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景歷

蔡景歷,是南朝陳書家,字茂世,濟陽考城(今之河南)人,官度支尚書,重贈侍中中撫軍將軍,謚忠敬。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蔡景歷的祖父蔡點,於南梁時任尚書左民侍郎;父親蔡大同,任輕車將軍、岳陽王記室參軍。 蔡景歷少時英俊豪爽,有孝行。雖然家境貧困,但他好學不倦,擅寫信札。他早年出仕,任諸王的府僚。後改任晉陵郡海陽縣令 ,在任內頗有政績。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亂爆發。次年,建康( 今江蘇南京)被侯景攻破,梁武帝蕭衍餓死台城,新即位的簡文帝蕭綱被侯景幽禁。蔡景歷同南康嗣王蕭會理謀劃,想挾持蕭綱出逃,結果事情泄露,被叛軍扣執。在侯景的謀士王偉的保護下,蔡景歷才得以獲免。此後他便客游京口。

委身霸府

侯景之亂平定後,陳霸先( 即陳高祖)鎮守朱方。陳霸先素來聞知蔡景歷的聲名,便寫信邀請他。 蔡景歷當著陳霸先使者的面回信,下筆不停,隻字不改。陳霸先得信後,對他的文才倍加讚賞,於是又賜書信報答,授其為征北將軍府中記室參軍,仍領記室一職。

長城國世子陳昌( 陳霸先嫡長子)此時擔任吳興郡太守。陳昌年紀還小,吳興是他的鄉里,父老及故人,都尊卑有別。陳霸先擔心陳昌年輕,在接人待物上有失禮節,於是派蔡景歷輔助他。

承聖(552年—555年)年間,蔡景歷任通直散騎侍郎,又掌陳霸先霸府記室。

承聖四年(555年),陳霸先與大將侯安都等數人謀劃討伐司徒王僧辯,蔡景歷並不知情。等到部署完畢後,陳霸先召蔡景歷起草檄文,他提筆即成,辭義感人激奮,檄中所述辭意都能符合陳霸先的心意。王僧辯被殺後,陳霸先大權在握,任蔡景歷為從事中郎,仍掌記室。旋即改任給事黃門侍郎,兼掌相府記室。 其間,蔡景歷曾奉命勸說兵敗意圖投降北齊的江州刺史侯瑱,使其歸順陳霸先。

太平二年(557年),梁敬帝蕭方智禪位於陳霸先,陳朝建立。蔡景歷改任秘書監、中書通事舍人,掌理起草詔誥的重任。

永定二年(558年),蔡景歷因妻弟劉淹接受周寶安所贈馬的事情被牽連,遭到御史中丞沈炯彈劾,被降為中書侍郎,仍任中書通事舍人。

迎立文帝

永定三年(559年),陳霸先崩逝。當時外有強敵,而陳霸先之侄陳蒨(陳文帝)鎮守在南皖,朝中沒有重臣,宣皇后章要兒召蔡景歷及江大權、杜棱定議,決定秘不發喪,迅速召陳蒨還朝。蔡景歷親自與宦官及宮女秘密準備殯殮的服飾。當時正值夏季,天氣炎熱,必須治辦棺材,蔡景歷擔心斧鑿之聲會傳到外面,於是以蠟為秘器。相關的文書詔誥,仍舊宣讀發布。

同年六月二十九日,陳蒨即位,蔡景歷再次擔任秘書監,仍任中書通事舍人。因擁立之功,被封為新豐縣子,食邑四百戶。又改任散騎常侍。

陳蒨對陳霸先在位時期的舊將侯安都多有猜疑,數次派使者去侯安都部下處巡視探查。侯安都得知後,心中不安,便派別駕周弘實向蔡景歷打聽宮中之事。蔡景歷將此事奏知文帝,稱侯安都謀反。其後又勸陳蒨賜死侯安都。

天嘉三年(562年),蔡景歷因功改任太子左衛率,進爵新豐縣侯,增加食邑百戶,仍任常侍、舍人等職。

屢遭劾罷

天嘉六年(565年),蔡景歷受妻兄劉洽依仗他的權勢前後姦淫、訛詐等事牽連,加上他接受了歐陽武威贈予的絹一百匹,於是再次遭免職。

天康元年(566年),陳廢帝陳伯宗即位,起用蔡景歷為鎮東將軍、鄱陽王陳伯山的諮議參軍,兼太府卿。

光大元年(567年),湘州刺史華皎反叛,朝廷命蔡景歷擔任武勝將軍、吳明徹的軍司,協助平叛。同年,華皎之亂平定,吳明徹在軍中擅殺安成內史楊文通,同時受降的人、馬及兵器分理不明,蔡景歷因不能匡正這些事而受連累,被收禁治罪。許久後,才獲寬赦,仍任鄱陽王陳伯山的諮議參軍。

太建元年(569年)正月,陳宣帝陳頊即位,蔡景歷改任宣惠將軍、豫章王陳叔英的長史,兼任會稽郡太守,代管東揚州府事務。任滿後,改任戎昭將軍、尋陽郡太守,同時兼任宣毅將軍、長沙王陳叔堅的長史,代管江州府事務,他以患病為由辭卻,便未就任。後入朝重新擔任通直散騎常侍、中書通事舍人,掌詔誥,並被恢復爵位、食邑。又改任太子左衛率,常侍、舍人之職照舊。

