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醫藥浴療法

藏醫藥浴療法

藏醫藥浴療法又稱藏醫藥浴法,藏語稱“瀧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風、空“五源”生命觀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觀及疾病觀為指導,通過沐浴天然溫泉或藥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調節身心平衡,實現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傳統知識和實踐。藏醫藥浴法是將全身或部分肢體浸泡於藥物煮熬的水汁中,然後臥熱炕發汗,使腠理開泄,祛風散寒、化瘀活絡,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療法。 藏醫經典《四部醫典》中,列有專章講述藥浴療法。2018年11月28日,中國“藏醫藥浴法”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基本信息

藏醫藥浴療法

藏醫藥浴療法是將全身或部分肢體浸泡於藥物煮熬的水汁中,然後臥熱炕發汗,使腠理開泄,祛風散寒、化瘀活絡,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療法。 藏醫經典《四部醫典》中,列有專章講述藥浴療法。13世紀藏醫南北兩派和新宇妥·元

(圖)宇妥·元丹貢布宇妥·元丹貢布

丹貢布等歷代藏醫名家都著書論述藥浴療法。延用至今,經久不衰。

藥浴最常用的是水浴。水浴有二種,一是取天然溫泉水做藥水浴。一種是五味甘露湯。此湯由圓柏葉、黃花杜鵑葉、水柏枝、麻黃、叢生亞菊(青蒿)組成。每份至少用藥1斤,將所有草藥放入大鍋中,加滿水煎至水剩半量,再取出藥水,剩渣再加滿水煎,十去其六,再取藥液。然後第三次加滿水,煎剩十分之三,把三次所得的藥液放在一起,以供藥浴之用。以1-3周為一療程。

操作方法:

先將五味甘露藥,加“森等”用水煮軟,加酒麴放入缸中發酵3~5天,取出裝入紗袋,置入蒸氣反應罐(或鐵鍋)內,加水250kg浸泡半小時後,煮沸1 小時(用鐵鍋煮則加滿水後煮煎至半鍋,取汁,再加水煮至2/3時,取汁,復加水煮至3/10,取汁。將3次煮的汁加在一起,待用),將熬好的藥液倒入浴盆(浴桶)內,加白酒0. 5kg,麝香0.5

(圖)藏醫藥浴療法藏醫藥浴療法

~1g,再取上述的五根散50g 根據所治疾病病情添加的各種方劑50g攪勻,水溫38~42℃。患者每天上午、下午2次將全身(或部分肢體)浸泡藥液中,每次20~30分鐘。浴後,臥熱炕多蓋被子發汗淋漓。每療程7~10天,療程結束後,休息半月或1 月後再行第2療程,先後共浸浴3個療程。

五味甘露湯的製法及用法:將上藥入鍋,加滿清水煎煮,約燒至半鍋時,取出清汁,鍋中藥法再加滿清水,重複煎煮,待燒至2∕3時,再次取出藥汁,復加滿清水煎煮,待於至7∕10時,用篩濾去藥渣,將3次藥汁合併,即可套用。藥浴以7天或21天為一療程,每天入浴。浴時先將藥水加熱,至適當溫度,入水浸浴,稍凍時頻加熱的藥水補充,調節水溫,須

(圖)藏醫藥浴療法藏醫藥浴療法

始終保持涼溫適度,如患部在頭部等處,可以用盆舀藥水進行澆淋。在藥浴過程中,每天需再添煮少量的五味甘露湯,以補充藥力。

藥浴的護理

患者在藥浴前後需要細心護理,達到最佳治療目的。浴前要消除患者膽心支持不住等顧慮,鼓勵其密切配合,堅持按療程治療。並通過醫生的體徵等檢查後方能進行.藥浴期間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度適宜,根據病人體質調節藥液溫度及藥浴時間。藥浴期間由於藥液溫度較高,時間較長。浴者會大量出汗,容易造成虛脫,應備好飲品,邊浴邊飲,補充丟失的水分,同時在藥浴前lO天左右搞好病人的飲食指導,食一些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等。浴後蓋被發汗1—2小時,注意保暖,以免受涼。

另外一種是蒸汽藥浴

將“五味甘露散”提取藥液加調配加味藥液煮於一大鍋,上蓋一有許多小孔的木板,上鋪毛氈毛毯,令患者臥於其上蓋被或坐於有許多小孔的木凳上,蒸氣不外泄最佳。或套用現代設備——蒸氣反應罐,用蒸氣蒸騰熏洗治療,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益腎壯腰的功效,對癱疾、強直拘攣等效果佳。

(圖)藏醫藥浴療法藏醫藥浴療法

除水浴外,還可用“縛浴法”,其法是將上述藥物放入布制小袋中,包好並捆縛在患部,也可起到與藥水浴同樣的作用。但這種方法只適用於病患部位較為局限者,全身性疾病患者仍以藥水浴為宜。此種療法,可驅逐濕毒,治療黃水病、消渴症,療效顯著。
敷浴法根據病情需要,分為清熱敷浴和祛寒敷浴兩種。 ◆ 清熱敷浴: 方藥1:各種穀物糧食,磨成細粉;芝麻油或陳年植物油調和,用布包紮,不可過緊。 主治:頭部破裂,致病邪散於脈者。 用法:先將患部頭髮剃盡,把藥包置於其上,吸收黃水,留有未盡膿血及黃水,再用吸角吸去。 方藥2:麻花艽花研細,乳酪調和,敷浴。 功用:消熱性作腫。 方藥3:各種鮮花(毒花不用)煎煮後敷浴。 主治:熱病散布於脈道。
◆ 祛寒敷浴: 方藥1:乾酒糟、兩頭尖,用酒煎煮後敷浴。 功用:對四肢發腫之疾患,浴後使之化膿。 方藥2:鴿糞,用酒煎煮後敷治。 功用:敷於患部,促使化膿。 方藥3:各種動物骨頭,用酒煎煮後敷浴。 主治:關節刺痛。

【療法評析】

一、適應症 四肢強直或攣急,跛蹺,癤癰,炭疽,新舊瘡瘍,各種皮膚病,婦女產後病,肌骨黃水充斥,特別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甚效。
二、禁忌症:發燒,妊娠,嚴重高血壓,嚴重心腎疾病,活動期結核,浮腫等不適宜用此法。
三、原理探討《藏醫藥選編》記載,圓柏枝主治腎病,黃花杜鵑葉平騷擾引發的培根邪等病,水柏枝清肉毒,麻黃撲殺竄人脈中血蟲而清肝熱,"坎巴"能使血液平衡,兼清黃水而療關節腫脹。五味配合,具有"祛痰化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益腎壯腰等效能。再加輔助藥方、白酒、麝香等,治療四肢僵直拘攣,胃火衰敗,脾血不足,腰風寒,瘡瘍皮膚等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藏藥浴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有效率達94.3%。可通過提高類風濕性關節炎的CD8細胞和降低CD4細胞水平而達到對該病的免疫調整作用。
四、注意事項 藥浴前停止服用激素與非甾類抗炎藥2周以上者才可藥浴。治療期間必須保溫、避風濕、臥床休息,食用羊肉湯等熱性營養食品,禁止劇烈活動、勞累、風吹雨淋和房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