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縣域總體規劃(2006-2020)

蒼南縣域總體規劃(2006-2020)

13200 102 1.20

蒼南行政中心蒼南行政中心

文 本 (鑑定成果) 蒼南縣人民政府 蒼南縣規劃建設局 二00八年八月

前 言

為了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浙江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綱要》,樹立城鄉空間資源管治的理念,打破城鄉分割,實現“規劃一張圖,城鄉全覆蓋”。同時完善縣域總體規劃在促進空間布局最佳化、提升城市功能、引導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一體化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蒼南縣人民政府於2006年11月委託溫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蒼南縣域總體規劃。
我院於2006年11月以認真負責和積極推進工作的態度制定蒼南縣域總體規劃的工作大綱,提交蒼南縣人民政府和規劃建設局進行討論。為了更好地開展縣域總體規劃的資料收集、編制和評審論證工作,蒼南縣人民政府成立了蒼南縣域總體規劃編制領導小組,並於2007年4月26日召開第一次全體成員會議。隨後我院項目組成員多次赴蒼南向24個部門和單位收集資料、對全縣域範圍進行踏勘並與近10多個鄉鎮進行交流和座談,另外我們和規劃建設局、發改局、國土資源局、交通局和旅遊局等重點部門座談並交換有關蒼南縣各專業的規劃意見。
根據前期的調查分析,我們項目組通過內部討論、個別部門徵求意見等形式理清關係,拓展思路,主要對縣域發展戰略、空間結構、城鎮職能結構、等級規模結構和交通條件等重大問題形成初步方案,並於2007年11月12日通過了蒼南縣政府組織召開的相關部門討論會,初步形成一致性意見。同月,國土部門編制的《蒼南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通過市縣兩級審查,我們項目組及時進行了“兩規”的初步銜接,同時根據縣域總規部門討論會會議紀要進行修改完善形成中間成果。之後於2007年12月3日和6日分別向蒼南縣政府常務會和縣委常委會進行了專題匯報,基本形成統一意見。按照省市要求,在蒼南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於2007年12月中旬在蒼南成立“兩規”銜接工作組,集中國土、規劃兩個部門和兩家設計單位進行為期1周多時間的專題銜接,並就兩規銜接結論專題向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及時進行匯報,最後形成的兩規銜接專題報告於2007年12月27日在杭州順利通過了省市縣三級聯查。
根據相關會議紀要及兩規銜接審查意見等,我們項目組對綱要方案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完善,於2008年5月9日省建設廳在蒼南縣萬豪大酒店組織召開了蒼南縣域總體規劃(2006—2020)綱要論證會。省發改委、國土資源廳、水利廳、環保局、海洋與漁業局、浙江大學、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有關單位專家和領導,溫州市有關部門領導,蒼南縣政府領導及縣有關部門、縣轄各鄉鎮負責人參加了會議,並進行了認真討論和研究,會議認為規劃綱要指導思想明確,思路清晰,基礎工作紮實,技術線路和提出的縣域發展戰略與空間開發保護框架基本可行,規劃綱要經過修改後,可以作為下一步規劃編制的依據。根據溫市規2008-107號檔案,我們項目組對蒼南縣域總規進行修改完善和深化。
於2008年7月17日蒼南縣人民政府在蒼南縣萬豪大酒店組織召開了蒼南縣域總體規劃方案評審會。省建設廳、溫州市規劃局、浙江大學、省城鄉規劃設計院、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有關單位領導和專家,蒼南縣政府領導及縣有關部門、各鎮鄉、街道、開發區等單位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議成立了專家組,與會專家在聽取規劃方案的介紹後,進行了認真討論和研究。專家認為為了統籌蒼南縣域城鄉發展,最佳化城鄉空間布局,合理安排城鄉居民點和各類設施布局,加強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人口、空間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蒼南縣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推進新型城市化、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組織編制縣域總體規劃是必要和適時的。規劃編制工作符合程式,規劃指導思想明確,資料翔實,重點突出,規劃內容基本符合有關規定,予以通過。同時在大漁灣圍墾、“北群南點、雙核四軸”的空間布局結構、人口和用地規模以及市政基礎設施等方面提出建議。
為了更好地銜接蒼南縣實際情況並廣泛聽取民眾基層意見,我們項目組於2008年7月底至8月初到蒼南分片區召開徵詢意見會,並於有關部門進行銜接。
現根據專家意見和片區以及部門銜接,修改完成縣域總體規劃簽定成果,提交省市相關部門審查。
蒼南縣域總規項目組
2008.8.16

第一部分 縣域總體規劃

第一章 規劃總則

第一條 規劃目的
為了有效解決蒼南縣資源、環境約束與發展需求的突出矛盾,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促進蒼南縣域城鄉建設,合理安排城鄉居民點及各項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空間布局,統籌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城市規劃編制辦法》、《蒼南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溫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年)以及蒼南縣城鄉建設的實際,編制本規劃。
第二條 規劃範圍與層次
本規劃縣域總體規劃範圍為蒼南縣行政管轄範圍的全部,陸地面積為1261.0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780多平方公里。
第三條 規劃期限
本規劃期限分為近期和遠期,近期為2006-2010年,遠期為2011-2020年。遠景(2050年)提出初步構想。
第四條 規劃效力
凡在規劃區範圍內進行的各項土地及空間利用規劃和一切建設活動均應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規定,執行本規劃。

第二章 縣域發展戰略與目標

第五條 縣域發展戰略
1、區域協調化戰略
蒼南縣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站在浙東南、閩東北地區進行綜合考慮,充分發揮蒼南在鰲江流域的地位和作用,正確處理蒼南與溫州、平陽的關係,尤其是龍港與鰲江的關係,打破行政壁壘,打造鰲江流域經濟共同體,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同時,加強溫福鐵路、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線及龍港港、港、霞關港等港口的區域性交通網路建設,構築現代化交通格局,實現區域交通一體化。
2、空間集約化戰略
運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機制走集約利用空間的拓展之路。根據用地適宜性評價,確定縣域適宜開發與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區域,推動人口和產業向適宜開發建設的縣域北部集聚,引導西南部山區人口部分向北部轉移,防止對風景名勝區與水源地的干擾,保護縣域環境,改善縣域生態,為縣域產業空間結構調整和空間布局提供轉移和擴散空間。同時,合理配置城鎮功能,最佳化城鎮布局,盤活閒置土地,最佳化存量建築用途,形成適宜的城鎮密度,實現城鎮空間的集約使用。
3、產業集群化戰略
通過打造黃金海岸線,發展主導產業或行業,大力發展與之配套的企業,並以產業價值鏈的延伸為主線,發展上下游產業,形成產業集群,不斷增強產業集群區的創新能力,壯大城鎮產業。通過發展龍金大道產業拓展整合帶、沿104國道產業提升帶、沿海及78省道生態產業開發帶,大力打造臨港產業基地、蒼南工業園區等綜合性產業園區,培育若干個支柱產業,引導工業進園,實現產業集約發展,同時重點發展與之配套的服務業,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第三產業。
4、生態優先化戰略
蒼南生態空間(農業用地、自然山體、水體等)為縣域良好生態環境的營造提供了重要保障,但隨著縣域快速交通網路的構建,縣域內生態空間將承受巨大的發展壓力,在未來的發展中,必須從生態安全的角度,在城市可允許的生態承載容量內進行建設。應建立縣域土地建設與保護控制體系,劃定建設空間和保護空間的控制界限,從區域整體上改善、最佳化城鄉生態環境,有效避免景觀破碎退化和生態環境惡化,謀求以人為本與生態優先在縣域空間發展上的有機統一。
第六條 縣域發展目標
全面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省委“八八戰略”和“兩創戰略”、市委“三個溫州”和縣委“六個戰略重點、六個強力提升”的戰略部署,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以“又好又快”為發展主題,構築溫州南部和蒼南縣域中心城市,打造經濟高效和分工協作的縣域經濟,山海聯動發展,營造環境友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良性互動的蒼南。
1、以新型城市化為途徑,構築溫州南部和蒼南縣域中心城市
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也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蒼南正處在發展的轉型期,應根據其區位與資源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堅持走遵循科學發展觀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構建溫州南部和蒼南縣域中心城市,帶動鰲江流域和蒼南縣域協同發展。
2、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打造經濟高效和分工協作的蒼南
積極強化優勢產業領域,提升現有產業層次,拓展新興產業方向,提高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與核心競爭力。形成產業結構高級化與產業布局合理化,以現代服務業為基礎、以特色優勢輕工產業為支柱、以效益型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業為特色的產業發展體系;建立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以城市化促進工業化的縣域經濟社會良性發展機制;把蒼南建設成為浙南閩北區際經貿交流中心、溫州輕工產業基地、溫州南部地區綜合旅遊中心、溫州南部區域經濟中心的實力蒼南。
3、以城鄉統籌發展為手段,營造山海聯動和環境友好的蒼南
在蒼南縣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環境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以綠色生態為依託、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以生態環境的保育為前提,強化對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資源的生態保護,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構建人與環境友好共存的綠色蒼南,將可為之贏得生態環境優良、發展環境優越的競爭性資本與品牌優勢。
4、以和諧社會為目標,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良性互動的蒼南
突破城區的行政界限,優勢互補,加強城鄉間的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促進城鄉間生產、市場、技術、資金等經濟活動要素流動,形成城鄉協同區域,雙向互補,逐步縮小城鄉差別,使城鎮和鄉村成為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統一體,充分發揮城鎮和鄉村各自的優勢和作用,形成一種城鎮和鄉村穩定持久的結合,城鄉交融發展,以實現城鄉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的和諧發展。
第七條 縣域發展定位
依據蒼南的區域優勢及發展目標、趨勢和潛力,將蒼南發展定位為:溫州市域南翼城鎮群和鰲江流域中心城市以及溫台沿海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浙南閩東北區際經貿物流中心和國內著名的山海型休閒度假旅遊勝地。

