站1個,無線電話200部,鄉場居民閉路電視將在近期安裝,農貿市場2個,學校1所,在校學生800餘人,鄉衛生院1所,場鎮設施基本完善,人民生活富足安康。

文教衛生

招工文化享譽中外,獲世界吉尼斯紀錄

教育衛生醫療,學校1所,衛生院1個,村級醫療站9個,鄉計畫生育服務室,一般疾病均在鄉內醫治。

社會福利設施:虞丞鄉敬老院。

農業經濟

鄉黨委政府充分利用山區優勢,加大果樹品改力度,大力發展養殖業。虞丞鄉有各類水果6200畝,其中椪柑4200畝,天草、青見、不之火規模種植700畝,水果年產量1000萬公斤,定單蔬菜1500畝,糧食產量6845噸,年出欄生豬1.1萬頭、山羊1萬隻,小家禽4.5萬隻。

虞丞鄉特殊的土壤和氣候適宜紅苕栽種,因此紅苕歷來成為全鄉的主要農作物之一,在以前有“半年糧”之稱。全鄉常年種植面積在5800——6200畝之間,僅2007年畝產量就達到1550公斤。這些豐富的紅苕在以前除自食和留種、作為種紅苕出售外,全部用來餵了豬。因此,全鄉2299戶、8092口人中,常年生豬出欄人均達1.8頭,成為全縣名副其實的生豬產業鄉。

特色經濟

虞丞鄉農民曆來有種植紅苕的傳統。特殊的地理地質、土壤結構和氣候,非常適應紅苕的種植。不想成為“十年九旱”這種農業產業劣勢的虞丞鄉農民,在多年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了相當豐富的生產經驗,形成了一套符合當地實際的獨特栽植方法,由此引來了省內一家大型化學汽車工業燃料添加劑企業----四川恆泰有限公司的到來。這個企業從2007年開始,從優良品種的引進、紅苕的栽培、平時的田間管理、紅苕的收購價格等等方面,實行全方位服務,使種植面積達到3600餘畝,其經濟價值、栽培品種、配套管理設施達到仁壽縣領先地位

旅遊業發展

虞丞鄉千古一人
虞丞鄉旅遊資源豐富,正在重拳打造“千古一人”(虞允文墓文物景點的開發利用,隨之配套開發的旅遊資源還有常年不枯的地下水(可供1800人常年生產生活用水,其水質清爽甘冽可口);有堪稱佛中佛的冒水大佛;有深達300—400米的深山溝,景象奇特,有極具考研意義的古廟建築犀牛祠湧泉寺等。

虞丞的反封村,群山環抱,鬱鬱蔥蔥,在一片成陰綠樹之中,一座斜塔拔地而起。相傳斜塔建於明代,故稱為明代斜塔,塔底直徑3米左右、高8米左右,塔身呈六面體,塔頂六面飛檐;底層蓮花做托,第二層六面均可開啟,第四層每面均刻有一個佛像浮雕,頂部本有一個圓球相托。

生態產業

虞丞鄉是仁壽縣最小的山區鄉。雖說緊鄰黑龍灘水庫,但因其特殊的地理區域位置,無法享受黑龍灘之水。“山上光禿嶺,下雨偏地流;靠天吃飯、十年九旱”是該鄉的真實寫照。在1998年前,該鄉被列為“長訌防護林建設”範圍後,歷屆黨委、政府牢牢地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提出了“生態興鄉”的發展戰略,高標準、高質量、實施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建設。主要是開展速生林基地建設,讓昔日裸露的山坡穿上綠裝。根據各村組的地理地貌特點,圍繞生態環境建設大力發展相關產業,按照生態文明理念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構建生態農業體系。採取“宜林則林、宜果則果”的策略,把“望天田”等不適合耕作的土地全部退耕還林、還草,讓生態文明發展水平和百姓收入同步增長。經過科學規劃,該鄉共栽植各類水果6750餘畝,年產水果1200萬公斤。其餘高坡林地則全部栽植成速生林。經過10多年的艱辛努力,終於成為四川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之一,有“虞公”註冊商標的無公害農產品系列品牌。與此同時,該鄉還切實加大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爭取項目和資金,修建小二型水庫一座,蓄水量達20萬立方米;微型蓄水池6800口,山平塘106口,電力提灌站5處,保灌面積達60%。2007年建成集中供水站一處,紅層打井291口,共解決1538人安全飲水問題。同時,大興交通,實現了村村組組通公路,現已修建村道水泥路15公里。10年的“連續作戰、不怕彼勞”的黑龍灘精神,使2007年全鄉森林覆蓋率巳達38.56%。以前以砍柴燒煮飯為主的丞相村,早在2000年前就實行了“收起一把彎刀、打出一張旅遊牌”的策略,積極栽植速生林木,並以“分戶管理包成活”的辦法保持植樹造林的質量。抓住離場鎮近有虞公丞相墓的優勢,大搞以生態旅遊經濟為主的新農村建設。招商600萬元在丞相村4組新建市場己投入使用,集中修建帶有“農家樂”鳳格的農房46戶,並實現水、電、沼氣三通。

鄉鎮建設

2007年虞丞鄉按照修路、治水、建新農村,綠色生態興旅遊,穩定富裕構和諧的工作思路努力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實現虞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007年虞丞鄉經濟建設目標:實現GDP4800萬元,經濟成長速度達13%,糧食產量確保0.7萬噸,人均純收入增加200元,達到3380元。計畫生育符合政策率達89%。

進一步完善場鎮功能,新街全面投入使用,規範農貿市場經營秩序,解決場鎮居民飲水難的問題,改善街道髒、爛、差的容貌。加大社會事業投入,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好1400人的飲水安全戰略。實施好樊家、鹽硝兩村八公里的村道硬化工程。抓好樊家、反封兩村的旱山村建設。抓好丞相村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虞公陵景點的設施建設,進一步宣傳好、發展好“抬工文化”。大力發展種養業,引進優質水果及品改1000畝,確保出欄生豬1.5萬頭,山羊1.8萬隻。關注弱勢群體,加大投入,改造農戶100戶,解決特困殘疾、無房戶3至5戶。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確保平安鄉稱號。

民間藝術

仁壽抬工號子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形成和產生的民間藝術,號子句式整齊,音韻協調,鏗鏘上口,詼諧幽默,寓意深刻,是民眾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教高的藝術價值。

在這個以紀念南宋名相虞允文為名的鄉里,抬工號子自古就是當地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故老相傳,一代又一代。與汪洋鎮一樣被稱為“抬工號子之鄉”。

2001年,虞丞抬工隊應邀參加上海基尼斯大世界的世界記錄挑戰,128人的抬工隊伍順利完成測試,一舉打破吉尼斯記錄,第一次走出家鄉,抬工號子便讓世人眼前為之一亮。

2004年,虞丞鄉抬工隊走上了央視大舞台,在著名欄目《想挑戰嗎?》9名虞丞鄉抬工隊員唱著古樸的《十月望郎》,抬著兩位體重達160多公斤的“新郎”和“新娘”在3分鐘之內走過了長25米、寬0.4米、離地1米、上坡下坎90度拐角的獨木橋,以最高難度挑戰成功,高超的絕活贏得了全場上下全體的熱烈掌聲。

鄉機關

虞丞鄉共有機關幹部27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22人,35歲以下幹部8人,機關部門分為7個,黨政辦、農業服務中心、文化宣傳服務中心、財政所、勞動保障所等。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