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毒性反應

藥物毒性反應

藥物毒性反應指藥物引起的嚴重功能紊亂和器質損害的嚴重不良反應,可致耳鳴、眩暈、耳聾。氯黴素、合黴素和多數抗癌藥物對造血系統有毒性,可抑制骨髓造血,出現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等。

藥物毒性反應 :
yào wù dú xìnɡ fǎn yīnɡ
指藥物引起的嚴重功能紊亂和器質損害的嚴重不良反應。除個別過敏體質外,藥物劑量過大、用藥時間過久是重要因素。如過量過久用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對第八對顱神經有明顯毒性,可致耳鳴、眩暈、耳聾。氯黴素、合黴素和多數抗癌藥物對造血系統有毒性,可抑制骨髓造血,出現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等。
藥物對機體既可以有治療作用,也可產生不良反應。而藥物毒性反應則是嚴重的不良反應,也是藥源性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它對人體危害較大,可以累及中樞神經、造血系統及心血管系統,造成肝腎損害。
一般地說,停止用藥並進行治療,毒性反應可逐漸消退。但有的藥物毒性可遷延很久,甚至停藥後毒性反應繼續發展,造成嚴重後果。藥物的毒性作用與不良反應的表現上形式多樣。其間常常存在著相似症狀,但在性質上是不同的。副作用對人體的危害較輕,多為一般人所能耐受的,即使出現也多無須停藥,而毒性反應則對人體危害較大,一旦出現多須停藥。它們的常見表現有:
①消化系統反應:也稱消化道反應,此是副作用中最常見的,通常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便秘、口乾等,嚴重時可引起便血、消化道潰瘍、胃穿孔等。
②肝損害:常見有轉氨酶檢驗值升高等肝功能化驗異常以及黃疸、肝腫大、肝區痛等症,嚴重者可引起肝炎、肝壞死甚至致死。
③腎損害:常見有蛋白尿、血尿、腎功能減退,嚴重者可致腎炎、腎衰竭而致死。
④神經系統反應:常見有失眠、多夢、頭痛、眩暈、興奮不安、幻覺、步態不穩、眼球震顫、視力減退、聽力減退等症,嚴重者可有驚厥、癲發作、永久性耳聾、精神錯亂等症。
⑤血液系統反應:常見引起各種貧血、白細胞減少,嚴重時可引起難以治癒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或白細胞過少,免疫功能減退而引起難以控制的繼發性感染。
⑥心血管系統反應:常見有心律失常、心肌損害、血壓異常及心功能抑制等症。
藥物的毒副反應表現很多,除上述者外,還可引起諸如呼吸抑制、肌肉麻痹、生殖系統功能紊亂等等症狀。
(1)能引起肝臟毒性反應的藥物:大約有600多種,如:
金屬類藥物如銻、汞、砷等。
麻醉鎮靜藥如嗎啡、氯丙嗪、巴比妥類安眠藥,以及苯妥英鈉、撲米酮等抗癲藥。
解熱鎮痛藥如保泰松、複方阿司匹林、對氨水楊酸、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及吲哚美辛(消炎痛)等。
抗菌藥物如磺胺類、呋喃類、四環素、氯黴素、紅黴素、無味紅黴素、林可黴素、克林黴素、氨苄青黴素、先鋒黴素等。
抗結核藥如異煙肼、對氨水揚酸鈉、利福平等。
同化激素如甲睪酮、苯丙酸諾龍等
多數抗腫瘤藥都有肝毒性。
其他如甲多巴、乙胺碘呋酮(胺碘酮)、氯貝丁酯(安妥明)、三甲雙酮、奎尼丁、丙戊酸鈉、氨苯碸及驅蟲藥、抗癌藥、利尿藥等。
(2)能引起泌尿系統不良反應的藥物
抗生素類:四環素族(含四環素、土黴素、金黴素等)、呋喃類(含呋喃妥因、呋喃西林等)、磺胺類、頭孢噻啶(先鋒II號)、萘啶酸、吡哌酸、氟哌酸、鏈黴素、妥布黴素、頭孢噻吩(先鋒I號)、頭孢唑啉(先鋒V號)、羧苄青黴素、多黏菌素類、青黴素G、氨苄青黴素、頭孢氨苄(先鋒IV)、頭孢拉丁(先鋒VI)、林可黴素、氯林可黴素、立克菌星、兩性黴素B等。
非類固醇抗炎鎮痛藥: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炎痛喜康、阿司匹林、複方阿司匹林(APC)、非那西汀、安替比林、氨基比林、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及甲氧萘酸等。
腫瘤化療藥:順鉑、氨甲喋呤、光輝黴毒、絲裂黴素C、亞硝基脲類、5
氟尿嘧啶等。 
抗癲癇藥:三甲雙酮、苯妥因鈉等。
金屬及絡合劑:青黴胺、依他酸鹽等。
其他:環抱黴素A、甲氰咪呱、別嘌呤醇、甘露醇、海洛因、低分子右鏇糖酐等。
(3)可能引起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的藥物:
