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柏春

蔡柏春

蔡柏春,現代醫家名。(1913~1987年),字慶雲。上海市虹口區江灣鎮人。蔡氏女科第七世傳人。虹口區中心醫院任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曾任虹口區政協委員。研製出清肝調經方、十全大補加減方等經驗驗方。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蔡柏春(1913~1987年),男,字慶雲。上海市虹口區江灣鎮人。蔡氏女科第七世傳人。虹口區中心醫院任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

家庭背景

醫學世家。蔡氏女科第七世傳人。

生平經歷

1913年出生於海市虹口區江灣鎮。自幼受業於耆宿趙蘊輝。隨父臨診,得祖傳流派要旨。

16歲通過上海市衛生局第一屆中醫師考試。

1928年在虹口區懸壺開業,醫術精湛,聲譽日臻,業務鼎盛,繼而在黃浦區北京西路開設分診所。

1949年建國後,邀集中西醫同道組織創設提籃橋區第二聯合診所。

1958年進入虹口區中心醫院任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

社會職務

1956年加入農工民主黨,1958年起任提籃橋區第一屆、虹口區第二、三、四、五屆區委副主委,1959年起任提籃橋區第二屆、虹口區第二、三、四、五、六屆政協委員、常委。

醫療特長

婦科經、帶、胎、產。

用藥特點

用藥深諳藥性,注重歸經配伍,順陰陽之序,適四氣之和。制寒熱水火之偏勝,配動靜升降之合度。切忌損氣耗血,峻厲之藥;慎用礙脾妨胃、滯濕之品。因此若用附桂溫補類,常佐龍牡芍藥鎮逆收斂,以防其真陽不守。處方亦常用白朮、陳皮、茯苓健脾和胃,化濕助運,以資氣血生化之源。

治學思想

蔡氏女科主張“審證求因,貴乎精詳;立法用方,須知權變。宗古而不囿古,當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學術內容

蔡氏女科主張“審證求因,貴乎精詳;立法用方,須知權變。宗古而不囿古,當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故能宗世醫之論,匯百家之長。補土取法李東垣,滋陰宗尚朱丹溪,理血首推薛立齋,調氣尤崇汪石山。治病用藥,權衡輕重而不偏,適度寒溫而不指。急症須單刀直入,務期脫險奏功;久病則標本兼顧,不求速痊立效。蔡氏嘗曰:“治病應立足於治本,以觀後效,切莫貪近時之功,而貽後患。”經病當以調理氣血為主,經閉不尚攻伐,崩漏不專止興(氵嗇) 。用藥深諳藥性,注重歸經配伍,順陰陽之序,適四氣之和。制寒熱水火之偏勝,配動靜升降之合度。切忌損氣耗血,峻厲之藥;慎用礙脾妨胃、滯濕之品。因此若用附桂溫補類,常佐龍牡芍藥鎮逆收斂,以防其真陽不守。處方亦常用白朮、陳皮、茯苓健脾和胃,化濕助運,以資氣血生化之源。蔡氏謂:“濕化則氣血流暢,脾運恢復,疾疴自蠲。”診察脈候,頗具匠心。蔡氏認為:“脈者,氣血之先,陰陽之兆,婦人女子尺脈常盛,而右脈略大,皆其常也。凡瘦小之人,氣居於表,六脈常帶浮洪;肥盛之人,氣斂於中,六脈常帶沉數;北方之人每多強實,南方之人每見柔弱,少壯脈多大,老年脈多虛,寡居之人脈濡弱,孕胎尺脈滑數大。

主要領域

女科疾病的研究與治療。

科研成果

一、調經候、主氣血、辨寒熱虛實

二、治崩漏、重肝脾,須標本兼顧

三、治帶多、宜清化、分濕熱虛損

四、消症瘕、祛瘀滯、攻伐不傷正

五、促排卵、先調經、注重肝脾腎

六、消體徵、祛病理、尤重郁、痰、瘀

七、育種、健黃體、通補相兼施

八、安胎漏、忌溫補、須順氣固胞

醫學貢獻

60年代研製出中藥調經活血片、治帶淨片,臨床使用療效明顯。1985年採用中藥保留灌腸治療輸卵管阻塞和子宮內膜移位,打破了輸卵管完全阻塞為絕對不孕症的論斷。蔡柏春的學術成就被選入1980年出版的《上海老中醫經驗選編》、《上海歷代名醫百家方技集成》。帶教出進修醫生和學徒百人以上。

經驗驗方

一、清肝調經方

二、十全大補加減方

三、傅青主溫胞飲合附桂八味加減方

四、蒼附導痰加減方

五、瑞金散合逍遙散加減方

六、固陰煎加減方

當代名醫(二)

在他們成為醫學事業中的一員時,他們嚴肅地保證將他們的一生奉獻於為人類服務,他們用良心和尊嚴來行使他們的職業,病人的健康將是他們首先考慮的, 極盡所能來保持醫學職業的榮譽和可貴的傳統,他們對人的生命,從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脅下,也決不將他們的醫學知識用於違反人道主義規範的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