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安胃散

主治小兒感寒吐瀉的藥劑。

《脾胃論》卷下:藿香安胃散

藥劑名稱

藿香安胃散

來源

《脾胃論》卷下。

異名

藿香安胃湯(《古今醫統》卷二十四)。

組成

藿香 丁香 人參7.5克 橘紅15

用法

上藥四味,共為細末。每服6克,水350毫升,加生薑1片,同煎至250毫升,空腹時和滓冷服。

主治

脾胃虛弱,食欲不振,食即嘔吐

各家論述

1.《杏苑》:法當補中氣,和脾胃,是以用人參、橘紅補中氣,丁香、藿香溫脾和胃,助生薑散郁以止嘔。

2.《脾胃論注釋》:方中用藿香醒脾和胃以化濕濁,丁香溫中降逆而止嘔吐,重用橘紅,佐人參取其行足以助消化。藥研極細,便於吸收。每服二錢,制小其劑,加生薑煎成冷服於食前,亦即《內經》“熱因寒用”之法

附註

藿香正氣散(《醫學綱目》卷三十三)、藿香平胃散(《赤水玄珠》卷四)。本方方名,《丹溪心法附余》引作“藿香養胃湯”。《奇效良方》有砂仁。

《御藥院方》卷四:藿香安胃散

別名

藿香正氣散、藿香平胃散

處方

藿香葉1兩,半夏2兩(湯洗7次,焙乾),陳皮2兩(去白),厚朴1兩(去粗皮、生薑汁制),蒼朮3兩(米泔浸1宿,焙乾),甘草2兩(炙)。

製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兒感寒吐瀉。

用法用量

藿香正氣散(《醫學綱目》卷三十三)、藿香平胃散(《赤水玄珠》卷四)。本方方名,《丹溪心法附余》引作“藿香養胃湯”。《奇效良方》有砂仁。

摘錄

《御藥院方》卷四

中藥方劑之藿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本任務為整理類任務,歡迎大家共同完善這些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