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正德

蕭正德

蕭正德(?—549年8月8日),字公和,南蘭陵(今江蘇武進縣)人。南朝梁宗室大臣,梁文帝蕭順之之孫,臨川靖惠王蕭宏第三子,梁武帝蕭衍侄子。 兇殘邪惡,喜愛招致亡命之徒,初為梁武帝蕭衍養子。昭明太子蕭統出生後,回歸本宗,封西豐縣侯。普通六年(525年),授黃門侍郎,兼輕車將軍。曾經投奔北魏,次年回朝。大通四年(532年),授信武將軍、吳郡太守,遷侍中、撫軍將軍,封臨賀王,遷左衛將軍。侯景之亂後,自立為帝,改元正平。為侯景所廢,降為大司馬,對侯景心懷怨言。 正平二年(549年),為侯景所殺。

基本信息

生平經歷

早年經歷

蕭正德是梁武帝蕭衍的六弟、臨川靖惠王蕭宏的第三子,蕭衍的侄子。蕭正德少年時就兇狠奸邪,平時不講究禮節 ,喜愛結交無賴亡命之徒,隨意盜掘大戶家的墳墓,屠殺民眾的耕牛,還喜好打獵。

起初在南朝齊建武年間(494—498年)時,蕭衍還沒有生子,便收養蕭正德為子。蕭衍的長子蕭統出生後,蕭正德還歸本宗。蕭衍登基稱帝後,蕭正德期盼能成為太子,但最終蕭衍還是立蕭統為太子,而冊封蕭正德為西豐縣侯,食邑五百戶,逐漸升任吳郡太守。從此以後,蕭正德心懷不滿,常在言語中表露出來 ,並且圖謀不軌,窺伺宮廷內部,希望有朝一日發生變故。

北上投魏

梁普通六年(525年,《南史》作普通三年),蕭正德以黃門侍郎的身份擔任輕車將軍,賜予設定佐史官。不久,蕭正德投奔北魏,有關官員奏請蕭衍剝奪蕭正德的封爵。

蕭正德離開南朝梁時,作詩一首,放在火籠裡頭,即《詠竹火籠》詩。詩中說:“楨幹屈曲盡,蘭麝氛氳銷,欲知懷炭日,正是履冰朝。”到北魏後自稱是被廢的太子。當時南朝齊宗室蕭寶夤(寅)已先在北魏,向北魏孝明帝元詡上奏說:“哪裡有伯父作天子,父親作揚州刺史,而拋棄骨肉至親,遠投他國?這樣的人不如殺死。”北魏對他不加禮遇,蕭正德就殺死一個小孩,說是自己的兒子,埋在北魏。北魏人從此不再懷疑他。

歸梁惡行

普通七年(526年),蕭正德從北魏逃回南朝梁,在文德殿謁見蕭衍,到殿內磕頭。蕭衍並沒有責備他,只是流著淚訓誡他一頓,恢復他的封爵,任命他為征虜將軍。

回到南梁之後,蕭正德惡行不改,經常公開搶劫。當時東府城有蕭正德和樂山侯蕭正則,潮溝有董當門的兒子董暹,當時的人稱他為董世子,南岸有夏侯夔的長子夏侯洪,這四條惡棍,是百姓的大禍害。他們招攬大批亡命之徒,黃昏時在路上殺人,把這叫“打稽”。當時的功臣豪門子弟多放縱不法,專門殺人搶劫奸人妻女,父輩管束不住,官吏也制止不了。駕車的牛馬,號稱西豐駱馬,樂山烏牛。董暹用金帖織成戰襖,值錢七百萬。後來蕭正則因為搶劫,殺害和尚,被流放到嶺南而死。夏侯洪被他父親告發,關押在東冶的監獄裡,服刑時死去。董暹因和永陽王妃王氏通姦而被殺。三人被除後,百姓才稍得安寧。蕭正德作惡不改,不久授任給事黃門侍郎。

叛亂登基

大通四年(532年),蕭正德擔任信武將軍、吳郡太守。不久,受徵召入朝,擔任侍中、撫軍將軍,並配置佐史,還冊封為臨賀王,食邑二千戶,並加封左衛將軍之職。隨著官爵的提升,蕭正德越來越兇殘暴虐,四處招羅亡命之徒。侯景得知他有奸心,便暗中派人引誘勸說他,想與他互相勾結。侯景給蕭正德寫信說:“現在皇帝年事已高,奸臣亂國,朝綱錯亂,政令顛倒,依我侯景看來,其滅亡要不了幾天。何況您臨賀王本來應是當太子的,卻被廢受辱,天下義士,暗自痛心,像我這樣只知道忠心為國的人,難道就不憤慨!現在天下豪傑都歸心於您臨賀王,您難道會因顧及骨肉私情而違背天下萬民的心愿嗎?我侯景雖然武力不強,還是想奮力一搏。但願您答應讓我輔佐您搭救蒼生,請您考慮我的誠意。”蕭正德看信後大喜道:“侯景的心思與我不謀而合,這真是天助我啊。”於是便答應侯景。

