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35S多用途戰鬥機

蘇-35S多用途戰鬥機

蘇-35S多用途戰鬥機是蘇-27殲擊機的深度改進型,屬於4++代殲擊機。可以用於摧毀空中和地面的武器系統,摧毀敵方的水面艦艇和防空武器保護的地面設施,是繼蘇-30MK系列戰鬥機之後的又一種具有強大攻擊能力的多用途戰鬥機。

簡介

俄羅斯新型蘇-35戰機原型機俄羅斯新型蘇-35戰機原型機

蘇-35S多用途戰鬥機是蘇-27殲擊機的深度改進型,該機大量使用了第5代戰鬥機技術,屬於4++代殲擊機。

蘇-35S是一種空中優勢戰鬥機,配裝兩台117S推力矢量發動機,可使用各種制導或非制導武器,並具備同時打擊多個空中目標的能力。其主要特點是使用以數字信息指揮系統為基礎的新型航電設備,使用新型相控陣機載雷達,對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明顯增加,能夠同時跟蹤和攻擊更多的目標,另外還使用新型大推力矢量發動機。

與現役同類飛機相比,蘇-35S在飛行技術性能上有了較大的改進,其現代化的機載設備能夠保證飛機執行更加廣泛的戰術技術任務,飛機的性能潛力優於歐美所有第4代和第4代+戰術殲擊機,包括歐洲的“陣風”和EF2000“颱風”,美國改進型F-15、F-16、F-18F-35戰機等,甚至能夠對抗美國最先進的F-22A

歷史

研製

蘇-35戰鬥機蘇-35戰鬥機

20世紀90年代,蘇霍伊設計局將3架蘇-27M戰鬥機陸續交付給契卡洛夫國家試飛中心,但蘇-27M戰鬥機並未得到俄空軍的認可,一直未能投產。

蘇-27M戰鬥機在國際市場上也沒有引起關注。蘇霍伊公司決定利用正在研製之中的第五代戰鬥機的一些尖端技術,在確保空戰性能明顯優於世界上所有的第四代戰鬥機的基礎上,打造一種號稱第4++代的多用途戰鬥機,它就是“側衛”家族的最新也是最後一名成員——蘇-35超機動性多用途戰鬥機。

生產

蘇-35S在蘇霍伊公司旗下的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加加林航空生產聯合體進行批量生產,該廠最初製造了4架試飛原型機和1架用於靜態試驗的原型機,首架蘇-35原型機在2007開始進行飛行試驗。

列裝

蘇-35S戰鬥機原型機一號機蘇-35S戰鬥機原型機一號機

蘇-35S的初始用戶是俄羅斯國防部,2009年,雙方簽訂了48架蘇-35S戰機採購契約,規定在2015年前交付。

2010年10月12日,蘇霍伊公司向俄國防部交付第一架批量生產的蘇-35S戰機已經完成機組安裝階段。

2011年,開始向俄空軍交付。

2012年1月17日,俄羅斯蘇霍伊飛機製造公司製造的第三架批量生產型 蘇-35S“側衛”-E(Flanker-E)多用途戰鬥機開始投入試飛。同年,首批6架蘇-35S在俄空軍裝備。

2013年計畫製造12架,2014年製造12架,2015年再交付14架。

2013年,中國向俄羅斯購買了24架蘇-35S戰鬥機,該契約金額超過15億美元。

性能結構

機身結構

蘇-35戰鬥機蘇-35戰鬥機

蘇-35多用途戰鬥機並沒有採用三翼面布局,主要是考慮到提高隱身性能的需要。

蘇-35戰鬥機還改進了機身結構,採用大量的鈦合金,將其使用壽命顯著地延長到6000飛行小時,可使用30年以上。

翼展增大到15.3米,比蘇-27S戰鬥機增加了0.6米,垂尾內安裝了油箱,從而使內部燃油載荷增加了20%,達到11500公斤。

蘇-35戰鬥機還可以攜帶兩個1800升副油箱,一改蘇-27系列戰鬥機從不採用副油箱的歷史,這也是蘇-30MK系列戰鬥機無法比擬的。此外,該機還加裝了空中加油系統。

