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慢

蘇武慢

蘇武慢是詞牌名,又名選冠子,或選官子、轉調選冠子、惜余春慢、仄韻過秦樓。據《御定詞譜》共有十六體。詞分上下兩片,屬於慢詞。

蘇武慢例詞

【蘇武慢】試問禪關——摘自《西遊記》第八回

試問禪關,參求無數,往往到頭虛老。

磨磚作鏡,積雪為糧,迷了幾多年少。

毛呑大海,芥納須彌,金色頭陀微笑。

悟時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

誰聽得,絕想崖前,無陰樹下,杜宇一聲春曉?

曹溪路險,鷲嶺雲深,此處故人音杳。

千丈冰崖,五葉蓮開,古殿簾垂香裊。

那時節,識破源流,便見龍王三寶。

【蘇武慢】[宋]朱敦儒

枕海山橫,陵江潮去,雉堞秋風殘照。

閒尋桂子,試聽菱歌,湖上晚來涼好。

幾處蘭舟,採蓮游女,歸去隔花相惱。

奈長安不見,劉郎已老,暗傷懷抱。

誰信得、舊日風流,如今憔悴,換卻五陵年少。

逢花倒趓,遇酒堅辭,常是懶歌慵笑。

除奉天威,掃平狂虜,整頓乾坤都了。

共赤松攜手,重騎明月,再游蓬島。

作者簡介: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文俊”富直柔等並稱為“洛中八俊”

【蘇武慢】作者:[宋]蔡伸

雁落平沙,煙籠寒水,古壘鳴笳聲斷。

青山隱隱,敗葉蕭蕭,天際螟鴉零亂。

樓上黃昏,片帆千里歸程,年華將晚。

望碧雲空暮,佳人何處?夢魂俱遠。

憶舊遊,邃館朱扉,小園香徑,尚想桃花人面。

書盈錦軸,恨滿金徽,難寫寸心幽怨。

兩地離愁,一尊芳酒,淒涼危欄倚遍。

盡遲留,憑仗西風,吹乾淚眼。

作者簡介:蔡伸(1088—1156)字伸道,號友古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蔡襄孫。政和五年(1115)進士。 有《友古居士詞》一卷。 存詞175首。

蔡伸詞作鑑賞

這首詞寫羈旅傷別,而從荒秋暮景說起。前三句說的是雁陣掠過,飛落沙灘;秋水生寒,煙靄籠在水上。古壘上,胡笳悲鳴,漸漸地,連這嗚咽之聲也沉寂了。從“古壘鳴笳”中,我們可以感受出動亂時代的氣息(作者是北宋末南宋初人)。這種氣息,為下文所寫的傷離怨別提供了特殊背景,同時也更增添了悲愴意味。

接著,在對荒涼山水的描寫中,詞人進一步增添感情的成分。山色有無,暗示著歸途遙遠,這句詞化用杜牧“青山隱隱水迢迢”詩意;黃葉蕭蕭,頓覺秋思難以排解,第五句與末句“憑仗西風,吹乾淚眼”

前後呼應。天邊的夕陽餘輝,映照著點點寒鴉紛紛亂亂,飛歸林中。以上數句,蕭瑟的秋景中意寓著客況淒涼、鄉思暗生之意,讀之令人已覺其可有人,呼之欲出了。至“樓上黃昏”四字,詞人才點出殘照當樓之時樓上凝神姚望之人。這表明上邊所寫整個秋日暮景都是映在這人眼中的景象,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

“黃昏”二字,有黯然神傷的意味,也就是所謂“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趙令畤《清平樂》)而這時收入眼底的,偏偏又是“片帆千里歸程”。從落雁、昏鴉,寫到歸舟,思歸的主旨更加明顯了。時值暮秋,“年華將晚”,人們都離開這荒涼的地方,駕舟歸去;而自己昵,至今欲歸未得。“年華將晚”,這四字之中蘊含悲老大、傷遲暮之意。前有“青山隱隱”,這裡又加上“片帆千里歸程”,境界寥闊,把人的思緒引向遠方。而“片帆”之小與“千里”之遙對比,更顯示出此地的荒遠和思歸心切。“年華將晚”,則加深了思歸的緊迫感。

“望碧雲空暮,佳人何處,夢魂俱遠”三句,化用江淹詩“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融合無間,猶如滅去針線痕跡,有妙手偶得之感。《楚辭》:“與佳期佳兮夕張”,傍晚,應該是有情人相會之時,然而,暮雲已合,伊人何在?“夢魂俱遠”,更透過一層,使人感到,關隘山巒阻隔,雲水迢迢,即便連夢中也難相會,這就把思歸的主題進一步具體化了。

下片轉入對“舊遊”的回憶。“邃館朱扉”、“小園香徑”、“桃花人面”,這是腦海中浮現的幾個難忘的特寫鏡頭,其中瀰漫著溫馨的氣氛,也暗含著對方的身份和詞人生活的往事。春光美好,桃花明亮,人面生輝,那記憶中的美好時光,與眼前的秋風敗葉、古壘哀笳的蕭索環境,成了鮮明的對比。失去的,常常愈覺可貴,尤其是在孤獨苦悶之時。在自己已覺難耐,更何況對方——久別後的弱女子呢?下文緊接“尚想桃花人面”,句斷意不斷,從對方著筆,寫女方對自己的思念。“錦軸”、“金徽”、“寸心幽怨”,這纖細筆觸,皆從女方著筆。錦軸,化用蘇蕙迴文詩典故。金徽,以琴面標誌音位的徽代指琴。這錦中字,琴中音,總道不出別恨。而“寸心”雖小,其中幽怨竟非盈軸之書與滿琴之恨所能言盡,相思之苦可以想見。

下文拉回到眼前,並歸結到雙方合寫。書、琴皆難排解憂愁,那么這“兩地離愁”,只有用“一尊芳酒”去解。然而離愁何其重,尊酒何其輕,豈能解得?

二者對比,造成反襯的效果,更顯出離愁之深。在消愁愁更愁之時,詞人只有丟下酒杯,無限淒涼地獨倚危欄,徘徊樓頭。歸也不能歸,住又以何處住?愁腸百轉,禁潸然淚下。“憑仗西風,吹乾淚眼”八字,酸楚之極。“吹乾淚眼”,足見獨立之久:“憑仗西風”,只因為無人慰藉,只有西風為之拭淚。辛棄疾詞云:“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水龍吟》)而他則是自家流淚自家拭,甚至連自己也不想去拭,一直等到被清冷的西風吹乾。讀之使令更感悲矣!

此詞抒情真切,鋪敘委婉,頗有柳七風味。發本詞開頭就與柳詞“登孤壘荒涼,危亭曠望,靜臨煙渚”(《竹馬子》)相似。全詞由淒涼轉為纏綿、悲婉,緊著又轉入悲愴,以變徽之音收結,留下了那個紛亂時代的痕跡,這一點又與柳詞有異。一結未經人道,獨闢蹊徑,所謂“傷心人別有懷抱”,頓使全詞生色。唯朱敦儒句“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相見歡》),仿佛有相似之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