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0戰鬥機[T-50戰鬥機]

T50戰鬥機[T-50戰鬥機]
T50戰鬥機[T-50戰鬥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按美制標準則為第四代戰機,T-50為單座雙發多用途戰鬥機,具備起降距離短、超機動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點。根據俄媒體透露的技術指標,T-50最大起飛重量35噸(理論數字),在以27噸重量起飛時,最高速度能達到2.45馬赫。其超音速巡航速度可達每小時1450千米,作戰半徑1100千米,戰鬥負荷可達7.5噸,內置2個武器艙,能實現飛行性能和多功能用途的良好結合,使用狀態: 2014年烏克蘭與俄羅斯情況惡化,烏克蘭表示長時間不會生產T-50配件(2×Lyulka AL-41F後燃器和一些小部件是烏方生產)。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戰鬥機戰鬥機
主要用戶:俄羅斯
生產數量:5架
翼面積:78.8㎡
空重:18000kg
載重:25000kg(空戰重量)28300kg(正常起飛重量)
最大起飛重量:35,000kg
發動機:2×LyulkaAL-41F,數字控制後燃器渦輪風扇發動機
推力:每個98kN
加力推力:每個179.5kN
矢量推進:範圍:-20°至+20°;噴口轉速度:30°/秒

發展歷史

首飛回顧

T-50終於首飛成功了。首飛成功的訊息一公布,普京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將在2013年交付俄羅斯空軍試用,2015年開始大批生產,將俄羅斯空軍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技術水平。過往經驗俄羅斯空軍的現役主力蘇-27的首飛已經是30年前的事了。30T-50戰鬥機年前,蘇霍伊設計局為了後來居上,不惜放棄已經首飛的原型機,重起爐灶,鳳凰涅磐,終成正果,推出了一代名機蘇-27,在技術上壓倒了F-15。但航空技術沒有停頓,美國率先進入隱身時代,推出F-22戰鬥機,再次拉開了航空技術的差距。F-22所代表的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機動和網路戰能力代表了空戰的新境界,俄羅斯空軍再次面臨來自西方的沉重壓力。

再展藍圖

進入21世紀,俄羅斯空軍委託蘇霍伊設計局研製名為PAK-FA(意為“未來前線戰鬥機系統”)的第五代戰鬥機,還把印度弄進來“負責”開發雙座型,再一次激發了人們的想像。蘇霍伊設計局對PAK-FA的內部代號為T-50,T是三角翼的意思,前掠翼或者後掠翼的內部代號則為S。多年來,人們對T-50的外形和性能大加猜測,但直到這一次正式亮相,T-50一直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不露真相。

戰機現況

T-50試飛時間原定為2008年,應該是之前印度提出與俄羅斯合制的時間,試飛時間延期為2009年8月,但是在2009年5月時,負責發動機的土星公司已暫停研發,因為國防部資金短缺及契約到期,可能影響試飛時間。

