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振社

蘇振社,男,1960年9月28日生,中專,主治醫師,中共黨員,河北省高邑縣後坊冊村人,現任高邑縣醫院黨支部書記、副院長,高邑縣急救站站長。

蘇振社1978年10月考入石家莊地區衛生學校臨床醫療專業,1981年10月畢業分配到高邑縣醫院工作。1988年7月晉升為內科醫師,1992年10月任內科副主任,1993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3年9月晉升為內科主治醫師。1998年6月任高邑縣急救站站長。2000年9月任縣醫院副院長兼急救站站長,2002年6月任黨支部書記、副院長兼急救站站長。1986年4月到省三院內科進修1年,1995年2月到中國醫學科學院附屬阜外心臟病研究所心內科進修半年,數十次參加省內、外業務培訓班,擅長心腦血管病的診治和急、危、重症的搶救。十年來業務考核均為優秀。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蘇振社,男,1960年9月28日生,中專,主治醫師,中共黨員,河北省高邑縣後坊冊村人,現任高邑縣醫院黨支部書記、副院長,高邑縣急救站站長。蘇振社1978年10月考入石家莊地區衛生學校臨床醫療專業,1981年10月畢業分配到高邑縣醫院工作。1988年7月晉升為內科醫師,1992年10月任內科副主任,1993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3年9月晉升為內科主治醫師。1998年6月任高邑縣急救站站長。2000年9月任縣醫院副院長兼急救站站長,2002年6月任黨支部書記、副院長兼急救站站長。1986年4月到省三院內科進修1年,1995年2月到中國醫學科學院附屬阜外心臟病研究所心內科進修半年,數十次參加省內、外業務培訓班,擅長心腦血管病的診治和急、危、重症的搶救。十年來業務考核均為優秀。

中專

1960年9月,蘇振社出生在後坊冊一戶姓蘇的人家,蘇家當時在後坊冊獨門獨戶。1977年,蘇振社被縣裡招錄為計畫內契約工,安排到縣醫院製劑室工作,月工資30元(其中15元需繳村里,不然,秋後不給口糧)。當時國家急需人才,在聯考的同時還要選拔中專生,振社把這一年的中專試卷看了,覺得相對簡單,接下來的日子,他把學習重點放在國中課程上。1978年蘇振社報名參加聯考,這一次他報的是中專。成功了,這一年坊冊鄉中只考上兩個中專。蘇振社終於有了再次學習的機會。要報志願了,學什麼呢。振社自小的理想就是當一名建築工程師。後坊冊的蘇家幾輩人都是缺房子住,即便把理想說得冠冕堂皇是為了把祖國建設得更漂亮,還總可以讓自己的父母和哥哥姐姐們住得寬敞一些。然而,家裡人卻不贊成他學建築,搞建築無非是蓋房子,學得再好能蓋成啥樣的呢,母親常年多病,見多了醫生,覺得當醫生既體面又威嚴,人人都用得著,於是鼓動他報醫學。向來言無不從的蘇振社只得依從了母親的意見,改報醫士學業。1978年10月,蘇振社被石家莊地區衛生學校錄取。他懷揣著錄取通知書踏入了學校大門,從此他與這個治病救人的職業相伴至今……

