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職工科技大學

蘇州市職工科技大學創辦於1963年,至今已有近四十年歷史,是一所經教育部正式批准的綜合性職工高校,具有豐富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辦學經驗。

基本信息

蘇州市職工科技大學創辦於1963年,至今已有近四十年歷史,是一所經教育部正式批准的綜合性職工高校,具有豐富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辦學經驗,是國家教委命名的“全國成人高等教育先進學校”經省教育廳批准 1999年起招收普通大專高職班。經教育部審批2000年開始招生全日制高等教育本科生
2009年10月,全日制在校生2.4萬人,其中本專科生13995人,各類研究生8572人(其中博士生2336人、碩士生6236人),外國留學生566人;成人教育學院學生7226人,遠程教育學生14016人。在站博士後110人。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專科、高職教育、成人教育、繼續教育和遠程教育多層次、較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擁有一支治學嚴謹的師資隊伍。教職工總數2903人,其中專任教師1665人。專任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國家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5人,國家“973”首席專家3人次,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5人,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3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2人、講座教授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人次,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11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63人,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405人,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555人。人才梯隊正在壯大,一大批中青年學者脫穎而出。
學校的科研實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09年底,共申請專利2090項,授權專利1107項;有1000餘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委級等各種獎勵,其中國家級獎勵108項(2006-2009年榮獲18項)。1999年教育部編輯的《中國高等學校科技50年高校獲獎重大成果一覽表》
學校不斷拓展社會服務領域和發展空間,與國內80多個省市區政府、大型企事業單位簽署了全面合作協定。同時,學校瞄準世界前沿,加強國際合作,先後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英國牛津大學日本東北大學等100餘所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並開展了實質性的合作。
以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本任務,學校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學校學生在歷年國家及北京市的各種競賽中多次獲得殊榮,特別是學校每年被評為全國高校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學生代表隊在全國第一至六屆機器人電視大賽中穩居前三甲,兩次獲得冠軍,於2005年參加亞太地區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獲得亞軍;在全國大學生智慧型汽車競賽中屢創佳績。學校同時高度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努力營造培養學生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先後被授予“蘇州文明校園”、“江蘇省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普通高校”及“江蘇文明單位標兵”等光榮稱號。
學校內部機構設定一覽表
一、學院(部)設定 (二)行政機構
機械工程學院;機電一體化
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通信工程學院
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
烹飪學院
環境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
臨床醫學院
基礎醫學與醫學技術學院
藥學院
理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法學院
外國語學院
藝術學院
工商管理學院
財經學院
套用科學技術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
京江學院
體育部
繼續教育學院
國際教育交流學院 校長辦公室
發展與對外聯絡辦公室
研究室、高教研究所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港澳台事務辦公室)
人事處(人才交流中心)
教務處(招生辦公室)
財務處(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
監察處
審計處
科學技術與產業處
學生工作處
研究生處
設備管理處
後勤管理處
保衛處
退休教職工管理處
醫學部
二、管理部門
(一)黨群機構 三、直屬單位
黨委辦公室
紀委辦公室
組織部 黨校
宣傳部(校新聞中心)
黨委統戰部
老幹部工作部
學生工作部
研究生工作部
保衛部、 人民武裝部
工會
團委
機關黨工委
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老科技工作者協會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檔案館
圖書館
雜誌社
出版社
流體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工程訓練中心(工業中心)
