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氈房

藏式氈房

氈房一般就地取材,用紅柳做成圓柵和頂,構成立架,然後在木柵外圍上芨芨草編成的牆籬,再包上毛氈。

歷史

幾千年來哈薩克族是逐水草的遊牧民族,為了適應遊牧生活,就創造了氈房,以便於其遊牧遷徙。遠在西漢時,遠嫁至烏孫的細君公主就說其生活是“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穹廬就是指的氈房,從中可知,氈房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青藏高原牧場繁多,逐水草而居的藏族牧民,居無常所,再加上草原上缺少建材,實用的帳篷便適應了藏族牧民的獨特需要。藏式氈房有方形、長方形和橢圓形等不同的造型,其主要材料是氂牛毛(氂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種)。用氂牛毛線織成寬20多厘米、長6米多的毪子,再把數十幅毪子縫製成兩大片長方形的帳篷布,然後把兩幅帳篷布用10多個扣環連線起來,就形成了帳篷。這種帳篷在材質、色彩上與其他民族牧區氈房有明顯的差異,成為青藏高原的獨特景觀。

材料結構

氈房一般就地取材,用紅柳做成圓柵和頂,構成立架,然後在木柵外圍上芨芨草編成的牆籬,再包上毛氈。頂部有天窗,覆以活動的氈子,用以通風。有的房頂氈上飾有紅色或其他色彩圖案。氈房一般向東開門,可以拆卸和搬運。

氂牛毛帳篷大小不一。較小的一般用兩根柱支撐,大的一般呈四方體,有8根立柱支撐。這類帳篷頂部正中留一可以開合的天窗,打開可以通風、排煙、散熱,合蓋能防風雨、保溫暖。天窗平時是不關的,否則認為是對天神不敬,會有禍事。帳篷前大帳篷布上有牽引繩,用木桿支起來就是門,天熱時把門支高,帳篷內涼爽舒適。藏族基本上全民信奉佛教,一般門的上方或天窗,都掛有印著六字真言的經幡(也稱瑪呢旗、風馬鎮)。富有人家或部落村寨公用的賬房比較大,帳內支柱多至19根,可容二三百人。
藏族存在著靈魂信仰,他們將靈魂稱為自身神。男性的自身神叫肩頭守護神,能使人英勇善戰,一般居左;女性的自身神是女神,可保佑人畜興旺,一般居右。表現在氈房中,則是房內沒有隔斷,但有左右之分。人站在帳篷內,面對著門,左邊為男人住地,稱為陽帳;右邊為女人住地,稱為陰賬。藏族以左為尊,招待客人都在左側。氈房的中央是火塘,火塘後面有木箱做的佛台,上面供有佛像、經書、活佛的照片等。佛台上還放上整夜不息的酥油燈和淨水碗。
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的藏族牧民居住以帳篷為主。在若爾蓋地區定居點有一種冬房,為土木結構,內分四五間,每間用細木柱柳條上糊牛糞或泥土隔間。冬房以灶房為中心,布置有貯藏室、馬廄、幼畜圈等。冬房的層面較低,最高處約2.2—2.8米,檐口處只有約1.5米左右。室內設有壁櫥、碗架,陳設簡單。院牆為草皮或細木條來築成方形。這是牧民根據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創造出來的,是帳篷式民居向土木屋室的過渡。

中國少數民族民居盤點

建築是社會的縮影、民族的象徵,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除漢族外,另有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風俗習慣各異,也各自擁有著獨具特色的民居和建築,一起來認識一下我國風格各異的民族民居建築

中國少數民族民居

土庫房 | 土掌房 | 乾欄式木樓 | 石板房 | 侗寨鼓樓 | 侗宅 | 白族民居 | 白族門樓 | 土家民居 |哈薩克氈房|蘑菇房[哈尼族]| 傣族竹樓 | 竹架棚房子 | 土牆厝 | 千柱落腳房 | 達斡爾民居 | 碉房 | 布朗民居 | 木楞房 | 千腳落地房 | 撮羅子 | 仙人柱 | 冠蓋式住房 | 石條房 | 基諾民居 | 羌族碉樓 | 布依族民居 | 藏式氈房 | 黎族民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