小醫士

石家莊地區衛校是文革後倉促興建起來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當年被這所中專學校錄取的高邑籍學生有十五個,振社和另一名學生分在醫療專業醫士班,其他學生都分在護士班。學校里的任課教師大都是當年被保送上學的工農兵大學生。這樣的老師教學生,效果可想而知。曾有主講生理課的一位老師不能夠把正確的知識傳授下來,這個班的學生忍無可忍,群起罷課,校方只得把這名教師另調他用,但是走了這一個,再無更合適的補充上來,便讓其他老師們輪流代課。在這種情況下,能不能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就得看學生們自己的悟性和作為了。振社非常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對老師沒有講深講透的問題,他經常向老師提問,自己課後反覆揣摩。對一個細節問題,這一個老師講了,還要再問另一個老師,然後看哪一個更有道理。教師的水平差,要想學好就得自己下功夫。有一天,教授他們內科臨床的薛振宇老師說:“下一步我們利用20個學時學習心電圖,這一項比較難,你們中專生的學時只能這樣安排,因為心電圖很複雜,我們有些老師還不會呢,你們在這樣短的學時內不大可能學會,但既然課本上有,咱們就要學,初步了解一下就行了”。老師的一句“你們不可能學會,老師們也沒幾個能看懂”,這句話激起了振社的爭強好勝之心,他的桀驁不遜不服輸的個性在此時凸顯出來,為什麼不能學會?既然醫學上有這門學科,他們能學會我們為什麼學不會。難度肯定有,但在困難面前才能表現一個人是非凡還是平庸。蘇振社暗下決心要迎難而上,看一看這一門學科究竟有多難。他反覆預習了課本上的心向量、心電生理部分,覺得抽象難懂,就利用星期天的時間在省會的新華書店買到一本工具書《診斷學》,然後在課餘和晚上,認真細緻地解讀書中有關心臟電生理、心電圖的形成原理;當學到“心電圖二次投影六軸系統的正負半側時”,就是搞不懂,這個問題整整使他困惑了兩天,他反覆琢磨,終於茅塞頓開。經過一周的預習,對心電圖的基本原理,心臟電生理有了初步系統的認識。一周過後,薛老師在課堂上講心電圖時,由於學時短,講課速度快,大多數學生聽起來如入雲霧,但振社經過了預習,聽得清如水、明如鏡,很快就掌握了心電圖的關鍵和原理。在課堂提問中,振社的準確判斷令薛老師大為驚奇。他感嘆說:“能在這么短的時間裡將心電圖理解得如此之快,難得呀”。三年的學校學習及其後在獲鹿縣醫院的臨床實習,蘇振社從沒放棄對心電圖診斷的刻意追求,他由淺到深、由簡單到複雜、由書本到臨床、由圖譜到實際,在同學們眼裡,他在心電圖分析方面是最突出的。這心電圖分析能力的突出使蘇振社終生獲益,也使他在以後的臨床實踐及進修學習乃至一生重要的里程中都受益匪淺,也由此打開了他作為縣級醫院臨床大夫的成功之門。1981年10月,蘇振社從地區衛校畢業後重新分配到縣醫院,因他只是箇中專生,沒有資格做臨床大夫,醫院將他安排在醫政科當資料員。醫政科屬醫療行政科室,負責醫療制度的實施、病歷規範化書寫、組織會診、醫療鑑定等行政工作。這與振社心中做一名臨床大夫的理想相差甚遠,但也無奈,好在醫政科工作人員可以經常到臨床科室,與臨床大夫進行業務上的溝通與協調。振社利用查房的機會經常接觸病人,虛心向老大夫們學習,觀察病情,了解診治,反覆對照。查房過後就在屋裡對照具體的病例看書。按蘇振社的性格,他很喜歡外科,但他沒有上台手術的資格,也沒有人敢帶他,單純看手術是不行的。而內科不同,別人看過的病例自己照樣可以再看,不懂的問題可以問,所以他下決心向內科發展。振社認真研讀了內科基礎和臨床理論,將學到的知識拿到查房的時候去驗證。他積極參加學術活動及經驗交流,系統掌握了內科基礎及臨床理論,全面自學了高等院校教材,重點學習了心腦血管病、心律失常學、臨床心電圖學、冠心病學、高血壓病、心臟急症處理等專著,在醫務科的那幾年,他購買了大量的與內科有關的醫學專著,還訂閱了很多雜誌,如《實用內科》《中華內科》《中華心血管病》《心電學》《醫師進修》《新醫學》等。當時他的工資很低,在吃飯和穿衣上從不捨得花錢,但在買書和訂雜誌上卻毫不猶豫,每次到石家莊開會學習或送資料必定到新華書店轉一轉,每次出差回來忘掉最多的是女兒要的零食,帶回最多的是醫學書籍。當看到自己需要的書籍時,即便是錢不夠,也一定在下次去市時將它買回來。在醫務科的那幾年,買書是他的家庭在吃飯穿衣之外的最大花費。他及時閱讀醫學雜誌,並仔細研讀,反覆揣摩,最終靈活運用於臨床實踐,無論在單位的集體宿舍還是家裡的臥室,醫學雜誌和書籍總是堆滿床頭桌角,每遇到一個疑難病症,他就鑽到這些書堆中去尋找解決的方法,往往是針對一個病例,他要查閱幾種方法做參考,從中找出最合適的一種,這樣一來,翻書成了最累人最耗時的一件事。為了節約時間,提高醫學雜誌的利用率,他將讀過的文章目錄抄錄下來製成卡片並分類,幾年下來,他填制的目錄卡片有30大類計10萬餘張。有了知識就想套用,在醫務科的幾年裡,蘇振社對所有的治療項目都有興趣,邊看邊學。他喜歡外科,但不能動手,只能把學習重點放在內科,側重於心血管病、心臟急症諸方面的學習和鑽研,不斷地更新知識,了解國內外科研機構的治療動向,逐漸地掌握了內科常見病的診斷、治療和鑑別。到1984年,蘇振社在心電圖的診斷和鑑別方面已具備了相當高的水平,常常有疑難心電圖解釋不了,蘇振社卻能分析得頭頭是道、有理有據。蘇振社邊讀書邊實踐,醫療水平提高很快,且能夠將醫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套用於臨床治療。有了能力才能贏得同事們的信任,這以後,每到內科有人休假,領導就要派振社頂班,渴望著當醫生的蘇振社終於有機會坐在門診給人看病了,然而,這樣的機會實在不多,人家休假回來,他就得趕緊讓位子,但不論怎樣,同行們也終於承認蘇振社可以給人瞧病了。1984年5月,有一位心臟病患者來到內科門診,經查心電圖,診斷為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蘇振社經請示醫務科長和內科主任,用最新報導的治療方法,“ATP彈丸式靜脈注射”,用藥30秒,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得到糾正,並用心電圖連續記錄到整個轉復過程。在場的醫護人員及患者家屬無不稱奇。在內科每年都要接診和處理一些有機磷中毒病例。老百姓與家裡人生氣或有事想不開,常有口服農藥自殺的,對這樣的病人治療需要把握兩點:一是在吞服農藥後的最短時間裡徹底洗胃;二是用藥要準確,劑量要恰當。當年縣醫院的洗胃方法落後,對攝入胃內的藥物不能徹底清除。蘇振社聽說倉庫里有一台洗胃機,配給醫院的時候就在半路上摔壞了洗胃瓶,一年多了也沒人修。他向領導請示拿出來。而這種特殊形狀的瓶子去哪兒弄啊,後來想起一位熟人所在的工廠化驗室里似乎有如此形狀的瓶子,他蹬上腳踏車去了那家工廠,軟磨硬泡向人家要了過來。安裝上去,還真能湊合用。洗胃機剛修好就有大夫莊一位喝藥的婦女被送到醫院,看症狀喝得不少,其丈夫劉某說:“一個沒看住,她把整瓶的農藥喝下去了”。蘇振社立刻組織醫護人員對患者使用剛剛啟用的洗胃機洗胃,一次往胃中注水300毫升,反覆沖洗,共使用了30000毫升清水,同時靜脈注射“阿托品、解磷定”及綜合治療措施,經十幾個小時的搶救,中毒的婦女終於清醒過來。吞入整瓶的農藥而被救活,在當時的縣醫院還沒有先例,因此,部分醫生持懷疑態度,說振社能把人救活純屬僥倖,是病人本來就喝得少,對於這樣的說法,蘇振社沒辦法澄清,況且他也不想為自己多做辯解。然而兩周后,那位被救活的婦女因出現嚴重有機磷中毒後的遲發性神經病變而又一次住院治療,這種病的發病原因就是曾服用大量有機磷藥物,輕度及中度中毒則一般不產生這種病變。她的二次住院,打消了醫生們的疑問,不再認為是患者喝得少,而確實是振社水平高。1985年初的一天,有一婦女因腹部疼痛來醫院治療,因弄不清科室的區別,情急之下去了外科。一位高年資大夫看過病人診斷說,你這是腸胃炎,該找內科。婦女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內科,振社接診後,詳細詢問了病人的病史,並做了認真的體格檢查,考慮為宮外孕,並在內科門診為患者做了腹腔穿刺,抽出不凝鮮血,使診斷得到明確。及時送婦科進行了手術,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病人在幾個科室來回往返,引起了患者家屬和醫院醫生們的一致關注,在患者順利手術的這天晚上,縣醫院召開了一次專門會議,院長首先對那位高年資的外科醫師進行了嚴肅的批評,說“作為一位高年資外科大夫,對宮外孕的診斷應該是輕車熟路,漏診實屬馬虎草率,而蘇振社作為一名年青的非正式大夫,能在這種情況下診斷正確,處置得當,是認真和水平的體現。”會上表揚了蘇振社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並當場決定正式調蘇振社到內科工作。

