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蓮花山森林公園以“險”著稱。在雄山和茂密森林之間,鑲嵌著無數奇峰異石。這裡,春天,鳥語花香,生氣盎然。盛夏,登臨海拔3578米的蓮花山峰頂,滿山杜鵑,妮紫嫣紅,堪稱一絕。

基本信息

簡介

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蓮花山古稱西峻恫,早在明初就闢為佛道教名山,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蓮花山群峰俊秀,猶如蓮瓣,頂峰高聳,恰似蓮蕊,整個山巒嵐氣籠罩,滿目綠海,酷似一朵初綻的蓮花盛開在綠波翠色之中。挑河、冶木河映帶左右,小蓮花山、姊妹山顧盼有情。高山湖泊,冶海冰圖,海甸夯冰,挑河流珠,九巔峽古棧道,冶木峽秋色,喜泉飛瀑,懸崖古松,天然石林,將軍睡百年等自然景色蔚為壯觀。這裡不僅有西部粗獷古樸的風格,雄渾博大的胸懷,也有江南杏花春雨的情戶嗦,鶯飛草長的倩姿。

蓮花山不僅風光秀麗,而且是挑山民“花兒”的故鄉。每年農曆六月初一到初六,這裡有盛大的“花兒會”,此時蓮花山是一片歌的海洋,真是“挑水多情灣復灣,佳人替洱壓雲鬢。隔林風送蓮花曲,姊妹又過姊妹山”。蓮花山以美麗的風光,濃郁的鄉情民俗吸引著中外遊客。

主要景點

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新泰蓮花山風景區,森林覆蓋率為75.3%,主要林種為風景林和防護林,主要樹種有赤松、油松、側柏、麻櫟、刺槐等。現有古樹名木120餘株,主要旅遊景點60多處。蓮花山以其優美的環境吸引了歷代的文人墨客,並逐步發展成為佛家聖地,現有較完整的歷代碑刻150多面,歷代石刻200多處,現存古建築遺址有雲谷寺、行宮、太平庵、高泉寺、王禪寺、八封殿、甘露堂等。其中:雲谷寺是規模最大的古建群體,座落在海拔680米的北天門之陽,占地10公頃,主體建築大殿、三佛殿氣勢雄偉,十分壯觀,左有玉皇殿,右有文昌閣,還有財神殿、八仙廟、靈官殿等。蓮花山省級森林公園分為六大旅遊景區:行宮景區、太平庵景區、雲谷寺景區、北天門景區、響鈴碑景區、魔子坊景區。有三條主要遊覽線路:中路主要景點有:漢武行宮、補天石、看天石、雲門、古柏一株、十八盤、南天門、快活二里、雲谷飛瀑、聖水瓶、兩山排闥、五大夫松、雲谷寺、紅雲洞、白雲洞、興雲洞、對松山、北天門、東高峰、西高峰;西路主要景點有:初入佳境、老漢推車、風動石、通天河、太公石、姊妹松、奇觀、太平庵、青龍潭、五雲澗、一線天、水簾洞、子母泉;東路是盤山公路,直達主峰西高峰,時而盤鏇於懸崖峭壁之上,時而穿行於茂密的森林之中,自然景色變幻無窮,讓人心曠神怡。新甫擁翠、仙台夕照、魯柏含潤、漢宮故跡、五松抱槐、白雲降露、古寺晚鐘、盤道連霄,古新甫八大景區為人所稱道,又有旭日東升、望岱勝跡、新甫寶光、汶水拖籃等奇觀稱名於世。蓮花山自古是佛家聖地和旅遊勝區,有傳統的六月六廟會,自農曆六月初一至初六會期六天,聲勢浩大,自一九九二年以來,又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自然資源

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蓮花山森林公園以“險”著稱。在雄山和茂密森林之間,鑲嵌著無數奇峰異石。這裡,春天,鳥語花香,生氣盎然。盛夏,登臨海拔3578 米的蓮花山峰頂,滿山杜鵑,妮紫嫣紅,堪稱一絕。深秋,紅楓盡染,與青松翠竹相映,五彩紛呈,令人陶醉;若秋高氣爽,登臨蓮花山頂峰,極目遠眺,群山莽莽,層巒疊嶂,朝賞日出,夕觀落霞,高山壯麗景色盡收眼底,使人心曠神怡,豪情滿懷。入冬,遍山玉樹瓊枝,銀妝素裹好一派北國風光。

