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縣博物館

蔚縣博物館

蔚縣博物館始建於1958年,文革期間與文化館合併。1979年恢復重建,是河北省最早的縣級博物館。1979年重建後,館址位於牌樓西街的一處民宅院的後院,1998年10月初,博物館順利實現搬遷至釋迦寺。現有館藏文物5600餘件,先後舉辦了《蔚州歷史文物陳列》、《蔚州古代建築》、《蔚縣歷史名入簡介》三個展覽。

基本信息

簡介

蔚縣博物館蔚縣博物館

蔚縣博物館,主要是釋迦寺各個殿建築的獨特之處,為研究元代木構建築的演變及蔚縣歷史文化文物提供了重要資料。 2001年6月25日,以“釋迦寺”之名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博物館始建於1958年11月。1962年4月與蔚縣文化館合併,成立文物展覽室。1965年8月,撤銷文物展覽室。蔚縣博物館系利用一處清代民居大院為館址,占地面積為375平方米,建築面積211平方米,展廳面積110平方米,展廳中所陳列的300餘件展品,均為在蔚縣出土和徵集來的各類文物,有瓷器、陶器、石器、銅器、書畫、貨幣等。陳列以時代為序,以新石器時代、漢代、唐代、遼代為重點,突出蔚縣歷史的時代特點。

館藏作品

蔚縣博物館現有藏品5666件,藏品中以瓷器、陶器和書畫數量較多。其中以唐代中晚期墓葬出土的綠釉陶器最富地方特色。唐代中晚期墓葬在蔚縣發現較多,但隨葬器物卻與各地均不相同。這些綠釉陶器體型較大,工藝精緻,風格獨特,具有鮮明、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書畫中大多明清時期在朝為宦的蔚州人及其家人的宮廷畫像,這些人物歷史均有傳。

歷史記載

蔚縣博物館蔚縣博物館

蔚(讀yu)縣,最早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據說戰國時趙國廉頗因屢立戰功,趙孝成王15年(公元前251年)把尉文封給他,號信平君,尉文即蔚州地,蔚州由此得名。自此,一直在歷史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蔚縣縣城,始建於北周大象二年、明洪武十年重修,是京西現有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悠久的歷史,帶給蔚縣的是大量令人驚嘆的人文景觀。全縣各類文物遺留存780餘處,古建築保存最多,達580餘處,其中國家級保護單位有玉皇閣、南安寺塔、釋迦寺、代王城遺址及漢墓群等,這些帶有遼、元、明、清各時期建築風格,體現儒、釋、道不同文化特點的古建築群,加上遍布全縣的古建堡、古民居、古戲樓等,構成了蔚縣極為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贏得了“地上博物館”的美譽,成為了河北省的歷史文化名城。

古城蔚縣城有暖春鎮,一個文物專家們稱之為“博物館”中最亮的一顆明珠的地方,主要以鎮中心一股三冬不凍的泉水而得名,暖泉逢源池南是暖泉書院,為元代工部尚書王敏所建,書院中有涼亭、八角井、魁星樓等特色景點,書院內古建築精巧細緻。再旁邊的西古堡,是河北省的典型古堡,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集“古城堡、古寺廟、古戲樓、古民居”四大文化景觀於一體,古堡南瓮城內、地藏寺、古戲樓等70多間殿堂樓閣布局嚴謹,磚雕木刻工藝精湛,塑像壁畫栩栩如生。

日前,蔚縣投資40餘萬元的展示該縣悠久古文化風貌的“蔚州歷史文物陳列”、“蔚州館藏金石造像”和“蔚州歷史名人展”對社會民眾免費開放。該系列展覽展示了蔚縣從舊石器時代到清朝末年的深厚歷史 。

建築特色

蔚縣博物館蔚縣博物館

釋迦寺在古鎮南關的西南一隅,有佛教活動的最大道場,據《蔚州志》記載,明洪武年間,蔚州衛指揮使周房擴建城池,拆毀城內南安寺,隨後將南關元代一庵擴建為如今的釋迦寺。

釋迦寺現存天王殿、大雄寶殿、臥佛殿及東西禪房,占地4950平方米。天王殿為單檐布瓦硬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在後檐兩山各加二柱作出翼角與中殿相呼應。臥佛殿單檐硬山布瓦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前檐兩山各加二二柱作出翼角與中殿相呼應,作法與前殿一致。兩殿均為明、清時期建築

大雄寶殿為寺中現存最重要的建築,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檐歇山布瓦頂。建於0.9米高台基上,前施月台,檐下施四鋪作單抄斗拱。梁架進深六椽,乳袱、搭牽相對用四柱,四椽袱、平梁均作月梁形,梁架結點用斗一拱連線,脊檁下施斗拱與駝峰置於平樑上,不用蜀柱。歇山大木為二根丁袱承托,未用抹角梁,具有明顯元代特徵。藻井分布於明、次間中部,雖然藻井與主體建築非同時所造,但製作精美,井壁及天花布滿彩繪。天花板繪流雲、紅底折枝牡丹花、金龍、鳳等圖案。井壁斗拱彩繪為青綠相間,斗子各面飾金,明間中央藻井上段各跳拱之下皮皆以金飾,十分華麗。

基本信息

蔚縣博物館蔚縣博物館

地址:河北張家口市蔚縣

交通:京張高速公路-東花園出口-野康公路-109國道-蔚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