善博眾家之長

蘇振社以中專學歷從事醫療工作,卻掌握了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且對心腦血管病、心律失常的診治以及心電圖的診斷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按照常規,這是很難達到的,而蘇振社之所以能在治療當中表現出高超的醫術,與他一直以來不斷學習博眾家之長是分不開的。他工作期間在學習和套用專著及雜誌上登載的最新醫療手段的同時,還虛心向內科的老同志學習。為了在業務水平上不斷提高和超越,他分析了目前內科每個大夫的優缺點,暗下決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與其它內科大夫們比時間、比臨床、比體力、比吃苦。他有十足的信心,堅信只要自己持之以恆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在業務技術上趕上或超越他們。1986年4月,蘇振社得到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到省三院進修。雖然省三院的筆試面試都已經通過,錄取通知書也已下達,但在縣醫院卻費盡周折,他必須向那些高年資大夫逐一求情,請人家讓給他一個進修機會,因為院領導表態很明確:“雖然你表現不錯,也是很有希望的年青大夫,但你在內科資歷最低,送進修按說還輪不到你,除非內科大夫沒有一個人與你爭”。向人求情是真難,不管人家是真的想去進修,還是只表現在口頭上,振社都得把工作做到家。就這樣,在錄取報到的最後一天期限,振社才爭取到那個可貴的名額,院長說:“你可以到省三院進修了,好好學,可不要辜負了大家對你的期望啊”。蘇振社此行,是縣醫院自成立30年來第一個到省級醫院進修達一年時間的先例。省三院即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始建於1958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醫院坐落於石家莊市。占地6.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7萬平方米。醫院醫療科室設定齊全,技術力量雄厚,年門診量40萬人次,年出院病人2.5萬人次,年手術量1.5萬例。醫療、醫技科室齊全,科研力量雄厚。省級醫院的大夫業務水平高,工作嚴謹,振社利用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向專家和老師們學習每一個病症的診斷和治療。有一天,一位專家對一名病人利用監護機進行觀察,當螢幕出現異常心電顯示,專家立刻按下記錄按鈕,開始記錄。但這時候,病人的心臟又恢復了正常,心電圖記錄下來的是正常的心跳顯示,有異常的那部分沒記下來,錯過去了。一會兒病人又出現異常心跳,專家趕緊按鈕,卻又是錯過去了,反覆幾次都不能把有效的心電顯示記錄下來,急得專家抓耳撓腮不知所措。振社鼓起勇氣給專家說:“再有異常按這個鈕,是顯示延遲記錄鈕,能記錄螢幕顯示的那部分。”專家按振社所說的辦法操作,果然成功了。專家詫異地扭身問:“你怎么知道這個……”振社支吾說:“我在地區醫院見過這個……”他沒敢說晚上偷著開機器操作了幾回。進修期間,振社對不懂的一定要問清,對不會的一定要學會。省三院有很多治療器械是從未見過或從未接觸過的,對這些器械,他一個個學,學不會不罷休,每天除了吃飯和睡覺全部泡在科里,對這么多陌生的新設備、撲面而來的新知識,蘇振社這個渴求知識如生命的中專畢業生,就像一隻小鳥在蔚藍的天空歡快飛翔。當省三院剛剛增加一台美國產除顫監護儀時,由於儀器貴重,規定不允許進修人員使用,但振社很快就搞懂了使用方法和按鈕的用途,只有一個按鈕百思不解,其標示為英語,振社到這一會兒就後悔自己不會英語了,怎么辦呀,問別人吧。科里有幾個剛來實習的大學生,他們都會英文。於是在晚上值班的時候,振社指著一台除顫儀問那個按鈕是乾什麼用的,英語單詞是什麼意思,那個學生也不大明白,看了好大一會兒才說:“翻譯成漢語應該是足的意思”。這讓蘇振社更糊塗了,治療心臟病的器械怎么跟腳丫子有聯繫呢?為了這一個詞,他整琢磨了兩天,後來,腦袋裡靈光一閃,一下子明白了是除顫功能中的同步或非同步。在血液科學看骨髓象需要用顯微鏡進行長時間地觀察。三院的顯微鏡是屬血液科,不可能讓內科進修生使用。為了學習的需要,振社托人從省三院血液科借來各種髓片並回縣裡到防疫站的熟人那兒借到一台破舊顯微鏡,請人維修以後,拿到省三院利用業餘和休息時間,對照骨髓象圖譜,一張張、一批批、一遍遍學看骨髓象,實在搞不懂的就第二天到科里或血液室請教老師,就這樣學看骨髓象經常是通宵達旦。一年的進修期滿,蘇振社回到原來的崗位。當初沒出去學習也不覺得什麼,而看到省醫院的治療方法以後,再看縣醫院,卻是那般的陌生,病房是這么破舊,設施這么簡陋,不更新和增加設備怎能跟上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不開展新項目怎么能提高縣醫院的業務水平。振社就想改變現狀了,但怎么改呢,他既不能把現有的醫生換成專家,也沒有擴建、改建房屋的權力和能力,而只能先試著改進自己的診療手段。他給領導說咱增加一些診斷項目吧,並給醫院領導許下諾言:“如果增加設備,設備的運行由我抽時間完成,全部經濟收入歸醫院,不考慮增加自己的工資和獎金”。在他一再要求下,院領導給予了一些支持。於是,蘇振社這一年開展了“骨髓穿刺和常規骨髓象檢查”,用上了除顫儀,年底又將“腦電圖檢查”套用於臨床。他上這些項目是為了鞏固和提高自己的醫療水平,更是為了能讓病人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根本就沒想用這些來為自己增加收入。食道心房調搏術是一種無創性的臨床心臟電生理診斷和治療技術。食道和心臟解剖關係密切,都位於縱膈內,心臟在前,食道在後,食道的前壁與左心房後壁緊貼在一起,是在無創條件下距心臟最近的部位。利用這種解剖關係,套用食道調搏儀,經放置在食道的電板導管,間接刺激心房和心室,同時記錄體表心電圖,這樣便可以對人體心臟各個部位的電生理參數進行測量,揭示心律失常的發生機理,誘發某些不易觀察到的心律失常,為體表心電圖某些圖形的分析、診斷提供確切的依據,並可終止某些類型的快速心律失常,有助於室上速的治療和預後的估計,也有助於藥物治療效果的客觀評價和治療藥物的篩選。當時食道調搏儀雖然價格很低,但對業務人員的要求很高,需要對心臟病及心臟電生理非常精通。振社靠自己的努力已掌握了這項新技術,但苦於沒有工作環境和設備,他向院領導反覆要求,並許諾:“只要醫院支持開展該項目,我不要求增加一分錢的工資和獎金,不耽誤自己的本職工作,完全為醫院做貢獻,若出了問題由我承擔。”院領導終於為振社購買了設備,創造了環境,使這一新方法正式成為高邑縣醫院的正式檢查項目。當振社用食道調搏儀快速糾正一名“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並用心電圖將整個轉復過程全部記錄下來後,前來縣醫院會診的省級專家不由的讚嘆“縣級醫院竟然能完成省市級醫院才能完成的檢查項目,而且水平又有如此之高,真是讓人無法想像。”通過多年不懈的努力,蘇振社掌握了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鑑別,並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精通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心律失常的診治,對心電圖的診斷可達到省級專業人員水平,對少見病及疑難病能做出正確的分析處理。不斷學習是蘇振社進步的有效方式,他不但學習書籍雜誌上的方法和手段,也不放過任何一次向專家請教的機會。1992年10月由於蘇振社的業務成績突出,社會聲譽明顯提高,並為縣醫院的內科發展做出了顯著的貢獻,縣醫院領導班子決定由蘇振社擔任內科副主任。振社在高興之餘,覺得肩上的擔子非常沉重,因為自己學歷最低、從事臨床時間最短,卻在短短几年裡在職務上超過了別人。雖然這是院領導對他的鼓勵和工作的肯定,但現代醫學畢竟是一門嚴謹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偽,如果不能時時處處努力奮進,影響的不僅是自己水平的提高,還會影響縣醫院內科的建設和發展。為了不斷提高專業水平,更好地服務於患者,振社珍惜每一個學習機會,曾參加“全國疑難心電圖學習班”、“河北省第四、五屆血液病學習班”、“介入性心血管病學習班”、“心臟起博電生理與心律失常學習班”、“中毒患者急救學習班”、“燒傷新進展”、“中國魚水工程心血管病學習班”、“全國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臨床套用培訓班”等數十次省內外業務培訓。蘇振社為了獲取廣泛的醫學知識,經常自費參加一些學術交流會,以了解和掌握當代醫學的先進方法和手段。當1998年他被評為高邑縣十大名醫時,這個兒時就想成為建築工程師,學醫後由喜歡外科到無奈的從事內科工作,人們不得不佩服他乾一行愛一行,乾一行專一行的決心和毅力。