戰機簡介

戰鬥機戰鬥機
俄制T-50戰鬥機由蘇霍伊公司研製,具備空中格鬥和對地攻擊能力。截止到2012年2月,已有三架T-50的原型機參與各項測試,總飛行次數已超過120次。據悉,第四架T-50將在2012年後半年加入測試。
T-50裝備了全新的航空電子設備和相控陣雷達。該機型於2010年1月29日在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首飛,2011年8月17日在莫斯科郊外的茹科夫斯基舉行的2011年莫斯科國際航空航天展上公開亮相。T-50的絕大部分技術性能還處於保密狀態,但專家們根據公開信息得出了一些結論,認為其最大飛行速度(包括加力速度和無加力速度)、最大航程、推重比、可允許最大過載等指標上要優於國外同類飛機。
T-50由一名飛行員駕駛,最高時速可達2600公里,20公里高空最大航程430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37噸,可攜帶10噸各式武器,其中包括一門30毫米GSh-30-1航空機炮、不同類型和射程的飛彈以及航空制導炸彈。為裝備T-50而研製的最新式武器有十多種。
國外專家也在議論俄羅斯飛機相對於美國飛機的優勢。2012年秋天,澳大利亞軍事智庫AirPowerAustralia軍事分析師們對蘇霍伊設計局的T-50和美國的F-22“猛禽”及F-35“閃電2”進行了對比分析。他們認為,俄羅斯新型殲擊機在很多方面要優於美國的同類型飛機。例如,T-50的設計採用了最新的空氣動力系統,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飛機的光、熱可探測性。由於採用了大量複合材料(占飛機外殼的70%、整體結構的40%),飛機更難以被雷達發現。飛機本身裝備了季赫米洛夫研究所設計的最新雷達系統。該系統與兩台機載電腦相結合,能發現400公里以外的目標,同時跟蹤60個空中目標並向其中16個發起攻擊。報告中還說,T-50的電子戰系統和對紅外製飛彈頭的抑制系統能更好地保護其不被防空系統發現,尤其是美軍的雷達系統。
英國《飛行國際》2007年4月24日報導,俄羅斯的發動機製造商——“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NPOSaturn)的網站首次對外透露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可能的布局圖片。俄羅斯未來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作為未來戰術航空綜合系統(PAKFA)項目的一部分正在進行開發,蘇霍伊設計局的T-50戰鬥機在與俄羅斯米格飛機製造集團競標俄羅斯國防部第五代機項目中取勝,“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被選擇為該機提供發動機。
俄印最早在2000年便已開始就聯合研製第五代戰鬥機進行接觸。蘇霍伊公司領導人波戈相曾向印方承諾,俄方研製的新一代戰鬥機的性能將與美國的F-22“猛禽”相當。由於研製新型戰鬥機的費用極其高昂,俄方獨自承擔會帶來巨大的壓力,而印度則想從俄方那裡獲得製造第五代戰機的技術,因此兩國很快便在聯合研製新一代戰機的問題上達成了初步協定。
據悉俄羅斯將在茹科夫斯基城開始第五代(註:按美國的標準為第四代)重型多用途戰鬥機T-50的飛行試驗。試驗時間大約持續五年,第一批T-50將在2015年交付俄羅斯空軍,並開始部隊測試,然後組建飛行大隊。
T-50第五代重型多用途戰鬥機由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該計畫隸屬於“未來前線航空系統”(PAKFA)項目。
美國“戰略之頁”網站報導,俄羅斯已經為T-50戰鬥機研製出機載供氧系統,並打算將其運用到其他高空飛機上。俄羅斯已經為其最新型號的戰鬥機T-50研製出一種機載供氧系統。俄羅斯的飛機仍然在使用氧氣瓶系統(重90千克/198英鎊左右)。也就是說,飛行在4000米(1.2萬英尺)高空中飛機上的飛行員必須監控其空氣和燃料供應。俄羅斯新的機載供氧系統設計僅重30千克(66磅),結構更加緊湊,能夠供應遠多於同等重量的氧氣瓶供給的氧氣。俄羅斯計畫開始用機載供氧系統更換所有飛機上的氧氣瓶。印度也研製出一種機載供氧系統,它將首先安裝在作為技術驗證機的新輕型作戰飛機(LightCombatAircraf,LCA)上。最終,這種機載供氧系統將安裝在印度的所有高空戰機上。
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蘇聯開始研發新一代戰機,以取代當時的主力機種米格-29戰鬥機和蘇-27戰鬥機;當時的發展計畫衍生出了蘇-47戰鬥機和米格1.44戰鬥機兩種機型。2002年,蘇霍伊公司獲選主導“未來戰術空軍戰鬥複合體”(PAK-FA)的發展,融合蘇-47和米格1.44戰鬥機的技術,製造出了T-50原型機。T-50試飛時間原定為2008年,但由於T-50當時尚處於設計階段而無法實現,試飛時間延期為2009年8月,但是在2009年5月時,負責發動機的土星公司暫停研發,試飛再次延期。2010年1月29日,T-50進行了首次試飛,比美軍的F-22晚了整整二十年。2011年8月,在第10屆莫斯科航展中,俄羅斯首次現場展示了第五代戰鬥機——T-50。2012年8月12日,為慶祝俄羅斯空軍成立100周年,俄第五代戰機T-50繼2011年莫斯科國際航展首度亮相後,再度出現在公眾面前。2015年,第一批T-50將交付俄羅斯空軍,並開始部隊測試,然後組建飛行大隊。2025年,俄羅斯將用T-50全部替換老舊的米格-29和蘇-27戰鬥機。