梁武帝命蕭正德為平北將軍、都督京師諸軍事,屯守丹陽(今江蘇南京西南)。蕭正德與侯景約為內應,派大船數十艘,以運蘆葦為名,暗中接濟侯景軍輜重。朝廷不知蕭正德的陰謀,還派他守衛朱雀航。侯景軍於十月二十日渡江,十月二十四日至朱雀航(今江蘇南京南)。由於有蕭正德的內應,侯景很快攻破朱雀門,守門的東宮學士庾信逃走。接著,蕭正德開宣陽門,迎接侯景軍入城。自十月二十五日開始,侯景軍就圍攻台城(宮城),由於有羊侃的堅守,久攻不下,乃築長圍以斷台城內外聯絡。十一月初一,蕭正德登基為皇帝,改元正平,封侯景為丞相,並加緊對台城的攻勢。

慘遭誅殺

梁太清三年(549年)三月,侯景引玄武湖水灌台城,並四面猛攻,梁將蕭堅之書佐董勛、熊曇朗於十二日拂曉引導侯景軍由西北角樓處攻入台城。侯景入覲梁武帝及皇太子,並矯詔解散援軍。各路援軍退還,柳仲禮等出降,侯景占領了建康全城,控制梁朝軍政大權。恢復太清年號,蕭正德被降為大司馬。梁武帝蕭衍心中不平,對於侯景的要求都不予滿足,侯景遂斷絕其供應,到五月初二餓死於台城。皇太子蕭綱即位,是為簡文帝,改元大寶,仍為侯景手中傀儡。曾過了一把皇帝癮的蕭正德怨恨自己被侯景當槍使,頗有怨言,並密召鄱陽王蕭范帶兵入京,侯景得悉後,考慮到他可能背叛,便假借皇帝的詔令將其殺死。

歷史評價

姚思廉《梁書》:①“少粗險,不拘禮節。”②“蕭綜、蕭正德並悖逆猖狂,自致夷滅,宜矣。”

李延壽《南史》:“少而凶慝,招聚亡命,破冢屠牛,兼好弋獵。”

軼事典故

蕭正德與妹長樂公主私通,放火燒其宅,將一婢女綁起來加以金玉裝飾,詐稱長樂公主被燒死,稱長樂公主為“柳夫人”,並生下二子。

家族成員

父輩

生父:臨川靖惠王蕭宏。

伯父、養父:梁武帝蕭衍。

兄弟

長兄:臨川世子蕭正仁。

次兄:平樂侯蕭正義。

四弟:樂山侯蕭正則。

五弟:羅平侯蕭正立。

六弟:北徐州刺史蕭正表。

七弟:武化侯蕭正信。

子女

長子:蕭見理。

另有一女嫁侯景為妻。

史籍記載

姚思廉《梁書·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九》

李延壽《南史·卷五十一·列傳第四十一》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一六一·梁紀第一七》

中國歷代皇帝之南朝皇帝

王朝 廟號 諡號 姓名 年號 統治時間
南宋 高祖 武皇帝 劉裕 永初 420年—422年
劉義符 景平 423年
太祖(初謚中宗) 文皇帝(初謚景皇帝) 劉義隆 元嘉 424年—453年
劉劭 太初 453年
世祖 孝武皇帝 劉駿 孝建、大明 453年—464年
劉子業 永光、景和 465年
太宗 明皇帝 劉彧 泰始、泰豫 465年—472年
劉昱 元徽 436年—476年
順皇帝 劉準 升明 476年—479年
南齊 太祖 高皇帝 蕭道成 建元 479年—482年
世祖 武皇帝 蕭賾 永明 482年—493年
蕭昭業 隆昌 493年—494年
海陵恭王 蕭昭文 延興 494年
高宗 明皇帝 蕭鸞 建武、永泰 494年—498年
東昏煬侯 蕭寶卷 永元 499年—500年
和皇帝 蕭寶融 中興 501年—502年
南梁 高祖 武皇帝 蕭衍 天監、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502年—549年
蕭正德 正平 549年
太宗
(初謚高宗)
簡文皇帝(初謚明皇帝) 蕭綱 大寶 549年—551年
蕭棟 天正 551年
蕭紀 天正 552年—553年
世祖 元皇帝 蕭繹 天正、承聖 552年—554年
肅宗 閔皇帝 蕭淵明 天成 555年
穆宗 孝成帝 蕭方智 紹泰、太平 555年—557年
蕭莊 557年─560年
宣皇帝 蕭察 大定 555年—562年
明皇帝 蕭巋 天保 562年—585年
孝靖皇帝 蕭琮 廣運 586年—587年
高祖 武皇帝 陳霸先 永定 557年—559年
世祖 文皇帝 陳蒨 天嘉、天康 559年—566年
陳伯宗 光大 566年─568年
高宗 宣皇帝 陳頊 太建 568年—582年
長城煬公 陳叔寶 至德、禎明 582年—589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