第三章 縣域空間發展規劃

第八條 縣域人口總規模預測
縣域人口總規模為預測戶籍人口加上外來人口減去外出人口,計算得蒼南縣域人口總規模2010年為131萬人,2020年為140萬人。遠期加上臨港產業基地人口,縣域總人口為160萬人。
第九條 縣域城市化水平預測
規劃預測縣域2010年城市化率達到52%,2020年城市化率達到69%。
第十條 縣域城鎮空間結構
蒼南縣域城鎮空間結構為“北聚南優,雙核四軸”的區域網路空間結構。
北聚:集聚形成蒼南北部城鎮群,成為溫州市域兩大城鎮群之一,包括龍港(舥艚、蘆浦)、靈溪(藻溪、觀美)、金鄉、錢庫、宜山、望里、炎亭;
南優:最佳化蒼南中部和南部的點狀片區發展格局,包括馬站片區和礬山片區等;
雙核:縣域內靈溪中心城區和龍港中心城區,兩個中心城區將帶領蒼南縣域以及鰲江流域產業和城鎮的發展。靈溪中心城區為蒼南縣域中心城市的核心,是蒼南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帶動縣域部和中南部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心,也是鰲江流域城鎮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龍港中心城區為鰲江流域中心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期龍港中心城區與靈溪中心城區兩城並舉、兩域奮進,共同帶動蒼南縣域社會經濟發展,遠期龍港中心城區與平陽鰲江等城區共同組成鰲江流域中心城市;
四軸:分為二條主軸和二條次軸。區域大交通城鎮發展主軸——以104 國道、溫福鐵路、甬台溫高速公路的區域大交通走廊為發展主軸,發展主軸將龍港、靈溪、橋墩緊密聯繫在一起,並且也是蒼南對外聯繫和接受溫州、福州等大城市輻射的主要通道;沿海城鎮發展主軸——由濱海大道、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線、環海公路組成,該發展軸有龍港、炎亭、大漁、龍沙、赤溪、馬站、霞關等城鎮。龍金大道沿線城鎮發展次軸——由龍港、宜山、錢庫、金鄉等城鎮組成,是龍港中心城市功能集聚和輻射的主要城鎮發展軸;78省道沿線城鎮發展次軸——是蒼南縣域的內陸發展軸,連線著橋墩、觀美、南宋、礬山、馬站、霞關等城鎮。
第十一條 縣域城鎮職能結構
根據縣域城鎮現有職能狀況,規劃確定各城鎮職能性質、主導職能、輔助職能和適宜發展主導產業,以利於引導各城鎮進行合理的分工,完善區域性基礎設施,合理布局關聯產業,合理配置社會服務設施,加強城鎮之間的聯繫。
表25 城鎮職能結構一覽表
等級 名稱 職能性質 主導職能 輔助職能 適宜發展主導產業
中心
城市 靈溪 綜合型 行政、商貿、金融、工業、交通、文化 物流、科教、旅遊 電子電機、新材料、儀表儀器、塑編、機械、食品、家具
龍港 綜合型 工業、商務、金融、港口 行政、交通、文化、物流 電子電機、新材料、印刷、精細化工、新能源、紡織、海洋漁業、修造船
中心鎮 金鄉 工貿型 工業、商貿 歷史文化 商標、包裝、新材料
馬站 生態旅遊型 旅遊、農業 商貿、工業 農產品加工
橋墩 生態旅遊型 旅遊、商貿 工業、農業 旅遊服務
錢庫 工貿型 工業、商貿 農業 印刷、箱包、新材料
宜山 工貿型 工業、商貿 農業 紡織、新材料
礬山 工礦旅遊型 旅遊、工業 商貿、農業 礬礦開採加工
一般鎮 赤溪 漁業型 漁業、農業 旅遊、工業 水產品加工
望里 特色農業型 農業 工業、商業 農產品加工
南宋 特色農業型 農業 商業、工業 農產品加工
霞關 港口型 港口、對台貿易 漁業、旅遊 修造船、新能源、水產品加工
大漁 漁業型 漁業 農業、旅遊 水產品加工
炎亭 濱海旅遊型 旅遊、漁業 工業、商業 旅遊服務、水產品加工
沿浦 漁業型 漁業 農業、旅遊 水產品加工
龍沙 濱海旅遊型 旅遊 漁業、商業 水產品加工
第十二條 縣域城鎮等級規模結構
依據浙江省城鎮等級劃分標準和縣城鎮發展實際狀況,規劃蒼南縣域城鎮分為中心城市、中心鎮和一般鎮。蒼南縣域內要嚴格控制城鎮數量,提高質量,選擇若干重點城鎮給予積極培育,中心城市2個,城市人口在30萬人以上;中心鎮6個,城鎮人口在3-10萬人;一般鎮8個,城鎮人口在1-3萬人。
根據城鎮等級結構對蒼南縣域城鎮人口進行合理分配,促進人口有效地集聚,積極推進城市化。
規劃期限 近期(2010年) 遠期(2020年) 備註
等 級 名稱 總人口
(萬人) 城鎮人口(萬人) 總人口
(萬人) 城鎮人口(萬人)
中心城市 靈溪 靈溪 31.5 19.6 38 30
藻溪
觀美
龍港 龍港 35 23 40 32.5 另外遠期臨港產業基地人口20萬人
舥艚
蘆浦
中心鎮 金鄉 7 4 7.5 5.5
錢庫 6.5 4 7.5 5.5
宜山 4.5 3 5 3.5
橋墩 橋墩 4.5 3 4.5 3.5
莒溪 1 0.5
馬站 馬站 3.5 2.5 4.0 3.0
礬山 3.5 2.2 4.0 3
一般鎮 赤溪 2 0.9 2 1.0
望里 3 1 3 1.5
南宋 1.5 0.8 1.5 1
霞關 2.5 1 2.5 1.5
大漁 2 1 1.5 1
炎亭 1.5 1 1.5 1
沿浦 1.5 0.5 1.5 1.0
龍沙 2.5 2 遠期組建龍沙鎮
集鎮 20 13.5
臨港產業基地 20 20 人口規模單獨計算
第十三條 縣域城鎮建設用地規模規劃
根據蒼南縣域“兩規”銜接專題報告,結合蒼南縣域“兩規”銜接專題報告三級聯審意見,規劃蒼南縣城鄉建設用地面積為11500ha,城鄉建設控制總用地面積為13200ha。龍沙鎮在遠期組建利用大漁灣圍墾用地,面積約為235ha;臨港產業區遠期是利用江南圍墾用地,面積約為2500ha。
表29 城鄉建設用地規劃一覽表
等級
名稱 鎮域人口
(萬人) 城鄉建設用地(ha) 城鎮建設用地
(ha) 村莊建設用地(ha) 建設備用地(ha) 建設控制總用地(ha)
城鎮 122.5 10450 8490 1960 1700 11242.5
集鎮村莊 15 1050 1050 4347.5
小計 137.5 11500 8490 3010 1700 13200
龍沙鎮 2.5 235 200 35 50 285
臨港產業基地 20 2000 2000 500 2500
合計 160 13735 10690 3045 2250 15985
根據城鎮等級結構和蒼南縣域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對蒼南縣域各城鎮建設用地規模進行合理分配,推進城鎮建設。
表30 各城鎮建設用地規模一覽表
年限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等級
名稱 城鎮名稱 城鎮建設用地(ha) 城鎮建設用地(ha) 城鎮人口
(萬人) 城鎮建設用地(ha) 村莊建設用地(ha) 建設備用地(ha)
中心城市 靈溪 1303.93 1900 30 2800 560 750
藻溪 24.07
觀美 31.81
中心城市 龍港 1591.69 2100 32.5 2973 525 400
蘆浦 83.58
舥艚 91.77
中心鎮 金鄉 325.36 410 5.5 540 140 100
錢庫 252.62 350 5.5 473 140 100
宜山 255.65 310 3.5 360 105 70
橋墩 134.02 220 3.5 275 70 50
馬站 99.63 230 3 297 70 50
礬山 136.90 150 3 210 70 50
一般鎮 赤溪 28.66 50 1 60 35 20
望里 64.93 70 1.5 114 70 20
南宋 43.92 60 1 81 35 15
霞關 35.76 65 1.5 111 70 30
大漁 28.77 50 1 60 35 10
炎亭 36.79 50 1 60 35 15
沿浦 52.62 42 1 70 35 20
龍沙 2 200 35 50
臨港產業基地 2000 500
第十四條 次區域劃分與發展引導
為了區域協同發展,實現城鄉統籌,依據各片區資源稟賦、發展戰略及發展條件提出次區域概念,將蒼南縣劃分為靈溪片、龍港片、錢庫片、金鄉片、大漁灣片、礬山片、馬站片和橋墩片共八個次區域。
1、靈溪次區域:強化中心功能,建設浙南閩東北地區的工貿中等城市。
包括靈溪、觀美、藻溪、浦亭、鳳池等鄉鎮,陸域面積為246平方公里,規劃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2800公頃,發展備用地為750公頃,規劃城鎮人口為30萬人。
靈溪為蒼南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區。重點做好行政中心區、蒼南工業園區和沿104國道的市場物流帶建設。
繼續擴大中心城區腹地,擴大城市規模,強化中心功能。
積極發展建設蒼南工業園區,加強對產業布局的引導,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強化與閩東北地區的邊際貿易。
協調中心城區靈溪與觀美、藻溪的關係,建議在條件成熟時考慮將藻溪、觀美和靈溪共同組成蒼南縣中心城區,提高中心城市的整體競爭力。
其他鄉鎮以經濟農業開發與加工為主的特色農業型城鎮建設。
2、龍港次區域:強化中心功能,建設溫州南部城鎮群與鰲江流域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包括龍港、蘆浦、舥艚、宜山、雲岩等鄉鎮和臨港產業基地,陸域面積為152.9平方公里,龍港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2973公頃,發展備用地為400公頃,規劃城鎮人口為32.5萬人;臨港產業基地規劃建設用地規模為2000公頃,發展備用地為500公頃,規劃人口為20萬人。宜山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360公頃,規劃發展備用地面積為70公頃,規劃城鎮人口為32.5萬人。
龍港為敖江流域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區。重點做好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尤其建設濱海新城(臨港產業新城)。
進一步做強區域中心功能,加強人口、產業的集聚,建設溫州南部城鎮群與鰲江流域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議將蘆浦、舥艚與龍港合併共同組建中心城區。
加強臨港產業基地建設,並預留足夠的港區建設、臨港產業發展的餘地。
加強宜山、雲岩等鄉鎮的產業引導和城鎮空間布局,發揮城鎮產業特色優勢,強化城鎮密集地區的生產力要素優勢。宜山加強紡織、新材料等為特色的工貿型中心城鎮建設。
加強片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嚴格控制各城鎮的生態廊道建設,避免城鎮空間連綿成片。
3、錢庫次區域:強化中心城鎮職能,發展工貿優勢產業。
位於蒼南縣域東北部,包括錢庫、望里、新安、仙居、括山等鄉鎮,陸域面積為93.4平方公里,規劃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587公頃,發展備用地為120公頃,規劃城鎮人口為7.0萬人。
突出錢庫作為次區域中心的地位和職能,以甬台溫高速公路和濱海大道規劃建設為契機,加強產業引導和城鎮空間布局,發揮城鎮產業特色優勢,強化生產力要素優勢。錢庫加強印刷、箱包、新材料等為特色的工貿型中心城鎮建設;望里等其他鄉鎮以經濟農業開發及適度發展加工工業為主。
加強片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嚴格控制各城鎮的生態廊道建設,避免城鎮空間連綿成片。
4、金鄉次區域:強化中心城鎮職能,發展工貿及濱海旅遊,做好海洋經濟的文章。
位於蒼南縣域東部,包括金鄉、炎亭、石砰等鄉鎮,陸域面積為67.55平方公里,規劃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600公頃,發展備用地為115公頃,規劃城鎮人口為6.5萬人。
以甬台溫高速公路和濱海大道(南金公路)規劃建設為契機,應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名鎮和海岸線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歷史文化名鎮旅遊和濱海旅遊,注重金鄉老城區的保護、沙灘資源及海岸線的保護,做好濱海景觀帶建設,引導海洋產業發展,積極發展海洋捕撈和海產品養殖業,控制污染企業入駐。
5、大漁灣次區域:積極引導濱海旅遊小城鎮建設。
位於蒼南縣域東南部的大漁灣,包括龍沙、大漁、赤溪、中墩等鄉鎮,陸域面積為109平方公里,規劃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320公頃,發展備用地為80公頃,規劃城鎮人口為4萬人。
有計畫分步驟地推進大漁灣圍墾工程。
重點建設與海洋功能相關的水產品加工,發展以大漁灣水上運動為核心,發展為海上運動、海洋文化、海上度假為一體的濱海旅遊小城鎮。
6、礬山次區域:強化中心城鎮職能,發展礦產資源開發與加工,引導工礦旅遊業發展。
位於蒼南縣域中部,包括礬山、南宋、昌禪、鳳陽等鄉鎮,陸域面積為130.95平方公里,規劃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291公頃,規劃城鎮人口為4萬人。
礬山鎮重點依託礦產資源優勢,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加工,結合礦產開發的地下空間,發展礦產型旅遊型中心城鎮。
其他鄉鎮以經濟農業開發與加工為主的特色農業型城鎮建設。
7、馬站次區域:強化特色農業型中心城鎮職能,積極發展濱海旅遊和港口型濱海小城鎮建設。
位於蒼南縣南部的馬站平原,包括馬站、岱嶺、漁寮、蒲城、沿浦、霞關等鄉鎮,陸域面積為150.45平方公里,規劃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478公頃,發展備用地100公頃,規劃城鎮人口為5.5萬人。
馬站鎮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以農業經濟開發與加工為主,建設特色農業型中心城鎮功能。
霞關利用現狀良好的水深條件,做好深水港區建設和船舶修造基地建設。利用對台貿易的基礎條件,積極發展對台貿易產業。
沿浦充分利用沿浦灣的有利地理位置發展漁業和旅遊業,適當發展加工業。
漁寮結合豐富的海岸資源和良好的旅遊開發條件,積極發展濱海度假旅遊。
其他鄉鎮以經濟農業開發與加工為主的特色農業型城鎮建設。
8、橋墩次區域:保護生態環境,控制人口規模。
位於蒼南縣域西部,包括橋墩、五鳳、騰垟、莒溪等鄉鎮,陸域面積為179.9平方公里,規劃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275公頃,發展備用地為50公頃,規劃城鎮人口為3.5萬人。
重點保護玉蒼山景區資源,適度開發建設山嶽型旅遊度假中心。發展應重點保護生態環境,在適度扶持橋墩中心鎮的建設之外,應控制區域人口規模,儘量減少人為建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積極發展生態旅遊、休閒旅遊,疏解部分人口向縣域北部城鎮群集中。
第十五條 城鎮發展引導
1、中心城區――靈溪(詳見第二部分中心城區規劃)
2、中心城區――龍港
(1)發展定位:蒼南北部城鎮群和鰲江流域中心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工業、商務、金融、港口為主導的濱海城區。
(2)發展規模: 龍港中心城區由龍港城區、舥艚鎮區、蘆浦鎮區和臨港產業基地四部分組成。2010年片區人口規模為3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23萬人;2020年人口規模為60萬人(含臨港產業基地),城鎮人口規模為52.5萬人(含臨港產業基地)。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為5498公頃(含臨港產業基地),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4973公頃(含臨港產業基地),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525公頃。規劃發展備用地規模為900公頃。
(3)空間布局引導:規劃重點整合龍港城區、舥艚鎮區、蘆浦鎮區和臨港產業基地四部分的功能和用地布局,引導城區由沿江發展向沿海發展轉變,塑造濱海城區的特色。龍港城區整合改造舊城區,重點建設世紀大道和龍金大道沿線,積極推進濱海新城建設;濱海新城以行政、商務、會展以及高新產業功能為主。舥艚鎮區向東北方向發展,重點建設舥艚港作業區和物流園區,作為臨港產業基地的重要配套區。蘆浦鎮區向東發展成為臨港產業基地的重要配套區。臨港產業基地發展電子機電等高新產業和先進輕工製造業以及海產品深加工等,成為溫州沿海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3、中心鎮――金鄉
(1)發展定位:蒼南北部城鎮群的組成部分,以商標、包裝、新材料等輕工產業為主導的縣域工貿型現代化中心城鎮。
(2)發展規模: 201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7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4萬人;202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7.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5.5萬人。2020年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為680公頃,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540公頃,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140公頃。規劃發展備用地面積為100公頃。
(3)空間布局引導:金鄉鎮今後的用地發展依託龍金大道和濱海大道(南金公路),方向為向北、向西發展為主,向南、向東方向發展為輔。重點做好老城區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外圍做好新城建設和開發。
4、中心鎮――錢庫
(1)發展定位:蒼南北部城鎮群的組成部分,以印刷、箱包、新材料等為特色的縣域工貿型現代化中心城鎮。
(2)發展規模:201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6.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4.0萬人;202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7.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5.5萬人。2020年建設用地規模為613公頃,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473公頃,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140公頃。規劃發展備用地面積為100公頃。
(3)空間布局引導:規劃鎮區依託龍金大道發展,主要向西和向南方向。
5、中心鎮――宜山
(1)發展定位:蒼南北部城鎮群的組成部分,以紡織、新材料等為特色的縣域工貿型現代化中心城鎮。
(2)發展規模:201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4.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3萬人;202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5.0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3.5萬人。2020年建設用地規模為465公頃,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360公頃,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105公頃。規劃發展備用地面積為70公頃。
(3)空間布局引導:規劃鎮區依託龍金大道發展,以向西北發展為主,向東、向南發展為輔。
6、中心鎮――橋墩
(1)發展定位:突出優良人文生態環境,以休閒旅遊度假為主導並發展特色食品工業和邊貿的縣域生態旅遊型中心城鎮。
(2)發展規模:201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4.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3萬人;202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4.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3.5萬人。2020年建設用地規模為345公頃,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275公頃,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70公頃。規劃發展備用地面積為50公頃。
(3)空間布局引導:城鎮發展方向主要是跨原104國道向南、向東發展,並逐步向北延伸。
7、中心鎮――馬站
(1)發展定位:以經濟農業開發與加工為主的縣域南部特色農業型中心城鎮。
(2)發展規模:201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3.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2.5萬人;202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4.0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3.0萬人。2020年建設用地規模為367公頃,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297公頃,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70公頃。規劃發展備用地面積為50公頃。
(3)空間布局引導:城鎮發展方向為向東發展,並沿78省道向南延伸,呈扇型發展。
8、中心鎮――礬山
(1)發展定位:礬礦開採加工與旅遊為主的縣域南部工礦旅遊型中心城鎮。
(2)發展規模:201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3.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2.2萬人;202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4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3萬人。2020年建設用地規模為280公頃,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210公頃,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70公頃。規劃發展備用地面積為50公頃。
(3)空間布局引導:城鎮發展方向主要依託78省道,向北和向東發展。重點做好特色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
9、一般鎮――赤溪
(1)發展定位:以水產品加工為特色的漁業型濱海城鎮。
(2)發展規模:201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2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0.9萬人;202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2.0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1.0萬人。2020年建設用地規模為95公頃,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60公頃,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35公頃。規劃發展備用地面積為20公頃。
(3)空間布局引導:城鎮發展主要沿赤礬公路北側發展。做好大漁灣圍墾的配套服務,體現濱海小城鎮特色。
10、一般鎮――望里
(1)發展定位:以經濟農業開發與加工為主的特色農業型城鎮。
(2)發展規模:201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3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1萬人;202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3.0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1.5萬人。2020年建設用地規模為184公頃,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114公頃,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70公頃。規劃發展備用地面積為20公頃。
(3)空間布局引導:城鎮發展主要方向為向南發展。
11、一般鎮――南宋
(1)發展定位:以經濟農業開發與加工為主的特色農業型城鎮。
(2)發展規模:201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1.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0.8萬人;202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1.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1.0萬人。2020年建設用地規模為116公頃,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81公頃,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35公頃。規劃發展備用地面積為15公頃。
(3)空間布局引導:城鎮主要沿78省道發展。
12、一般鎮――霞關
(1)發展定位:以港口、對台貿易、船舶修造、水產品加工、新能源、海洋漁業與旅遊等為主的港口型濱海城鎮。
(2)發展規模:201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2.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1萬人;202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2.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1.5萬人。2020年建設用地規模為181公頃,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111公頃,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70公頃。規劃發展備用地面積為30公頃。
(3)空間布局引導:城鎮主要沿沿浦灣發展。在南關島規划船舶修造基地和深水港區,在北關島建設風力發電基地。重點做好濱海沿線,體現濱海城鎮特色。
13、一般鎮――大漁
(1)發展定位:以水產品加工為特色、以海洋漁業為職能的漁業型濱海城鎮。
(2)發展規模:201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2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1萬人;202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1.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1.0萬人。2020年建設用地規模為95公頃,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60公頃,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35公頃。規劃發展備用地面積為10公頃。
(3)空間布局引導:城鎮沿環海公路發展,由於城鎮用地空間比較緊張,城鎮建設用地要堅持集約發展為原則,體現濱海漁業小城鎮的特色。
14、一般鎮――炎亭
(1)發展定位:以海洋漁業、水產品加工與旅遊為主的濱海旅遊型濱海城鎮。
(2)發展規模:201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1.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1萬人;202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1.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1萬人。2020年建設用地規模為95公頃,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60公頃,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35公頃。規劃發展備用地面積為15公頃。
(3)空間布局引導:以原有鎮區為依託,重點保護金沙灘的旅遊資源,做好濱海景觀帶建設。
15、一般鎮——沿浦
(1)發展定位:以海洋漁業、水產品加工與旅遊為主的濱海旅遊型濱海城鎮。
(2)發展規模:201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1.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0.5萬人;202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1.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1萬人。2020年建設用地規模為105公頃,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670公頃,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35公頃。規劃發展備用地面積為20公頃。
(3)空間布局引導:規劃依託沿浦灣的良好條件,規劃向南拓展建設。
16、一般鎮――龍沙
(1)發展定位:以水產品加工為特色、以海洋漁業為職能的漁業型濱海城鎮。
(2)發展規模:遠期有條件時建設龍沙鎮,2020年鎮域人口規模2.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2.0萬人。2020年建設用地規模為235公頃,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200公頃,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35公頃。規劃發展備用地面積為50公頃。
(3)空間布局引導:城鎮以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線出口為依託,以大漁灣圍墾為腹地,將龍沙發展成為一個濱海小城鎮,城鎮主要發展方向為向東面海發展,體現濱海小漁鎮特色。