擅長

很多人說:蘇振社擅長急、危、重症的診斷處理。一名醫生能達到這個高度,就需要有高超的醫術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需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準確的診斷能力。實際工作中,蘇振社在醫院獨立開展新項目、新療法幾十項,填補醫院診斷、檢查空白5項。創該院幾十項診斷治療之先例,特別是急、危、重症的搶救成功,台階性提高了該院的診治水平。除可完成內科各項診斷治療操作外,還可獨立完成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腦電圖、食道心房調搏術、心臟B超、X線檢查、常規骨髓象、除顫監護儀、呼吸機等儀器的操作和診斷。1990年9月首例“急性心肌梗塞室顫猝死”利用電除顫成功地完成三期復甦,開縣醫院搶救史之先河。1995年11月、1999年7月,兩例“急性心肌梗塞猝死”,人工呼吸、心外按壓40分鐘,電除顫3次,成功地完成長時間心跳停止後三期復甦,實現了高邑縣醫院搶救史上的突破,標誌著縣醫院搶救水平越上了新的台階。有句話說“藝高人膽大”但膽大要有藝高作為前提,在常規療法越來越不能滿足患者需求的時代,就需要醫務工作者不斷地吸收、採用國內甚至國外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先進的診療方法1990年6月,兩份複雜的心電圖在部分問題上使振社難以做出滿意的診斷,當年在衛校講心電圖的老師薛振宇這時已調入石家莊地區醫院任心電圖室主任,振社帶上這兩份心電圖專門到地區醫院找薛老師請教,薛老師及心電圖室的幾個專家用一上午的時間所做出的診斷仍然不能使振社滿意,最後,薛老師說:“我寫個條,你到省二院去找心電圖室的王玉芳主任和郭金山教授,他們是咱河北省心電圖方面的最高權威”。這時候已是中午,振社拿著薛老師的小紙條,在路邊買了一個麵包,邊吃邊走,到省二院時已是下午1點半,在功能科門前等到下午2點,找到郭金山教授。郭教授讓振社先講他的觀點,然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講出了他的診斷,下午5點,這個困擾振社多天的問題才有了結果。接下來,郭教授領著振社來到功能科主任辦公室,向王玉芳主任作了介紹,並說“這幀心電圖很少見,也很特殊,蘇大夫作為縣醫院的基層大夫,能有這樣的分析能力和執著的精神確實不簡單,我建議讓他回去後寫成文章,然後參加我省第二屆功能學術會議,並在會上作大會交流。”王玉芳主任說:“我看可以,蘇大夫把文章完成後,由我來修改,定稿後參加交流會。1990年8月,蘇振社的論文《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文氏型傳導阻滯伴雙束支文氏現象》在承德舉辦的河北省第二屆功能學術會上進行了大會交流,與會代表給予高度評價。就這樣,蘇振社憑著自己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科學的執著,得到了專家的認可和好評。1991年7月,後懷安楊存志因心區疼痛住院,心電圖顯示為急性心肌梗塞。病情危機,刻不容緩,振社果斷套用全國溫州會議剛剛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拴方案”,用大劑量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要知道這在高邑縣醫院尚屬首例,在市級醫院當時也只有少數醫院開展了這項治療技術,其風險是可想而知的。緊張治療6小時後,血管終於再通,患者的症狀消失,心電圖改善,就這樣振社憑自己紮實的基本功、高超的技藝、對新療法的敏銳感覺和對患者的高度負責,勇於承擔責任,不計較個人得失,將楊存志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有了第一次經驗,這種治療方法在振社的主持下,對以後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制定了適合縣醫院院情的常規治療方案。這種以後被醫學界稱為“急性心肌梗死治療史上的飛躍”的治療方法在高邑縣醫院提前得到套用,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認真做人