太建五年(573年),陳頊命都督吳明徹率軍北伐,所向披靡,於呂梁大敗北周將領梁士彥,斬首俘獲萬計,正欲進軍彭城。此時,陳頊銳意進取河南,蔡景歷以“師老將驕,不宜過窮遠略”為由反對。陳頊憎惡他沮喪人心,大怒。但還是看在他是舊臣的份上,未深究罪責,只讓他出任宣遠將軍、豫章內史。蔡景歷還未就任,便遭匿名誣告文書彈劾他在官署之時,貪污受賄,名聲不檢,陳頊命有司按察查問,蔡景歷只承認其中一半。於是御史中丞宗元饒上奏建議將蔡景歷免職削爵。陳頊同意,蔡景歷便移居會稽郡。

晚年逝世

太建十年(578年),吳明徹兵敗被俘,陳頊想到蔡景歷之前的進言,當日便將他召還,任命他為征南將軍、鄱陽王陳伯山的諮議參軍。數日後,改任員外散騎常侍兼御史中丞,恢復原先的封爵。又代理度支尚書一職。按舊例,朝臣拜官一般在午後,蔡景歷拜官那天,正值陳頊駕臨玄武觀,朝臣都侍奉陪宴,陳頊怕蔡景歷不能參加,特命令他提早拜官,以此足見陳頊對他的看重。 同年,蔡景歷病逝於任上,享年六十歲。陳頊追贈他為太常卿,諡號“敬”。

太建十三年(581年),朝廷下詔為蔡景歷改葬,重新追贈他為中領軍。

禎明元年(587年),蔡景歷配享陳高祖( 陳霸先)廟庭。

禎明二年(588年),陳後主陳叔寶親自駕臨蔡景歷的宅第,再重贈他為侍中、中撫將軍,改謚“忠敬”,賜鼓吹一部,並在墓所立下碑石以紀念。

主要成就

蔡景歷擔任海陽縣令時,頗有治績。 侯景之亂後,被南梁大將陳霸先(陳武帝)聘為霸府幕僚,長期擔任記室一職,曾起草討伐王僧辯的檄文 ,並輔佐陳霸先的嫡長子陳昌 、勸降意圖投奔北齊的侯瑱。 陳朝建立後,他以開國元勛身份,仍掌詔誥。 陳霸先崩逝後,蔡景歷安排喪葬事宜,擁立其侄陳蒨(陳文帝)即位,成為佐命功臣。 其後又勸陳蒨賜死大將侯安都。 陳宣帝陳頊即位後,蔡景歷作為開國舊臣,反對“太建北伐”,認為“師老將驕,不宜過窮遠略”。 後來北伐主將吳明徹果然兵敗被俘。

個人作品

文學

蔡景歷撰文,不崇尚雕鑿華麗,而長於敘事,應對機敏神速,為當世所稱道。有文集三十卷( 《 隋書 ·經籍志》作“陳護軍將軍《蔡景歷集》五卷”),今已佚。 《全陳文》輯錄其文三篇:《大行俠御服議》、《又議》、《答陳征北書》。

書法

蔡景歷善書法,工於草書、隸書,以善隸書著稱於世 。竇臮在《述書賦》中列其書法為“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 北宋《宣和書譜》載有其草書作品《寂然帖》,今已不存。

人物評價

宗元饒:因藉多幸,豫奉興王,皇運權輿,頗參締構。天嘉之世,贓賄狼藉,聖恩錄用,許以更鳴,裂壤崇階,不遠斯復。不能改節自勵,以報曲成,遂乃專擅貪污,彰於遠近,一則已甚,其可再乎?宜置刑書,以明秋憲。 ( 《奏劾蔡景歷》)

陳叔寶:然其父景歷既有締構之功,宜且如啟,拜訖即追還。 ( 《南史》引)

姚思廉:高祖開基創業,克定禍亂,武猛固其立功,文翰亦乃展力。趙知禮、蔡景歷早識攀附,預締構之臣焉。 ( 《 陳書 》)

李延壽:趙知禮、蔡景歷屬陳武經綸之日,居文房書記之任,此乃宋、齊之初傅亮、王儉之職。若乃校其才用,理不同年,而卒能膺務濟時,蓋其遇也。 ( 《 南史 》)

竇臮:翩翩濟陽,茂世希祥。任朴無聞,適俗不忘。父輕而迅,子凜而剛。 ( 《 述書賦 》)

胡三省:蔡景歷為中書舍人,自武帝以來,特蒙親任,蓋陳朝事權皆在書也。 ( 《 資治通鑑 》注)

王夫之:陳僅一蔡景歷而不能用,一潰而舉國之人皆靡,引領以望北師之渡而已矣。 ( 《 讀通鑑論 》)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祖父蔡點梁朝時官至尚書左民侍郎。
父親蔡大同梁朝時官至輕車將軍、岳陽王蕭詧的記室參軍。
——繼室劉氏性格兇悍妒忌。
子輩兒子蔡徵(征)字希祥,初名蔡覽,隋朝時官至給事郎。
蔡悅唐朝時任臨淄縣令。
孫輩孫子蔡翼隋朝時官至東宮學士。
孫女蔡氏蔡悅第四女,嫁予唐蔣王府參軍張覽。
曾孫輩曾外孫張琰,張覽子。張覽之子。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陳書·卷十六·列傳第十》

《南史·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