試飛狀況

T-50試飛時間原定為2007年,但由於引擎研發及其他技術問題,試飛時間延期為2009年8月,但是在該年5月時,負責發動機的土星公司已暫停研發。因為國防部資金短缺及契約到期,可能影響試飛時間。
儘管首飛日期多次延遲,但T-50仍然於2010年1月29日進行了首飛,第2架原型機於2011年3月3日進行了44分鐘的試飛。此兩架原型機都未裝上雷達及武器控制系統,至2013年,T-50共進行了100次試飛,其後的9個月再進行多20次。第三架原型機於2012年八月試飛中開始進行對主動電子掃描雷達的測試。第四架原形機於2012年12月2日首飛。
2010年10月,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表示在年底前可能與印度簽訂設計草案協定。印度空軍總參謀長表示採購該飛機的費用為250億美元左右。由於印度計畫大量採購西方新型戰鬥機,是否仍將訂購T50戰鬥機有一定疑問。
T-50翼下增添四個掛架,2014年10月30日,俄羅斯技術國家集團下屬的“雷達電子技術”公司交付第一批為未來前線航空系統(PAKFA)T-50研製的“喜馬拉雅”電子戰系統。T-50飛機機體上集成了獨一無二的主動和被動雷達和光學定位系統,實現了“智慧型蒙皮”功能。該系統的套用不僅改善了飛機的抗干擾能力和生存力,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抵消了敵方飛機的隱身技術。

2014年11月02日,俄羅斯T-50戰機再次試飛。翼下增添四個掛架。

外觀設計

戰鬥機戰鬥機
作為第5代戰機(即歐美標準的第4代),必須擁有矢量推力技術,不開後燃器下維持超音速巡航,匿蹤功能。T-50戰機使用等離子隱身技術,大小則略小於蘇-30,飛彈完全內置,雷達可探測性大大降低。由於發動機的高推重比,使T-50可於300-400米內起飛。與美國F-22比較,根據俄羅斯首次發出之圖片,可看出其布局與F-22相似,同樣是因為隱身及超音速巡航需要然而T-50的水平和垂直控制面更小,這表明T-50希望使用矢量推力技術進行俯仰、偏航和滾轉控制。另外T-50的最大起飛重量約在25-30噸,與F-22相近,但有傳T-50會利用等離子隱身技術(不等於等離子引擎),這種技術比F-22使用的有更好隱身性。T-50並非使用等離子發動機(引擎),而是使用AL-31發動機系列的一種發展版本這發動機類似土星公司於2005年莫斯科航展透露的117A至於等離子發動機本身尚未可達成隱身功能。
T-50戰機,由俄軍機製造巨頭“蘇霍伊”公司主導研製。通過此前流傳的T-50圖像和俄官方聲明,可以初步斷定,T-50是一款重型雙發殲擊機,最大起飛重量32~35噸。由於其機翼載荷要低於美國的第四代T-50戰機F-22“猛禽”,再加上氣動布局獨特、機身本身可產生升力,這使得T-50的機動性能要優於“猛禽”。在隱身性能方面,T-50也不比“沉默鷹”遜色。機頭、機艙、進氣管等都採用了獨特的形狀設計,保證了對雷達波的低可探測性。為增強隱身效果,武器艙採取內置方式。擁有至少兩個大型武器艙,主要用於裝載超大、大型和中型空空飛彈,整個武器艙室幾乎是飛機容量的1/3。如執行戰鬥任務不需隱身時,T-50可外掛智慧型炸彈及飛彈。T-50在不加油情況下的續航能力尚不清楚,但應該不會少於蘇-35S的3600~4000公里。
雖然T-50的部分設備已經在俄4++代戰機蘇-35S和米格-35S上做了試驗,但整個試驗階段將持續近5年,到2015年首批量產型T-50有望編入空軍進行飛行作戰試驗,然後才正式成軍。俄羅斯空軍打算購買450-600架同類飛機,T-50的生產將在阿穆爾-共青城進行。到2025年,俄羅斯將用T-50全部替換老舊的米格-29和蘇-27飛機,同時為了打造新型航母,還計畫製造飛機的艦載型,成為俄羅斯的主力戰鬥機的一員。

價格

T-50戰鬥機比美國F-22戰鬥機和F-35有一大優勢,那就是相對低廉的價格。俄總統普京聲稱,美國的F-22、F-35戰機比俄羅斯的T-50貴2.5至3倍(F-22單價約為1.4億美元,F-35在1億美元左右),換言之,俄軍方花更少的錢就能換來同等甚至更強的戰鬥力。