高邑縣醫院始建於1945年9月,當時稱“冀北醫院”後改稱“大眾醫院”,1956年定名為“高邑縣醫院”1975年由縣城東關遷至現址。縣醫院占地50畝,處於縣城繁華位置。特別是近幾年,在院領導和全院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醫院的基礎建設和硬體設備及各項工作有了長足的發展,先後改建和擴建完成了三層門診樓、五層病房樓和醫技樓,院中心有假山噴泉,四周是花草植被和人工甬道,就醫環境清雅優美。而就是這樣一處集醫療、教學、預防、科研和保健於一體的縣級醫療場所,1993年在全國醫院級別評定時卻被評為二級乙等,是當時石家莊地區17個縣醫院中僅有的兩個二級乙等之一。1993年9月,市衛生局組織專家評審組對高邑縣醫院進行評審,專家組在醫院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悄悄來到高邑,進入縣界後,在槐河南岸的中韓道口給醫院打電話,說有交通事故受傷人員需要處理,讓醫生緊急出診。縣醫院根本不知道這是評審組對他們的突擊測試,好長時間才派車送過去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評審組成員見只來了兩個人,所乘的救護車上沒有任何醫療器械和藥品,大為不滿,問說假設這兒有一位骨折病人,你們怎么辦。出診的那個醫生說:“先上夾板……”。“夾板在哪兒呢,怎么上呀……那么,你沒有夾板,只能不做處理就把病人拉到醫院,在車上反覆顛簸,搓壞了骨茬子會不會增加治療難度……”說得那位醫生啞口無言。專家評審組來到縣醫院,看到的是低矮的病房,陳舊的設備,鬆散的組織,加之人員結構的不合理,都出乎專家們的意料。在急診科,專家組成員問在場的醫生說:“假設這裡的電燈不亮了,怎么辦?”醫生回答:“叫電工……”接著就有人跑出去找電工去了。等了好長時間才有一名電工氣喘吁吁地跑過來,卻是空著手來的,試電筆、鉗子等工具一樣都沒帶。專家組成員對另一個醫生說:“你演示一遍心電圖的操作。”那位醫生應聲而動,但不知是因為緊張還是其它什麼原因,把那一串導聯安反了方向,這樣做如何能有正確的心電顯示。專家又對這位醫生說:“患者心跳停止你如何進行心肺復甦?”醫生茫然不知所解。這第一次突查評審令專家們十分不滿,沒想到高邑縣醫院的管理水平和醫療水平如此之差。最後,他們按規定從醫院隨意抽取了20份出院患者的病歷帶回去。一個月之後,地區衛生局專家組正式進駐縣醫院,對縣醫院的全面工作進行定級評審。雖然縣醫院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在其後的一個月時間裡,對各項工作進行了改進和糾正,並增加了部分醫療設備,然而,綜合水平仍然很差,硬體條件與要求相差甚遠。最後,縣醫院被評為二級乙等,在當時的17個縣市區醫院中,有15個評為二級甲等,僅兩個為二級乙等。當時的主管文、衛的副縣長尚增位及縣醫院全體領導參加了市衛生局召開的評審交流會。會上,專家評審組組長、市衛生局副局長牛增志說:“……這次評審當中高邑縣醫院被評為二級乙等,這是經過專家們反覆論證,並進行實事求是的認真打分而得出的全面的客觀結論,高邑縣醫院不僅硬體條件差距大,而且人員結構及素質水平亟待提高,就現有人員來說,部分大夫不能盡職盡責。我舉一個實例,我們從每家醫院都抽檢了20份病歷,這些病歷有一部分不合格,尤其是高邑縣醫院,20份當中有一多半是丙級病歷,少數為乙級病歷,只有一份是甲級病歷。丙級病歷在我們的規範要求中是不允許出現的。”牛增志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然後提高嗓門說:“而這一份甲級病歷卻特別突出,是這次抽查所有的300多份病歷中最好的病歷之一,這份病歷的書寫大夫蘇振社既不是主治醫師,更不是副主任醫師,而僅僅是一個只有中專學歷的臨床大夫。我們在這近兩周的評審過程中,又專門關注了這個大夫,又專門抽出了他的兩份病歷,現就在我的手中請大家傳閱,確實非常優秀。他能夠認真、全面、詳細地書寫病歷,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這位同志對病人高度的負責態度、對工作認真的敬業精神,很多資歷比他老、學歷比他高的大夫,為什麼所寫的病歷不如他,是工作態度問題、是不認真學習不負責任的結果。我們還看到,他這樣一個中專畢業的臨床大夫在縣級醫院開展了“食道心房調扶搏術”,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這是三級(省級)醫院的臨床項目,並為這次評審爭到了額外加分。希望我們醫務工作者要有積極負責的精神,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兒。當然,寫好病歷不見得是好醫生,但是,寫不好病歷的,絕對不是好醫生……。可以說蘇振社是優秀中專生、是優秀中專生的代表,如果縣醫院的大夫多幾個像他這樣工、這樣負責,這次評審可以肯定的說高邑縣醫院就不是二級乙等。”振社雖然不會書法,但酷愛書法收藏和欣賞,在高邑縣的書法名人中最欣賞的是石全興和段士元的字。段士元原為縣委副書記,退休後振社找到他求字,把“高邑縣急救站八字作風”“四個源於”讓老段寫下來掛在自己的辦公室。他對老段說:“您在任的時候別人求字有可能是為‘人’而來,可我在您退休後求字可是為‘字’而來。”一句話把振社鮮明的做人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1993年的春節,蘇振社是在縣醫院渡過的,大年三十這一天,正該他值班。這天晚上有一個心臟病患者住院,患者是縣油脂加工廠廠醫籍建平,病情危重,反覆出現心跳停止。振社在給予積極搶救的同時,詢問病史、查體、心電圖檢查。診斷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併Ⅲ度房室傳導阻滯”,這是急性心肌梗塞的一種嚴重併發症,需要安裝心臟臨時起搏器,否則很少能存活。這一年的8月份,蘇振社破格晉升為內科主治醫師。依照晉升條件,中專學歷的他雖然論文和臨床實踐已經達到了破格條件,但在硬體條件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而這一次卻順利破格晉升。幾天之後,縣醫院的一位同事說:“你知道這回晉升是沾了誰的光嗎?”蘇振社搖頭不知。“……尚士義,這次職稱評定小組的內科組組長,由於你的學歷低,專家評審團要將你的檔案退回,尚主任攔住了,並在會上表態,說你的學歷雖不夠高,但水平不低,可以破格晉升……你是怎么跟人家拉上關係的?”“拉什麼關係呀?”振社說:“我和他真正的接觸就一次,當時還差點弄得他下不了台……”。對尚士義,蘇振社至今敬佩這位著名的心臟內科專家,他具有高尚的心靈、寬闊的胸懷和科學求是的態度。1998年,經衛生系統提名,全縣各界各單位及鄉鎮農村的投票,蘇振社榮獲“高邑縣十大名醫”稱號,在十大名醫當中,他的學歷最低,是惟一一個中專學歷。這是百姓們對他十幾年如一日科學地對待每一位患者的肯定,是他努力學習不斷超越業務水平日趨精湛的體現。振社對這一榮譽的珍惜勝過自己的生命,在任何情況下都堅持維護名醫的聲譽和尊嚴。的確,蘇振社不愧是一位醫德高尚的好大夫。從醫這么多年來,他始終將“德為醫之本”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獻身事業,救人於危難,不知多少個日日夜夜,只要患者一聲召喚,一個電話都能使他及時進入工作,有多少個數不清的深夜,他都是獨自一人騎車走在去往醫院的路上。近幾年來更是每天至少3-5個諮詢或預約電話,幾乎每天晚上出診或到醫院會診病人,而這些都是無償勞動,從不收患者的錢物,也沒有向醫院講過任何條件。他從來就是以工作為己任,以患者的信任為莫大幸福。也曾經多少次傷痛,多少次懊惱,但從來沒有動搖過他獻身事業的決心。一重症格林巴利患者,考慮其家庭條件差,振社用急救站工作用車,以個人名義請來省級醫院神經科專家為其會診,家屬卻因會診專家“長眉毛、大背頭”、“用車檔次低”、“跟本就不像個專家”而圍攻蘇振社,這時的蘇振社只有深深的嘆息和無奈。記得有一天深夜,患者家屬用車將他接到醫院,會診完病人,車已經走了,家屬急忙解釋原因,他連說沒關係反正只有十幾分鐘的路,自己步行就可以了。當蘇振社走出醫院大門後,病人的家屬又追上他,拿出2元錢說“補助你2塊錢打的費吧”。一句話讓振社覺出了羞辱,自己放棄休息時間來醫院參加會診是盡一個醫生的責任,而不是謀求額外的收入,上千元的紅包他能拒之門外,沒想到還有人對他一晚上的勞動補助兩元錢,他的心在隱隱作痛……他廉潔行醫,不收患者的任何錢物和勞務費,從來就是無償出診、會診。后庄頭某“腦出血”患者,石良莊某“食道癌”患者,北瀆某“腦梗塞”患者,等等,在業餘時間他出診無數,家屬給幾十元至幾百元出診費,然而他從來就沒有收過。他曾對患者說“只要我有時間,我會免費為您診病”。住院病人更是不計其數給所謂的“紅包”,而他總是對患者說“我有我的職業道德,會盡我一個大夫的義務”。曾有一倉房患者家屬很神秘地將他拉到一邊說:“這幾天你為我的病人操勞了很多,這200元錢請你吃頓便飯”。當振社謝絕後,這個患者家屬反覆強調說“這裡沒人,我也不會向別人說的。”蘇振社笑著對他說:“這是我做大夫的基本準則,如果你對我們的工作滿意,我就很知足了”。南塔影村馮某的妻子患有嚴重的“風濕性心臟病”,這一年冬天的晚上,他開著農用車接振社到家中診病,振社看到此時的患者生命垂危,已經經不起搬動,只好在家中搶救用藥,家屬為了把振社留下來,硬是塞給他500元錢,當黎明到來的時候患者終於脫離了危險。家屬要送振社回家了,振社才把500元原封不動的放在了患者家的桌子上,他說“你放心,只要我有時間,還會來上門看病,但這錢我不能收。”馮某後來在街上賣熏雞,有一回,縣醫院一位大夫買雞與馮某討價還價,正爭得不可開交,振社從此經過,與那位買雞的大夫打招呼,馮某看見,拿過一隻雞就塞到振社手裡,振社不要,把那隻雞扔到筐里就跑了。馮某追不上振社,回來對剛才講價的大夫說:“你跟蘇大夫是同事,這雞不要錢了”。蘇振社把“德為醫之本”作為自已的座右銘,獻身事業、廉潔行醫,時刻以患者的利益為第一位,拒收患者錢物,始終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科學為準繩,客觀科學地對待每一位患者,不為偽科學和當前的拜金主義所蠱惑,不為經濟利益做一次欺騙宣傳,以科學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一位患者,從不中介病人,不計較個人得失。某單位一位中層幹部的妻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要到阜外醫院手術治療,托振社找當年在北京的老師。振社利用休息時間,往北京去了三次,終於使患者順利完成了手術,家屬為了感謝振社,送到家裡兩瓶好酒。當家屬走後,他發現塞在酒盒內的2000元現金。立即將現金送還,對那位幹部說:“兩瓶酒已經代表了你的心意,我留下了,但錢我不能收”。

