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嶺級兩棲指揮艦

藍嶺級兩棲指揮艦

該級艦共2艘,分別於1970、1971年服役。滿載排水量18372噸,艦長189米,艦寬25米,吃水8.8米,航速23節,續航力13000海里。編制814人,裝備2座八聯裝MK25“海麻雀”飛彈發射架,4門MK33雙管76毫米炮,2門MK16“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及對空、對海、導航、三坐標等各種雷達。

簡介

藍嶺級兩棲指揮艦藍嶺級兩棲指揮艦

美國海軍為了兩棲作戰需要而專門建造的指揮艦,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級專用指揮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兩棲指揮艦多數由商船改裝,無論船型、航速、電子設備和艙內布置,都不能滿足指揮現代兩棲戰的需要。為此,美國海軍在1965~1966財政年度批准建造2艘新型兩棲指揮艦,並取名為“藍嶺”級。它們原為兩棲作戰編隊的旗艦(代號為AGC),後於1969年1月改為指揮艦(代號改為LCC)。

“藍嶺”級裝備了先進、完善的數據蒐集設備、戰術情報顯示設備以及傳達各級指揮員命令的指揮設備,無線電台數目比航母等其它艦艇多一倍。

“藍嶺”號指揮艦配屬美海軍第7艦隊,駐泊在日本的橫須賀港。“惠特尼山”號指揮艦於1981年1月配屬美海軍第2艦隊,駐泊在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港。

1991年在海灣戰爭期間,“藍嶺”號指揮艦曾經派往海灣,擔負多國部隊海上作戰部隊指揮任務。

2004年2月24日上午,美國海軍第七艦隊“藍嶺”號指揮艦在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司令威拉德中將的率領下,駛抵上海高陽路碼頭,開始對上海進行為期5天的訪問。

武器裝備

直升機:1架SH-3G反潛直升機

艦炮:2座Mk-15“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雷達:SPS-48C型三座標對空搜尋雷達,SPS-40E對空搜尋雷達,SPS-65(Ⅴ)1型對海搜尋雷達,LN-66、SPS-64(Ⅴ)9型導航雷達,URN-25型“塔康”戰術導航系統,UPX-29型敵我識別雷達。

電子戰:4座Mk-36型6管固定式SRBOC誘餌發射裝置,SLQ-25“水精”拖曳式魚雷誘餌,SLQ-32(Ⅴ)3型組合式雷達預警、干擾和欺騙系統。

指揮控制:海上聯合指揮信息系統(JMCIS2.2),應急戰區空中控制系統,4A、11、14號數據鏈;WSC-3(UHF)、WSC-6(SHF)、USC-38(EHF)衛星通信系統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16100噸
滿載排水量:16790噸
艦長:194米
艦寬:32.9米
吃水:8.8米
發動機功率:16.4兆瓦
最高航速:23節
經濟航速:16節
續航力:13000海里 船員:821人
現役數量:2艘
建造數量:2艘
動力裝置:1台蒸汽輪機
推進器:單軸
“惠特尼山”號滿載排水量:18646噸
艦員:821(軍官43)人
旗艦指揮人員:253(軍官127)人

世界著名登入艦艇掃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