山、水、石以自然之貌組合構圖,以花草樹木為背景,隨季節變幻著色彩、渲染成一幅風格各異的自然風景畫。置身其間,給人以全身心的洗禮,自然搖籃般的感覺,原始清潔的精神。園區由於山高林密的地理特點,構成“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森林小氣候,使蓮花山具有“天然空調”、“大氧吧”的優勢,這裡空氣清新,負離子高,水質優良,能滿足人們保健、美容、延年益壽和回歸大自然的渴求,是十分理想的休閒、度假、旅遊、會議的勝地。

蓮花山森林公園環境優美,空氣清新,風景如畫。這裡山嶺疊嶂、幽谷縱橫、古木參天、青山碧水、草甸雪山,一年四季色彩變幻,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遊人置身其間、野趣橫生,心曠神怡。景區內森林茂密,風景秀麗,既有南國之秀麗,又有北國之雄奇。有詩云:“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境內隨處可見參天古木。每年五、六月之間,杜鵑花開紅滿山,雪山峽谷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貌特徵。細看近處,杉樹主幹通直,直刺青天,樺樹枝條繁茂,冠幅蓋地,落葉松枝條柔細,在輕風中婆婆搖曳。林中還有叢生常青的高山杜鵑,其狀如傘的黃楊等。春季林木初發新葉、溝底林下各種小草、灌木開始生長開花,那白色的連翹花、小栗和高山坡上的杜鵑花盛開,爭相鬥妍,為春日的大地增添了靚麗的景色。盛夏,草木的枝葉一片翠綠,花兒這時大多都已開過,唯有山坡上和溝旁的珍珠梅此時進入盛花期,象朵朵白雲圍繞在山坡、溝旁。到了秋天各種植物的種子都開始成熟,進入森林中或山坡的灌木叢中,你可以採到松樹的球果松塔,還有山核桃、棒子、樹驀(懸鉤子的漿果)和一串串的五味子讓您駐足品嘗,路邊、山坡上,薔薇、小巢、忍冬、沙棘、構子滿枝都掛上了各種色彩的果實,而那一片一片象紅雲樣的是己經成熟了的漿果,深秋時節層林盡染,滿山的樹葉都變成了紅色、黃色、褐色,在松柏綠葉的襯托下,顯得多采多姿。冬天來臨了,遠處的高山上積滿了白雪,小河和小溪壓上了厚厚的冰層,水從厚厚的冰層下流出,瀑布被凍結為冰瀑、冰柱、冰掛,晶瑩剔透,形成了一幅幅精美藝術品,自然天成,不經雕飾。

在園區茂密的森林中棲息著一定數量的野生動物,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能夠造成遊人視覺上的巨大的衝擊力,帶來全新感受和經歷。蓮花山森林公園是甘肅以森林景觀為主,生物多樣性明顯的綠色生態樂園。

景區特色

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廈門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是一幅山水交融、氣勢磅礴的綠色畫卷,是火山岩地層亞熱帶森林保留較為完整而形成的巍峨山峰的典型代表,必將成為東南沿海一顆璀璨的森林明珠。

森林公園植被茂盛翠綠,物種豐富多彩,景觀錯落有致。“閩南西雙版納”----金光湖景區,就擁有樹種146科479屬784種,還有被稱為“活化石”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閩楠、白桂木等,是名符其實的“植物寶庫”。茂林修竹的林海中,隆起的板根、粗壯的古藤,形成了獨具閩南亞熱帶雨林特徵的植物景觀。小坪、西營萬畝茶園綠波萬頃,望無際涯,一道道青龍橫臥丘間。公園內森林季相絢麗斑斕,四季花果飄香,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寬懷富麗與多彩紛繁。

公園境內群巒競秀,險峰丹崖,各具風采。有的氣勢磅礴,獨具王者之風;有的婷婷玉立,宛如仙女下凡。“百丈丹崖”、“萬仞壁立”、“太華赤壁”,各色峻峭絕壁,巍巍壯觀。石龜、玉兔、石象、石蛙、石狗、石瀑、靈蛇、蓮花石…… 奇石壘壘,姿態萬千。惟妙惟肖的像石景觀,鍾靈毓秀,楚楚動人。