向更高的境界邁進

1995年,距省三院進修回來已近十年時間,蘇振社明顯感覺到自己醫療知識的匱乏,必須及時正規的充電,才能不被發展越來越快的現代醫學科學拉開更大的距離,只有到更上級醫院進修才能達到這個目的。近十年的臨床工作,振社把專業方向定在了內科循環系統,也在心血管和心律失常的臨床實踐中取得了公認的成績。他暗自考慮:我已經在省級醫院進修過一年大內科,這次選擇進修要專修心臟病,一定要到中國一流的醫院才行。經多方了解,他看準了中國醫學科學院附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開始工作了,在病房看到的是清一色進口設備,專家的查房不時夾雜個別英語單詞或縮寫,振社急忙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小本,又是記錄又是標記。查房完畢忙不疊查書本、翻雜誌、請教老師。面對大海一樣的知識,高山一樣的困難,他深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把困難逐一解決,把知識劃段吸收。要求自己做每一件事必須做好做細,決不眉毛鬍子一把抓。在病房先管好自己主管的病人,再看典型病例,最後是科內普通患者。搞清診斷、吃透原理、充實證據、提出問題,當老師查房時,認真記錄老師的意見,理解老師的觀點,仔細觀察病情轉歸,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除了解決當天工作中的所有問題之外,振社還為自己制定了一個常規讀書計畫:不管工作到多么晚,每天必須把有關的心臟病專著讀20頁。半年的時間他認真通讀了六本心臟病專著。就這樣,振社憑著自己紮實的基本功,不怕困難的韌勁,虛心好學的精神,吃苦耐勞的品德很快就得到了帶教老師和專家們的讚賞,也使他從學習到工作、從生活到社交真正溶入了這個一流的專業醫院。在阜外醫院學習期間,對蘇振社來說,與老師和專家們相處容易,只要你工作認真負責、刻苦努力就會得到專家們的認可,而與同宿舍的進修生相處就不那么簡單了。在振社眼中,他們都有驕人的學歷、紮實的理論知識、上好的工作環境和優越的經濟支撐。尤其是熊某可用英語與歐美講學的專家直接交流,但他的生活習慣和品德遠不如農民的兒子那樣踏實和坦率。最初的日子,振社清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房間,傍晚回宿舍的第一件事是用暖瓶打來開水,其他同學也爭相參與室內的公共勞動。可熊某從來不做這些事兒,更有甚者,偶爾遇到水瓶沒有水時,他就質問振社為什麼沒有打開水,還時常奚落振社穿衣講話是土老帽。在熊某看來,振社是個業務水平,經濟能力都和他相差甚遠的縣級醫院大夫,為此常常擺出一副不屑一顧的神氣。在北京阜外醫院進修回來後,他在治療方法和工作態度上努力向專家們看齊。為了分階段控制用藥劑量,他向醫院申請購買了輸液泵;為了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技術,他借錢買了電腦。1996年家裡安裝了電腦,這在當時高邑縣城內家庭寥寥無幾。在十幾年的臨床實踐中,他由一名普通的內科醫士,逐漸成為我縣醫院的內科主力和心腦血管病的學科帶頭人。特別是1986年省三院進修大內科結業後,實現了個人醫學知識意義上的“廣泛”;1995年中國醫科院阜外心臟病研究所,心內科進修結業後,在心腦血管病診斷治療水平上有了質的提高,實現了個人醫學知識意義上的“精深”。更重要的是學到了我省、我國一流專家高度的敬業精神、科學的治學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準確的治療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標準。這個只有中專學歷的小大夫,在眾多學歷、資格都高出他一大截的縣醫院大夫群體中,近年來內科所開展的新技術、新療法大多都是蘇振社首先套用於臨床,為高邑縣醫院近年來診斷方式由經驗學向求證學發展,與當前國際國內先進的診斷水平保持同步,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蘇振社在二十多年的臨床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勤於筆耕,把業務工作由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升華到理論高度。先後在《石家莊地區醫藥》《心電學雜誌》《華夏醫學論文集》《中華醫學論文集》《全科醫學雜誌》《河北醫藥》發表論文二十多篇。並於2004年6月和12月分別被聘為河北省第四屆急救醫學會理事和石家莊中醫協會腦病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副主任委員。2000年9月,蘇振社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學習班。回來之後,他在縣急救站開展了這一新的項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手術過程中,常常因為穿刺管位置不理想而影響治療效果,2002年初,經過反覆的實踐和思考,他自行設計了一種名為“腦出血穿刺定位儀”的器械。並按照自己的設計,先請木工製造出模型,修改後,請縣五金廠的技工製造出鐵制模型,最後定型為不鏽鋼材料,請技工多次修正,經過5次改型後,於2004年獲國家級“實用新型”和“外觀”兩項專利。在腦出血穿刺定位儀申請專利後半年的時間內,蘇振社又在臨床實踐中設計出“腦室前角穿刺定位儀”和“簡易腦室前角穿刺定位儀”,並於同年獲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兩項國家專利。各項具有代表意義的新技術、新療法在醫院的開展和套用,標誌著我縣醫院各系統疾病診治水平的提高和進步。是以蘇振社為代表的縣醫院年青一代內科大夫努力進取、勇攀高峰的真實寫照。2006年6月25日,蘇振社受省二院神經內科的邀請,到省二院電教室,為省二院舉辦的河北省腦出血微創血腫清除術學習班,做“腦出血微創治療術中穿刺定位”的學術講座。

