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1020~1101)

蘇頌 (1020~1101)

正文

蘇頌 (1020~1101)中國宋代天文學家、藥物學家。字子容。福建泉州南安人。生於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卒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仁宗慶曆二年(1042)中進士。初任地方官,仁宗皇祐五年(1053)調京城開封任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等職,負責編定書籍。哲宗元祐年間(1086~1094)擢刑部尚書,遷吏部尚書兼侍讀,直至入閣拜相。蘇頌博學善文,在機械、天文、醫藥、山川、地理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著有《本草圖經》、《華夷魯衛信錄》、《蘇魏公文集》等,尤以製造水運儀象台聞名於世。
元祐元年(1086),蘇頌奉命檢驗當時太史局等使用的各架渾儀,想到應有表演的儀器和渾儀配合使用。因此薦用吏部令吏韓公廉,並組織太史局的一批生員,在元祐三年至元祐七年間,製造出一座傑出的天文計時儀器──水運儀象台。這是一座把渾儀、渾象和機械式計時儀器3個部分合在一起的高台建築,整個儀器用水力推動運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在設計製造中,蘇頌等吸收了前人的成就並加以創新,其中有許多突出的發明創造。如水運儀象台內的天衡機構,由“天關”、“天鎖”、“關舌”等組成,控制樞輪作等時轉動。它的構造和作用,已接近於現代鐘錶的擒縱機構(見機械鐘錶機構)。
水運儀象台造成後,蘇頌於哲宗紹聖初年(約1094~1096)著成《新儀象法要》,將水運儀象台的總體和各部件繪圖加以說明。這是一部有關天文學和計時儀器製造方面的重要著作。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