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頭垢面

蓬頭垢面

蓬頭垢面是一個成語,讀音是péng tóu gòu miàn,泛指沒有修飾。出自《魏書·封軌傳》。

基本信息

解釋

頭髮蓬亂,臉上很髒。舊時形容貧苦人生活生活條件很壞的樣子。也泛指沒有修飾。

出處

《魏書·封軌傳》:“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何必蓬頭垢面,然後為賢?”

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子則草昆粗衣;蓬頭垢面。”

《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張勝看張員外,面上刺著四字金印,蓬頭垢面,衣服不整齊。”

明 馮夢龍 《醒世恆言》第三卷:“聞得哭聲,上前看時,雖然蓬頭垢面,那玉貌花容,從來無兩,如何不認得!”

《紅樓夢.第七十七回》:“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懨懨弱息,如今現從炕上拉了下來,蓬頭垢面,兩個女人攙架起來去了。”

魯迅《熱風·隨感錄二十五》:窮人的孩子蓬頭垢面的在街上轉,富人的孩子妖形妖勢嬌聲嬌氣的在家裡轉。

用法

作謂語、定語、補語;指外表不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