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072大型登入艦

70年代,解放軍海軍為解放台灣作裝備上的積極準備,正式提出研製大型登入艦的任務。

簡介

70年代,解放軍海軍為解放台灣作裝備上的積極準備,正式提出研製大型登入艦的任務。海軍提出了突出的性能指標:要求航速18節以上,以保證快速通過台灣海峽。

結構

航速是登入艦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大型登入艦屬於超淺吃水寬船型,當速度超過15節後,阻力急增。因此,18節設計航速是一個相當高的要求。美國二戰期間建造的LST大型登入艦,最高航速僅11節;戰後其它各國服役的大型登入艦,航速也在13-17節左右;唯美國70年代建造的"新港"級大登,運用吊橋式跳板的非傳統設計,航速超過20節。研製18節航速的登入艦即意味著趕超世界登入艦的先進水平。

為了解決研製20節航速大型登入艦的關鍵矛盾,中國船舶科研人員進行了多方位的反覆研究,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在設計上,為保證較高的航速和優良的沖、退灘性能,精心研製了17米長的折迭式雙節吊橋,這一吊橋裝置比美國"新港"級大登所採用的34米吊橋及其傳動裝置在結構上簡單,在操作上方便,在造價上便宜。此外,增設可讓水陸坦克通行的尾門,配以縱通的坦克大艙,簡化了水陸坦克進出艦的操作程式,提高了安全性,縮短了裝卸時間。

072型。這是最基本的型號。北約將其命名為“玉康”級。共建造3艘,舷號為927、928、929。該型外觀上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武器眾多,顯得火力強大。艦上共布置了4門66式雙聯裝57毫米艦炮和4門61式雙聯裝25毫米艦炮。57毫米炮的布置位置為艦首一門,艦尾副甲板上一門。另兩門位於艦橋前面。4門雙25毫米炮分別為艦體主甲板中部左右舷各一門,艦橋上桅桿底部左右各一門。桅桿為三角格子桅,看起來就象一個架子,非常好識別。艦體上副甲板支撐柱為豎狀,且較細。艦尾副甲板比主甲板短一截,呈明顯階梯狀。這些都是該型艦的主要外觀識別特徵。

其它

072Ⅲ型。同前兩型相比,該型外觀已經出現較大變化,艦尾直升機甲板的加裝是其區別於它們的最明顯標誌。正是由於具有直升機甲板,使該型艦擁有了搭載直升機的能力,也使我軍兩棲部隊第一次具備使用立體登入方式的條件。開創我登入作戰新的模式。本型艦建造數量為10艘。舷號為991、934、935、936、937、939、940、908、909、910。其中從939號開始艦載火炮發生型號變化。北約將此型艦命名為“玉亭”級。072Ⅲ型的火炮數量及威力繼續減少,總共只部置了3門雙聯裝37毫米艦炮。其位置分別為艦首和艦橋前。艦首以一門37毫米炮替代上兩型的57毫米炮,是其重要識別特徵之一。從桅桿上看,本型已改為柱狀,看起來現代和簡潔了許多。副甲板支撐柱呈傾斜狀,且比起前兩型來粗了不少,給人很堅固的感覺。煙囪後整個艦尾都是直升機甲板。另外,939、940、908、909、910等五艦的三門火炮全部換裝為76F式雙聯裝37毫米新型艦炮。使它們更具有現代感。

072III型後期型,主要區別就是將艦首的61式雙37炮換為76F式雙37自動炮
072A型。這是我軍近年建造和裝備的新型坦克登入艦,雖然其仍為072系列,但外觀的簡潔,線條的流暢,使其極具現代美感。也體現出072的設計和建造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顯示了我軍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不菲成就。本型目前共建造9艘,舷號分別為911、912、913、992、993、994、995、996和997。在武器方面,072A進一步精簡,只在艦首保留一門76F式雙聯裝37毫米全自動艦炮。艦橋一改前幾型雜亂風格,變為封閉式。桅桿仍然為柱狀桅。艦橋的形狀是072A區別與之前各型最明顯的特徵。另外,艦尾仍然設有直升機甲板。

世界著名登入艦艇掃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