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珠書院

蕊珠書院(Ruizhu Shuyuan),清代著名學校之一。在今上海凝和路原蕊珠宮(即也是園)內。清道光八年(1828年)署巡道陳鑾甄選敬業書院諸生36人月課於此,取18人為登瀛上舍(優等生),榜其內園為蕊珠書院。院有魁星閣、太乙蓮舟、方壺一角諸勝境。鹹豐十年(1861年)院駐西兵,毀損大半。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停止課試,改辦師範傳習,民國初停辦。今為居民住宅。

概述

清朝後期的著名書院之一。故址在今凝和路原蕊珠宮(即也是園)內。1828年(清道光8年)署巡道陳鑾甄選敬業書院諸生36人月課於此,取18人為登瀛上舍(優等生),榜其內園為蕊珠書院。院有魁星閣、太乙蓮舟、方壺一角諸勝境。巡道陸蔭奎、知縣平翰繼之,道、縣輪流主持考試,後以費用不支,一度停辦。1832年(道光12年)冬陳鑾升任江蘇巡撫,飭籌經費。1835年(道光15年)巡道陽金城、汪忠增、知縣黃冕各捐俸銀,集資6千餘緡(一千銅錢為一緡)於蕊珠宮南闢地建珠來閣、育德堂,並於堂前建兩廡為學舍。1838年(道光18年)復建芹香仙館,並增課額至72人。諸生常年月課學費、一伙食等費用,在存典生息項下支銷。1843年(道光23年)上海設立海防同知署後,復由道、縣、海防同知署輪課。1861年(鹹豐10年)院駐西兵,毀損大半,1862年撤防。1864年(同治3年)院方請於道、縣、撥敬業書院房租餘款興修,增復舊觀,月課諸生如常。1905年(光緒31年)停止課試,組織學務公所,改辦師範傳習,民國建立後宣告停辦。

蕊珠書院(上海)清道光八年(1828)署巡道阿鑾碎治所南蕊珠宮內園為書院,選敬業書院諸生36人月課與此。十二年陳任布政使,飭籌經費,十五年與巡道、知縣等捐廉,於宮南建閣、堂、廡等學舍。其後每年官課10次,由巡道、海防同知,知縣輪主,專課舉業,師課10次,則兼課經解,古文。鹹豐十年(1860)被外國士兵侵占,建築多毀。自同治至光緒年間陸續修復,學額超等增至24人,特等增至40人。光緒四年(1878)附設孝廉課,孝廉12人。定一年10課。院內有假山奇石,建築別具一格。先後主院者有潘遵祁、葉昌熾等。三十一年停止課試組織學務公所,改辦師範傳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