第四章 縣域產業發展規劃

第十六條 縣域產業發展總體目標
建立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以城市化促進工業化的縣域經濟社會良性發展機制;把蒼南建設成為浙南閩北區際經貿交流中心、溫州輕工產業基地、溫州南部地區綜合旅遊中心、溫州南部區域經濟中心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區。
至201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53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2%,其中第一產業19億元,第二產業118億元,第三產業11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10.4: 45.2: 44.4調整為7.6:46.6:45.8;至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86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0%,其中第一產業29億元,第二產業375億元,第三產業38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3.6:47.7:48.6。
第十七條 縣域產業空間發展總體格局
根據總體目標,在產業布局上突出點線面結合,強化梯度集聚,構築“雙核、五區、四軸”的產業總體框架。
1、雙核——強化靈溪、龍港兩個產業核心
強化靈溪、龍港的縣域綜合型產業核心功能,發揮縣域行政、商貿、科教、交通物流中心等職能。主要布局城市功能性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和高層次工業,發揮縣域資源配置中心的作用。
2、五區——形成五大產業片區
蒼南工業園區:依託靈溪鎮建設蒼南工業園區。以吸納外來投資和提升現有產業並舉,以實施欠發達地區異地脫貧項目為重任,加快規劃建設,使之成為全縣重要的產業基地,成為欠發達地區脫貧奔小康的示範區。
蒼南臨港產業區:充分利用港口岸線資源和土地資源的優勢,依託蘆浦和舥艚兩鎮及江南海塗圍墾工程,建設臨港產業區。承接溫州市區及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使之成為溫州沿海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蒼南工業的戰略拓展區,成為海洋產業的主要成長區,推動蒼南從海洋資源大縣向海洋經濟強縣跨越發展。
玉蒼山旅遊片區:以風景旅遊、生態觀光、森林探險為核心的玉蒼山片區;
濱海旅遊片區:以沿海觀光、濱海休閒、海島旅遊等為核心的濱海片區;
優勢農業產業區:依託片區中心城鎮,在蒼南中部和南部地形相對較好的區域重點發展十大特色優勢農產品產業區。
3、四軸——構築四大產業帶
東部沿海產業帶:整合東部濱海城鎮與自然資源,打造以臨港先進制造業、海產品精深加工、海洋漁業、海洋旅遊為重點,形成以海岸帶、主要島嶼、港區、沿海城鎮為平台的濱海產業帶。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要求,將東部濱海經濟帶打造成浙江省溫台沿海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溫州市南部綜合性產業發展拓展區、蒼南縣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以規模化、高水平、生態化為方向,構建多產業協同發展的濱海臨港產業體系。
沿104國道邊貿產業提升帶:以靈溪為龍頭,聯結橋墩、觀美,強化省際邊貿功能,依託特色產業及商貿物流基礎,發揮交通主幹線貫通的優勢,形成特色產業集聚區和新興產業成長區;
龍金大道輕工產業拓展整合帶:以龍港為龍頭,連線宜山、錢庫、金鄉等經濟強鎮,拓展整合建設若干特色工業小區,形成傳統優勢輕工產業基地;
78省道農業生態示範帶:實行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開發協調發展。適當分布農副產品加工、特色礦產精深加工等資源加工型、生態經濟型工業點,以利脫貧致富;
第十八條 溫台沿海產業帶蒼南段規劃
1、功能定位
浙江省溫台沿海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溫州市南部綜合性產業發展拓展區、蒼南縣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以臨港先進制造業、海產品精深加工、海洋漁業、海洋旅遊為重點,以規模化、高水平、生態化為方向,構建多產業協同發展的濱海臨港產業發展的濱海新城。
2、空間發展規劃
以產業發展與區域經濟、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為前提,以最佳化區域總體布局、突出區域特色為導向,立足基礎共享、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合理分工的發展要求,堅持功能協調互動、產業相對集聚、操作適度彈性、生態環境和諧的布局原則,依託現有產業基礎與資源條件,強化舥艚港區、蒼南臨港工業基地以及各個濱海小城鎮的功能對接、優勢互補、聯動發展,注重濱海新區產業功能區、居住和服務配套功能區的相互銜接、相互依託,構築濱海產業集聚化和一體化布局格局。東部沿海產業帶可以劃分為三段,即北段、中段和南段。
“北段”——從龍港至舥艚,主要包括龍港、蘆浦、舥艚、金鄉、錢庫、宜山和臨港產業基地等,是蒼南製造業集群主要區域,重點發展印刷及新型材料、禮品與文化用品、儀器儀表、紡織服裝四大行業,並促使傳統產業向環保型、高科技、精細化方向發展;同時,積極引入相關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基地的產業綜合競爭力,並結合交通系統(道路與水路運輸網路)適當發展物流業。
“中段”——從大漁至漁寮,主要包括炎亭、石砰、大漁、龍沙、赤溪、漁寮等,該段主要依託濱海小城鎮,積極發展濱海旅遊休閒和海洋養殖、海洋漁業以及海產品深加工業。
“南段” ——從霞關至漁寮,利用霞關具有的天然深水港建設條件,建設霞關港作業區,做大做強霞關對台貿易功能,積極發展港口的貨運中轉、船舶修造、風力發電和對台貿易,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3、產業基地規劃
(1)蒼南臨港產業基地
該基地用地面積約為30平方公里,依託蒼南電廠和舥艚港區建設,發展精細化工、電力工業、港口物流和海產品深加工工業,依託龍港等建設民營科技城,培育高新科技產業,構建產業創新提昇平台。
(2)大漁灣生態產業基地
大漁灣處於濱海旅遊岸線的中間,且通過大漁灣圍墾可利用的土地資源較多,可發展濱海旅遊、現代漁業等生態產業和滿足全縣耕地占補平衡需要。通過建設大漁灣生態產業基地,串聯炎亭、漁寮等旅遊景區,逐步構建以大漁灣圍墾為核心,南至霞關、北至炎亭,濱海旅遊為主,現代農業、漁業和生態工業為輔的生態產業區。
(3)霞關港區臨港產業基地
該基地依託沿浦灣灘涂圍墾形成的土地資源,規劃開發霞關港區,著重發展船舶修造、對台貿易、能源儲運等產業,適當發展配套產業和生態工業,促進周邊地區人口與產業的集聚發展。
第十九條 工業發展布局規劃
圍繞建設“大溫州”戰略新區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的南端製造中心的戰略定位,最佳化工業空間布局。重點建設蒼南工業園區和蒼南臨港產業區。按照規劃先行、基礎設施超前的原則加快建設,大力招商引資,壯大產業基礎,使之成為蒼南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和新興產業拓展區,成為浙南工業走廊的金南端。
1、蒼南工業園區:依託靈溪鎮建設蒼南工業園區。以吸納外來投資和提升現有產業並舉,以實施欠發達地區異地脫貧項目為重任,加快規劃建設,使之成為全縣重要的產業基地,成為欠發達地區脫貧奔小康的示範區。規劃建設用地面積5.6平方公里(不含蒼南大道以西靈溪工業小區),發展備用地5.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家具製造、儀器儀表、塑膠製品、商務禮品和異地扶貧工業。
2、蒼南臨港產業區:充分利用港口岸線資源和土地資源的優勢,依託蘆浦和舥艚兩鎮及江南海塗圍墾工程,建設臨港產業基地。承接溫州市區及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布局發展民營科技、電子電機、先進輕工業和海水產品加工等臨港工業,使之成為蒼南工業的戰略拓展區,成為海洋產業的主要成長區,推動蒼南從海洋資源大縣向海洋經濟強縣跨越發展。規劃建設用地面積20平方公里,發展備用地5平方公里,抓好蘆浦和舥艚啟動區塊的建設,依託海塗圍墾新增土地,實行滾動開發。
3、城鎮工業小區:以龍港為龍頭,連線宜山、錢庫、金鄉等經濟強鎮,拓展整合建設若干特色工業小區,形成傳統優勢輕工產業基地,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約5.3平方公里。重點開發建設龍港示範工業區、龍港城東工業區和包裝印刷工業小區,金鄉—錢庫一宜山綜合工業小區,改造提升包裝印刷及材料、文化用品、禮品和紡織服裝產業,完善產業鏈。
適當分布農副產品加工、水產品加工、特色礦產精深加工等資源加工型、生態經濟型工業點,以利脫貧致富。著重開發建設馬站、觀美、橋墩、望里等農副產品加工工業小區和炎亭、大漁、赤溪、霞關等水產品加工工業小區以及礬山礦產深加工工業小區。
第二十條 農業發展布局規劃
農業發展的區域布局以十大特色優勢農產品產業區為中心,具體內容如下:
一是以龍港、靈溪、馬站為中心在江南平原、江西平原和馬站平原建立蒼南十萬畝優質稻穀產業區;
二是以馬站和赤溪區域為中心建設浙南蘑菇產業區;
三是以龍港、靈溪、馬站和觀美為中心建設特色優勢和時鮮蔬菜產業區;
四是以橋墩為中心建設蒼南檳榔芋產業區;
五是以觀美為中心建設蒼南觀美席草產業區;
六是以五鳳為中心建設蒼南茶葉產業區;
七是以馬站為中心建設浙南四季柚產業區;
八是以水霞線為中心建設蒼南楊梅產業區;
九是以望里為中心建設蒼南臍橙產業區;
十是以“三線”(水霞線、靈金線、環海公路龍港一漁寮沿線)為中心建設蒼南畜禽產業區。
第二十一條 第三產業發展布局規劃
1、商貿流通業
根據蒼南縣的地理條件、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特點,蒼南縣域範圍內的商業網點布局,以靈溪、龍港為中心,形成“兩個”互補發展的縣域商業中心;以金鄉、橋墩、礬山、馬站四個重點鄉鎮為核心,形成“四個”各具特色的縣域商業次中心。
靈溪商業中心。縣域商業主中心,結合靈溪舊商業中心和新區中心以及站前商業和物流中心,形成靈溪商業中心,輻射蒼南整個縣域和閩東南地區,重點輻射縣域中部、西部和南部。
龍港商業中心。縣域商業主中心,結合龍港舊商業中心和濱海會展商務中心和龍港物流中心,形成龍港商業中心,輻射鰲江流域和閩東南地區,重點輻射縣域東部地區。
金鄉商業次中心。金鄉為蒼南東南部沿海經濟區商業中心,重點輻射除靈溪鎮、龍港鎮以外的,包括金鄉鎮在內的炎亭鎮、大漁鎮、石砰鄉等鄉鎮,重點發展以海洋開發和山水旅遊服務為特色的綜合性現代商業中心城鎮。
橋墩商業次中心。橋墩為蒼南西部生態旅遊經濟區商業中心,重點輻射包括橋墩鎮在內的莒溪鎮、騰垟鄉、五鳳鄉和玉蒼山風景區,重點發展以對外交通門戶和特色旅遊服務為特色的綜合性現代商業中心城鎮。
礬山商業次中心。礬山為蒼南中部資源型經濟區的商業中心,重點輻射包括礬山鎮在內的南宋鎮、觀美鎮部分、赤溪鎮、昌禪鄉、風陽鄉、龍沙鄉和中墩鄉等8個鄉鎮,重點發展以特色旅遊服務為特點的綜合性現代商業中心城鎮。
馬站商業次中心。馬站為蒼南南部特色農業經濟區的商業中心,重點輻射包括馬站鎮在內的沿浦鎮、霞關鎮、岱嶺鄉、蒲城鄉和漁寮鄉等6個鄉鎮,重點發展以經貿、特色旅遊服務為特點的綜合性現代商業中心城鎮。
2、現代物流業
規劃建設靈溪物流中心和龍港物流中心兩大物流中心(物流園區)。
靈溪物流中心位於滬山立交與規劃的靈溪火車站之間以及104國道北側沿線,規劃用地面積約為80公頃。
龍港物流中心位於舥艚港北側,規劃用地面積約為100公頃。