動力裝置

蘇-35戰鬥機在研製過程中,由於結構重量、機內燃油和武器載荷的增加,相應增加了起飛重量。數據表明,其正常起飛重量達到25-3噸,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4.5噸。為此,蘇-35戰鬥機採用了留里卡一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為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研製的最新型117S發動機。

火控雷達

蘇-35S數據圖蘇-35S數據圖

蘇-35戰鬥機採用了尖端的Irbis—E(雪豹E)型相控陣雷達系統,該雷達由第克霍米洛夫研究所研製,是蘇-30MKI、蘇-30MKM和蘇-30MKA等戰鬥機上安裝的Bars雷達的一種衍生型。

Irbis-E雷達可以在邊掃描邊跟蹤的模式下,具有同時截獲和跟蹤30個目標的能力。它可以同時發射兩枚半主動雷達制導的飛彈,分別攻擊兩個不同的目標。並可以用8枚主動雷達制導飛彈攻擊8個目標,其中包括4個300公里之外、甚至更遠的目標。當3平方米雷達截面積(RCS)空中目標在1萬米或更高的高度飛行時,Irbis—E雷達的迎頭截獲距離至少達到350~400公里,尾追截獲距離至少150公里,甚至可以在90公里外發現僅有0.01平方米RCS的“超低可觀測性”威脅目標。

航電系統

蘇-35戰鬥機採用了全新的“玻璃”座艙,座艙內的戰術控制系統主要由兩個大型MFI-35彩色多功能液晶顯示器、IKSh一1M廣角平視顯示器和三個小型顯示器。HOTAS原則正在融合到座艙設計之中。為了控制火控電子設備、飛機各系統和武器,蘇-35戰鬥機座艙內的操縱桿和油門桿上分別安裝有一些按鈕和開關,以及在多功能顯示器周圍布置有按鈕。

1、OLS一35光學瞄準系統

蘇-35戰鬥機座艙前面的OLS一35光學瞄準系統是一個最新系統,具有三種功能,可以作為紅外感測器、雷射測距/瞄準指示器和電視瞄準。通過採用最新的電子部件、算法和軟體,OLS一35系統在距離、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大大優於蘇-30MK系列戰鬥機上的OLS一27和OLS一30光學瞄準系統。

蘇-35戰鬥機蘇-35S戰鬥機
2、游隼光電瞄準吊艙

為了能夠更有效地攻擊小型機動目標,蘇-35戰鬥機還可以掛裝“游隼”(Sapsan—E)光電瞄準吊艙,從而更加方便地使用雷射制導炸彈等攻擊武器。“游隼”吊艙直徑39厘米,長3米,重約250公斤,內部裝有紅外攝像機、雷射測距儀、電視和目標跟蹤部件等設備。它可以為戰鬥機提供對地面和海上目標的搜尋、跟蹤與鎖定,甚至在高機動狀態下,仍然能夠保證將目標鎖定在視場內。

3、機載主動飛行安全系統

蘇-35戰鬥機已經確定安裝一種最新型機載主動飛行安全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在飛行條件下,實時監控機組人員的工作狀態,當駕駛出現錯誤時,可以自動地將飛機轉入安全飛行狀態。這種系統適用於應對機動飛行和空戰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飛行員在恢復工作能力後,可以重新操縱飛機。

