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鐵道學院

蘭州鐵道學院成立於1958年,是由北京鐵道學院(現名北方交通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現名西南交通大學)部分系、科成建制遷蘭組建而成。經過4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一所綜合性工科大學,學科門類日臻齊全,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實力、辦學水平及辦學效益有了長足的發展,已先後為鐵路和地方輸送了28000多名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規模

校園占地面積650畝,固定資產總值3.8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7420萬元。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學校形成了自己的優良傳統和工科優勢。學校現有教職工1520人,其中教師681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334人,教授52人,青年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的186人,已有及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50餘人,共占青年教師總數的5.7%。學校現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近8000人,研究生185人,成人教育在冊學生2689人。

開設專業

學校現有土木建築學院、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機電與動力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石油化工學院、公路交通學院、成人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等十個二級學院以及基礎科學系、外語系、體育部及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中心。學校現有24個本科專業,每個專業都有學士學位授予權;19個學科、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基本覆蓋了我校所有本科專業。“橋樑與隧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為甘肅省重點學科,“環境工程”為鐵道部重點學科。學校遵循“文明、進取、求實、創新”的校訓,長期以來形成了“奮發向上、艱苦樸素、刻苦鑽研、嚴謹治學”的良好學風、校風。並針對面向21世紀人才需要,注重學生全面素質、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近年來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四、六級英語統考及甘肅省大學生計算機競賽中取得了優良成績,畢業生廣受用人單位好評。

取得成績

八五、九五期間,學校先後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700多項;取得了300多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四十四項。其中“南昆鐵路板其二號彎梁橋”是中國鐵路首座彎梁橋,被譽為“中國鐵路建橋史上的里程碑”。學院研製的“車站信號微機聯鎖系統”等四項成果被列入國家級、省部級重點項目推廣計畫。九五期間,學校的教師和科研人員先後在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0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22部。在國際學術交流刊物上發表論文80多篇。同時,為了加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學校已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哈薩克斯坦等國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學院有比較完善的教學、科研和體育設施。擁有較多的現代化大型貴重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及條件較好數量較多的校內外實驗、實習基地;建立了計算機校園網路,並與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和國際網際網路(INTERNET)聯網;圖書館建築面積九千多平方米,藏書80萬餘冊,中外文期刊2914多種,並建有國際在線上檢索工作站,實現了與國際網路的資源共享。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改革的深化,尤其是黨中央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校在體制轉軌之後,積極調整辦學模式,學校立足西北,面向社會、服務鐵路,積極為地方經濟和鐵路建設服務,學校辦學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基本路線和教育方針,以學科學位建設為龍頭,以教學科研為中心,以本科教育為基礎,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和繼續教育,主動為區域經濟發展和鐵路建設服務,深化改革,延伸優勢,跨躍發展,把學校辦成以工科為主多學科兼有、若干學科在西北高校居於一流水平的綜合性工科大學”。

校區環境

學校地處甘肅省省會、聞名遐爾的瓜果城——蘭州市,座落在市區黃河之濱的十里桃園。校園寧靜寬敞,生活設施齊全。 蘭州鐵道學院(現蘭州交通大學)創立於1958年,是由久負盛名的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和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部分系科分劃組建而成的我國第三所鐵路高校,時名蘭州鐵道學院,由鐵道部教育局局長孟華兼任學院院長。5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學校隸屬鐵道部領導,實行行業辦學管理體制。2000年,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03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蘭州交通大學。 當初,鐵道部選定蘭州市郊北山之麓的一片荒灘為永久性校址。學校初建恰又遭遇三年困難時期,面對風沙、寒冷和飢餓的挑戰,親歷延安生活的老院長賈冰岩、老書記周道遠,帶領師生髮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平整土地,修蓋校舍,建造家園,走過了樹木樹人的艱辛創業之路。昔日的荒灘而今已變成樹木蔥蘢、綠草成茵的美麗校園,學校背靠的北山也不再黃土禿裸而綠樹成片。來自京、唐兩校的一批老教師,幾十年如一日,甘於淡泊,勤勉敬業,矢志不渝,身體力行,使百年交大“起點高、基礎厚、重實踐、要求嚴”的優良辦學傳統傳承至今。學校始終堅持貫徹鐵道部“嚴字當頭、鐵的紀律、團結協作、優質服務”的路風建設方針,堅持從嚴治校,規範管理,培養出一批批勝任行業工作的工程師。在滄桑勵洗的47年辦學歷程中,延安精神、交大傳統、鐵路路風相互交融,反覆滌盪,凝鍊成“奮發向上、艱苦樸素、刻苦鑽研、嚴謹治學”的校風,鑄就了體現時代特徵的“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的大學精神。

學校建校伊始,根據鐵路建設需要,成立了鐵道建築、鐵道橋樑及隧道、鐵道運輸、鐵道電機、鐵道機械5個系,共設定了鐵道運輸、鐵道建築、內燃機車、鐵道車輛、橋樑與隧道、鐵道通信、鐵道信號7個專業。其中,鐵道運輸系、鐵道電機系由北京鐵道學院負責組建,鐵道建築系、鐵道橋樑與隧道系、鐵道機械系由唐山鐵道學院負責組建。“建設一流大學的關鍵是要建設一流的學科,建設一流學科的關鍵是要匯聚一流的人才。”當年,我國鐵道運輸學科奠基人之一的林達美教授、著名橋樑專家胡春農教授、著名鐵道軌道專家沈智揚教授、著名有線通信專家孫祺蔭教授、著名機械專家張殿執教授、著名無線電技術專家班冀超教授、著名數學家趙禎教授等340多名教職工於建校當年從京、唐兩校成建制地調入學校。之後鐵道部又抽調了一批留蘇科學技術副博士和研究生充實教師隊伍,從而在建校之初就奠定了鐵路特色專業的主幹地位和專業師資的雄厚基礎。

前景

47年來,學校各方面建設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全校上下以國家實施科教興國偉大戰略為契機,緊緊抓住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建設目標,齊心努力,搶抓機遇,深化改革,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顯著改善,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為社會服務的規模、層次和質量上都實現了跨躍式發展。

學校校區

本部校區

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安寧西路88號,學校作為交通大學的重要分支之一,歷史可追溯至1896年,是由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和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的科系一分為二遷至蘭州後於1958年經國務院批准重新組建而成的我國第三所鐵路高等學府,原名蘭州鐵道學院。5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學校隸屬鐵道部領導,實行行業辦學管理體制,系鐵道部直屬重點高校。2000年,根據國家統籌規劃,劃歸甘肅省管理,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03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鐵道部名校蘭州鐵道學院更名為蘭州交通大學。

武威校區

位於甘肅省武威市西關街皇台路102號,坐落於武威職業學院校園內,中國旅遊標誌之都,這裡是五涼古都、河西走廊的重鎮、馬踏飛燕出土地,中國葡萄酒城,鳩摩羅什待十七年的千年古城武威(漢武帝表揚大將霍去病的武功軍威而設)。,2010年12月由蘭州交通大學與武威市委、市政府聯合創辦的蘭州交通大學直屬學院,是蘭州交通大學向河西走廊發展的重要一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