第五章 縣域空間管制規劃

第二十二條 縣域空間管制分區劃分
根據現狀建設情況及城鎮發展對於地域生態環境的影響,按照不同地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通過綜合考慮,將蒼南縣域空間劃分為已建區、適建區、限建區、禁建區4大類,明確劃定“紅線”(城鄉建設用地範圍)、“藍線”(水系保護範圍)、“綠線”(綠地保護範圍)、“紫線”(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範圍)、“黃線”(基礎設施用地保護範圍)、“黑線”(地質災害防治區),並採取不同的綜合管制措施。
1、已建區
生態環境敏感性較為輕度或中等,生態服務功能中等或一般,開發歷史久、開發活動對生態環境影響程度較深,產業結構與布局有待於最佳化、人口密集、環境容量小、人口自然資源擁有率的的地區。應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狀況和潛力,把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放在首位,運用現代經濟技術,最佳化經濟結構,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設施,提高集約化程度。同時應實行更嚴格的土地、水、能源利用標準和環境保護標準,及更高的生態建設標準。
主要包括縣域範圍靈溪鎮、龍港鎮、宜山鎮、錢庫鎮、蘆浦鎮、望里鎮、金鄉鎮、舥艚鎮、炎亭鎮、大漁鎮、藻溪鎮、橋墩鎮、莒溪鎮、觀美鎮、礬山鎮、赤溪鎮、馬站鎮、霞關鎮、沿浦鎮、南宋鎮等城鎮的已建設區、獨立工礦區與設施建設區(點)及保留農村居民點的現狀建設用地。
2、適建區
生態環境敏感性一般、生態服務功能中等或一般,產業結構與布局相對合理、環境仍有一定容量、資源較為豐富、經濟功能較強、具有發展潛力的地區。該類區域應重點保證建設用地供應、鼓勵人口集聚、加快產業集聚和城市建設步伐,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
主要包括縣域範圍包括靈溪鎮、龍港鎮、臨港產業基地、宜山鎮、錢庫鎮、蘆浦鎮、望里鎮、金鄉鎮、舥艚鎮、炎亭鎮、大漁鎮、藻溪鎮、橋墩鎮、莒溪鎮、觀美鎮、礬山鎮、赤溪鎮、馬站鎮、霞關鎮、沿浦鎮、南宋鎮等城鎮的已建設區、獨立工礦區與設施建設區(點)及保留農村居民點的現狀建設用地之外規劃確定新的城鄉建設區域。
3、限建區
生態功能重要、生態環境高度敏感、對於維持區域乃至全省生態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的區域。可因地制宜,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兼顧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環境。這類區域應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占用規模,積極引導人口自願、平穩、有序轉移到適建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縣域限建區主要指以下九類地區:(1)建設用地預留區;(2)風景名勝區(不包括生態保護區);(3)森林公園的外圍保護區;(4)組團隔離綠帶用地;(5)歷史文化街區;(6)基礎設施廊道用地;(7)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主要包括縣域範圍城鎮建設用地預留區,縣域範圍內炎亭景區、漁寮景區、玉蒼山景區、玉龍湖景區、莒溪景區、鯨頭景區等不包括生態保護區的景區用地範圍,玉蒼山森林公園、石聚堂森林公園的外圍保護區,金鄉歷史文化名鎮、蒲壯所城、碗窯遺址、古城龍霧等歷史街區和歷史遺蹟,城市組團生態廊道,規劃形成甬台溫高速公路、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線、溫福鐵路、78省道及高壓走廊等基礎設施廊道沿線兩側控制區,縣域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4、禁建區
生態功能極其重要、生態環境極其敏感、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區域,主要是縣域自然山體、重要的江河水體以及風景區的生態保育區等。具體細分為水體保護控制區、飲用水源保護區、水源涵養區、風景區的生態保護區和自然山體保護區。這類區域自然環境承載能力相對較差、生態狀況相對脆弱、自然功能不宜改變、不適宜大規模集聚產業和人口、應重點保護的特定地區。
縣域禁建區主要指以下九類地區:(1)飲用水源保護區;(2)水體保護控制區;(3)風景名勝區的生態保育區;(4)森林公園的生態保育區;(6)生態公益林;(6)基本農田保護區;(7)水源涵養區;(8)自然山體保護區。
主要包括莒溪(灣頭村上游~橋墩鎮)、橫陽支江(橋墩鎮~靈溪鎮)、含吳家園水庫、蕭江塘河(蕭江塘河~中平橋)、赤溪(鬼墩~赤溪鎮)、十八孔水庫等引用水源保護區;橫陽支江、蕭江塘河、江南河網、莒溪、藻溪、赤溪、蒲門河、橋墩水庫、吳家園水庫、十八孔水庫、觀美水庫和鐵場水庫等重要水體及水源涵養區;炎亭景區、漁寮景區、玉蒼山景區、玉龍湖景區、莒溪景區、鯨頭景區的生態保育區;玉蒼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石聚堂森林公園的生態保育區;縣域範圍國家、省級生態公益林;主要集中在北部平原和全縣低丘崗地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全縣自然山體保護區。
表32 縣域空間管制分區一覽表
一級
空間分區 二級空間分區 三級空間分區
已建區 城鎮、集鎮和村莊舊區 包括城鎮的已建設區、獨立工礦區與設施建設區(點)及保留農村居民點的現狀建設用地。
適建區 城鎮、集鎮和村莊建設新區 包括城鎮的已建設區、獨立工礦區與設施建設區(點)及保留農村居民點的現狀建設用地之外規劃確定新的城鄉建設區域。
限建區 建設用地預留區 包括城鎮、鄉集鎮及村莊的發展備用地。
風景名勝區(不包括生態保護區) 炎亭景區、漁寮景區、玉蒼山景區、玉龍湖景區、莒溪景區、鯨頭風景區、燕窠硐風景區等不包括生態保護區的景區用地範圍。
森林公園的外圍保護區 玉蒼山森林公園、石聚堂森林公園的外圍保護區。
組團隔離綠帶用地 城鎮組團之間設定的綠化隔離帶或城市綠心以及橫陽支江、蕭江塘河等河流和沿道路的綠化帶為基礎形成生態廊道。
歷史文化街區 金鄉歷史文化名鎮、蒲壯所城、碗窯遺址、古城龍霧等歷史街區和歷史遺蹟的保護範圍以內用地。
基礎設施廊道 甬台溫高速公路、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線、溫福鐵路、78省道、快速路、城市組團道路及高壓走廊等基礎設施廊道沿線兩側控制區。
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位於礬山—鳳陽—蒲城一帶的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禁建區 飲用水源保護區 莒溪(灣頭村上游~橋墩鎮)、橫陽支江(橋墩鎮~靈溪鎮)、含吳家園水庫、蕭江塘河(蕭江塘河~中平橋)、赤溪(鬼墩~赤溪鎮)、十八孔水庫等引用水源保護區。
重要江河水體保護控制區及水源涵養區 橫陽支江、蕭江塘河、江南河網、莒溪、藻溪、赤溪、蒲門河、橋墩水庫、吳家園水庫、十八孔水庫、觀美水庫和鐵場水庫等重要水體保護控制區。
風景旅遊區的生態保育區 炎亭景區、漁寮景區、玉蒼山景區、玉龍湖景區、莒溪景區、鯨頭風景區、燕窠硐風景區的生態保育區。
森林公園絕對保護區 玉蒼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石聚堂森林公園的生態保育區。
生態公益林 國家、省、市及生態公益林區域。
基本農田保護區 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區平原和全縣低丘崗地的農田保護區。
自然山體保護區 縣域範圍內的自然山體保護區
第二十三條 縣域空間管制措施
(一)已建區空間管制措施
為了最佳化該區域現有的土地結構,改變現狀資源環境承載力減弱的狀況,必須要改變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資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實現經濟較快增長的模式,把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同時對該類地區應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參與區域分工與競爭的層次,繼續成為帶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和參與經濟競爭的主體區域。具體的空間管制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1、城鎮建設項目必須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城鎮總體規劃方案實施;
2、建設由注重增量轉向注重存量,充分利用現有建設用地和閒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和功能置換;
3、保護和改善城鎮生態環境,城鎮建設嚴禁占用規劃確定的永久性綠地和基本農田;以生態公益林、農田、綠地為開敞空間,最佳化生態環境,創建人居適宜度較高的社會-經濟-生態和諧系統
4、應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社會設施,在確保環境質量的前提下適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尤其應提高產業園區、農村居民點的土地集約利用率。
5、逐步按“四線”控制要求更新改造;
6、村莊建設按照“千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要求,加強環境整治和設施配套,增加居民活動場所,建設重點整治村。
7、區內劃定的歷史文化保護區應堅持保護與利用相結合,保護原有的風貌和環境,嚴禁隨意拆建。
(二)適建區空間管制措施
要充實基礎設施,改善投資創業環境,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經濟規模,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承接已建區的產業轉移,承接限建區域和禁建區的人口轉移,逐步成為支撐經濟發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載體。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1、功能區內要遵循有序開發,漸進開發的原則,引導各城鎮點狀發展,適度擴大規模,近期應控制建設用地供應,避免建設用地無序擴張蔓延,遠期可以根據城鎮發展的需要,進行有序的適度開發建設,嚴格按照“四線”要求控制。
2、鼓勵按縣域空間發展戰略布局要求以及相關城鎮總體規劃、村鎮規劃要求,集約開發城鄉建設用地,促進人口與產業向中心城區的集聚,推進城鎮化進程與工業化進程。規劃期內的城市(鎮)開發建設活動不得越出該區域。
3、各類城鎮建設活動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保證建設項目不產生環境污染和景觀破壞。
4、引導工業向經濟開發區或工業園集中,逐步淘汰尚存的對當地生態環境具有污染或對土地具有破壞性的各類小型企業,嚴格控制新工業項目布局,消除工業用地散亂現象。
5、社會設施按公共中心的服務範圍、人口、等級水平,適應各區域的開發時序要求適時開發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應強調集中緊湊。規劃各期均應首先有效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框架,儘可能集中緊湊地建設,減輕基礎設施投入的壓力,提高現有設施的利用水平。
6、嚴格按照土地利用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安排宅基地,鼓勵零散分布的村莊通過土地整理進行搬遷、撤併,向新農村地區集中,走新型城鎮化道路。
7、綠線劃定及其控制要求:按照城鄉各級規劃劃定城鄉居民點內的公園綠地、小遊園、防護綠地等生態用地的範圍。綠線內所有樹木、綠地、綠化設施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移植、砍伐、侵占和損壞,不得改變其綠化用地的性質。各類改擴建、新建項目,不得隨意越過綠線控制範圍。
(三)限制開發區空間管制措施
要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點狀發展,因地制宜發展資源環境可承載的特色產業,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引導超載人口逐步有序轉移,逐步成為區域性的重要生態功能區。土地利用目標以充分發揮其生態功能保護生態平衡為主、在確保生態不受損害前提下開發其經濟效益為輔。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1、建設用地預留區
主要是指規劃遠期建設用地之外的發展備用用地。總面積約22.5平方公里。控制要點是:
 在遠期建設用地開發完畢並調整相應規劃之前,應嚴格控制基礎設施、社會設施投放量,限制房地產項目和產業園區開發項目,以控制為主。
 區內不設中心村。現有村莊應控制規模。尤其是作為產業園區備用地內應少設保留基層村,鼓勵外遷。
2、風景名勝區(不包括生態保護區)
炎亭景區、漁寮景區、玉蒼山景區、玉龍湖景區、莒溪景區、鯨頭風景區、燕窠硐風景區等景區範圍(不包括生態保護區)。控制要點是:
 本區域是專門劃定的各級風景名勝區、特別保護區。
 本區域以生態自然保護為主導,可按風景區規劃、生態旅遊區規劃,展開與功能適應的適度的建設活動,嚴格控制建設量與開發強度,防止對景觀資源、自然資源的破壞。遊人集中的遊覽區或核心景區內,不得建設賓館、招待所及休養、療養機構;珍貴景物周圍和重要景點上,只許可建設必須的保護和附屬設施。
 嚴格限制其它用途,現存零星建設用地不得擴建規模。
 區內限制中心村的設定數量,現有村莊應控制規模。加強對村莊面貌的整治,營造有地域特色的良好的環境。
3、森林公園的外圍保護區
主要指玉蒼山森林公園、石聚堂森林公園的外圍保護區。控制要點是:
 森林公園及自然保護區的外圍保護區域內應維護自然生態平衡,全面開展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
 防止污染源點的產生,區內一切企事業單位及工廠均應以不污染環境為度,不適留在區內的污染性企業應遷往區外。
 區內各村莊布局、建設和發展,均應根據居民點體系規劃以巨觀控制;加強區內村莊、道路和綠化與美化,搞好環境衛生,提高整體的環境質量。
4、組團隔離綠帶用地
組團隔離綠帶用地指為阻止建設用地的無序蔓延,在城市組團及城鎮組團之間設定的綠化隔離帶或城市綠心以及沿河、沿路形成的生態廊道。組團隔離帶可以與農業用地及城市綠地經營性項目結合安排,嚴禁其它城市(鎮)建設行為侵蝕組團隔離帶用地。控制要點是:
 組團隔離綠帶以城郊休閒旅遊區為主要功能。禁止一般房地產項目開發和產業園區建設。土地開發強度必須嚴格控制,綠地率應達75%以上。除法定保留村莊以及其它現狀建設用地外,隔離綠帶內建築密度不得超過5%,容積率不超過0.1,建築高度不超過10米。
 組團隔離綠帶範圍內儘量少設中心村,現狀村莊應控制規模,鼓勵外遷至周邊的中心村,城鎮和中心城區。保留基層村以農家樂、城郊農業為主要功能,應加強對村莊面貌的整治。
5、歷史街區、重要歷史地段及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保護範圍(“紫線”)
用於界定政府公布的文物古蹟、傳統街區及其它重要歷史地段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範圍的控制線如金鄉歷史文化名鎮、蒲壯所城、碗窯遺址、古城龍霧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歷史文化遺存或國家級文保單位等。應充分挖掘和保存傳統文化和歷史遺產,注重歷史文化的延續性,處理好旅遊開發和保護的關係。
 重點保護區保護要求:保護歷史遺存的原貌,不允許改變歷史原有狀況、面貌及環境。嚴格控制新建改建項目,加強城市環境的整治,結合一些小規模的改造,提高整體環境質量和改善人民生活條件。
 傳統風貌協調區保護要求:通過控制建築高度、體量、形式、色彩、材料等達到維護歷史遺存的周圍環境和氛圍。疏散舊城人口,調整用地結構,安排中小規模的商業、旅遊、服務項目,加強環境整治。保護與利用相結合,保護原有的風貌和環境。
6、基礎設施廊道(“黃線”)
主要是交通、供電等基礎設施廊道。控制要點是:
 綜合考慮土地利用的集約性以及發展空間的彈性控制,縣域廊道設定應強調綜合性,在互不干擾的前提下,主要基礎設施應按規劃綜合廊道統一布置,並在縣域、中心城區空間布局中予以落實。根據初步的考慮,安排基礎設施廊道主要有以下幾條:甬台溫高速公路、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線、溫福鐵路、78省道、快速路、中心城市之間主要聯繫通道等。
 綜合廊道寬度一般按交通通道兩側各控制50米加以控制,中心城區及城鄉居民點內控制50米有困難時,可壓縮至20米;預留和保證交通樞紐用地(車站、立交等)。
 鐵路兩側控制100米,在城區內部有困難處可適當縮減至30米;高速公路按規範要求設定生態綠帶,兩側各控制50米;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總寬度控制在500米以內。在控制範圍內禁止與基礎設施建設無關的其它建設活動。
 龍港與臨港產業基地之間的綜合廊道300米,結合組團間生態廊道布置。
 高壓通道應與綜合廊道、組團間隔離綠帶相結合,儘量避免穿越風景區,禁止穿越核心景區(現狀已存在的設施予以嚴格控制)。高壓線不能隨意在規劃建設區內斜穿,而應順著道路走向、綜合廊道走向進行布線。控制好現有高壓廊道,一般與城市建設矛盾不大的現狀高壓廊道予以保留,並按相應的技術規範要求控制寬度和建設要求控制;與城市建設矛盾較大的,應予以調整,改走綜合廊道。控制預留的高壓通道禁止其它建設活動。
表33 高壓走廊控制寬度(GB/50293-1999)
電壓等級 35KV 66KV、110KV 220KV 330KV 500KV
寬度(米) 12-20 15-25 30-40 35-45 60-75
 公路限制建設範圍,從公路兩側邊溝(截水溝、坡腳護坡道,下同)外緣起算,國道不少於50米,省道不小於30米,縣道不小於20米,鄉道不小於10米;高速公路以國道為參考標準,區域性主幹道以省道為參考標準,區域性次幹道以縣道為參考標準。限制區內限制集中成片的村鎮建設活動。允許與公路路政直接相關的設施建設。
 公路禁止建設範圍,從公路兩側邊溝外緣起算,汽車專用道不少於30米,國道不少於20米,省道不小於15米,縣道不小於10米,鄉道不小於5米;區域性主幹道以省道為參考標準,區域性次幹道以縣道為參考標準。禁止建設區範圍可作為景觀林帶建設,或保留現狀農田,禁止其它建設活動。
表34《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辦法》中確定的各級道路與建築、村鎮的最小控制距離
項目 國道 省道 縣道 鄉道
建築 20米 15米 10米 5米
村鎮 50米 30米 20米 -
7、重點地質災害防治區(黑線)
即《蒼南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4-2020年)》劃定的“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位於礬山-鳳陽-蒲城一帶,面積54.49平方公里。本區屬於低山、丘陵地帶,處於“礬山火山窪地”西南緣,主要屬地質災害中易發區,局部地段(礬山鎮)為高易發區,現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8處。控制要點是:
 加強地質災害的監測工作,對主要地質災害點採取積極的防治措施,嚴禁濫砍伐和破壞山林等行為以及影響地質災害防治的其它行為。
 重要地質災害勘查、治理,主要為溫州礬礦采空地面塌陷的監測與防治、蒲城鄉牛墘嶺土石流調查與評價等。
 78省道沿線高陡邊坡的護坡、綠化。
 蒲城鄉西門外村、岱嶺鄉小嶺村等地應進行山坡綠化以及河道疏浚,避免再次發生土石流災害。
 本區域嚴格控制建設活動。除現有的現鄉集鎮之外不設中心村,人口總量嚴格控制,引導和鼓勵人口外遷至各級城鎮和平原地區。
(四)禁建區空間管制措施
要依據法律法規規定和相關規劃實行強制性保護,控制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的干擾,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開發活動。該地區自然條件極具優勢,必須以重點保護為主,要嚴格控制開發規模、強度和發展方向。
1、飲用水源保護區
將莒溪、橫陽支江的橋墩鎮~靈溪鎮段、藻溪(含吳家園水庫)、蕭江塘河、赤溪、蒲門河(十八孔水庫)等水面及周圍50米範圍內的水域及陸域為一級水源保護區,將吳家園水庫、十八孔水庫、橋墩水庫等水庫庫面、庫面外延至各側山坡500米左右範圍內為二級水源保護區(具體保護範圍根據各個水庫情況確定)。控制要求是:
 在引用水源保護區範圍內嚴格限制開發建設項目的類型和強度,取水口1000米範圍內,主幹水源水系100米、次乾水源水系50米範圍內嚴禁排放污、傾倒垃圾以及其它人為污染活動,保證居民的用水數量和質量。
 控制水污染源,開展生態清淤和沖淤工程。嚴禁排入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護範圍內不得堆放廢渣,不得設立有害化學物品倉庫、堆場或裝卸垃圾、糞便和有毒物品的碼頭,沿岸農田不得灌溉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及施用持久性或劇毒農藥。保護區內禁止開發建設行為,只容許進行山林維護、保育活動。
 位於一級水源保護區內的現有村莊應逐步搬遷,鼓勵遷出村民到城鎮和平原地區中心村居住;二級水源保護區內嚴格控制現有村莊建設規模,加強村莊環境整治,鼓勵村民搬遷。
2、水體保護控制區(藍線):指區內除飲用水源保護區以外的其它主要水體及其一定範圍的陸域地區,其中水體主要包括橫陽支江、江南河網、甘溪、安溪等主要江河水體,以及水庫、較大面積的水域、濕地等其它水體,作為保護區的控制線。控制要點是:
 嚴格保護現有水域,不得減少水域面積。原則上不得改變其原有的水域形態,並儘量保留生態自然岸線。
 在水體陸域保護範圍內不得建設除防洪排澇或水利設施以外的任何其它建(構)築物。濱水地區現狀建設對水域造成污染的必須遷出或逐步改造。陸域保護範圍根據河流寬度、等級進行控制,原則上40米以下寬度河流兩側各控制20~30米,40~80米寬度的河流兩側各控制40~100米,80米以上寬度的河流兩側各控制100~120米。現狀建成區範圍內可適當縮減,控制範圍內可保留現狀農田,也可作為濱河綠化帶、村鎮公共綠地等;並且應控制陸域保護範圍內的現狀村莊規模,並在規劃中預留相應的水體保護範圍。
 一般水庫的陸域按水庫周邊100米範圍作為陸域保護範圍;作為飲用水源的水庫的陸域保護範圍劃定及其它控制要求見“飲用水源保護區”的規定和相關要求。
3、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的生態保育區及生態公益林
主要指:《濱海—玉蒼山風景旅遊總體規劃》中的炎亭景區、漁寮景區、玉蒼山景區、玉龍湖景區、莒溪景區、鯨頭風景區、燕窠硐風景區中確定的“生態保護區”;玉蒼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石聚堂森林公園的生態保育區;以及國家級、省級的生態公利林。控制要點如下:
 該區域的作用在於保持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提供良好的環境背景。生態保育區不對遊人開放,根據植被撫育和綠化規划進行封山育林,禁止開礦採石、伐木毀林。除考察站和保護設施以外,原則上禁止修建任何永久性建築。
 對於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的生態保育區等生態敏感區要特殊保護,實行嚴格管制,積極引導區內居民向中心村與城鎮遷移,通過下山脫貧、村莊撤併,減少區內人口密度。
 禁止在重點生態公益林區內進行有損於林木生長發育的活動,確需採挖林木、採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應依法辦理許可手續;禁止在重點生態公益林區內進行開墾、採石、挖沙、取土、築墳等損壞重點生態公益林的行為。
 加強植樹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防止亂砍亂伐,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近期與遠期、局部與整體的關係,保證林業生態系統和生態旅遊事業的持續發展;在村莊聚落和一些重大基礎設施之間建立防護綠帶,改善生態系統的環境質量。加強森林防火、水庫加固、山體保護、防洪的建設。
4、基本農田保護區
主要指除市域城鎮空間發展戰略中所確定的遠期城鎮建設用地範圍以及現狀城鎮(村鎮)建設用地範圍以外的,主要分布於平原地帶和緩丘的連續成片的基本農田區域。控制要點如下:
 建議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基本農田劃定在已建區、適建區外,並避讓限建區中的預留區以及中心城區有明確休閒功能和其它功能安排的組團間綠帶用地;在基本農田保護指標能落實的情況下,宜安排在明確控制的基礎設施綜合廊道外。
 嚴格保護該區域內基本農田和優質園地,原則上不得改變其原有用地形態,不得減少用地面積。
 在本區域內不得建設除農業附屬設施以外的任何其它建(構)築物。
 本區域用地類型的變更必須符合相關法律、審批程式。
5、水源涵養區和自然山體保護區的生態空間
縣域內除風景區、水源涵養區、重點地質災害防治區等上述區域在內的其它自然山體空間,為縣域重要的生態空間。控制要點如下:
本區域以生態自然保護、水源涵養、山林養護為主導,核心是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維護生態多樣性,嚴禁濫砍伐和破壞山林等行為。
本區域嚴格控制建設活動。除現鄉集鎮之外儘量少設中心村,人口總量嚴格控制,引導和鼓勵人口外遷至各級城鎮和平原地區。