非典的最前沿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稱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簡稱SARS,是一種因感染SARS相關冠狀病毒而導致的以發熱、乾咳、胸悶為主要症狀,嚴重者出現快速進展的呼吸系統衰竭,是一種新的呼吸道傳染病,極強的傳染性和病情的快速進展是此病的主要特點。SARS冠狀病毒主要通過近距離飛沫傳播、接觸患者的分泌物及密切接觸傳播,是一種新出現的病毒,人群不具有免疫力,普遍易感。其發病機制與機體免疫系統受損有關。病毒在侵入機體後,進行複製,可引起機體的異常免疫反應,由於機體免疫系統受破壞,導致患者的免疫缺陷。同時SARS病毒可以直接損傷免疫系統特別是淋巴細胞。所謂疑似非典型肺炎病人,是與發病者有密切接觸史,或屬受傳染的群體發病者之一,或有明確傳染他人的證據;發病前兩周內曾到過或居住於報告有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並出現繼發感染病人的城市。為及時將全部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收治入院,有效救治,衛生部要求各地根據疫情及發展趨勢,合理整合衛生資源,確保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全部、及時地收入定點醫院治療。2003年初,我國南方出現非典病例,以後迅速向北方漫延,一時間國內人心惶惶,談非色變。4月中旬,我縣在縣醫院組建發熱門診,由於非典是建國以來發生的最為嚴重的危害人民健康的特殊傳染病,且對醫務人員的危害更是前所未有,加上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謠傳,使部分醫務人員對非典缺乏正確的認識,產生了恐懼心理。針對這種情況,蘇振社組織黨支部召開全體黨員會,在會上他提出“迎難而上才是真正的共產黨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等口號,號召共產黨員們在危險和困難而前要站在最前列,在衛生局黨組書記、縣醫院院長劉立敏的帶動下,蘇振社和支委們最先報名,勇敢地站到了抗擊“非典”的第一線。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裡,他頂住來自方方面面的不利衝擊,在資金不足、設備缺乏、布局安排不合理的情況下,堅持創造條件、科學利用、合理分配,克服種種困難,為每天數以百計的返鄉人員及發熱患者進行認真的檢查、解釋,回答質疑,為有效地控制疫情,穩定我縣社會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非典時期,我縣將發熱門診移址設在縣中醫院,由於醫務人員缺乏,要求縣醫院派幾名業務骨幹到發熱門診工作,做為醫院的黨支部書記,蘇振社第一個報名到這個非典的最前沿。在他的帶動下,縣醫院的醫務工作者踴躍報名到最危險的地方去,在發熱門診人員確定之後,他組織了一次支部大會,會上宣讀了致全體黨員的一封信,信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座不垮的大廈,必定有挺拔的棟樑;一個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剛直的脊樑。如果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座大廈,我願做支撐大廈的一根棟樑;如果說中華民族是一個不倒的巨人,我願是一組細胞挺起她剛直的脊樑。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億萬人民的萬眾一心,我們定能奪取抗擊非典的全面勝利……在這次大會上,身為院黨支部書記的蘇振社號召黨員幹部要勇於獻身,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抗擊非典貢獻力量,並為最前線的工作者捐款。當時全院33名黨員,24名非一線黨員全部自願捐款,蘇振社雖屬一線抗非典人員,但仍然以最高數額捐款。蘇振社說:“我是支部書記,我就是排頭兵”。當我縣東邱村發現一名“非典”疑似病人時,需要振社親自帶人去處理,13歲的女兒拉著他的手說:“爸爸,你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我和媽媽等著你平安歸來……”看著女兒不依依不捨的神情,這個在困難面前從不彎腰,在危險面前從不退縮的男子漢,此時也禁不住淚流滿面。妻子深情地看著他說:“如果沒有這個‘非典’,該有多好啊,我們一家人能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你已經是醫院的領導了,不能不去嗎?”振社說:“是黨和人民養育了我,把我從一個農民的兒子培養成一名國家幹部、一名黨務工作者,如今國家有疫情,正是我報效祖國的時候,我不做先鋒更舍其誰。”

