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俄語:ГенеральныйсекретарьЦККПСС),於1917年11月8日正式設立,是蘇聯共產黨的最高負責人,此職務的性質在後期演變為蘇聯的最高領導人。

簡介

蘇聯共產黨黨旗蘇聯共產黨黨旗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俄語:ГенеральныйсекретарьЦККПСС),於1922年4月3日正式設立,是蘇聯共產黨的最高負責人,前身是領導中央書記處日常黨務工作的“責任書記”,此職務的性質在後期演變為蘇聯的最高領導人

該職務首創於史達林執政時期,從1953年到1966年,該職位改稱“第一書記”,於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再度改稱總書記。由於勃列日涅夫的硬性規定,總書記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職稱。

作為蘇聯唯一的執政黨,蘇聯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擁有極大的權力,末任總書記戈巴契夫在其回憶錄的結語寫道:“我擔任蘇共總書記一職時,我擁有的權力可以和專制帝王相媲美。”

歷史

列寧時期

列寧列寧

史達林政權之前,成為了布爾什維克領袖的列寧中央政治局擁有最高的地位,出任人民委員會主席(政府首腦部長會議主席前身)。1918年以來,“主席的責任”成為黨的使命,履行政治責任。局長、區域和地方黨委對其負責,他也是各委員會領導人。

史達林時期

史達林史達林

1922年4月3日史達林成為首任總書記,其作用最初只在行政紀律方面的。當史達林第一次被任命為黨紀(黨的紀律)負責人,黨的所有總政策和總路線,以及派系鬥爭、民主集中的工作職責的懲罰和黨的領袖該原則也是其職責範圍。黨的組織化使總書記一職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此過程中,和史達林不同的派系的領導人全部被排除在黨中央之外。到了1930年,史達林在清除了所有的反對派以後,成為事實上的唯一的領導人。史達林的個人崇拜影響超過了政黨的影響。1934年,總書記改稱第一書記。

馬林科夫時期

自1948年以來,馬林科夫確定成為承繼史達林的接班人,需要一個組織的命令。1952年10月,史達林隨後離開中央書記處的工作,不久後逝世,馬林科夫成為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一職懸空。史達林逝世後,中央委員會進行重組,由於馬林科夫權力根基太淺,黨的最高領導人一直處於被架空的狀態,馬林科夫在任僅半年就被赫魯雪夫發動政變下台,成為蘇共歷史上第一位被政變下台的領導人。

赫魯雪夫時期

赫魯雪夫赫魯雪夫

1953年9月13日赫魯雪夫在黨的中央委員會上當選為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其後仿效史達林兼任部長會議主席。赫魯雪夫最初被認為會實行集體領導,其後卻打壓政治對手,加強了其作為蘇共中央第一書記的權勢。赫魯雪夫在任11年,最終被勃列日涅夫發動政變下台,成為蘇共歷史上第一位靠政變上台和第二位被發動政變下台的領導人。

勃列日涅夫時期

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

赫魯雪夫在1964年10月14日被迫辭職,由勃列日涅夫接任。“第一書記”的稱號在勃列日涅夫執政初期繼續作為黨的最高領導人職稱。直至1966年4月8日,通過最高蘇維埃的決議,恢復“總書記”的職稱,該職稱並在黨章當中加以確定。中央委員會和建國初期的人民委員會相同,共設立八名書記,總書記一名,由總書記提名的書記七名。從勃列日涅夫開始,蘇共中央總書記不再兼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政府首腦;總理),改為兼任相當於國家元首和國會議長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同時兼任蘇聯會議主席(最高統帥),因此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

安德羅波夫時期

勃列日涅夫逝世後,安德羅波夫繼任成為總書記,但他在任不到兩年便病逝了。

契爾年科時期

安德羅波夫逝世後,契爾年科繼任成為總書記,但他在任不到一年便病逝了。值得一提的是,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在任時間加起來不到三年。

戈巴契夫時期

戈巴契夫戈巴契夫

1985年3月11日,戈巴契夫在黨內派系妥協的結果下出任總書記。戈巴契夫後來提前結束自己的任期,於是蘇共陷入分裂,進而導致蘇聯解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