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蠶桑專科學校

蘇州蠶桑專科學校

蘇州蠶桑專科學校是一所歷史悠久的老高校。它位於姑蘇城外,陽山之麓、運河之濱的滸墅關鎮上。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該校前身是史量才先生所辦的私立上海女子蠶業學堂,創始於1904年。1911年改為公立,遷址於吳縣滸墅關,定名為江蘇省立女子蠶業學校(簡稱女蠶校)。從1918年起,由鄭辟疆先生擔任校長。1923年,在校內成立蠶種試驗部及蠶業推广部(後改為蠶絲推广部),學校除從事教學外,還兼顧改良蠶種與養蠶新技術的推廣指導工作。1924年改名為高級蠶絲科職業學校,設高級養蠶科(中專),1930年增設高級制絲科。1935年學校兼辦制絲專修科(大專)招收高中畢業生,培養高級制絲人才。1936年專修科改稱江蘇省立制絲專科學校。1937年增設養蠶專科,又改名江蘇省立蠶絲專科學校。抗日戰爭爆發,女蠶校暫時停辦,蘇州滄陷時,專科亦停辦。1938年女蠶校在上海設辦事處,召集學生複課,同時在上海當時租界內愛文義路(現北京西路)覺園設專科滬分校。1939年兩校校本部遷四川樂山,開始招生,只辦蠶桑科。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滬分校停辦。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女蠶校與蠶絲專科學校遷回滸墅關原址復校。建國後,兩校合併,稱蘇南蠶絲專科學校,附設中專部。1953年經過院系調整,大專部分併入浙江農學院蠶桑系,僅留中專。在此前後,蘇州農校、宜興農校的養蠶科以及鎮江蠶桑學校(淮陰農校,丹陽正則女子蠶業職業學校、木瀆農蠶校的養蠶科併入該校)併入學校養蠶科。杭州工業學校、南通工業學校制絲科併入學校制絲科。1954年增設絲織專業。至1956年,制絲與絲織二個專業與蠶桑專業分開,另建江蘇省立絲綢工業學校。學校改名為江蘇省立滸墅關蠶桑學校。至1958年又恢復大專,與中專並存,改名為蘇州蠶桑專科學校。1961年鎮江蠶桑專科學校併入。1962年中專停辦。
1978年後,學校增設專業,逐漸向多學科方向發展。設立蠶桑,生物、水產三個系和一個基礎部,有蠶桑、家蠶育種、生物(師資),淡水養殖四個專業及一個套用生物專門化。學制為三年。學生本省定向招生,還面向外省代培。先後為河南、山西、新疆等省、區培養了223名蠶桑、家蠶育種兩個專業的專科生。

師資力量

至1990年9月底,學校有教職工300餘人,其中教學人員150人,教授、副教授、高級農藝師28人,講師及其他中級職稱近80人。全校有實驗室26個和1箇中心實驗室。各實驗室不斷增添儀器設備,基本上達到教學大綱與科技發展研究的要求。全校占地面積200餘畝。除教學與生活區外,有供實習的桑園80餘畝,魚池10畝,套用生物基地10畝。自1981年以來,新建了蠶桑實驗樓、生物實驗樓、教學樓、圖書館、實習及試驗蠶室、養蟲房、花房、學生宿舍樓、教職工宿舍樓等,使老校展現了新貌。

教學特色

學校治學嚴謹,注重理論聯繫實際,重視技術訓練。學校與生產單位長期保持密切聯繫,經常派師生到重點生產單位參加生產實踐並開展科學研究。
學校除培養高級農業科技人才外,同時還擔負提高農業科學技術水平的任務。不少教師緊密配合教學、生產開展科學研究。1984年經江蘇省高教局同意成立蠶桑、家蠶育種兩個研究室,1989年又經江蘇省教委批准,成立校蠶桑科學研究所。學校承擔省級科研課題20餘項,有些項目獲得部省級獎勵。學校建立的中心實驗室,在現代化顯微、測試、計算、電化以及控制環境設備方面,具有一定規模。學校還辦有《蘇州蠶桑專科學校學報》。
在滸墅關建校以來,共培養大專畢業生3423人,初級及中專畢業生3104人,合計6527人(其中建國大專畢業生176人,初級及中專畢業生1458人)。1952年至1966年畢業生面向全國分配,分布於江蘇、浙江、新疆、河南、四川、廣東、山西、遼寧、甘肅等25個省、市、自治區,其中不少人已成為當地蠶業科技、教育、生產、管理中門的領導和骨幹力量。還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培養過留學生。此外,受農牧漁業部、省農林廳等委託舉辦過多種培訓班、進修班,截至1989年共舉辦47期,培訓2319人。經江蘇省絲綢公司批准,還舉辦了蠶桑、蠶種專業證書班;經江蘇省水產局批准,舉辦了水產專業證書班。
1995年,蘇州蠶桑專科學校併入蘇州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