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玉雕

蘇州玉雕

中國玉器的主要產地有北京、上海、廣州、遼寧、江蘇、新疆等地。中國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明、清時代--明末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記載,有良玉雖集京城,工巧則推蘇州。明代蘇州玉雕藝人陸子岡最有名,發展了"刀刻法以及"連環會"製作工藝,創造了各種陰陽浮雕於一體的玉雕工藝製品,得到朝廷的賞識,至今仿者不斷,是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珍品。清代玉雕工藝已達到高峰,宮廷設有玉器造辦處,督辦玉料,宮廷中御用玉器極多。東方文明的智慧在玉器上閃爍著璀璨的光芒,它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中最富魅力的一種,值得我們珍愛。

蘇州玉雕簡介

2008年6月入選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蘇州玉雕蘇州玉雕
蘇州玉雕蘇州傳統的工藝,古代宮廷都聘請蘇州玉工為皇室琢造各種玉器。“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吳郡。”
蘇州是我國玉雕發源地之一。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吳縣草鞋山吳江梅堰古文化遣址的中上層,都發現經過琢磨的玉璜、玉伏文物,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玉器。 蘇州歷史上玉工巧匠輩出。明代有賀四、劉諗陸子剛等人, 蘇州成為全國手工業最早發端的城市之一,“專諸巷,琢玉、雕金,鏤木、刻竹、髹漆、裝璜、像生、針繡,鹹類聚而列肆焉。其曰鬼工者,以顯微鏡燭之,方施刀錯。其曰水盤者,以砂水滌濾,泯其痕跡,凡金銀、琉璃、綺、銘、繡之屬,無不極其精巧,概之日‘蘇作’。”手工業的空前繁榮將蘇州制玉推上了高峰,技藝精湛,名人輩出,形成了鮮明的“蘇作”地域特色,成為全國同行業的翹楚, 玉雕技藝更是聞名大江南北。

蘇州玉雕淵源

蘇州是我國有名的琢玉產地之一,據宋代范成大所修《吳郡志》載:早在唐、五代時期,蘇州就有琢玉的工場和名藝人了。明代朱應星著《天工開物》一書,盛讚過蘇州玉工:“良玉雖集京師,工妙則推蘇郡”。可見,蘇州的玉雕在明代即以其精良細靈巧名聞全國,當時蘇州著名的雕玉藝人陸子剛稱”鬼斧神工”,曾琢玉水仙,玲瓏奇巧,明代《徐文長集》中有題水仙詩五首,中有“昆吾峰盡終難似,愁煞蘇州陸子剛”之句。另有藝人劉念,善琢品玉,仿古之作,競可亂真。
至清代,天山南北交通無阻,玉材來源增多,玉器生產更加發展。至道光間可謂全盛期。當時從專諸巷、天庫前、周王弄,直到王摳密巷,石塔巷、回龍閣、幾乎比戶可聞沙沙的琢玉聲。據統計全城有兩百多家琢玉工場,藝人近千人。據說戰國時代的卞和能於玉雕璞中所含的美玉,這是玉工的超人技藝。蘇州高明的玉工也有這種傳統的知識與經驗,他們拿到了璞,用鐵錘猛力擊破成一個裂口,就可知道所含玉質,名為“開眼”,以後,經過切、磋、琢、磨多種工序,製成大小不等的各種器物,在加工過程中,工匠仍根據玉色的不同,巧妙地刻成各種形態,或為人物,或為花鳥,玉工仍還能把零星的玉和寶石嵌在屏風、掛屏等等器具上,使這些屏風、掛屏顯得美麗如畫。這種嵌玉工藝,又稱“玉活計”。