異煙肼、左鏇多巴、格魯米特、氟尿嘧啶、巴比妥類、糖皮質激素、
吡喹酮、氯氮平、氨茶鹼、甲丙氨酯、甲氨喋呤、去甲腎上腺素、
利血平、碳酸鋰、異煙肼、長春新鹼、甲氧氯普胺、乙胺丁醇、
阿的平、甲多巴、萘啶酸、吡羅昔康、氟哌啶醇、苯妥英鈉、
氯喹、丙米嗪、氯丙嗪、妥布黴素、五氟利多、哌嗪(驅蛔靈)、
美加明、青黴胺、地卡因、三甲雙酮、雙氫鏈黴素、麻黃鹼、
新黴素、白消安、奮乃靜、萬古黴素、呋喃妥因、地西泮、
咖啡因、撲米酮、喹碘方、水楊酸類、卡那黴素、吡拉西坦(腦復康)、
異煙肼、乙醇、鏈黴素、慶大黴素、肼苯噠嗪、呋喃唑酮(痢特靈)、
他巴唑、碳酸鋰、甲硝唑、吲哚美辛。
(4)引起造血系統不良反應的藥物:
磺胺類、氯黴素、銻劑、苯妥英鈉、甲苯磺丁脲、阿糖胞苷、
呋喃類、甲滅酸、奎寧、甲丙氨酯、氯磺丙脲、巴比妥類、
保泰松、氟滅酸、紅黴素、三甲雙酮、非那西丁、氨基比林、
氯喹、奎尼丁、螺內酯、卡馬西平、乙胺嘧啶、丙基硫氧嘧啶、
阿的平、甲多巴、巰嘌呤、阿司匹林、對氨基水楊酸、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
海群生、安妥明、萘啶酸、吲哚美辛、苯海拉明、羥基脲、
洋地黃、安乃近、氯丙嗪、腎上腺素、氨苄西林、呋塞米(速尿)、
撲米酮、白消安、西咪替丁、吲哚美辛、頭孢菌素類、甲氨蝶呤、
異煙肼、氨苯碸、巰嘌呤、長春新鹼、水楊酸鈉、氟尿嘧啶、
氯氮平、伯氨喹、利福平、環磷醯胺、甲丙氨酯、非那西丁。
(5)能引起循環系統不良反應的藥物:
奎尼丁、氯喹、多塞平、肼苯噠嗪、丙咪嗪、維拉帕米(異搏定)、
胺碘酮、苯妥英鈉、過量使用強心苷類。
(6)引起消化系統不良反應的藥物:
抗酸藥、氟滅酸、依他尼酸、阿米替林、硫酸亞鐵、甲氨喋呤、
吡喹酮、乙醇、維生素D、水楊酸鈉、林可黴素、苯乙雙胍、
氨茶鹼、咖啡因、丙米嗪、吲哚美辛、克林黴素、甲苯磺丁脲、
保泰松、利血平、抗組胺藥、丙米嗪、丙戊酸鈉、吡羅昔康、
苯海索、吡喹酮、羥保泰松、阿托品、美加明、新斯的明、
甲滅酸、氯氮平、多塞平、依他尼酸、氟尿嘧啶、普萘洛爾、
潘托銨、開馬君、呋塞米、氮芥、硝硫氰胺。
(7)有其他副作用的藥物
藥物名稱不良反應的症狀
嗎啡、可待因、哌替啶、巴比妥類、地西泮、萘啶酸、氨基丁三醇、多黏菌素B(靜脈滴注)產生呼吸抑制
新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多黏菌素E、鏈黴素可使呼吸肌麻痹
青黴素、對氨基水楊酸、氯丙嗪、磺胺類、呋喃妥因、氫氯噻嗪可引起過敏性肺炎
白消安、甲氨蝶呤、呋喃妥因、青黴胺可導致肺間質纖維化症
磺胺類、抗生素、解熱鎮痛藥、維生素K引起過敏反應時常伴發哮喘
右鏇糖酐、尿崩停、阿司匹林、複方甘草合劑可誘發哮喘
新黴素、苯佐卡因、奎尼丁可引起接觸性皮炎
磺胺類、口服降血糖藥、氫氯噻嗪、呋塞米、氯丙嗪類、四環素、灰黃黴素、水楊酸類等可引起光敏性皮炎
甲多巴、利血平、氯丙嗪、苯妥英鈉、三甲雙酮、美沙酮、異煙肼、保泰松、青黴素可誘發紅斑性狼瘡
藥品不良反應有些是很難避免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市民在用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可預防或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①要注意以往病史,肝病和腎病病人應該選用對肝腎功能無不良影響的藥物。②必須使用時可以適當減少劑量。③用藥品種應合理,應避免不必要的聯合用藥,以免發生藥物不良作用。④套用新藥時,必須掌握有關資料,慎重用藥,嚴密觀察。例如20世紀50年代在西歐市場上出售的新藥沙立度胺(反應停),作為鎮靜藥,廣泛套用於妊娠反應,結果引起8000多例畸形胎兒的悲慘後果。合成止痛藥阿法羅定(安儂痛),臨床試用未發現其成癮性,直到推廣套用後才發現。雖當即加以控制使用,但已造成很大影響困難。這類例子還很多,說明過分強調使用新藥是不可取的,要十分慎重地用,應密切觀察用藥以後的情況,儘量避免引起不良後果。⑤套用對器官功能有損害的藥物時,必須按規定檢查器官功能,如套用利福平、異煙肼時檢查肝功能,套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時檢查聽力、腎功能,套用氯黴素時檢查血象。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病人既不要因“副作用”而懼怕吃藥,影響治療,也不能擅自用藥。發生可疑不良反應時,首先看藥品說明書是否註明,如果已經明確註明,則可能性較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