原理構造

機身

T-50機身的橫截面為橢圓形,全機主要由鈦鋁合金建造,13%為複合材料。機鼻雷達罩在前部稍微變平,底邊為水平,為的是將它的反尾鏇性能最最佳化。

駕駛艙

駛艙的設計著重於飛行員高度的舒適性,使得飛行員能夠以極高的G力負載操駕下控制飛機。機上配有了新型的彈射椅和維生系統。幾何可變適應彈射椅以60°角的傾斜,用來減少高G力之下對飛行員的衝擊。這個座椅可以讓飛行員以一般情形下無法承受的高G力負載來做出近戰纏鬥(dogfight)。

尾翼

布置在發動機艙兩側的尾撐上,力矩點在發動機尾噴口以後,相信是梯形機翼帶來的重心前移導致發
動機布局也必須前移的問題所致,F-22,F-35也是如此。和F-22不同的是,T-50沒有採用F-22種尾翼和機翼形成重疊剪裁的形式,機翼上也沒有過多的控制面。
俄羅斯T-50戰鬥機採用兩個和F-22極為相似的外傾垂尾,位置布置比較靠前,翼根弦長有接近一半與機翼根部重合,垂尾根部在發動機艙外側,外傾角度大約在27度到29度左右,這樣設計主要是為了大迎角狀態下垂尾的使用效率,在大迎角時邊條產生的渦流帶來的穩定的強氣流會對垂尾形成有利干擾,減小機身禁止,使飛機有較好的大迎角飛行的穩定性和可控制性,同樣設計的F-22在迎角達到60度時垂尾仍然能提供有效的穩定和一定的控制回響

隱身能力

T-50的機尾仍舊保留了大尾錐,主要是為了減阻。從飛機的仰、俯視圖來看,T-50非常像F-22“猛禽”戰鬥機,因此叫“猛禽司機”頗為適合。但從機頭和機尾來看還可以隱約看到蘇-27的影子,因此似乎可以把該機視為創新與繼承並存的一種戰鬥機,這也符合俄羅斯經濟技術實力。
從布局上看,T-50放棄了I.42的鴨式布局,而改為常規邊條翼布局。這樣的改變,似乎可以看出俄羅斯空軍在新的戰鬥機計畫中將氣動布局經驗傳承放在了更為重要的位置,否則不會把原來的設計全面推翻。T-50採用了與F-22同樣的菱形翼,菱形翼是平衡隱身、機動、航程等方面要求的較好方案,所以F-2T-50音爆雲採用的是菱形翼。T-50的機尾仍舊保留了大尾翼,主要是為了減阻。這次PAFFA也採用同樣的機翼,表明菱形翼在隱身和機動方面的優勢得到了東西方的認可。另外,T-50的機翼和尾翼前、後緣平行,使雷達反射信號只向幾乎垂直與側面的方向反射,避開了正前方和正後方。兩個垂直尾翼向外傾斜,避免側向發生鏡面反射,這些都降低了整機的雷達反射面積。遺憾的是T-50沒有學習中國和美國的隱身戰機採用S形進氣道,而是將發動機葉片暴露在了外面,極大地提高了正向RCS。從飛機的尾部來看,T-50幾乎和蘇27一樣,幾乎沒有經過什麼隱身處理。特別是其保留了蘇27系列的尾錐設計,讓該機從後部看起來幾乎和蘇-27一模一樣。這樣做可能是因為戰鬥機要在機身設彈艙,導致飛機的橫截面增大,從而增加了飛機的阻力,採用尾錐可以按面積律來平滑機身,降低飛機的阻力。
所以,T-50的隱身能力遠不及F-22,其正向RCS據蘇霍伊公司總裁透露在0.5平方米的水平,和沉默鷹在同一水平。