4、其他

蘇-35戰鬥機今後還將陸續裝備一些先進的電子設備,如衛星導航接收機和新型通信設備,L150“彩色蠟筆”(Pastel)型電子情報系統,翼尖掛載電子干擾吊艙。

武器裝備

莫斯科航展上的蘇-35S飛行表演莫斯科航展上的蘇-35S飛行表演

蘇-35戰鬥機秉承了“側衛”家族的強大攻擊能力,可以執行空中優勢、對地攻擊和海上反艦等多種作戰任務。

與蘇-27相比,蘇-35兩翼各增加了一個外掛點,共有12個外掛點,採用多機載武器,用途掛架可有14個外掛點。武器載量提升為8000kg,正常空戰載量則為1400kg。機翼外側還可掛載短程R-73飛彈或電子戰吊艙。具體的武器掛載方案如下。

空空飛彈

蘇-35戰鬥機攜帶空空飛彈時,可以根據作戰需要選擇不同的掛載組合方案,分別為8枚R一27ER1飛彈、4枚R-27ET1或R-27EPl、6枚R-73近距格鬥飛彈、12枚RVV-AE中距空空飛彈。

此外,還有一種“高端”空空飛彈K-100,該飛彈是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研製的一種遠程空空飛彈,有效射程達到230公里,K-100-1為K.100的改進型,這種飛彈可以在防區外攻擊預警機、對地監視飛機和空中加油機,是一種頗具攻擊性的武器。

空地飛彈

蘇-35S蘇-35S

蘇-35戰鬥機攜帶的空對地飛彈有很多類型,可在晝夜複雜氣象條件下實施對地攻擊,大大提高了防區外精確打擊能力。其中掛載方案包括,6枚Kh-29TE或Kh-29L戰術飛彈,6枚Kh-31A反艦飛彈和Kh-31P反輻射飛彈,5枚先進的Kh-59MK遠距反艦飛彈,5枚Kh-58UShE增程型反輻射飛彈,3枚“俱樂部”(Club)遠距反艦飛彈和1枚“寶石”(Yakhont)超遠程反艦飛彈。

Kh-59MK飛彈是在Kh-59M電視制導飛彈基礎上發展的,改用36MT型彈用渦扇發動機,射程達到285公里。彈長5.7米,重930公斤,採用320公斤的侵徹式戰鬥部,通過採用主動雷達制導,擴大了攻擊目標的種類,對於巡洋艦的發現距離為25公里,對於一般艦艇的發現距離為15公里。

制導炸彈

制導炸彈包括多達8枚電視制導的KAB一500Kr、最新型衛星制導的KAB一500S.E和雷射制導的LGB一250武器。以及3枚KAB.1500Kr電視制導或KAB一1500LG雷射制導的炸彈。

蘇-35戰鬥機選擇掛載的非制導炸彈和火箭彈與蘇-30MK戰鬥機基本一樣,但是在未來能夠使用改進的或新型500公斤和250公斤的炸彈,以及80、122和266/420毫米火箭彈,包括雷射制導型。

基本參數

蘇-35戰機在莫斯科航展上進行飛行性能展示蘇-35戰機在莫斯科航展上進行飛行性能展示

最大起飛重量34000千克; 
準起飛重量25700千克; 
飛機空重18400千克; 
載油量10250千克(內部油箱); 
起飛滑跑距離750米; 
著陸滑跑距離600米; 
高空最大時速2500千米/小時; 
低空最大時速1400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18000米; 
飛行距離3200千米; 
機長22.18米; 
機高6.43米; 
翼展14.7米; 
翼面積62平方米; 
動力裝置2台帶加力燃燒室的渦扇發動機(2x12500千克力)。

重大事故

莫斯科時間2002年12月19日15時15分,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的一架蘇-35多用途戰鬥機在進行試驗飛行時,在莫斯科郊區距拉緬斯基機場80公里的空中失去控制,試飛員瓦修克上校被迫跳傘,飛機隨後一頭栽進沙圖拉市西南5公里的森林沼澤地里。 俄國防部稱是機械故障導致飛機墜毀,但是也有的空軍官員稱跑道障礙物導致飛機損毀。

2009年8月24日莫斯科航展閉幕式上一架蘇35BM險些發生側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