第六章 縣域綜合交通規劃

第二十四條 縣域交通發展目標
加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建成集高速公路、等級公路、鐵路、港口、內河航道為一體的網路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等級分明的安全、高效、環保的綜合交通網路系統。實現以縣域中心城市為中心的 “1小時公路交通圈”的規劃目標。
第二十五條 高速公路規劃
蒼南縣域規劃兩條高速公路,分別為甬台溫高速公路和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線,為蒼南縣對外交通的大動脈。
第二十六條 快速路規劃
縣域快速路網路主要有龍金大道、蒼南大道、濱海大道、104國道、玉蒼大道及南環快速路組成蒼南縣域“三縱三橫”的快速交通系統。
 龍金大道
龍金大道起於蒼南龍港大橋與104國道相銜接,途經龍港、宜山、新安、錢庫、金鄉、終點為大漁,與環海公路相連。全長25公里,規劃道路等級為一級。
 蒼南大道
蒼南大道全長5.7公里,起點為靈溪滬山互通,終於南環快速路。規劃改建為一級公路。
 濱海大道(南金公路)
濱海大道起點為樂清南嶽,終於蒼南金鄉,與龍金大道相交,蒼南縣域範圍內全長15.1公里,規劃為一級公路。
 104國道
104國道(京福線)在蒼南境內25.13公里。其中一期改建工程靈溪過境段、南水頭至橋墩段長8.5公里已完工,二期改建工程為平陽界至靈溪、靈溪至南水頭段長6.5公里,正在建設中。橋墩至福建交界分水關10.13公里道路改建,已獲省交通廳批准列入改造計畫。規劃按照一級公路標準建設。
 玉蒼大道(靈海公路)
玉蒼大道,原名水海公路全長16公里,西起靈溪的蒼南大道相交處,途徑宜山,東到臨港產業基地與濱海大道相交處,規劃為一級公路。
 南環快速路
南環快速路全長18.6公里,西起104國道利用原環城南路相交處,途徑藻溪、望里、錢庫、金鄉,東到舥艚與濱海大道相接。規劃為一級公路。
第二十七條 省道公路規劃
78省道即水霞線,起於觀美高速公路出口,經觀美、南宋、礬山、馬站、岱嶺、沿浦至霞關,全長約67.08公里,屬山嶺重丘區地形,按二級公路規劃。
第二十八條 縣鄉公路規劃
 環海公路
環海公路起於舥艚、經炎亭、大漁、龍沙、中墩、赤溪、漁寮、霞關、沿浦,終於福建交界,規劃為二級公路標準,長約80公里。
 赤礬公路
礬赤公路全長10公里,從礬山經鳳陽止於赤溪,連線78省道和環海公路,道路等級為四級,近期將規劃為三級公路,遠期規劃為二級公路。
龍藻公路
龍藻公路全長18.8公里,起點為蒼南大道與南環快速路相交處,終點為龍沙。目前道路等級為等外級公路。規劃改建為二級公路。
 錢藻公路
錢藻公路全長約13公里,起點為錢庫鎮,途徑望里鎮,終點為藻溪,規劃為三級公路。
 橋南公路
橋水公路在蒼南範圍內為15公里,起點為橋墩,終點為平陽南雁。規劃按三級公路標準建設。
 礬沙公路
礬沙公路起點為礬山78省道處,終點為福建沙埕,與福建201省道連線。規劃為三級公路。
 莒滬公路
莒滬公路,起於莒溪鎮,經騰垟、玉蒼山、浦亭、鳳池,止於甬台溫高速公路滬山互通,為三級公路,全長21公里。
 78省道連線線
起點位於馬站鎮78省道,終點位於漁寮鄉,與環海公路連線,全長5公里,規劃為二級公路,是重要的旅遊通道。
第二十九條 城鎮骨架性主幹道規劃
城鎮骨架性主幹道是指北部城鎮組群的主要城市道路,與高速公路、快速路及國、省道共同組成城市交通網路。形成“三橫六縱”的骨架性幹道骨架結構。其中三橫是指世紀大道、龍港大道、靈龍大道,六縱是指城中路、站前大道、山海大道、龍宜大道、彩虹大道以及臨港大道。
第三十條 公路站場規劃
規劃新建及改擴建站場共20個,其中一級站場4個,二級站場6個,三級站場8個,四級站場2個。
表36 公路站場建設規劃一覽表

號 項 目 建 設 規 模 與 要 求
建設地點 站場名稱 站場等級 日傳送(人次)
1 靈溪 縣城客運西站(南線) 一級 10000
2 靈溪 站前客運站(北線) 一級 10000
3 靈溪 新城客運站(東線) 二級 3000
4 龍港 龍港客運西中心 一級 10000
5 蘆浦 龍港客運南中心 二級 3000
6 龍港 龍港客運東站 二級 5000
7 金鄉 金鄉客貨運站 二級 4000
8 錢庫 錢庫客貨運站 二級 3000
9 馬站 馬站客貨運站 二級 5000
10 宜山 宜山客運站 三級 1500
11 礬山 礬山客貨運站 三級 1500
12 橋墩 橋墩客貨運站 三級 1000
13 炎亭 炎亭客貨運站 三級 1000
14 漁寮 漁寮客貨運站 三級 1000
15 大漁 大漁客貨運站 四級 500
16 赤溪 赤溪客貨運站 三級 500
17 霞關 霞關客貨運站 三級 500
18 望里 望里客貨運站 四級 500
19 龍沙 龍沙客貨運站 三級 1000
20 臨港產業基地 臨港產業基地客貨運中心 一級 10000
第三十一條 軌道與公共運輸規劃
根據溫州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統籌鰲江流域中心城市的交通組織並預留軌道交通通道,規劃在濱海大道(南金公路)設軌道交通1號線和玉蒼大道設2號線。1號線起於瑞安東山,終於龍港以東的臨港產業基地,在臨港產業基地設定軌道交通綜合性樞紐站。2號線起於臨港產業基地,終於靈溪蒼南行政中心區。
公共運輸發展是應對交通需求的必要途徑,要擺脫機動化快速發展的約束,應該積極倡導公共運輸優先發展,完善城鄉公共運輸系統。規劃兩條快速公交(BRT)線路,1號線起於龍港舊鎮區,沿龍宜大道向南,到達金鄉鎮;2號線起於龍港鎮東側臨港產業基地,沿靈龍大道,到達蒼南鐵路站前區。規劃在靈溪和龍港中心城區完善城區公共運輸系統,建設城區公共運輸樞紐和停車場等設施;規劃將公共運輸線路延伸到城鎮和村莊,開闢建設城鄉公共運輸系統,規劃要求5萬人以上城鎮建設兩個公共運輸始發站,5萬人以下城鎮和集鎮建設一個公共運輸始發站。
第三十二條 港口規劃
蒼南縣域港區作業區是溫州市南部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有龍港港作業區舥艚港作業區和霞關港作業區。蒼南港區2010年的吞吐量規劃目標1000萬噸,2020年的吞吐量規劃目標為2800萬噸。蒼南縣舥艚漁港是國家級中心漁港,還有霞關漁港和大漁漁港等,應注重漁業發展,做好漁港建設,保障漁民的生產和生活,有條件的區域應積極發展海洋養殖,發展海產品加工等。
1、龍港港作業區
龍江作業區的功能定位是:為龍港鎮及周邊城鎮建設發展的直接需求提供小規模運量的裝卸儲運、運輸組織與管理功能。龍江作業區處於鰲江南岸,岸線範圍為上游岱口大橋至口門段,總長22.18km。
2、舥艚港作業區
舥艚作業區的功能定位是:依託並服務於臨港工業區、中心漁港、蒼南及周邊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具備裝御儲運、運輸組織與管理、臨港工業、通信信息、漁業生產加工、船舶修造等功能。舥艚港作業區岸線分為琵琶山西部商貨碼頭岸線、琵琶山西部石化碼頭岸線、琵琶山東部商貨碼頭岸線、支持保障系統區岸線、預留修造船岸線、崇家岙通用碼頭區岸線、崇家岙預留碼頭岸線七部分。
3、霞關港作業區
霞關作業區的功能定位是:溫州南部地區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為出口加工提供裝御儲運、運輸組織與管理、通信信息等功能;該作業區同時具備船舶修造功能;另外,作為農業部一級漁港,該作業區還具備漁業生產加工功能。霞關作業區分為南關島對外貿易碼頭岸線、南關島對外貿易預留碼頭岸線、支持保障系統區岸線、成品油碼頭岸線、南關島遠景預留碼頭區岸線、霞關出口加工區碼頭岸線、霞關出口加工區遠景預留碼頭岸線、北關島預留漁港碼頭岸線、北關島預留修造船岸線、北關島遠景預留港區岸線等十部分。
第三十三條 鐵路規劃
規劃溫福鐵路從蒼南西側經過,在蒼南縣靈溪設定客貨運站。蒼南火車站設計為溫福鐵路線上承擔客貨業務的中間站,設計等級為二級站。其規劃期(2020年)辦理的列車對數為:旅客列車45對;貨物列車16對。年旅客傳送量為59萬人,最高聚集人數為600人,年貨運到發站量為64萬噸。
規劃遠景預留舥艚港鐵路支線,規劃考慮兩個接線方案,“西線方案”從觀美接入,經過藻溪、望里進入舥艚港,該方案線路較長,成本較高;“北線方案”從平陽接入,與濱海大道平行進入港區,該方案經濟成本較省,但是對城區造成分割。

第七章縣域風景旅遊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

第三十四條 縣域旅遊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以濱海-玉蒼山風景名勝區為主體,整合特色山海資源,改善自然生態環境,挖掘傳統文化民俗風情,最佳化旅遊產品體系和基礎設施網路,提高旅遊接待服務能力,培育壯大旅遊經濟,創建旅遊品牌,全面提升旅遊競爭力,把旅遊業發展成為蒼南縣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將蒼南縣建設成為國內著名的山海型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
2、近期目標:區域性綜合休閒度假旅遊勝地;中國旅遊經濟強縣。
3、遠期目標:國內著名的山海型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
4、形象定位:“山海蒼南――蒼山蒼海 蒼南遊”;“碧海仙山 假日蒼南”。
第三十五條 縣域旅遊發展空間布局
根據蒼南風景旅遊資源特點和旅遊系列產品組合,蒼南旅遊空間結構可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大板塊,三條主線,十三個組團”。
1、一個中心:靈溪和龍港中心城區為全縣旅遊集散接待中心。
2、兩大板塊:北起龍港、南抵霞關的東南濱海休閒度假板塊和玉蒼山、玉龍湖、莒溪組成的西北山嶽生態旅遊板塊。
3、三條主線:濱海休閒度假旅遊線;山嶽自然生態旅遊線;城鎮商務考察旅遊線。
4、十三個組團:東南濱海板塊包括炎亭休閒美食組團、大漁灣水上運動組團、赤溪畲鄉風情組團、漁寮濱海度假組團、霞關美食休閒組團、蒲城古蹟探幽組團、燕窠硐觀光度假組團、礬山地下礦洞組團。西北山嶽板塊包括玉蒼山自然生態組團、玉龍湖休閒度假組團、莒溪自然風光組團、石聚堂休閒養生組團、鯨頭宗教朝聖組團。
第三十六條 縣域風景名勝區規劃
(一)濱海-玉蒼山省級風景名勝區。
濱海-玉蒼山風景名勝區的範圍為107.18平方公里,風景區外圍影響地帶面積49.81平方公里。風景資源以濱海和山嶽兩大類型分為濱海片和玉蒼山片,炎亭、魚寮、玉蒼山、玉龍湖和莒溪五大景區,蒲城獨立景點。
(二)石聚堂市級風景名勝區
石聚堂風景名勝區的範圍為5.1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區即一級保護區為0.30平方公里,二級保護區為1.69平方公里,三級保護區為3.1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為0.95平方公里。石聚堂風景區由三大景區組成,即石聚景區、錦鯉湖景區和紫雲景區。
(三)鯨頭縣級風景名勝區
鯨頭風景名勝區的範圍為7.8平方公里,風景外圍影響區範圍8.7平方公里。鯨頭風景區分為中心景區、瑞岩景區、廣福景區、曲水景區和果園景區五大景區。
(四)燕窠硐縣級風景名勝區
燕窠硐風景名勝區的範圍20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猻湖山、飛龍湖、燕窠硐、護法寺。
第三十七條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
(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與整治
堅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整體保護的原則與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優先的原則,對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金鄉鎮、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碗窯村加強保護,認真落實名鎮、名村保護規劃,逐步完成保護整治工作,有效保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內原有街坊肌理,注意保護街坊歷史風貌和街道對景,控制保護區內建築的高度、體量和色彩,保持與延續歷史風貌特色。
(二)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與修繕
根據“國家保護為主,動員全社會參與”的主導思想,積極開展試點工作,探索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維修、利用的有效途徑。
完成浦壯所城、桐橋石棚墓群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施性保護工程詳細規劃和方案設計,完成國保單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編制;重點推進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全面維護與修繕;完成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基本管理設施(維護設施、保護標誌、說明牌等)以及展示與服務設施的建設。
篩選一批具有較高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革命遺址、紀念性建築物、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刻等文物,做好申報升級的基礎性工作,增加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見附表六(縣域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表)
(三)城市特色區域劃定與展示
1、金鄉衛城、蒲壯所城抗倭歷史風貌區
金鄉古城格局串聯城中“一亭、二閣、三牌坊、四門、五所、六庵堂、七井、八巷、九條橋、十字街頭大倉橋”共同形成金鄉歷史風貌區,保護以金鄉衛城為首
的一系列抗倭體系和浙南明代抗倭重鎮――蒲壯所城共同形成抗倭歷史風貌區。
2、鯨頭自然人文歷史風貌區
雲岩鄉境內的鯨頭景區文物古蹟眾多,山體秀麗,水體秀美,以楊府殿為中心,包括瑞岩寺、廣福寺、宋代雙塔、龍隱寺、庵基堂形成鯨頭歷史風貌區。
3、藻溪自然歷史風貌區
藻溪鎮周圍碧水纏繞,清澈見底,水景優美,水鄉特色突出。景點有公婆石、洞橋、王氏古井以及南山古墓,九堡石翁仲等。
4、碗窯民俗歷史風貌區
包括碗窯原始制瓷古村落和別具田園風光特色的矴步頭山洞小集鎮。
5、江南水鄉歷史風貌區
石板橋主要分布於錢庫、望里、平等幾鄉鎮。保護橋樑主要有:年糕橋(蘆蒲鎮)、八郎橋(靈溪鎮)、雁齒橋(平等鄉)、蔚文橋(莒溪鎮)、大魁橋(錢庫鎮)、安步橋(赤溪鎮)。
6、宗教特色風貌區
望里鎮的護法寺塔及橋,雲岩的廣福寺和錢庫鎮的天主教堂總堂、括山鄉的選真寺碑教組合成為富有特色的歷史風貌區。
7、革命遺址歷史風貌區
雲岩鄉庵基堂和馬站烈士公墓
8、工業遺址歷史風貌區
主要指位於礬山鎮雞籠山北坡的礬山礬礦遺址,礬礦開採始於明代,雞籠山礬礦遺址始於清末民國初年,由生產設施遺址、採礦遺址和礦工民居等組成,素有“世界礬都”之稱。