機動性能

俄羅斯T-50戰鬥機因為採用了軸對稱推力矢量噴口,所以隧道較厚。從飛機整體布局來看,T-50的機身扁平,顯然延續了蘇-27的升力體設計。加上機翼面積較大,翼荷較低,因此T-50具備較大的升力係數。另外,其機翼前緣後掠角似乎大於F-22,這顯示T-50更重視高速飛行,更注重超音速攔截能力。從這一點來說,T-50似乎更像當年F-22的競爭者YF-23。
另外,T-50進氣道的位置與蘇-27相近,這有助於改善戰機的大迎角性能。還有就是,T-50採用了蘇-37/30MKI系列的軸對稱推力矢量噴口(TVC),但是取消了這兩者的鴨翼,也就是放棄0年代俄羅斯戰鬥機典型的三翼面布局。從技術上講,TVC為戰鬥機提供氣動控制面外的一種控制方式,可以提高飛機低速、高攻角範圍的機動性能,與氣動控制面相配合可以增加飛機的迎角和機頭指向能力。
T-50的可動邊條是一個設計創新,起到可控渦升力的作用。因此從整體上說,T-50放棄鴨翼除了隱身方面的考慮外,另外一個原因可能就是俄羅斯在氣動、飛控等方面的進步,能夠在常規布局整合進TVC,進行飛控系統控制律的最佳化,即可得到較好的機動性能。T-50避免了採用過多的控制面而造成飛機重量和複雜程度的上升,從而降低飛機的成本,另外也降低了飛控系統編寫的難度,特別是各操縱面的偏轉控制與協調的問題。
綜上所述,T-50應該具備了與F-22同一等級的超音速巡航和機動性能,但T-50受到發動機推力不足所困擾。

航空電子設備

航電設備一向是俄制戰機的“軟肋”,但在T-50身上有了質的改善。T-50使用PAK-FASH121雷達系統,當中包括了三部X波段雷達,分別置於正前方及左右兩則。機翼另有L波段雷達,以應付對X波段有低RCS的低可偵測目標(如隱身戰機)。PAK-FA整合了IRST,光學/紅外線搜尋與追蹤系統。機載雷達可發現400公里外的目標,能同時跟蹤60個空中目標並打擊其中的16個。除先進的雷達系統外,T-50還裝備新型無線電偵察和對抗系統,可以在不打開雷達、不暴露自己的情況下,發現敵人並實施干擾。飛行員對飛機的指揮控制也完全實現了數位化,所有信息都顯示在座艙內彩色液晶大螢幕上。

武器

T-50將裝備超遠距離空空飛彈(射程可達420公里),其中機體內可攜彈不少於兩枚,機身外掛可攜更多。此外,T-50還裝備射程為120~230公里的中遠距空空飛彈。
機炮:1×30mmGSh-30-1機炮,備彈150發
飛彈:14個掛點
空對空飛彈:R-77,R-77PD,R-73,K-74
空對地飛彈:X-29T,X-29L,X-59M,X-31P,X-31A,KAB-500,KAB-1500

存在問題

技術因素

航電設備遜色。航電設備一向是俄制戰機的“軟肋”。T-50[7]採用先進的雷達系統,可發現400公里外的目標,能同時跟蹤60個空中目標並打擊其中的16個。但是,T-50還缺少第五代機所要求的高度智慧型化綜合信息系統、自動抗干擾裝置和自動控制系統等。與美軍F-35的“多功能綜合射頻系統”相比,T-50還缺乏全頻譜自衛能力。
隱身能力不足。對雷達的“隱身”能力是第五代戰機應具備的基本性能,T-50隻是部分實現了這一特性。它採用等離子隱身技術,機頭、機艙、機翼、進氣管等都採用了獨特的形狀設計,武器艙也採取內置方式,使其雷達散射截面僅有0.5平方米,但其隱形能力仍明顯遜色於F-22。對同一部雷達,T-50的暴露距離大約是F-22的一倍。
引擎選型未定,T-50的動力系統依然是個謎題,T50的原型機裝備了兩種引擎,第一種為1號樣機裝備的AL-41F發動機。
第二種發動機就是一般被稱為тип30(30型)的發動機,該發動機已經在T-50-II試飛過程中測試過了。該發動機的主要參數比117發動機要好15%-25%,改引擎推力為加力18噸推左右,均推11噸以上,推力上明顯超過F119。
按照俄羅斯方面的說法,真正配備T-50應該是編號為129的渦扇發動機,但該發動機還在研製之中。對該型號研發投入持續增加,2012年預算為8477萬盧布。
同樣受限於俄羅斯的經濟技術實力,未來的T-50與現有的飛機將不會有大的變化。儘管俄羅斯媒體說這只是第四代戰鬥機的原型機,但實用型估計與該機應該大同小異,頂多一些細節處理可能要更合理一些,如機頭的前視紅外搜尋/跟蹤系統(IRST)。T-50全面改動的可能性不大,甚至象蘇27原型機T-10到T-10S那樣的大改可能性都不大。
T-50是一架單座、雙發、雙垂尾的重型戰鬥機,採用兩側翼下進氣,具有較大的機腹武器艙。T-50明顯地和F-22有很多相像之處,但也繼續了很明顯的蘇-27的特色。T-50力圖在隱身、超音速巡航、機動性方面達到較好的平衡,在氣動設計上結合了F-22和蘇-27的特點,而不是簡單的抄襲F-22或者簡單的蘇-27升級。T-50的隱身、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能力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但蘇霍伊在這個時候推出T-50是一個耐人尋味的事情。