綠色通道

1996年6月,上級要求在各縣級醫院成立急救站,經石家莊市衛生局批准,受縣政府和衛生局的委託,縣醫院安排時任內科副主任的蘇振社牽頭在高邑縣急診科的基礎上組建高邑縣急救站。為了搞好急救站建設,更好的開展工作,他向院領導僅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建立急救站病房,運行模式與臨床科室相同。二是保留自己在內科門診的診室。急救站成立了,大夫5名,護士7名,病床11張。設備除了一輛破舊的救護車,振社十幾年前修理套用到臨床的洗胃機和血壓計外,其它一無所有。醫院只給增加了日常工作需要的桌椅、治療台,設備儀器只答應以後再辦。設備不到位就不能有效的開展急救工作,就不能保證急診患者基本治療。病情是不等時間的,振社經過深思並請示院長後提出急救站全體醫護人員集資購買設備,計畫第一期集資6萬元,用科室總收入償還,若科內收入有盈餘,可按集資多少給予獎金。辦法是想出來了,但大家並不認同,集資6萬元,急診科年收入才3-5萬元,還要發工資減消耗,有償還能力嗎?這資金何時才能收回呀?針對大家的種種顧慮,振社帶頭集資並逐一做大家的思想工作,講發展、講奉獻,終於用第一批集資款購買了德國產除顫儀、輸液泵、多參數監護儀。基本條件雖已具備,但具體工作仍存在較大的困難。原急診科人員多年養成的大病轉科,小病不負責的懶散思想和對醫療行為缺乏科學態度,以及與病人及家屬交流不夠,個別大夫只注重問題的表面現象,而不注重嚴謹的深層次研究等問題,主次不分明,已經成為急救站工作的主要障礙。針對這些問題振社提出用積極、科學、求實、嚴謹來要求每一個醫護人員的言行,並把“積極、科學、求實、嚴謹”作為高邑縣急救站的八字作風認真踐行。所謂“積極”就是對病人、對工作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懶散和推諉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醫務人員;“科學”就是用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方法、科學的理論、科學的標準,去對待每一條診斷、每一項治療、每一次檢查、每一個技術動作,也就是“言”、“行”都要講科學;“求實”就是基層醫院的工作,要因地制宜,做符合國情、縣情、院情、人情實實在在的事,不要好高騖遠,就像有人曾說過“創造實實在在的一根火柴,比吹牛家口中飄飄渺渺的一列火車更可貴”;“嚴謹”就是要在工作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操作都要謹慎、仔細,不留漏洞、不留尾巴,否則就會給患者帶來痛苦甚至是災難、就會發生醫療糾紛,向患者或家屬交待病情要有藝術性,既要使患者和家屬理解醫療風險,又要通情達理的接受必要的治療。幾年來這八字作風就像一棵大樹,伴隨著急救站的發展,深深的紮根於全體醫護人員心中,生長的枝繁葉茂。建立健全了急救站各項規章制度:“高邑縣急救站器械設備管理辦法”“車管科安全措施”“車管科交班程式”“車輛管理規定”“出診人員交班制度”“調度室工作程式”“調度室工作制度”“急救站護師職責”“急救站護士長職責”“急救站護士職責”“急救站醫師應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急救站主任職責”“急救通信管理守則”“急救站醫師職責”“請示報告制度”“120急救電話接電制度”“120司機職責”“急救站護理操作常規”“患者入院需知”“腦出血微創治療顱穿同意書”“急性心肌梗死溶拴治療同意書”“腦梗塞溶拴治療同意書”“腦出血規程化治療”“輸血同意書”“深部靜脈穿刺置管同意書”“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治療同意書”,等幾十項制度。在人員安排上實行的是客觀、務實、人性化管理,認真分析和觀察了急救站兩位副主任護士長及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充分發揮他們個人的長處,分工具體工作,和他們一起總結在工作方面的不足,並制定出改進措施。經常徵求同志們對科內工作的意見,找每一位醫護人員談心,肯定他們的成績,指出他們的不足。在科每天的晨會上振社說的就多的話就是:“時刻用急救站八字作風衡量自己的言行”;“在高邑縣急救站恆量你的唯一標準就是工作,任何人沒有遠近親疏之分”。在急救站成立後的一年時間裡,病床增加到20張,並更新了所有床單位,當年實現純收入34萬元。當年就還清了大家的集資款,並使急救站醫護人員的獎金趕超了內外老大哥科室,使原縣醫院的急診科醫護人員連工資都不能保障的困境成為歷史。急救站是生命的綠色通道,要想把急救站建設好,建設的名符其實,做到“迅速、及時和準確”蘇振社組織全體醫護人員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不斷提高站內同志的業務水平,先後安排推薦醫務人員參加省市醫院舉辦的短訓班數十次,省外提高班十幾次,全科大夫輪流派出省級醫院進修,並與省市專家建立了熱線聯繫,經常和及時地向他們請教有關急救的疑難和少見病症。經過幾年不懈的努力,使醫護人員逐漸掌握了氣管插管、電除顫、呼吸機、監護儀的操作使用,能夠進行心肺復甦、洗胃、低溫治療、外傷處理和院前急救,並對中毒、觸電、淹溺、窒息及內、外、婦、兒等常見急症能夠迅速做出正確的初步診斷和及時處理。與此同時,急救站不斷添置新器械和新設備,增加了西門子輸液泵、注射泵、呼吸機、冰帽、冰毯等,購置救護車二輛。

永不停歇

儘管蘇振社獲得了各級黨委政府的諸多榮譽以及縣內外老百姓的一致好評,但他絲毫沒有放鬆努力,一直向著醫學的更高境界邁進,在了解和掌握醫學最新發展態勢和最新研究成果之外,及時總結個人的醫學經驗和發明,近幾年又連續在國家和省市級刊物上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內容涉及心腦血管、內分泌、中毒、心電圖等,近幾年的主要論文有:“原發性甲狀腺機能減退性心臟病10例分析”“體外反搏綜合治療腦血栓形成45例”“綜合搶救重度有機磷中毒58例”“以少見症狀為表現的肺癌18例臨床分析”“美托洛爾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微創血腫清除術搶救小腦出血伴呼吸停止1例”“原發性甲狀腺機能減退性心臟病10例分析”“體外反搏綜合治療腦血栓形成分45例”“有機磷中毒性腎病40例分析”“雙束支文氏型傳導阻滯致猝死分析”等。在高邑縣急救站,不管是大夫還是護士,在振社的帶動和扶持下,形成了學習專業、運用科學、努力進取、不斷完善的良好風氣。他把工作學習表現最優秀、業務考試成績最好的醫護人員輪流選送省級以上醫院進修學習,並給他們制定學習計畫,確定進修目標,保證畢業後能夠開展新項目,使急救站不斷地實現業務上的創新,工作上的進步。振社是個積極向上,追求進步、追求完美的人,雖然急救站自1999年6月成立以來,經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不斷發展壯大,床位增加了6倍,醫護人員只增加了4倍,而且由於條件的限制,急救站病房和門診分成兩部分,又要負責120急救任務,醫護人員的嚴重不足。大家加班加點就成了家常便飯,但在振社的帶動下,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沒有一個人提出個人條件。近年來重症醫學科(ICU)在省級醫院不斷興起和壯大,作為新興的一門獨立學科,在臨床工作中發揮了巨大的優勢,ICU病房是將危重病人集中起來,由醫護人員24小時全天護理治療,使危重病人的治癒率和存活率大大提高,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由於ICU是急救醫學科的分支,上級醫院大多由急診科。建立ICU是醫院工作的方向和標誌性進步,目前在縣級醫院成立ICU病房的還很少,振社說:雖然我們人員不足,但在業務上要先人一步,只有不斷的進取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為此,他近期派出一名大夫和兩名護士,到河北省ICU建設最好的省四院進修學習,他自己也多次抽出時間到省四院參觀學習,了解ICU的建設和運行模式,計畫在較短的時間內,在我縣建成一個高標準的ICU病房,為解救危重病人創造條件。了解蘇振社的人都這樣評價他:他是一個渴求知識如生命的人;是一個對患者對工作盡職盡責的人;是一個把傳統醫德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人;是一個對黨和人民充滿無限深情的人。對這一點,蘇振社當之無愧。筆者多次與本文的主人公座談,當中曾問他如何概括他走過的這么多年,蘇振社沉吟許久才說: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瘦弱的孩子去攀登珠穆朗瑪峰,明知永遠達不到頂點,卻仍用全部的精力一步一個台階地向上攀登,那怕是一步一挪,也永不停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