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縣誌

蓬溪縣誌

一、康熙十一年本《蓬溪縣誌》,二卷,清潘之彪纂修。 四、乾隆十年本《蓬溪縣誌》,清盛英纂修。 五、乾隆五十一年本《蓬溪縣誌》,八卷,清謝泰宸纂修。

《蓬溪縣誌》概況

四川省蓬溪縣(包括原蓬溪縣老三區今大英縣)清代修有八部,民國修有一部,上世紀末修了一部,2011年修有一部。

清康熙《蓬溪縣誌》序

蓬志無傳矣,無傳而使之傳,則必詢諸故老,搜諸碑記,而蓬之故老,罔或耆壽矣;蓬之碑記,荒榛碎碎

道光本《蓬溪縣誌》道光本《蓬溪縣誌》
矣。此余自蒞茲以來,日經營斯事而未有成也。壬子春,吾鄉蔣綏庵先生給假來峨,
新修《蓬溪縣誌》新修《蓬溪縣誌》
枉道視余,出其簏中所攜《蜀廣志》授余。讀之,始得見楊公炯所作孔子廟堂文,及司馬池令小溪故事。並余向所手錄,匯集成編。先生顧而輾然曰:“子之邑,城無完碟矣;子之野,村無聚族矣;方亟亟焉補苴之不暇,何志之是皇。”
余曰:“唯唯否否。夫蜀當灰劫之餘。一切修廢舉墜可徐徐之生聚之後。而獨此一線之文獻。不可不自我而傳,不自我而傳是自我而不傳也。況蓬雖彈丸,而赤城龍多,仙靈之窟宅存焉;長江、明月,詩流之吟骨在焉;嘉粒鹹源。生人之利賴出焉;忠臣孝子、偉男貞婦,先民之芳傳焉。
我官此一方,顧安忍使山川靈異與荒煙野蔓同其湮沒?矧今即凋蔽餘生,而堵鴻漸集。人文蔚起。安知數十
胡傳淮總編《蓬溪縣詩詞志》胡傳淮總編《蓬溪縣詩詞志
百年後,不更盛如當日?而使散佚者不傳。考古者無據。誰之無咎乎?”
先生曰:“蓬無志而有志。自子始。昔李洪捐金數萬活饑民,至今廟食茲土。子之功不在李公下。非徒以文章飾吏治也。”余小子遜不敏焉。爰命諸梓以永其傳。至於其中多所缺略。則時勢為之。非敢草草。余故書此,以告後人,俾知作者之拮据。並知今日之贊成此舉者,綏庵先生之力也。康熙十一年嘉平月曲阿潘之彪序。

《蓬溪縣誌》版本

胡傳淮
蓬溪修志歷史久遠。明代曾多次修志,據《潼川府志》(光緒本)載:“姬麟,洪武間知蓬溪縣,重修《縣誌》,正版圖。”可見,早在明代初年,蓬溪知縣姬麟就重修過《蓬溪縣誌》。但由於明清之際戰亂,明代及以前《蓬溪縣誌》今已無存。
從清代至今,蓬溪縣曾10次編修縣誌,其刊本大多泛傳於國內外。為了使人們更清楚地知曉縣史,現將清代以來

胡傳淮主編《蓬溪文史資料精選》胡傳淮主編《蓬溪文史資料精選》
所修的10種《蓬溪縣誌》簡介於下:
一、康熙十一年本《蓬溪縣誌》,二卷,清潘之彪纂修。該志為清代四川第一部縣誌,也是我縣現存的最早的一部縣誌。原刻印本,全世界今僅存一部,珍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其膠捲上海圖書館和四川省圖書館有藏。
二、康熙二十四年本《蓬溪縣誌》,二卷,清潘之彪纂修、周甲征增輯校刻。
三、康熙五十二年本《蓬溪縣誌》,二卷,清潘之彪纂修、徐纘功增修刊刻。該志原刻本存國家圖書館,其膠捲四川省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有藏。
四、乾隆十年本《蓬溪縣誌》,清盛英纂修。僅成稿本,未刻版印行。
五、乾隆五十一年本《蓬溪縣誌》,八卷,清謝泰宸纂修。原刻本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蓬溪縣誌辦有抄本。
六、道光本《蓬溪縣誌》,十六卷,清吳章祁、顧士英纂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刻本,國內外均有收藏。該志收入了《續修四庫全書提要》和《四庫大辭典》。
七、鹹豐本《蓬溪縣誌》,清李燧纂修,鹹豐十一年刻本。天津南開大學圖書館有藏,《四庫大辭典》有
胡傳淮編選《蓬溪詩存》胡傳淮編選《蓬溪詩存
載。
八、光緒本《蓬溪續志》,十四卷,清周學銘熊祥謙纂修,光緒二十五年刻本。省內外各大圖書館有藏,收入了《續修四庫全書提要》《四庫大辭典》。
九、民國本《蓬溪近志》,十四卷,曾世禮、莊喜泉等纂修,民國二十四年刻本。收入了《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誌輯》。
十、新修本《蓬溪縣誌》,1982至1993年蓬溪縣誌編委會編。 1995年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
(原載1998年2月5日《遂寧日報》第1040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