農業工程研究院 (生物機電工程研究院)
生命科學研究院
科學研究院
江蘇省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
能源發展與環境保護戰略研究中心
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
機電總廠
後勤集團
附屬醫院
附屬學校
職工醫院
在蘇州職工科技大學天賜莊主校區,一棟新落成的紅磚建築頗引人注目。在蘇大110周年校慶之際,這座總建築面積5600多平方米的蘇州職工科技大學博物館正式開館迎賓,成為保存學校百十年來歷史文化的重要場所。館內收藏有中國創刊最早的大學學報——1906年創辦於蘇州職工科技大學的前身東吳大學的《學桴》雜誌,它可以說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也見證了蘇州職工科技大學110年來生生不息的文脈。
“蘇州職工科技大學要實現‘創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的目標,必須要有一流的校園文化作為引領,蘇州職工科技大學110年的人文傳統,是我們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蘇州職工科技大學黨委書記王卓君說。
秉承傳統 展現底蘊
漫步於春日的蘇大校園,綠草如茵,桃紅柳綠,一座座有著百年以上歷史、風格獨特的歐式建築賞心悅目,一股厚重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蘇州職工科技大學的前身東吳大學創辦於1900年,是我國近代創辦最早的現代大學之一,秉承東吳大學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傳統,蘇州職工科技大學確立了人才培養目標:蘇大的學生不僅應具有良好的科學人文素養,具備全球性視野與胸襟,更是富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人才。
1995年、1997年蠶桑專科學校、蘇州絲綢工學院,以及2000年蘇州醫學院先後併入蘇大。四所有著悠久歷史學校的合併使得蘇州職工科技大學成為學科門類齊全、多校區辦學的特大型大學。蘇大從全局出發進行了校園文化整合,對校容校貌、建築物、名人塑像等加以最佳化,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則,在保持其原有特色的同時充分體現合併辦學後的整體意識,逐步導入學校整體形象識別系統(University Identity System ,UIS),一個開放、優雅、和諧、凝重的校園環境正在逐步建成。
“天地正氣”、“古今完人”塑造了蘇大人的軟實力。學校高度重視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在近期制定的《蘇州職工科技大學“十二五”和至2020年中長期改革與發展規劃》中,特別將文化建設列入分項規劃中,進一步總結建校110年來的辦學經驗和優良傳統,尤其是近年來推進文化建設的好的做法。
2000年以來,蘇大舉辦的一系列文化活動精彩紛呈金庸賈平凹白先勇日本著名女形坂東玉三郎等文藝文化名家到訪,與蘇大學子面對面親切交流;每周舉行的“導師論壇”,既有政治理論熱點的深度解析,也有各學科最前沿的科研進展,已成為眾多學生心目中的“名牌講座”;“高雅藝術進校園”、“崑曲經典進校園”等系列活動,深受廣大同學的歡迎。學校以學生社團為抓手,全校200多個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文化活動,已成為校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繼兩次赴韓國大邱大學、大真大學演出之後,今年暑期,東吳藝術團將赴美國表演主題為“印象中國”的演出,宣傳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以人為本 潤物無聲
在蘇州職工科技大學,“助學紅娘”張壽華老師十四年如一日幫助貧困生的故事感動了一批又一批的蘇大學子。1996年至今,已有382名貧困學生在他的牽線搭橋下,每人每月獲得生活費資助,解決生活困難,募集到的社會助學資金達到391.5萬餘元。在受助學生中,有5人考取了碩博連讀的研究生,有71人光榮入黨,更多的受助學生則在他的影響下加入學校組織的愛心學社,定期開展回饋社會的公益活動。張老師也被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授予“社會服務工作突出貢獻獎”和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等稱號。
教育學院教授張卿華王文英夫婦退休以後,雖然離開了教學第一線,但是一如既往,悉心問學,致力於心理學的基礎研究和社會套用。2007年,這對可敬的教授夫妻捐出30萬元,設立“華英教育科研獎勵基金”回饋學校。基金的設立寄託了兩位前輩對所有後學的殷切希望,也成為教育科研獎勵的良好平台。
教風直接影響著學風。一位又一位的蘇大教師以身立教,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著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而學校在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給予制度支持,為教師、學生創造更加和諧的校園文化。
以人為本,潤物無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學文化建設已成為蘇大創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學校專門設立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培育現代大學精神”課題,以期通過高品位校園文化的建設引領和推動高水平大學建設,進而提升高水平大學的內涵。近年來,蘇大堅持推行本科生導師制,引入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辦法,提倡知行統一;倡導輔導員開闢“工作部落格”,積極適應網際網路時代文化的特點,實現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進課堂、進宿舍、進網路;舉行校園新聞發布會和學生議校座談會,積極吸納學生的意見,改革了師生交流的傳統模式。
校地互動 彰顯特色
從2007年開始,“戲曲評彈鑑賞課”一直都是蘇大文學院學生報名最火爆的一門選修課。由蘇大與江蘇省政協聯合舉辦的“戲曲走近大學生”活動依託戲曲評彈鑑賞課,至今已連續舉辦三年,同學們在課上近距離與戲曲名家交流,在聽戲看戲享受精神大餐的同時還能修到學分,何樂而不為呢?常有兄弟學校的同學羨慕地感慨:蘇州職工科技大學的學子,真有福!