時局影響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經濟嚴重滑坡,軍工生產嚴重萎縮,軍工科研陷於停頓。在普京時代,俄羅斯經濟有所恢復,軍工生產和科研有所恢復,但還是還債多於趕超,遠遠低於重占世界軍工科技前沿應有的水平。米格凋零之後,蘇霍伊碩果僅存,但一氣吃了蘇-27的老本20年之後,這一兩年隆重推出。
最新的蘇-35BM,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已經30年之久的蘇-27的重新包裝,航電和武器系統自然是大幅度改進,但基本的氣動設計還是如假包換的蘇-27,如果不是火眼金睛的航空迷,根本看不出兩者的外表差別。發動機的推力增大了,但依然是原發動機的升級版,不是新設計。不管電子技術如何進步,戰鬥機的飛行性能還是由基本的氣動設計和發動機決定的,這就是說,蘇-35BM的飛行性能不可能有質的提高。就是這樣一架老太婆搽粉的飛機,試飛和投產還是一波三折,俄羅斯空軍已經訂貨的48架最早要2010年開始交付,預計6年才能全部交付。相比之下,當年中國訂貨的蘇-27和蘇-30基本上都是在18-24個月內交付完畢。這只能說明兩個可能:1、蘇霍伊的生產能力已經不足以快速交貨;俄羅斯空軍的支付能力限制了蘇霍伊的生產速度;估計是第二個可能性更大。
在這樣的情況下,T-50的首飛一推再推就容易理解了。俄羅斯的航空理論和技術基礎依然雄厚,但理論和基礎要化作具體的工程設計,這還是一個用投資和時間堆出來的過程。太多的設計細節需要用大量的風洞和真實大氣測試,需要研製大量的試驗平台,收集大量的技術數據,而不是理論家們拍拍腦袋、天馬行空就會天上掉下來的。惡魔總是在細節之中,而這個惡魔是出名的吞金獸,俄羅斯是不是還供養得起這個惡魔是一個大問題。俄羅斯經過這么些年的人才流失、技術檔案散落、科研設備老化,軍工科研要首先從泥坑裡爬出來,才談得上趕超。“戈爾什科夫”號航母改裝的嚴重拖延,“布拉瓦”飛彈的發射接連失敗,蘇-35BM的發動機問題,都說明了同一個問題。
另一方面,蘇霍伊在和印度就蘇-30MKI的合作中,嘗到了國際合作的好處。也就是說,借力發力。印度軍工是一個心比天高、力比紙薄的典型,從LCA戰鬥機到阿瓊坦克到“殲敵者”核潛艇,印度軍工屢敗屢戰,樂此不疲。與此同時,印度試圖利用俄羅斯的經濟困難和技術實力,通過出資入股,獲得先進裝備和技術,並帶動印度自己的軍工科技。蘇霍伊在推出了三翼面和推力轉向技術後,苦於沒有資金完成技術開發,和印度一拍即合。