第八章 縣域社會設施規劃

第三十八條 教育設施規劃
1、國小布局:根據規模測算與規劃布局要求,調整為111-252所12-24個班規模的國小,有12-13.6萬名學生。
2、國中布局:根據規模測算與規劃布局要求,調整為47-120所12-24個班規模的國中,有5.6-7.2萬名學生。
3、高中布局:根據規模測算與規劃布局要求,普通高中調整為17所、516個班、25800名學生;規劃職業中學7所,510個班、25500名學生,共保留調整職業中學3所、選址新建4所。
4、高校布局:規劃結合城市中心區建設,新建浙江省廣播電視大學蒼南分校,提高城市的科技競爭力。
第三十九條 醫療衛生設施規劃
參考對蒼南縣醫療服務設施需求的預測結果,依據蒼南縣上輪城市總體規劃,以及縣內各鄉鎮實際發展水平,參考《溫州市衛生髮展規劃》對蒼南縣內的醫療設施的建設安排內容,醫療設施規劃布局如下:
1、縣級醫院
為了適應蒼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根據醫療機構設定的公平性、可比性、整體效益、分級管理的原則,分別以縣人民醫院和縣第二人民醫院為核心,按三級醫院的要求設定床位;縣中醫院、縣第三人民醫院和礬礦工人醫院等按二級醫院的標準設定,同時要集中精力、人力、財力、物力,搞好重點專科建設。
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站
根據總體布局與有關檔案要求,縣域範圍規劃社區衛生中心16-53所,社區衛生服務站160-400所。
第四十條 文化設施規劃
按照中心城市、中心鎮、一般鎮、集鎮四個等級配置,結合濱海和玉蒼山旅遊線路的建設配置縣域社會設施。
中心城市:縣域文化中心,在近期規劃建設的基礎上在龍港鎮新建圖書館一座使其達到地市二級標準,在靈溪新建博物館一座。同時在各級新區配套建設綜合文化活動中心,服務人口為4~6萬人,以滿足居民經常性的基本問題活動需要。
中心鎮:文化次中心,設定小型圖書館和結合鄉鎮地域文化的展覽館、文化站及各類活動室。
一般鎮:文化服務站,設定一處綜合性文化站,容納圖書閱覽、文藝表演、小型室內體育運動等文化活動。
集鎮:文化服務點,設定以文化知識、農業科普、老年活動等為主的文化宣傳設施。
第四十一條 體育設施規劃
按照中心城市、中心鎮、一般鎮、集鎮四個等級進行配置。
中心城市:縣域體育中心,主要包括運動場、體育館、游泳館、網球場、健身苑點及其他各類體育設施,按市場規律培育出具有現代化設施的健身房。
中心鎮: 每個鎮有一個運動場,一個體育活動室(籃球場、門球場或羽毛球場,50平方米以上的體育活動室),按需設定健身苑點。
一般鎮: 有一處健身苑點、一個運動場、一個體育活動室(籃球場、門球場或羽毛球場,50平方米以上的體育活動室)。
集鎮: 至少一處健身苑點和一處運動場。
第四十二條 社會福利設施規劃
按照每個鎮設定一座福利院(敬老院),可根據鄉鎮的具體情況,臨近地區合建,規劃共設定福利院(敬老院)16所。其他福利設施如福利超市可根據實際情況設定。

第九章 縣域市政工程設施規劃

第四十三條 給水工程規劃
1、用水量預測
根據各地區用水指標和供水人口,計算得2020年縣域用水量為72.27萬m3/d(其中臨港產業區9萬m3/d)。
2、水源
綜合考慮蒼南縣域行政區劃、水資源條件、地形條件及現狀供水工程分布情況,將蒼南縣分為4個用水區域,即中心城區、江南平原片、馬站片、山區片。
規劃中心城區(包括橋墩鎮)水源為橋墩水庫引水工程,矴步頭水庫位於橋墩水庫上游,可起到儲水作用。
江南片的龍港鎮水源以珊溪引水工程為主,吳家園水庫、挺南水庫(護法寺水庫為吳家園水庫引水工程的調節水庫)為備用水源;江南片其餘鄉鎮則以吳家園水庫、挺南水庫為主,珊溪引水工程為輔;臨港產業區以珊溪引水工程為主,海水淡化為輔。
馬站片水源為十八孔水庫、鐵場水庫(規劃新建雲遮水庫,位於十八孔水庫上游)。
山區片水源為河流、山水、小水庫。
3、水廠規劃
保留縣自來水公司第二水廠,新建第三水廠,水源均為橋墩水庫引水工程,共同供縣城片用水。
規劃保留大鎮水廠,進行區域供水,小鎮及鄉水廠只作為調節水量用,鄉鎮水廠共21個。
第四十四條 污水工程規劃
1、排水體制
舊城區近期以截流式合流制加以過渡,逐步改為雨、污分流制。新區、開發區為雨、污分流制。
2、污水量預測
中心城市、城鎮及工業區產污係數取0.9,截污係數取0.8;集鎮產污係數取0.85,截污係數取0.7,污水量日變化係數採用1.3,則計算得2020年縣域最高日污水量為50.08萬m3/d,平均日污水量為38.52萬m3/d。
3、污水系統規劃
根據各區域地形特點、經濟發展條件,對全縣污水進行分區集中、處理。
縣城片包括靈溪鎮、觀美鎮、橋墩鎮、藻溪鎮、浦亭鄉、鳳池鄉、蒼南工業園區,由縣城污水廠處理。
龍港片包括龍港鎮、宜山鎮,由龍港污水廠處理。
舥艚片包括望里鎮、錢庫鎮、金鄉鎮、炎亭鎮、舥艚鎮、蘆浦鎮、仙居鄉、括山鄉、新安鄉、臨港工業園區,由舥艚污水廠處理。
馬站片包括馬站鎮、沿浦鎮、霞關鎮、岱嶺鄉、蒲城鄉,由沿浦污水廠處理。
山區片包括南宋鎮、莒溪鎮、赤溪鎮、礬山鎮、大漁鎮、昌禪鄉、騰垟鄉、石砰鄉、五鳳鄉、中墩鄉、鳳陽鄉、漁寮鄉,由各鄉鎮分散處理。
第四十五條 雨水工程規劃
按蒼南縣暴雨強度公式計算:
I = 6.645+3.952lgP
(t+9.571)0.506
式中:I——設計暴雨強度;
P——設計重現期;
t=t1+mt2;
t1——地面集水時間,取10min;
m——延緩係數,明渠m=1.2,暗管m=2.0;
t2——管內雨水流行時間;
設計降雨的重現期應根據匯水面積的用地性質、地形特點等因素來確定。在同一排水系統中可採用同一重現期或不同重現期。重現期一般選用0.5~3年,規劃建議縣城區、龍港鎮等核心城鎮選用2年,錢庫鎮、金鄉鎮等中心城鎮選用1.5年,其他地區選用1年。
第四十六條 電力工程規劃
1、電力負荷預測
蒼南縣2020年預測電力負荷為226.37萬KW。
2、變電所規劃
2020年220千伏變電所供電容載比按1.9考慮,蒼南縣最大負荷 226.37萬KW,需變電容量430.1萬KVA,共需220KV 變電站9座。
2020年蒼南縣域基本靠110KV變電所降壓供給。110KV變電所供電容載比按2.1考慮,共需110千伏變電所44座。
第四十七條 通信工程規劃
隨著行動電話的普及,3G網路建設的推進,以及市民使用習慣,固話數量不會有太大增長。現狀各鄉鎮基本設定了電信機房,隨著通信容量增長需要,對機房進行擴容或局部地區新建機房,每個電信機房用地3~5畝。
移動、聯通機房都是小型建築,可結合地塊開發,布置於建築物底層。
規劃採用光纖接入方式建主幹用戶網,在光纖到小區(廠區)和光纖到樓(單元)以及同軸電纜和Cat5類雙絞線到戶方式建設組團有線電視用戶配線網。
第四十八條 燃氣工程規劃
1、用氣量預測
全縣居民用氣量約3931萬m3/年,其中中心城市為2039.9萬m3/年,鄉鎮為1891.1萬m3/年,公建、工業用氣按居民用氣量的25%計,則全縣用氣量為4913.75萬m3/年。
2、氣源確定
天然氣是理想的城市氣源,但目前尚無明確的來源,可作為蒼南縣遠期氣源;液化石油氣氣源能保證、供氣方式靈活,可作為近期氣源;近、遠期均可採用液化石油氣與空氣的摻混氣作為管道燃氣的氣源,並在天然氣接通後作為調峰氣源。
在蒼南大道與環城南路交界處西側設定一個天然氣門站,占地10ha。
第十章 縣域防災減災與環衛設施規劃

