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黃檀

藤黃檀

藤黃檀(學名: Benth),又名小葉降真香,是一種黃檀族的藤本。枝纖細,幼枝略被柔毛,小枝有時變鉤狀或鏇扭。羽狀複葉長5-8厘米;托葉膜質,披針形,早落。總狀花序遠較複葉短,數個總狀花序常再集成腋生短圓錐花序;花梗長1-2毫米,與花萼和小苞片同被褐色短茸毛;基生小苞片卵形;花萼闊鍾狀;花冠綠白色,芳香,基部兩側稍呈截形,具耳,中間漸狹下延而成一瓣柄,翼瓣與龍骨瓣長圓形。莢果扁平,長圓形或帶狀,無毛,基部收縮為一細果頸,通常有1粒種子,稀2-4粒;種子腎形,極扁平,長約8毫米,寬約5毫米。花期4-5月。 產於中國多省地。生於山坡灌叢中或山谷溪旁。莖皮含單寧;纖維供編織;根、莖入藥,能舒筋活絡,用治風濕痛,有理氣止痛、破積之效。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藤黃檀的花枝葉 藤黃檀的花枝葉

藤黃檀是一種豆科、黃檀屬的藤本。枝纖細,幼枝略被柔毛,小枝有時變鉤狀或鏇扭。羽狀複葉長5-8厘米;托葉膜質,披針形,早落;小葉10-26片,較小狹長圓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0-20毫米,寬5-10毫米,先端鈍或圓,微缺,基部圓或闊楔形,嫩時兩面被伏貼疏柔毛,成長時上面無毛。

總狀花序遠較複葉短,幼時包藏於舟狀、覆瓦狀排列、早落的苞片內,數個總狀花序常再集成腋生短圓錐花序;花梗長1-2毫米,與花萼和小苞片同被褐色短茸毛;基生小苞片卵形,副萼狀小苞片披針形,均早落;花萼闊鍾狀,長約3毫米,萼齒短,闊三角形,除最下1枚先端急尖外,其餘的均鈍或圓,具緣毛;花冠綠白色,芳香,長約6毫米,各瓣均具長柄,旗瓣橢圓形,基部兩側稍呈截形,具耳,中間漸狹下延而成一瓣柄,翼瓣與龍骨瓣長圓形;雄蕊9,單體,有時10枚,其中1枚對著旗瓣;子房線形,除腹縫略具緣毛外,其餘無毛,具短的子房柄,花柱稍長,柱頭小。

藤黃檀 藤黃檀

莢果扁平,長圓形或帶狀,無毛,長3-7厘米,寬8-14毫米,基部收縮為一細果頸,通常有1粒種子,稀2-4粒;種子腎形,極扁平,長約8毫米,寬約5毫米。花期4-5月。

分布範圍

產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灌叢中或山谷溪旁。模式標本采自香港。 喜高溫,但也能耐輕霜及短期-1度左右極端低溫。喜光,但幼樹在全光照條件下,分枝低,主幹不明顯,成材率低。在密林中無法生長,在鬱閉度較小、有稀疏庇蔭的疏林中,可長成直乾大材。對土壤肥力的要求不甚苛刻,一般肥力中等以上的紅壤,赤紅壤,磚紅壤,均可生長成材,但在肥沃立地生長更快。能適應石灰岩山地環境,萌芽力強。

主要價值

香性

藤黃檀具有較為豐富的香味,與商業上號稱緬甸小葉降真香的斜葉檀有別。

藥用

莖皮含單寧;纖維供編織;根、莖入藥,能舒筋活絡,用治風濕痛,有理氣止痛、破積之效。

【壯藥】棵好彈,美膽:根或藤莖用於風濕腰痛,胃神經痛,腰肌勞損,風濕關節痛,腰痛,腹痛,痛經《桂藥編》。

根:辛,溫。強筋骨,寬筋,活絡。 莖(紅香藤):行氣,止痛,破積。用於心胃氣痛,久傷積痛,氣喘,衄血。 樹脂:止血。用於腹痛,心氣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