公園內的水體景象更是清麗雋美。晶瑩的溪澗蜿蜒縈迴,淙淙涓涓的流水如琵琵慢撥,似古箏輕彈,清脆的鳥鳴伴著溪畔幽蘭,清香陣陣,沁人心脾。生態峽谷中條條飛瀑起舞,有的傾瀉而下,直搗龍潭;有的輕歌曼舞,婀娜飄曳;有的悠悠怱怱,珊珊多姿。條條飛瀑衝擊而成的眾多秀潭麗影,有如月潭、珍珠潭、仙女潭…… 潭潭深碧柔媚,婀娜多嬌。

森林公園的秀麗風光令歷代文人騷客流連忘返,宋理學家朱熹主簿同安時,曾三探蓮花山,在公園境內留下“太華岩”、“靈源”、“文山”、“安樂村”等墨跡並被鐫刻摩崖;清康熙年間宰相李光地為金光湖簽下“護林諭”,成了這片原始次生林的“護身符”;蓮花山上石釋洞的五塊佛家禪訣古石刻,是研究宋代佛教心法的文物史料。森林公園內的太華岩寺、佛心寺、斗拱岩、銅缽岩,具有閩南佛、道雙供的建築風格;燈火寨古城牆、麒麟寨遺址,是人們撫今追昔、緬懷先賢的古蹟;三獅趕一虎,古驛道、七仙女採蓮、潮汐泉等等民間傳說,融匯成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構成源遠流長的人文景觀。

廈門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是一幅山水交融、氣勢磅礴的綠色畫卷,是火山岩地層亞熱帶森林保留較為完整而形成的巍峨山峰的典型代表,必將成為東南沿海一顆璀璨的森林明珠。

水域風光

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公園內山青水秀,叢林中流淌著股股山泉,涓涓溪流,時而舒緩,時而飛流,時而寧靜,時而四伏。清溪成潭,流水疊落。晴空萬里之日,微風吹拂,碧波蕩漾,似明鏡與蒼天相照。

公園內山巒縱橫,河溪密布,水景繁多,既有奔波流瀉的河溪,也有涓涓不息的飛瀑。山地降水和岩石裂縫水是所有水的補給源泉,因而境內水體清澈透明,水質清冽甘美。川平地緩之處,溪流塗塗,如泣如訴;遇河床岩裸,或淺瀾清流,或低凹成灘,漂流擊水,消閒遊玩,令人樂而忘返。山陡谷曲之地,或清流跌宕,如歌如唱;或飛瀑流泉,珠飛玉濺;或飄風拖練,跌水成潭;流瀉奔騰皆成趣,令人嘆而觀止。待數九寒冬,飛瀑冰封,冰圖如畫,美似龍宮展寶,形象逼真迷人。

位於冶木峽南山岩壁下的喜泉飛瀑,瀑口高約8 尺,水流粗大如桶,似巨龍噴吐,飛珠瀉玉,匯入冶木河中。喜泉原名惡泉,相傳,早先這裡風調雨順,四季安寧,只因一巨蟒蛇被黑虎靈官戰敗後隱遁這裡,災禍便生,故名惡泉。後因此名不吉祥,所以改名喜泉。

山體地貌

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蓮花山因地質構造呈鱗片狀斷層排列分布,群峰簇擁,形似蓮花,故名蓮花山。蓮花山有泰山之雄,黃山之奇,華山之險,峨嵋之秀,廬山之美,集五大名山於一體。主峰― 玉皇閣海拔3578m ,矗立雲端,酷似一朵綻放的蓮花盛開在群山起伏的碧波翠色之中,煙雲飄渺,倩姿迷人。遊人行至唐坊灘抬頭仰望,山形崢嶸崔鬼,掩映在雲煙中;“蓮花寶殿”飛椽映霞,畫棟照日,“三仙女”風姿翩趾,含笑恭迎。紫霄宮松濤陣陣,野花溢香;西天門、迎賓松煙雲飛渡,劍峰插天,十分壯美。拾級攀登,既有石瞪曲折,花木遮蔭,更有危崖斷壁,心膽具驚。登臨玉皇閣絕頂,極目四望,遠近好景盡收眼底,大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周圍群峰爭勢,萬山鎖抱,白雲飛流,輕紗飄遊,風雲雨晦,瞬息變幻,時而麗日放彩,碧空無際;時而雲奔霧鎖,電閃雷鳴,上界景象,神變莫測。東有小蓮花山和天窗山,似來朝拜蓮花峰。西有大嶺山、姊妹山、白石山,萬山奔躍,透巡連綿,翠色誘人。南望千里雪山,堆銀砌玉,寒光耀目,一洗暑熱,朵山筍秀,雙奔逐。白石裹素,仙姿臨凡。馬銜騰躍,山似青媳。三河環繞蜿蜒,如帶似練,臨挑古城隱約可辨。朝霞晚煙,晴日晦雲,詩難解奧,畫不窮形,高致俊雅,嘆為觀止。