第四十九條 消防規劃

1、消防站規劃
按照消防服務片區的劃分,蒼南縣域共布置消防隊19隊。
表72 各片區消防站(隊)及其裝備規劃一覽表
分布
區域 規劃隊數 站級
類別 裝備
車輛 隊員
人數 服務範圍 備註
靈溪片 3 加強
中隊 20 156 靈溪、鳳池、浦亭、觀美、藻溪 大隊所在地,指揮中心,訓練中心,力量調配中心
龍港片 3 中隊 16 170 龍港 分隊所在隊
兼水上消防隊
宜山片 1 專職隊 2 20 宜山、雲岩
錢庫片 2 專職隊 4 40 錢庫、望里、仙居、新安、括山 分隊所在地
金鄉片 3 專職隊 4 40 金鄉、炎亭、大漁、石砰 兼水上消防隊
馬站片 1 專職隊 3 30 馬站、岱嶺、蒲城
橋墩片 2 專職隊 2 20 橋墩、莒溪、騰垟、五鳳
礬山片 1 專職隊 1 10 礬山、南宋、昌禪、鳳陽
赤溪片 1 專職隊 1 10 赤溪、龍沙、中墩
霞關片 1 專職隊 3 15 沿浦、霞關、漁寮 兼水上消防隊
舥艚片 1 專職隊 1 10 舥艚、蘆浦 兼水上消防隊
2、消防給水規劃
消防給水以市政供水為主,其他水體為輔的消防水源結構。
3、消防通道規劃
建立三級消防通道網路,一級為區域性消防通道,由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組成。二級為區間消防通道由二級公路、三級公路組成。
第五十條 人防規劃
1、人防工程
人防工程布局應符合人防總體防護結構,分片均衡布局;適應人防專業工程隊及時、靈活、全面作戰的要求。
2、地下空間
堅持平戰結合的原則,以蒼南縣城為重點,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與城市人防工程建設緊密結合,取得防空與經濟社會效益雙贏的局面。
第五十一條 地質災害和地震防治規劃
1、防治標準
規劃區屬於地震基本烈度6度設防區,所有新建工程必須按此標準進行抗震設防,不得隨意降低設防標準。
2、地質災害易發區劃分
根據調查縣域地質災害隱患點劃分為高易發區塊、中易發區、低易發區和不易發區。
3、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加緊實施“萬戶避險移民工程”;完善群測群防網路,加強地質災害點監測預報預警;修訂地質災害點的防治方案,調整發放防災明白卡、避險卡;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力度,做好新、老災點的防治工作;區內所有工程建設項目都要進行“地質災害危險評估”,從源頭上預防地質災害;規範人類工程活動,保護地質環境。儘量避免在斜坡地帶進行切坡等工程活動,做好地質災害預防和監測工作;村民建房和其他工程活動要做好預防工作,防止引發地質災害和地基不均勻沉降。
第五十二條 防台防洪排澇規劃
(一)防台規劃
颱風對蒼南的危害主要是帶來強風和強降雨,對民眾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的破壞,同時進而引起山體滑坡、土石流、山洪爆發等自然災害。主要措施:
1、加強防禦颱風工作,建立颱風預警、防禦機制,提早部署抗台工作,明確分工。
2、對水庫安全建立實時的監控,加強庫區大壩進行加固。
3、劃分重點區域、重點防範,針對山區地形特點,做好防禦工作。突出防禦地質災害、防禦小流域山洪暴發、轉移居住在低洼地帶民眾、防禦山塘水庫,及時轉移危險水庫下游區域民眾、轉移居住在危房中的民眾,並採取有力措施防止已轉移出來民眾返回危險區域。
4、為了防止颱風的強風對農村居民點的威脅,在農村居民點布點選址時要避開風口位置。
5、為了防止颱風的強降雨、暴雨,進而引起山體滑坡、土石流、山洪爆發等自然災害對農村居民點構成威脅,建議在農村居民點布點選址要避開地質災害區。
6、農村居民點要建設一定數量能夠避免颱風威脅的防台避難設施,建議結合中心學和公共設施設定。
(二)防洪標準
規劃到2010年,靈溪、龍港達到50年一遇防洪標準,其它重要經濟強鎮達到20年一遇防洪標準,一般建制鎮達到10年一遇防洪標準。橫陽支江達到50年一遇防洪標準。遠期中心城市按200年一遇,中心鎮按100年一遇,一般鎮和集鎮按50年一遇。
(三)防澇標準
規劃縣城和龍港鎮達到20年一遇24小時暴雨24小時排完標準,其他城鎮均達到10年一遇3天降雨4天排至農作物耐淹水深標準。
(四)防洪排澇工程
1、防洪工程
新建町步水庫、三條溪水庫、新建雲遮水庫;續建橫陽支江治理工程;加快“千庫保全”工程建設,全面完成橋墩水庫、吳家園水庫、十八孔水庫、觀美水庫、護法寺水庫、鴨母溪水庫、小源水庫、大岙心水庫、仙岩尾水庫“千庫保全”工程建設;開工建設橋墩水庫溢洪道改建工程。
2、排澇工程
完成朱家站水閘拆建工程,夏橋水閘拆建工程,新建湖前水閘工程,東塘沿線水閘改建等。
第五十三條 水土保持規劃
1、水土保持目標
近期目標是基本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監督管理體系和水土保持監測網路,堅決控制人為活動產生新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到51.7%,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3.85 km2。
遠期目標是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99.82 km2,年均治理9.99 km2,適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全部得到治理,全縣生態環境明顯改觀。
2、水土保持分區
全縣分為四個水土保持分區,分別是東北部平原丘陵區、東南部丘陵海島區、西部山地丘陵區、南部平原丘陵區。
第五十四條 環境衛生設施規劃
1、公共廁所
東北部平原城鎮區近、遠期分別達到224個和285個。
馬站小流域鄉鎮區近、遠期均達到43個。
中部山區城鎮和其它偏遠鄉鎮近、遠期分別達到53個和60個。
2、垃圾轉運站
東北部平原城鎮區近、遠期分別為23座和26座。
馬站小流域鄉鎮區近、遠期同為3座。
中部山區城鎮和其它偏遠鄉鎮近、遠期同為4座。
3、垃圾無害化衛生填埋場
規劃蒼南縣統一布局大型生活垃圾無害化衛生填埋場一座。
中部山區鄉鎮以鎮為單位分別設定小型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衛生填埋場。
4、垃圾焚燒發電廠
規劃蒼南縣生活垃圾發電廠在原址上擴建,增加一台225t/d的焚燒爐生產線,遠期日處理生活垃圾能力可達900噸,可滿足遠期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要求。
5、糞便處理廠
規劃蒼南縣東北部平原城鎮區和西南部馬站小流域鄉鎮區分別布置2處和1處糞便處理廠。
第十一章 縣域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規劃
第五十五條 生態環境劃分與保護規劃
(一)西北水源生態保護區
1、區域範圍:由莒溪鎮、騰垟鄉、橋墩鎮、五鳳鄉、觀美鎮、昌禪鄉、藻溪鎮等7個鄉鎮以及白雲林區、大石林區、石竹岙林區和玉蒼山林區組成,總面積475.28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37.69%,耕地總面積7.68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18.10%。
2、發展方向:加強現有森林植被的有效保護,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為重點,將該區的森林生態系統建設成為以常綠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為主、結構複雜、功能完整、物種多樣性和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的穩定生態系統。大力建設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等生態公益林,保持和提高源頭徑流能力和水源涵養能力;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嚴格劃定禁養區,控制畜禽養殖污染,切實做好莒溪源頭和大中型水庫的水源涵養與水質保護,禁止向水源排放污水和傾倒垃圾。以良好的生態系統資源為依託,發展以嚴格的生態旅遊為主體的生態經濟產業。
本區域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
——飲用水源保護區:橋墩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吳家園飲用水源保護區;挺南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擬建的町步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
——規模化畜禽養殖禁養區:橋墩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吳家園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挺南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各集鎮居民區;玉蒼山風景區。
——濕地保護區:藻溪屬永久性河流濕地,應加強保護,嚴格控制采砂挖石等破壞性活動。
——森林公園保護區:玉蒼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建立以水源涵養為主要生態服務功能的生態功能保護區,通過封山育林和對集水區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控制等措施對蒼南縣最重要的森林生態系統、最重要的飲用水源進行有效保護。
(二)東北城鎮生態協調區
1、區域範圍:由靈溪鎮、金鄉鎮、宜山鎮、望里鎮、龍港鎮、錢庫鎮、仙居鄉、浦亭鄉、雲岩鄉、鳳池鄉、括山鄉、新安鄉等12個鄉鎮組成,總面積354.3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8.10%,耕地面積23.14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54.52%。
2、發展方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優勢城鎮輻射功能,促進資源重組和優勢互補,促進社會經濟和生態平衡,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生態系統;加強城鎮綠化建設,通過生態廊道、鍥形綠帶等營造城市綠地系統;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力度,控制環境惡化趨勢。重點發展生態型工業、現代服務業等生態型產業。
本區域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
——規模化畜禽養殖禁養區:城市規劃區以及上風向2公里範圍;各集鎮建成區及鄉鎮居民集中區。
(三)西南礦山生態恢復區
1、區域範圍:由礬山鎮、南宋鎮2個鄉鎮組成,總面積75.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5.95%,耕地面積0.54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1.28%。
2、發展方向:通過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繼續加強礬煙治理,開展礬山溪小流域綜合整治,對水尾山、雞籠山進行復墾,對現有林區進行林分改造,改善水土流失狀況,逐步恢復良好的生態環境。
本區域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
——規模化畜禽養殖禁養區:礬山鎮、南宋鎮建成區及居民集中區。
(四)東南農林生態發展區
1、區域範圍:由岱嶺鄉、鳳陽鄉、蒲城鄉、馬站鎮4個鄉鎮組成,包括縣風力發電試驗場。總面積87平方公里,占全縣的6.90%,耕地2.91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6.87%。
2、發展方向:加強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從根本上解決發展的“瓶頸”問題;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及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控制和減少各類面源污染;加強小流域治理,保護溪、河、渠、塘等生態相對完整區域;以馬站特產地保護為代表大力發展生態型效益農業、生態林業,建設一批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生產基地,建立一個良性循環的農業生產系統。
本區域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
——飲用水源保護區:十八孔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鐵場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
——規模化畜禽養殖禁養區:十八孔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鐵場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各鄉鎮建成區及居民集中區。
(五)東部海岸帶與島嶼生態建設區
1、區域範圍:由漁尞鄉、石砰鄉、中墩鄉、龍沙鄉、赤溪鎮、沿浦鎮、大漁鎮、蘆浦鎮、炎亭鎮、舥艚鎮、霞關鎮等11個鄉鎮及全縣海域組成,陸地總面積269.5平方公里,占全縣的21.37%,海域面積3700公里。耕地面積7.55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17.80%。
2、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開展生態養殖;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建設農田防護網和城鎮公共綠地,建設海岸防護工程和海島防護林體系;協調好城市建設與濕地保護的關係,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禁止在適宜種植紅樹林等有重大生態價值物種的地區圍墾造地,禁止砍伐紅樹林;加強海域和灘涂、港灣的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嚴格執行休漁期、禁漁區制度,改變作業方式,減輕捕撈強度;加強對七星島、北關島等島嶼珍稀與瀕臨植物的保護。
本區域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
——濕地保護區:沿海岸線各處潮間帶海灘、淺海水域均屬於濕地保護區範圍,應加強保護,加強濕地周圍污染治理,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多樣性。尤其要控制圍墾的規模和速度,儘量將圍墾造地造成的環境影響減到最小。
——規模化畜禽養殖禁養區:各鄉鎮建成區;漁寮風景旅遊區;炎亭風景區;淺海養殖區。
——風景名勝保護區:漁寮風景旅遊區;炎亭風景區。

第十二章 縣域農村居民點體系規劃

第五十六條 農村居民點體系結構和職能
本規劃將蒼南農村居民點體系分為集鎮、中心村、基層村三個層次。
集鎮:聯繫鎮與中心村的紐帶。以其較好的經濟、產業帶動周邊村莊的發展,以其較好的基礎設施為周邊村莊提供公共服務。
中心村:以其較好的基礎設施為周邊村莊提供公共服務,有條件的中心村發展無污染的特色加工產業。
基層村:各村居民聚居點,提供居住功能,並發展農業產業。
第五十七條 農村居民點體系規劃
1、鄉集鎮規劃
規劃考慮縣域空間的總體布局和中心城市的擴展,以及自然環境和交通等因素影響,並且考慮服務半徑等因素,建議在條件成熟時進行鄉鎮的撤併,減少鄉鎮數量。
(1) 引導周邊鄉村人口向鄉集鎮集中,對沒有發展優勢和現狀規模較小的鄉、村實施合併、整理,以利於集中建設和成片開發,營造一定的規模效應。
(2)鄉集鎮主要為相應的鄉村地域提供基本的教育、醫療、生產和生活等社區性服務,而不是去重點發展產業,原則上不準予大規模的工業開發。積極引導這些區域已有的工業企業向相應的城鎮組團級工業園區集中,堅持走集約化道路。
(3)遵循“區域設施共享”的原則,按照集鎮的發展規模配置相應數量、層次與級別的醫療、教育、文娛等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市政設施,建立外通內暢的交通體系。
(4)鄉集鎮的總體規劃需對空間布局作出具體安排,提高土地的集約利用。
(5)鄉集鎮是城鎮功能的重要補充單元,也是體現景觀特色的重要空間。鄉集鎮的建設應結合周邊自然環境條件,營造獨有的景觀特色,豐富蒼南縣域的空間景觀形象。
2、中心村規劃
本次規劃共設定96箇中心村。
表79 各鄉鎮中心村布點規劃一覽表
序號 鄉鎮 中心村數量(個) 中心村
1 靈溪 15 渡龍、大觀、滬山、水頭、靈江、壩頭、燕頭(浦亭)、浦南、靈浦、浦內洪(鳳池)、大坡(鳳北)、華陽(樓下)、嶺腳、坡南、盛陶
2 龍港 16 黃中、海頭、岑浦、雙龍、陳華垟、張西、張東、余南、二河、林家院、儒橋頭、方城底、七二、陳處、倪前、黃庫
3 金鄉 5 夏八美、河頭、湯鑒洋、半浹連、湖裡
4 錢庫 5 林家塔、前吳、洋東、項西、夏口
5 宜山 2 珠東、上水門
6 橋墩 6 矴步頭、古樹、黃檀、莒溪、西廳、橋南
7 馬站 3 城門、中魁、中姑
8 礬山 3 中村、埔坪、頂村
9 赤溪 3 白灣、信置、流歧岙
10 望里 3 北茶寮、北岙、下堡
11 南宋 1 垟豐
12 霞關 3 南坪、澄海、庫下
13 大漁 2 大岙、漁岙
14 炎亭 1 崇家岙
15 龍沙 1 安峰
16 雲岩 3 山前、雲岩、金中
17 仙居 3 仙平、柘園、神宮橋
18 括山 3 南垟、西張莊、尤家園
19 石砰 2 興岙、坑南
20 五鳳 2 嘉同、八畝後
21 鳳陽 1 鳳陽
22 蒲城 1 興蒲
23 岱嶺 1 富源
24 漁寮 2 霧城、王孫
25 昌禪 1 興昌
26 騰垟 1 騰垟
27 新安 3 東社、管店、鑒橋、
28 中墩 1 中墩
29 沿浦 3 嶺尾、木林、斗門頭
3、鄉村居民點建設引導
(1)鄉村居民點規模
鄉域人口發展規模為1-3萬,中心村考慮到基層服務設施配套的經濟性,人口發展規模不宜小於3000人,山區可適當減少;基層村人口發展規模為500-3000人。對於小於500人的鄉村居民點原則上都要進行撤併。
(2)人均建設用地指標
對於鄉村居民點,其人均建設用地指標宜控制在80-100 m2/人,當發展用地偏緊時,可控制在60-80 m2/人。對於村民不斷減少的村莊,要按照國家土地政策對其承包地、宅基地及時調整,退房還田,進行復墾,逐步消滅“空心村”現象。
(3)土地調整要求
對於撤併的村莊人口要向中心村和城鎮集中,原有的村莊要通過土地整理,進行打基還田並復墾。
對於村民不斷減少的村莊,要按照國家土地政策對其承包地、宅基地及時調整,退房還田,逐步消滅“空心村”現象。
通過宅基地的置換和打基還田等措施實現建設用地的占補平衡。
(4)特色村莊的保護和控制
蒼南縣域內擁有國家級文保單位6處,省級文保單位4處,縣級文保單位46處,形成許多有特色的村莊。現有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金鄉鎮,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碗窯村。
(1)做好現有省市級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的保護工作,認真編制保護性規劃,劃定保護和控制範圍。
(2)積極做好特色村莊的挖掘工作,在現有文物保護單位的基礎上,整合村莊歷史建築,改善村莊環境和面貌,積極申辦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如赤溪鎮過溪村、漁寮鄉霧城村、龍港鎮張家堡村、藻溪鎮盛陶村等。
4、鄉村居民點公共服務設施配套
鄉集鎮需配置的公共設施主要有:鄉政府、初級中學(根據規模需要配設)、中心國小、中心幼稚園、基層衛生院、百貨商店(超市)、電信郵政所等。
中心村需配套的公共設施有:村民居委會、中心國小、中心幼稚園、衛生所、儲蓄所、基層服務網點等。
基層鄉村居民點需配套的公共設施有:幼稚園、便利店等。
水廠、污水處理廠、變電所、垃圾集中中轉站等市政設定原則上集中在鄉集鎮設定,可通過管線、收集系統等覆蓋到下一層次。在中心村、基層村可以設立基本的生活垃圾與生活污水收集與簡易處理系統。

第十三章 縣域近期建設規劃

第五十八條 規劃年限
近期建設規劃年限為2006年-2010年。
第五十九條 城鄉人口與用地規模
至2010年,蒼南縣域常住總人口達到13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8萬人,農村人口63萬人;規劃到2010年蒼南城鄉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11095公頃,其中城鎮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6055公頃,農村居民點人均用地控制在80平方米,農村居民點用地總量控制在5040公頃。
第六十條 近期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
(一)城鄉空間布局規劃
近期城鎮建設的重點為靈溪中心城區、龍港中心城區以及北部城鎮群建設。兩大中心城區近期的主要任務是繼續完善城市功能,加強對老城區的改造及新城區的建設,加強靈溪—龍港之間的主骨架道路聯繫,統籌安排兩大中心城區的功能布局。北部城鎮群的宜山、錢庫、金鄉、望里、蘆浦、巴艚、藻溪等城鎮加強交通聯繫,合理安排工業、旅遊、公共設施,完善城鎮功能,推進北部城鎮群各城鎮之間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其他城鎮根據需要適度發展,對現狀城鎮鎮區以及未來發展區域進行有效控制,逐步引導城鎮按城市標準建設住宅小區,改善生態環境,提供城鎮生活質量。
(二)工業基地建設
近期重點建設蒼南工業園區、臨港產業基地及沿龍金大道產業帶建設。結合江南圍墾工程的開展,龍港中心城區的工業向東部沿海轉移,初步形成新的產業增長空間。
(三)交通設施建設
近期重點完成溫福鐵路蒼南段、78省道改建工程(含漁寮支線)、104國道蒼南二期工程、靈溪至龍港主骨架道路(靈龍大道)、環海公路(龍港至巴曹段)、龍港世紀大道、橋墩至玉蒼山進口段等道路建設。
近期重點完成蒼南中心漁港、靈溪站前客運中心、龍港新客運中心和龍港客貨運中心建設。
(四)社會設施建設
近期重點建設縣城新區教育園區、龍港高級中學龍港實驗中學宜山一中、縣疾控中心、靈江山海協作示範區異地扶貧、下山移民扶貧工程、縣圖書館、龍港圖書館、廣電網路數位化工程等社會設施。
近期建設龍港市民購物廣場。
(五)現代服務設施建設
近期重點建設海口景區開發一期、玉蒼山生態旅遊綜合開發、礬山工業旅遊綜合開發、馬站農業生態休閒園、溫州海濱渡假山莊、漁寮後槽陽光沙灘、漁寮山地賓館、漁寮接待中心、靈溪休閒娛樂中心、江南休閒中心、浙閩裝飾材料城、溫州家居禮品市場、龍港裝飾建材市場、龍港印刷材料市場、浙閩輕工城、錢庫商廈、龍港物流中心、浙閩邊貿物流中心二期、靈溪倉儲中心、龍港倉儲中心、龍港飯店、靈溪東方大酒店、龍港新龍華大酒店和龍港江南賓館等現代服務設施。
(六)市政設施建設
近期重點建設蒼南縣城引水工程一期、珊溪水庫向蒼平供水工程一期、蒼南縣城第三水廠、龍港第三水廠、龍港水廠擴建、靈溪污水處理工程、龍港污水處理工程、巴曹污水處理工程、蒼南垃圾發電廠、靈溪鎮城市管道燃氣工程、龍港管道燃氣工程、浙江蒼南發電廠、蒼南皇帝坪風電項目、蒼南縣北關島風電項目、220千伏輸變電工程、110千伏輸變電工程、35千伏輸變電工程等市政設施。
(七)生態環境建設
近期重點建設江南海塗圍墾工程、橫陽支江治理工程、蒼南縣(靈溪鎮)城防工程、滬山內河治理工程、肖江塘河治理工程、矴步水庫、千庫保全工程、朱家站水閘除險加固、夏橋水閘、湖前水閘、其他河道治理工程、三條溪水庫、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表87 近期重點建設項目一覽表 單位:億元
序號 項目名稱 建設性質 建設年限 建設規模 總

