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毗尼園

藍毗尼園

古印度之佛教遺址。為釋尊之誕生地。藍毗尼,意譯花果等勝妙事具足、樂勝圓光、解脫處、可愛、花香、斷、滅、鹽,音譯又作嵐毗尼、龍彌尼、林微尼、論民、臨兒。此園位於今尼泊爾境內、靠近印度邊境不遠處,是善覺王為其夫人藍毗尼建造的花園。

(圖)藍毗尼園藍毗尼園

藍毗尼園(梵Lumbini^,巴Lumbini^)古印度之佛教遺址。為釋尊之誕生地。藍毗尼,意譯花果等勝妙事具足、樂勝圓光、解脫處、可愛、花香、斷、滅、鹽,音譯又作嵐毗尼、龍彌尼、林微尼、論民、臨兒。此園位於今尼泊爾境內、靠近印度邊境不遠處,是善覺王為其夫人藍毗尼建造的花園。依經典記載,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夫人摩耶產期將屆,按當地習俗回娘家分娩,途經藍毗尼時,在一棵娑羅樹下產下悉達多太子。西元前三世紀左右,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至此朝拜,並建石柱留念。

簡介

(圖)藍毗尼園藍毗尼園

此園曾經荒廢多時,西元1896年被發現後,經多次勘查發掘,又發現不少孔雀王朝、貴霜王朝、笈多王朝時期的遺物。今遺址中央是白色的摩耶夫人祠。祠內有摩耶夫人分娩之浮雕;浮雕人物輪廓尚可辨認。祠南是一長方形水池,現已乾涸,相傳此池即太子降生後洗淨之處。著名的阿育王石柱即在祠西。依《西域記》卷六載,石柱(大正51·902b)‘上作馬像,無憂王之所建也。後為惡龍霹靂,其柱中折仆地。’現該柱存高約七公尺,柱頭馬像已失,柱體有裂縫一道,似系雷擊所致。石柱離地三公尺處,有阿育王法敕雲︰‘天佑慈祥王於登位二十年親自來此朝拜,因此處乃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茲在此造馬像、立石柱以紀念世尊在此誕生。並特諭藍毗尼村免除賦稅,僅繳收入的八分之一。’此處先後由尼泊爾政府及外國佛教徒新修寺、塔。尼泊爾政府並計畫在聯合國資助下,修建神聖花園、藍毗尼新村的寺廟區等。附:方之〈藍毗尼園〉(摘錄自《印度佛教聖跡簡介》

藍毗尼園(The Park of Lumbini)是釋迦牟尼佛降生之處,位於尼泊爾境內,離印度聯合省的邊界不遠。藍毗尼園遺址於1896年被發現之後,已由印度著名考古學家亞歷山大·孔林漢證實。由於藍毗尼的地勢略高,長著稠密的野草和樹林,遠遠地望去,好像一個小小的叢林島。尼泊爾政府已將樹林和野草清除,並修建了一所設備完善的休息所,遊覽的人都可以免費住宿。

傳說

(圖)藍毗尼園藍毗尼園

千五百多年前,在古印度的西北部,喜瑪拉雅山腳下,有個叫迦毗羅衛(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國。這裡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平原盛產稻米,草原適合畜牧業,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國王姓喬達摩,名字叫首圖馱那。這名字的意思是純淨的稻米,所以稱他為淨飯王,屬於釋迦族。王后叫摩訶摩耶,是鄰國天臂城善覺王的長女。

淨飯王與摩耶王后之間的感情非常好,但結婚多年都沒有生育兒女。淨飯王為沒有王位繼承人而十分苦惱。直到淨飯王年已50歲,摩耶王后45歲的時候才第一次懷孕。

據佛教傳說,摩耶王后這次懷孕,是由於睡眠時夢見一頭六牙白色大象騰空而來,從右肋進入王后的腹中。王后自從懷孕後,心情非常愉快,再沒有憂慮與煩惱,從此也再沒有發過怒氣,斷絕了貪慾和虛偽心情,每天只是喜歡到幽靜樹林和水溪旁散步。按當時印度的風俗,妻子 回娘家分娩,丈夫不可同行。

古蹟和建築

(圖)藍毗尼園阿輸迦石柱

(1)阿輸迦石柱︰公元前244年阿輸迦朝拜各佛教聖地,在藍毗尼園建立了一根石柱。這石柱現在高十三點六英尺,直徑七點五英尺,大約有十英尺埋藏在地下。柱上有一條裂縫,可能是由於閃電的襲擊,或者是佛教的敵人破壞的痕跡。阿輸迦在印度其他各地所建立的石柱,大多數都是七十英尺高,這根石柱附近雖然還沒有發現任何碎片,也應當有七十英尺高,頂上亦應有一個動物的形像,刻文中好像說是一匹馬。