人文景觀

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蓮花山早在明初就闢為佛、道教名山,人文景觀歷史悠久,亭台樓閣上千間,現己開放的有“蓮花寶殿”、“古棧道”、“石窟”、“金頂”等有較高的文化、藝術、研究和旅遊價值

( l )蓮花寶殿:原建佛教寺院“蓮花寶殿”毀於1943 年,於1991 年建成新“蓮花寶殿”,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了“蓮花寶殿”四字匾額,名人書法家撰寫的匾額、楹聯為蓮花寶殿增添了色彩和意趣。大殿依山而建,四周有椽迴廊,高砌台基,採用藏漢藝術裝飾,象徵民族團結,寓意深刻,結構卓異,雕樑畫棟,花藻彩畫,造工精良。並刻有五獅登高,雙象供天,八仙慶壽,梅蘭菊竹,琴棋書畫,桃榴佛手,二龍戲珠,丹鳳朝陽,蝙蝠葡萄等富有神化寓意的人物彩畫和吉祥圖案。近處可欣賞其精湛的藝術和典雅秀麗的工藝,遠看“深山藏古寺”,綠樹掩映,幽谷來雲,禽鳥婉轉,似置身古剎佛國。

( 2 )花公與兒會:“花兒”是甘肅民間民族藝術的瑰寶之一,源遠流長,有廣泛深厚的民眾基礎,為各族人民所喜愛。蓮花山還是挑山民“花兒”的故鄉,蓮花山花兒是蓮花山地區獨具風格的民間民族藝術。具有曲調悠揚、節奏鮮明、聲律合拍、剛柔兼濟、歌詞即興創作,情真意切、抒發酣暢、文采飛揚、語言動聽、樸實等特點。蓮花山花兒會在明朝初己很興盛,傳唱蓮花山花兒地域,有康樂、臨挑、渭源、山民縣、卓尼、臨潭、漳縣等方圓數百里。其形式獨特,別具風采。分攔路、游山、對歌、敬酒、告別等過程,靈活多變,互相穿插,一邊游山覽景,一邊對歌唱和。每年農曆六月初一到初六,蓮花山盛大的“花兒會”使蓮花山變成歌的海洋,眾多的民間藝術專家、學者也前來採風。

天象景觀

公園西部的冶木峽長約10 公里,山重水複,重巒疊嶂,石壁聳秀,古木參天,幽深清絕,仿佛出自國畫大師手筆的長卷,是蓮花山遊覽勝地之一。這裡有俊秀的姊妹山、巨臥佛、五松石、古堡寨、連珠橋、老虎嘴、一線天、喜泉飛瀑、松柏滴翠、青風崖、五彩坡等自然景觀,鬼斧神工,更是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殊勝之地。冶木晨曦,每當旭日東升,山巒霧氣消退之後,從關街東望,橫空而起的將軍崖清晰地顯露出一尊首西足東的巨型臥佛。凝目而視,其佛雙目微閉,仰面而臥,表情安詳,身體各部位輪廓非常清楚,特別是面部的眉毛、睫毛及鬍鬚都清晰可辨。這尊栩栩如生,呼之欲動的臥佛,決非人工雕鑿,純屬天然形成。據1994 年新華社電訊稿稱:“臥佛長約sknl . ,是繼樂山大佛之後發現的第二尊巨型大佛,也是我國發現的三尊巨型臥佛中最大、最生動的一尊。”1994年,《 人民日報》 海外版又專題作了介紹。巨佛身邊蒼松成簇,翠柏接雲,其迷離奇特之景觀,可使觀瞻者陶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