事情轉機

但技術主導權和進度控制完全在蘇霍伊手裡,印度實際上成了提款機。不過印度似乎並不在乎,希望借參與T-50計畫大躍進,一舉登上世界戰鬥機技術的前沿。俄羅斯拋出的橄欖枝是承諾由印度“負責”雙座型,似乎印度真成了和俄羅斯對等的合作夥伴了。事實上,蘇霍伊依然掌握完全的技術主導權,在設計單座型T-50的時候,已經為雙座型預留了空間、重量和氣動設計方面的考慮。蘇霍伊也完全主導研製進度,只不過這個進度的發言權更多地在俄羅斯空軍的手裡,或者更確切地說,在俄羅斯財政部的手裡。但為了抓住印度這個合作夥伴,俄羅斯必須早日把T-50弄上天去,再無限制地拖下去,連世界上耐心最好的印度都要不耐煩了,要是印度也撤了,那T-50就真的要步米格1.44的老路了。
但是,T-50首飛成功離批量生產和形成戰鬥力還相差很遠。T-50首飛一成功,普京已經在信誓旦旦地宣稱要在2013年開始交付俄羅斯空軍試用,2015年開始大量生產,印度也宣稱將在2020年前開始裝備T-50。但俄羅斯《獨立報》1月29日報導,試飛的T-50使用的是蘇-35BM的4++代發動機,沒有採用第五代發動機,也沒有第五代的主動電掃雷達。這樣看來,試飛飛機主要是驗證氣動外形和基本飛行性能的,離實戰水平的第五代戰鬥機還有一定的距離。這本來是符合世界慣例的做法,但也為T-50(或許會被命名為蘇-47)的量產時間帶來極大的問號。
俄羅斯有保密的傳統,這次俄羅斯卻一反傳統,轉向吹噓和空頭支票。T-50的首飛已經公開許諾了好久了,從蘇霍伊總師到俄羅斯空軍司令到副總理,一個個信誓旦旦,但允諾的日期一個一個過去,直到現在。T-50的標準配備發動機是AL-41,而不是代號117S的AL-31大改。和T-50的高調首飛計畫不同的是,AL-41的進展和定型情況俄羅斯秘而不宣,T-50標配的主動電掃雷達也是一樣。如果這些關鍵系統不能及時定型,2013年交付空軍就是空的。美國在技術驗證型YF-22首飛到生產型F-22首飛之間用了7年,即使排除冷戰結束美國空軍不再急急忙忙的因素,依然需要不少的時間,這還是在F119發動機和APG-77雷達已經就緒的情況下。即使T-50的試飛一帆風順,3年定型也是一個極其雄心勃勃的計畫。
俄羅斯還有生產組織和工藝人才的問題。T-50需要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測試規範都和職工培訓需要時間才能建立起來,還有原材料和分系統的生產組織問題。要把俄羅斯冬眠已久的軍工體系和原材料供應鏈重新動起來,解凍就需要相當的時間。
在劃時代的蘇-27首飛30年後,T-50凝聚了俄羅斯航空技術的精華,也凝聚這俄羅斯航空人的希望。T-50的性能還有待時間證明,這並沒有什麼可驚奇的。問題是當年T-10在襁褓中遇到嚴重問題後,總師西蒙諾夫毅然壯士斷腕,在鳳凰涅磐之後塑造了一代名機蘇-27,不僅在口頭上壓倒F-15,在實際上也做到了,真正做到了後來居上。但今日俄羅斯是否還有這樣的勇氣、魄力甚至能力,就十分值得懷疑了。YF-22是在1990年首飛的,要是20年後T-50不能後來者居上,俄羅斯的窘境是可見一斑。T-50將是俄羅斯航空工業的最後一搏嗎?

生產部署

俄戰術飛彈武器公司總經理鮑里斯·奧布諾索夫在2011年6月的巴黎國際航展上表示,俄第五代戰鬥機T-50將會裝備最新型的飛彈武器。俄羅斯戰術飛彈武器公司正在為T-50研製多種型號的武器系統,其中,有部分新型武器正在接受國家測試,還有一部分甚至已結束測試,即將投入批量生產。為T-50研製武器系統的計畫與五代機項目是同時進行的,並且也被劃分為兩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將持續至2014年,第二階段將持續至2015年,每個階段中都將包括對武器系統的完善工作。在新型空對空飛彈計畫中,研製人員將會逐漸增加飛彈的射程、提高打擊精度並改善其他各項技術參數。
2012年8月6日,俄羅斯空軍總司令邦達列夫說,俄羅斯自行研製的第五代戰機將於2015年後投入批量生產。此外,邦達列夫是在出席俄羅斯空軍建軍100周年圖片展時作出上述表示的。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公司總裁米哈伊爾·波戈相8日表示,蘇霍伊公司將研製第五代戰機T-50的出口版。俄媒體當天援引波戈相的話報導說,出口版T-50的具體細節將在簽署相關供貨契約後揭曉。目前正在測試的T-50都是單座飛機,而出口版將既有單座,也有雙座。與此同時,俄印目前正在以T-50為基礎聯合為印度開發第五代戰機,印度計畫在未來20年內耗資350億美元採購144架。第一架樣機預計在2014年交付印度。
2013年莫斯科航展上,三架T-50隱形戰鬥機一起參加了表演。在上屆莫斯科航展中,T-50就做了公開亮相,只是那次亮相併不完美:1架T-50在眾目睽睽之下發生了發動機起火事故,所幸飛行員應對恰當,才避免了更大損失。據俄羅斯《訊息報》8月28日報導,儘管關於飛機故障的傳言和報導沸沸揚揚,但在27日航展開幕當天,3架T-50戰機還是亮相在航展現場上空。亞歷山大·波格丹諾夫的單機特技飛行為表演畫上句號——他完成了“平螺鏇”、“普加喬夫眼鏡蛇”等著名的高難度動作。據俄新社8月30日報導,俄羅斯聯合飛機製造集團公司總裁米哈伊爾·波戈相在航展上證實,俄羅斯決定在T-50的基礎上研製一種重量約20噸的無人攻擊機。另外,俄空軍司令維克托·邦達列夫在8月6日表示,俄羅斯空軍將迎來首架T-50。但T-50批量進入俄空軍服役預計要等到2016年。