蘇州玉雕文化

蘇幫玉石雕刻歷史悠久,技藝精湛。早在四千多年前,蘇州即有精美的玉琮、玉璜、玉璧等玉器。據宋代《吳郡志》載;早在唐、五代時期,蘇州就有琢玉的工坊和名藝人了。到了明代,蘇州的琢玉工坊已名震京師。明代《天工開物》一書,就盛讚過蘇州玉工,“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當時蘇州著名的玉雕藝人陸子岡就名揚四海了,稱他的工藝為“鬼斧神工”。可見,蘇州的玉雕王時代即以其精細靈巧名聞天下。至清代道光年間可謂全盛期,全國出現了蘇琢、京琢、番琢三種不同風格的雕琢技巧,因為蘇琢技藝突出一個“巧“字,不僅有文文雅雅的文人氣息,還有輕柔溫和的小橋流水江南情調,更具詩書畫意美的俊秀藝術風貌。
俏色玉雕是玉雕工藝中的一種藝術創造,這種藝術不同於繪畫、彩塑、也不同於雕漆、琺瑯。它是受料型、顏色變化等多種人力所不能及的因素所制約的,俏色也分點狀、線狀、面狀。具體創作中又分人物俏色、動物俏色、花草俏色、器物俏色,俏色不但要用得巧,而且要用得絕。每一塊本色的和田籽料上,都有它獨到的天然情趣,對它的創作只能根據玉石的天然顏色和自然形體“按料取材,按材施藝“,而且還要因人制宜,必須要有獨到之處。
一、俏色藝術創作要充分汲取傳統工藝的精華。
作為年輕一代琢玉藝人,弘揚發展蘇幫“琢玉”技藝,既是一項光榮任務,也是一副歷史的重擔。對於古代玉器及創作方法,首先要讀懂它們,把精華的部分提取出來。然後進行發展和創新,要充分吸收其他工藝美術和外來文化的藝術,來豐富自己的創作源泉,要理解當代人的審美情趣,要細心觀察生活,貼近生活,結合對材料的要求,加入一些有當代特色的表現元素,用現代的工藝和思想來創新,努力做出古今相結合的作品來。在傳承“蘇幫”玉雕時,還應該把蘇州的人文、地理、氣候及精神上的東西融入到玉雕裡面,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東西,還要有濃厚的地方文化氣息,要含有詩情畫意,給人以靈巧、飄逸、細膩、精緻、文雅的感覺,必須充滿蘇州人的審美情趣,做到含蓄內斂不張揚,內涵較深,回味無窮。
二、俏色藝術創作先要讀懂料。
每件作品的設計都是一次考驗,也是絞盡腦汁的過程。創作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面前的一塊天然去雕琢的籽料,如何變成一件精美的玉雕作品,其實創作設計的靈感多數應該來自玉石本身傳遞的某種信息。設計前,先細心觀察材料,認真思考,逐步與材料進行認識上的溝通,“先相其理,後雕其玉”。它的厚度、形狀、高低起伏的態勢,更重要的是它的各色皮與沁。一兩處鮮艷的顏色,正是整件作品的構思所在。心靈邁邁地和玉石貼近,順應自然,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時,靈感也隨之光臨,那一刻才是人生中最快樂幸福的時刻。
三、俏色藝術創作要重視總體結構。
在創作中,首先要重視總體結構,要善於按視覺美感來安排空間,在形狀各異的俏色籽料中找出主線,加以對此穿插,使造型準確,形象生動誇張,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做到疏密得當,剛柔並濟,線條自然流暢深淺互間,將俏色玉細膩柔潤的質感充分地表現出來。其次要運用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因為傳統的玉雕製作思維和題材比較單一,而且多數是寫實為主。為了更藝術化的表現所要表達的內容,就要有意識的虛掉一部分內容,唯一的傳統元素只是題材,這樣就體現了虛實,主次的強烈對比,並能達到以少勝多、以簡勝繁的效果,並能給人留下更大的想像空間,達到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另外,借鑑是一件好事,但必須放入自己的思想,不能一模一樣的拷貝,而要博採眾長。實際上所有其他門類的藝術,均可借鑑,要善於發現,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藝術特色。要在技藝上、技巧上、構圖上、造型上有獨到之處,要與生活現實拉開距離,做到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做出具有現代氣息創新的作品,才能弘揚發展“蘇幫“玉雕。
四、俏色藝術創作的“雅”“精”“渡”。
遇到一塊上好的玉料時,往往會使人非常興奮,思路也隨之活躍起來。首先要對它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反覆推敲、精心設計,使它必須具備文化性、思想性、美感原創性、唯一性等方面的特性。先要在“雅”字上做文章,創作考慮最多的是意境和精神,要注重形神兼備和具有文化內涵,作品不僅要有外在的美感,而且還要有內在的心靈感觸,能以作品來與愛玉之人進行思想、精神上的交流。其次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從工藝上來講,有好的構思必須用精湛的工藝手法去表現,要追求“精益求精”,講究點、線、面自然完美的結合,每一個面都要表現得相當完美,要能為他人所不能為,在工藝上要力求超越他人。其實俏色雕是一絕,俏色的運用是玉雕設計工藝中一種獨特的技巧,往往會變成神來之筆,使之大大地提高作品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產生不同尋常的特殊效果,有可能成為世界上唯一的一塊絕品。最難的是“渡”字,因為渡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不管哪門類藝術,終極目標便是自然,“機出自然、宛若天成”分寸上的把握是最難的,要做到勁而不悍、柔而不弱、實而不險、巧而不作,只有從以上幾點去努力,才能使一塊上好的玉料變為自然美和藝術美統一的精美藝術品。
五、俏色藝術創作要惜料。
在實際玉雕創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差料和廢料,怎樣盡力加以運用,絕不浪費日漸稀少的寶貴資源也是每個從業者要認真考慮的。“沒有不好的料,只有不好的設計理念”,“惜玉如金”是我們的責任,設計這樣的玉料時,關鍵是一個“巧”字。傳統的雕刻技藝,對於原料固有的斑點和瑕疵,一般多採取避開或挖掉的方法,但如果構思巧妙,將它們加以利用,以景和物以及層次的展示達到去髒飾咎的目的,進而將作品的藝術生命力表現得更淋漓盡致,更耐人尋味,達到揚長避短、變廢為寶的目的。
俏色雕要用得恰到好處並不容易,運用得好出精品,甚至出絕品,用得不到位,反倒弄巧成拙,它與設計專、製作專的閱歷,文化積累,見識、智慧、想像力、創造力以及駕馭雕刻技藝的水平密切相關。俏色玉雕創作需要經驗的積累,在逐步提高的過程中,閱歷、見識、智慧等許多方面也會漸漸豐富。努力提高藝術想像造詣,以及其他創作能力,才能使俏色玉雕創作和傳承“蘇幫”琢玉技藝上更上一層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