阿輸迦在印度各地刻了許多碑文和建立了許多石柱,這對歷史學家有無可估計的價值。建立在藍毗尼園的這根石柱,不僅對佛教徒有特別重大的意義,而且證明了阿輸迦朝拜佛教聖地的真實性。

在鹿野苑也有一根相似的石柱,不幸石柱的刻文沒有提及鹿野苑是釋迦牟尼初轉法輪的地方。菩提場和拘屍那在玄奘到印度時尚有石柱,但現在還未發現任何石柱痕跡

藍毗尼園石柱的刻文辭句如:天佑慈祥王登位二十年親自來此地朝拜,因為這裡是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一塊石上刻著一個形像並建立一根石柱,表示佛陀在此降生。藍毗尼村成為宗教的免稅地區,只付產品的八分之一。

這一刻文,消除了某些作家對阿輸迦個人宗教信仰的懷疑,因為一個非佛教信仰的國王不會受著這樣不必要的疲勞跑到藍毗尼園來,而且還在那裡建立一根石柱,柱上的刻文是婆羅哈彌(Brahmi)字型。散布在南北印度的阿輸迦刻文都是用的這種字型。它的寫法是從右到左,不像現在用的文字是從左到右。

(2)兩座現代化的塔:幾年以前,尼泊爾政府將藍毗尼遺址發掘出來的磚修建了兩座現代化的塔,雖然尼泊爾政府的意願是好的,而且耗費大量的資財,但是我不認為這樣做就很對。在原址發掘出來的磚應該和其他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一樣,應恢復其原有形狀的建築物

(3)石刻:在阿輸迦石柱附近,有一座現代化的小寺院,其中有一塊很有意義的石刻,這是一塊大石板,上面刻著悉達多王子降生圖,摩耶夫人握著莎羅樹枝,王子在她的身旁出現。這所寺院叫摩耶夫人寺,由婆羅門教徒負責管理,他並依靠朝拜者的供品生活。由於屋內光線黯淡,石刻的詳細內容無法辨認,這可能是一幅圖案的複製品,如刻文中所說是阿輸迦設立的。據沙特加爾巴多羅馬(Sabda Kalpadruma),Silavga dabllica(刻文中有此字)意即摩耶夫人像。

(4)一座古寺的遺址:近來的發掘,發現了一座長方形的大寺院遺址。當這寺院存在時,一定是一座莊嚴的建築物,因為長方形的遺址上沒有任何分界線,所以他可能是一所大廳臨時間隔成不同的部份。像在鹿野苑和其他佛教遺址一樣,這裡還沒有發掘出任何有藝術價值的佛像或菩薩像。

(5)一個小池塘:離阿輸迦石柱不遠之處,有一個小池塘,據說這就是悉達多降生之後洗淨的地方,現在它完全乾枯了,很難辨別是一個池塘。

在藍毗尼一件最奇怪的事,就是沒有莎羅樹,但是在它的周圍和附近都有許多這樣的樹。現在生長在遺址上的樹有木蘋果和檸檬等。沒有莎羅樹是不可解釋的,它們是何時和怎樣被消滅的?它可能是被鄉民砍去蓋房子用了,或者是被佛教的敵人連根拔除了,藉以消滅這件大事的一切痕跡。

(6)藍毗尼園史略:藍毗尼園的歷史,應追述到釋迦牟尼的父親淨飯王時代。根據巴利文獻的記載,它位於迦毗羅衛城(淨飯王的都城)與德瓦達哈城(摩耶的父親的都城)之間,它是這兩個城市居民一個美麗的避暑地。藍毗尼園在歷史上著名,是因為二千五百餘年前釋迦牟尼在這裡降生的緣故。

巴利文獻沒有提及釋迦牟尼訪問迦毗羅衛城時,是否曾以藍毗尼園作為傳教之處。雖然這樣,但自釋迦牟尼以來,它是一般教徒們崇拜的聖地之一是不成問題的。在藍毗尼遺址所發現的最早遺蹟,就是阿輸迦建立的石柱。阿輸迦可能在這裡也曾建立塔、寺,但不幸至今尚未發現此類建築的任何遺蹟。公元1896年在迦毗羅附近比泊羅瓦一座塔中發現的遺骨,有些可能是釋迦牟尼的真遺骨,有一塊碑文的年代記載是在阿輸迦以前。

旅行者關於各聖地的記載,最早的為五世紀法顯的《佛國記》 。他留下了關於他的旅行和各聖地的有價值的記載,但是關於藍毗尼園,他沒有記載寺院的詳細情形,也未提及阿輸迦的石柱。他說迦毗羅衛城和藍毗尼的距離有五十里。兩世紀以後,玄奘到藍毗尼園記載較詳,他說到阿輸迦石柱和許多塔,以及一個清水池塘。他又說阿輸迦石柱被打成兩節,上面是一匹馬的形像倒在地上,則佛誕生地在一千年前已經遭受了破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