相關新聞

俄印研發

日媒:印度巨額投資T-50戰機被推遲難對抗中據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2013年7月19日報導,俄印雖共同研發第五代戰機,但因俄羅斯推遲了研發進度且使戰機研發成本攀升,致使印度不得不再耐心等待一段時間,才能正式裝備首架第五代戰機。儘管美國鼓勵印度加入其第五代戰鬥機F-35研發,但印度還是一心撲在T-50戰鬥機上。這一為期20年、耗資350億美元的計畫可以算是印度金額最大的單筆國防投資。根據這一計畫,印度空軍將在2014年、2017年和2019年接收該戰鬥機的3種樣機,該戰鬥機的定型版將於2020年開始服役(後推遲至2022年)。印度空軍打算共裝備200架該型戰鬥機,期中166架為單座機,44架為雙座機,但後來這一數字被削減為144架。據稱,雙方在俄羅斯進行初期聯合研發以及簽署初步設計契約後,最終設計與研發契約原定於2012年簽署。但《印度時報》引述業內訊息人士的話報導稱,因俄羅斯造成研發成本上升且使得交付時間延遲,雙方在2013財年甚至2014財年簽署最終設計與研發契約的可能性很小,這必然會影響研發團隊到2022年交付第一架戰鬥機的能力。

優良性能

俄羅斯的T-50成功的集成了米格-29和蘇-27的優良性能,自2010年第一架T-50成功試飛後,在今年一月航程達到7000公里。

交貨推後

此外,《外交學者》報導稱,印度空軍稱其在面對中國和巴基斯坦空中力量時,沒有足夠的戰機來確保自身的安全,因而印度空軍焦急地等待115架蘇-30MKI戰機的交貨。雖然原定於2015年交貨,然而照目前看來,這一日期又要推後了。

瞄準亞洲

據俄羅斯之聲網站2014年3月24日報導,俄羅斯聯合飛機製造公司總裁波戈祥通報了公司的宏偉計畫:將生產外國夥伴們很感興趣的第五代殲擊機T-50,數量多達600架,占領亞洲市場。俄羅斯將在2016年之前於蘇霍伊設計院新平台為本國空軍批量生產T-50,而在2020年之前將為印度空軍(Fifthgenerationfighteraircraft)生產。除印度之外,俄國還將供應巴西、阿爾及利亞、馬來西亞等有能力改裝自己空軍的國家生產將近150架。T-50的價格大概不會低於一億美元。表現良好的Су-30,Су-35、教練機Як-130、改進了的殲擊機МиГ-29在國外市場也仍然很受歡迎。
俄國在飛機製造方面不僅發展軍用飛機,還將發展民航機。俄羅斯在民航方面對兩種主要飛機:2010年已開始批量生產的支線飛機SSJ-100和2017年開始批量生產的前瞻中程飛機МС-21寄予特別大的希望。現在SSJ-100的最大買主是墨西哥的Interjet航空公司,俄國已為之供應了五架,總共將供應二十架。在東南亞也已在使用SSJ-100飛機。它還將在北非出現。俄羅斯的這種民航機很有成果,它的主要技術和經濟數據都優於主要的競爭對手。這使俄羅斯有可能在最近幾年增加這種飛機的出口。

交付試用

2014年4月9日,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公司總裁波戈相表示,俄前線航空兵前景航空武器系統(PAKFA),即第五代殲擊機T-50將從2016年開始交付空軍試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