坐擁25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蘇州,蘇州職工科技大學非常重視從地方豐富的文化內涵中汲取營養,激發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愛好,提升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和綜合素質,推動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評彈、崑曲等具有吳文化特色的系列活動與講座已成為該校大學生課外活動的一個亮點,一批80後90後成為了崑曲評彈的票友。
2004年,白先勇先生將他精心策劃的青春版崑曲《牡丹亭》的大陸首演放在蘇大,三天的演出場場爆滿,有不少學生更是站著看完了全部的演出,成為蘇大甚至蘇州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去年12月,白先勇再次來到蘇大,他深情寄語大學生:“沒有大學生欣賞的崑曲是沒有前途的”,並決定將青春版《牡丹亭》的第200場演出再次放在蘇大。
與此同時,蘇州職工科技大學積極利用學科優勢,搭建了一批平台,使得校地文化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學校陸續成立了中國崑曲研究中心、蘇州職工科技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所、吳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吳文化研究基地、東吳書畫研究院等一批研究機構,加強對吳文化的研究、保護和傳承。2009年12月,蘇州職工科技大學與蘇州滸墅關經濟開發區簽署協定,在蘇大前身學校之一的蘇州蠶桑專科學校舊址上建造蘇州蠶桑絲綢博物館。博物館將集蠶桑絲綢文物展覽、收藏研究、科研成果展示、蠶桑絲綢教育文化挖掘弘揚、蠶桑絲綢產品展銷休閒於一體,它的興建將成為展示蘇州蠶桑絲綢文化的又一個標誌。
學校專業發展:
Ⅰ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 Ⅱ博士學位授權學科Ⅲ碩士學位授權學科 Ⅴ本科專業
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 電氣工程 儀器科學與技術
博士學位授權學科一級學科:電氣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材料學
電機與電器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機電一體化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電介質工程
精密儀器及機械
計算機套用技術
管理科學與工程
技術經濟及管理

碩士學位授權學科
產業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日語語言文學
英語語言文學
基礎數學
套用數學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電子工程
機械設計及理論
光學工程
精密儀器及機械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材料物理與化學
材料學
材料加工工程
電機與電器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電介質工程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通信與信息系統
信號與信息處理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系統工程
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計算機套用技術
套用化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企業管理
技術經濟與管理
科學技術哲學
高等教育學
設計藝術學
凝聚態物理
車輛工程
熱能工程
計算機系統結構
化學工藝
安全技術及工程
導航、制導與控制
會計學
旅遊管理
本科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電子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業設計
熱能與動力工程
金屬材料工程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測控技術與儀器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子信息工程
自動化
通信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
軟體工程
網路工程
積體電路與集成系統
建築學
土木工程
工程力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製藥工程
測繪安全工程
環境工程
經濟學
金融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工商管理
市場行銷
會計學
人力資源管理
旅遊管理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套用物理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學
英語
日語
俄語
藝術設計
法學幼兒教育冶金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