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燈彩

蘇州燈彩

蘇州燈彩,始於南北朝,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信息

蘇州燈彩

文化遺產名稱:蘇州燈彩
所屬地區: 江蘇 · 蘇州
遺產編號:Ⅵ-22
遺產類別:民間美術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江蘇省蘇州市
遺產級別: 國家級

概述

元宵觀燈,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說早在二千多年前漢武帝就“結燈為山祭祀太乙”。到唐代,元宵張燈的風俗進一步盛行。唐睿宗時,在長安搭建燈樓,燃燈萬盞。進入宋代,更是盛況空前,城鎮上出現了燈市。因此,我國歷來把元宵節稱為燈節。
辛棄疾有《元》詞:“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把燈節的景象寫得十分壯觀。宋代蘇州燈節之盛,據《石湖樂府序》記載:“吳中風俗,尤況上元,前一日已賣燈,謂之燈市。……詩云:吳台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影燈戲。春前臘後天奴晴,已向街頭作燈市。選玉千絲似鬼工,剪羅萬服人力窮。兩品爭新是先出,不待三五迎東風。兒郎種麥荷鋤倦,偷閒也向城中看。酒壚博塞雜影呼,夜夜長如正月斗。由於元宵賞燈風俗在蘇州十分盛行,這就促進了蘇州紙紮彩燈工藝的高度發展。據史書記載,宋代在杭州舉行的花燈展覽會上,蘇州與福州製作的花燈名列茅,評為上品,蜚聲海內。蘇州花燈品種繁多,有羅帛、琉璃、魚鯇、麥絲、竹縷、夾紗、料絲、鰲山。《紅樓夢》中講到薛蟠從蘇州帶回京師的花燈叫紗工燈,也是一種。
蘇州燈彩工藝十分精巧,畫面豐富多彩,繪有山水人物飛禽走獸花草,不僅光華燦爛,而且製作巧妙,如有一種“剔畫彩燈”和“走馬燈”,燈上設定各種故事人物,有西施採蓮、張生跳牆、劉海戲蟾之類。待燈里燃起蠟燭,冷熱空氣對流,人物即能循環轉動,頗有趣味。有一隻“上橋落馬燈”,燈面上繪著小橋流水人家,粗看無人,但點上蠟燭,即隱約出現一個騎馬的人影,跑到橋堍,人與馬又會分離,馬影先過橋,然後人影隨後過橋,過橋後又跨上馬背,漸漸隱去,其手藝的高超,使人驚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