資 2005年底完成 十一五 備註
總投資 財政資金
一、農林水利設施
1 蒼南縣江南海塗圍墾工程 續建 2005-2011 圍墾海塗4.34萬畝 9.44 0.94 7 0.6
2 橫陽支江治理工程 新建 2006-2010 河道整治17公里 0.8 0.8 0.8
3 蒼南縣(靈溪鎮)城防工程 新建 2006-2010 城北防洪堤及滬山內河治理9公里,城區河道23公里,大觀、渡龍片城防工程 1.2 1.2 1.2
4 滬山內河治理工程 新建 2006-2007 河道治理12公里 0.2 0.2 0.2
5 肖江塘河治理工程 新建 2006-2010 河道治理8公里 0.27 0.27 0.27
6 矴步水庫 新建 2007-2009 總庫容983萬立方米 0.72 0.72 0.72
7 千庫保全工程 續建 2003-2010 共15座(包括標準化建設) 1.09 0.23 0.86 0.86
8 朱家站水閘除險加固 拆建 2006-2008 孔徑5×8米,排水流量1140立方米/秒,加固或拆建 0.7 0.7 0.7
9 夏橋水閘 拆建 2006-2008 孔徑5×5米,排水流量345立方米/秒 0.23 0.23 0.23
10 湖前水閘 拆建 2007-2008 孔徑2×5米,排水流量150立方米/秒 0.15 0.15 0.15
11 三條溪水庫 新建 2010-2012 總庫容1000萬立方米 0.5 0.2 0.2
12 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新建 2006-2010 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1平方公里 0.32 0.32 0.32
13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新建 2006-2010 加固水庫、山塘100座,三面光渠道300公里,泵站改造300千瓦,河道疏浚500公里 0.25 0.25 0.25
14 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 續建 2005-2008 鄉鎮飲供水工程 0.65 0.05 0.60 0.60
15 江南平原內河治理工程 新建 2006-2012 河道治理120公里 0.8 0.4 0.4
16 其他河道治理工程 新建 2006-2012 治理藻溪、浦亭、觀美、馬站平原20公里 0.2 0.1 0.1
二、能源設施
17 浙江蒼南發電廠 新建 2007-2013 6×100萬千瓦燃煤發電機組 240 50
18 蒼南皇帝坪風電項目 新建 2006-2008 裝機3.25萬千瓦 2.6 2.6
19 蒼南縣北關島風電項目 新建 2006-2008 裝機1.35 萬千瓦 1.2 1.2
20 220kv輸變電工程 新建 2006-2010 靈溪等5個220kv輸變電工程 8 8
21 110kv輸變電工程 續建 2005-2010 全縣21個110kv輸變電工程 6.04 0.12 5.92
22 35kv輸變電工程 續建 2005-2010 塔里等9個輸變電工程 0.25 0.135 0.115
23 南關島10萬噸燃料中轉庫 新建 2006-2010 10萬噸燃料中轉庫 2 2
24 羅家山風電場 新建 2010 3萬千瓦 3
25 燕窩風電場 新建 2010 4萬千瓦 4
三、交通設施
26 溫福鐵路蒼南段 續建 2005-2008 一級國鐵,全長23.795公里 20 2.5 17.5 3.8
27 78省道改建工程(含漁寮支線) 改建 2005-2010 二級公路,全長55公里 5.76 0.63 5.13 1.5
28 104國道蒼南二期工程 續建 2008-2010 一級公路,全長6.539公里 0.82 0.27 0.55 0.165
29 環海公路(龍港至舥艚段) 新建 2006-2010 一級公路,全長11公里 2.3 2.3 時代大道
30 靈龍大道 新建 2008-2010 一級公路,蒼南大道到龍金大道段長9.4公里 3 3
31 龍港世紀大道 續建 2003-2009 一級公路,全長9.6公里(四期2.6公里) 3 2.3 0.7 0.7
32 縣城新區路網工程 新建 2006-2010 全長16.5公里 2.68 2.68 2.68
33 橋墩至玉蒼山進口段 改建 2006-2008 三級公路,全長5公里,項目前期 0.3 0.3 0.3
34 蒼南中心漁港 新建 2008-2012 國家級中心漁港,5.6平方公里 0.9 0.4 0.4
35 蒼南溫福鐵路站房及廣場 新建 2008-2010 22公頃 0.8 0.8
36 鐵路蒼南站前客運中心 新建 2007-2009 用地80畝 0.5 0.5
37 龍港客運中心站 新建 2006-2008 用地100畝 0.5 0.5
38 龍港客貨運中心 新建 2006-2008 用地60畝 0.4 0.4
39 南金公路(濱海大道)蒼南段 新建 2008-2011 一級公路17.87公里 14 10 7
40 靈溪至龍沙公路 新建 2009-2012 一級公路16.2公里 4 3 2
41 靈溪北站 新建 2008-2009 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 0.25 0.25
四、社會發展設施
42 蒼南縣城新區教育園區 新建 2006-2010 用地240畝 2 2 2
43 龍港高級中學 遷建 2007-2009 用地200畝,設60個班級 1.2 1.2 1.2
44 龍港實驗中學 續建 2004-2007 用地100畝 0.5 0.5 0.5
45 宜山一中 擴建 2007-2009 用地60畝,兩校區撤併 0.2 0.2 0.2
46 縣疾控中心 新建 2006-2008 用地20畝,建築7500平方米 0.23 0.23 0.23
47 蒼南工業園區 續建 2003-2013 用地5.8平方公里 6.2 3.5
48 下山移民扶貧工程 續建 2005-2010 整村搬遷安置 0.8 0.8
49 蒼南縣圖書館 新建 2006-2008 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 0.2 0.2 0.2
50 龍港圖書館 新建 2007-2009 100萬冊藏書 0.12 0.12 0.12
51 蒼南九龍生態園 新建 2006-2010 集旅遊,文化等產業為一體的生態式公墓 1 1
52 縣糧食儲備中心庫 新建 2006-2008 用地45畝,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庫容0.8萬噸 0.35 0.35 0.35
53 人民醫院住院綜合樓 新建 2008-2010 26000平方米 0.78 0.78
54 縣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綜合樓 新建 2008-2011 17500平方米 0.55 0.55 0.5
55 縣公共衛生大樓 新建 2009-2012 8500平方米 0.255 0.2 0.2
56 縣體育館、游泳館、體育場 新建 2008-2009 體育館23000平方米,游泳館10000平方米,體育場15000平方米 1.05 1.05 1.05
五、現代服務業項目
57 海口景區開發一期 新建 2006-2008 用地142.3畝,產權式酒店遊艇俱樂部等 1.2 1.2
58 玉蒼山生態旅遊綜合開發 新建 2006-2010 旅遊休閒度假,探險古村落保護等 1 1
59 礬山工業旅遊綜合開發 新建 2006-2010 工業旅遊、礦洞開發 1 1
60 馬站農業生態休閒園 新建 2006-2012 生態酒店、果園等 1 0.8
61 溫州海濱渡假山莊 新建 2006-2007 一期用地11畝 0.25 0.25
62 漁寮後槽陽光沙灘 新建 2006-2010 用地300畝 2 2
63 漁寮山地賓館 新建 2006-2008 用地24畝 0.6 0.6
64 漁寮接待中心 新建 2006-2010 旅遊區,帆船、帆板俱樂部 0.3 0.3
65 靈溪休閒娛樂中心 新建 2006-2010 用地45畝 0.9 0.9
66 江南休閒中心 新建 2006-2008 用地30畝 0.6 0.6
67 浙閩裝飾材料城 新建 2006-2010 用地120畝 1.5 1.5
68 溫州家居禮品市場 新建 2006-2008 用地86畝 1.5 1.5
69 龍港裝飾建材市場 新建 2006-2009 用地200畝 2 2
70 龍港印刷材料市場 新建 2006-2008 用地125畝 1.7 1.7
71 浙閩輕工城 續建 2004-2006 用地90畝 1.26 0.6 0.66
72 錢庫商廈 新建 2006-2009 用地16.2畝 0.7 0.7
73 龍港物流中心 新建 2006-2010 用地300畝 2 2
74 浙閩邊貿物流中心二期 新建 2006-2012 用地300畝 1.45 1
75 靈溪倉儲中心 新建 2006-2010 用地200畝 0.6 0.6
76 龍港倉儲中心 新建 2006-2010 用地150畝,一期50畝 0.5 0.5
77 靈溪東方大酒店 新建 2006-2008 用地36畝,建築3.1萬平方米 1.5 1.5
78 龍港飯店 新建 2006-2010 用地63.2畝,建築4.3萬平方米(五星級) 1.65 1.65
79 龍港新龍華大酒店 新建 2006-2010 用地8畝,建築2.4萬平方米 1 1
80 龍港江南賓館 新建 2006-2008 用地10畝,建築2.3萬平方米 1 1
六、城市基礎設施
81 蒼南縣城引水工程一期 新建 2006-2008 遠期引水規模20萬噸/日,一期7萬噸/日 0.694 0.694
82 珊溪水庫向蒼平供水工程一期 新建 2006-2011 引水規模為55萬噸/日,一期10萬噸/日 1.5 1.2
83 蒼南縣城第三水廠 新建 2006-2012 遠期日供水12萬噸,近期6萬噸 1.5 1
84 龍港第三水廠 新建 2007-2010 供水10萬噸/日 1.2 1.2
85 龍港水廠擴建 擴建 2006-2007 用地40畝, 擴建供水至10萬噸/日 0.3 0.3
86 靈溪污水處理工程 續建 2006-2008 處理污水6萬噸/日 1.33 1.33 0.8
87 龍港污水處理工程 新建 2006-2008 處理污水12萬噸/日 3.18 3.18 1.2
88 舥艚污水處理工程 新建 2010-2012 處理污水6萬噸/日 1.33 1.33 0.4
89 臨港產業基地濱海水廠 新建 2008-2012 總供水12萬噸,一期6萬噸 1 0.5
90 蒼南垃圾發電廠 續建 2005-2007 年處理生活垃圾14.6萬噸 1.56 0.18 1.38
91 靈溪鎮城市管道燃氣工程 新建 2006-2010 供氣人口15萬人 1 1
92 龍港管道燃氣工程 新建 2006-2010 供氣人口15萬人 1 1
93 龍港市民購物廣場 新建 2006-2008 用地270畝 18 18
94 縣城安居工程三期 在建 2006-2007 用地70畝,建築面積6.6萬平方米 0.84 0.84
95 龍港安居工程 新建 2006-2007 用地90畝,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 1.33 1.33
96 靈溪鎮老城改造工程 新建 2006-2010 用地750畝 3 3
97 錢庫老城改造工程 新建 2006-2010 用地150畝,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 3 3
98 龍港鎮老城改造工程 新建 2008-2012 用地300畝,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 6 6
七、先進制造業
99 蒼南工業園區 續建 2006-2010 規劃用地29平方公里,本期開發4500畝 36 36
100 蒼南臨港產業基地 新建 2006-2010 規劃面積32平方公里,啟動區3400畝 36 36 含漁港經濟區
101 龍港城東工業功能區 續建 2002-2006 總規劃用地1000畝 8 8
102 鄉鎮工業功能區 新建 2006-2010 宜山/錢庫/金鄉各900畝,其他鄉鎮800畝 21 21
103 北關島造船廠 新建 2008 萬噸和5萬噸級船塢各一座 0.8
八、房地產
104 “十一五”規劃,房地產計畫投資40億元,(已批項目總投資30億元),總用地約2500畝。 40 40

第二部分 靈溪中心城區規劃

第十四章 靈溪片區發展規劃

第六十一條 片區空間布局
1、總體框架
根據本片區地形條件、資源稟賦、發展戰略及發展條件等,將本片區空間布局框架確定為“南北兩片、一城兩鎮”:
“南北兩片”:靈溪片區三面環山,森林密布,中間由鐵路、高速、104國道、等交通廊道及防洪廊道將全區分為南北兩大片區,主要為山林農田水庫等生態保育區,屬於應控制適度開發,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和旅遊休閒等產業。其中北側以浦亭石聚堂風景區的“山石”生態景觀為特色,南側以藻溪、公婆石郊野休閒園等“河湖”景觀為特色進行旅遊策劃開發。
“一城兩鎮”:指靈溪中心城區和觀美、藻溪兩個中心城鎮。是靈溪片區核心發展的建設區域,在遠期可能的條件下,可考慮統一合併納入中心城區。
2、城鄉布局規劃
按照重點突出中心城區建設,擴大中心城區規模,以滿足其作為區域性中心城鎮的要求,帶動區域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針對蒼南城市目前中心城區周邊城鎮規模小的矛盾,推進靈溪片區鎮村體系整體發展,針對目前農村居民點過於分散的情況,將農村居民點納入整體規劃範疇。規劃按照“一城二鎮多點”的鎮村體系結構進行整體規劃。
(1)“一城”——靈溪中心城區:
目前規劃區內,靈溪不論從規模上還是地位上都要遠遠超越其它鄉鎮,同時靈溪鎮又承擔著周邊鄉鎮的教育、醫療衛生等中心功能,因此將靈溪作為規劃區內的中心城鎮。考慮到浦亭、鳳池兩鄉的具體情況,規劃將其納入靈溪中心城區。
靈溪中心城區布局見後。
(2)“二鎮”——觀美、藻溪兩個衛星城鎮:
將觀美和藻溪作為中心城區外圍的重點衛星城鎮,遠期考慮將其納入中心城區。
①觀美:
該鎮是靈溪片區西部一個各方面有一定基礎的城鎮,交通便利,同時有一定的工業農業基礎。
A、發展規模:
201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2.6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0.8萬人;202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2.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1.2萬人。201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60公頃,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100公頃,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90公頃,發展備用地規模30公頃。
B、規劃布局:
規劃將觀美作為西部的重點鎮來帶動規劃區西部的發展。規劃由傳統席草和時鮮蔬菜農業觀光區、農副產品加工區、城鎮建設區和發展備用地四部分組成。規劃將水霞線改線,與高速公路出入口相連線,提高等級為二級公路,沿新水霞線布局一些加工業,充分發揮觀美鎮的席草優勢,大力開展席草的特色加工,開發席草的各種產品。作為靈溪縣城的蔬菜基地,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同時,也可以利用交通優勢,引進一些勞動密集型的加工企業。將橫陽支江觀美一段截彎取直,增加觀美段的防洪能力,同時減輕現狀鎮區北部橫陽支江的防洪壓力,使鎮區可以結合這條水道建設一些親水性的設施,供居民使用。最佳化完善鎮區內的用地布局,對現狀鎮區西部片區進行有效的改造和拆除重建,同時帶動鎮區向西部方向發展,將觀美的建設重點由東部改變為西部,儘快實現於改道的水霞線相接。完善鎮區內的基礎設施配套,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加快周邊村莊的遷移,將大量居民吸引到鎮區居住。
②藻溪:
藻溪鎮作為規劃區南部的一個城鎮,同時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旅遊資源,同時離靈溪的直線距離也是很近,這將有利藻溪和靈溪共同發展建設一些適宜的項目,共同發展。
A、發展規模:
201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3.2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0.7萬人;2020年鎮域人口規模為2.5萬人,城鎮人口規模為1萬人。201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50公頃,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80公頃,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105公頃,發展備用地規模20公頃。
B、規劃布局:
規劃將鎮區主要向西向北發展,完成與公婆石景區的銜接。整個鎮區由於地形因素,成一個帶型發展。規劃中,將中心城區與高速公路接入道路延伸到公婆石,來提高公婆石的交通可達性,結合公婆石布置部分休閒娛樂服務區。利用周圍地勢,結合水系,製造幾處水面,使得山水相映,來增加這一處景區的觀賞性。規劃藻溪鎮內原則上不設立工業用地,保持藻溪的生態性,以環境為吸引之處和品牌,來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改造藻溪至望里的公路為二級公路;改造藻溪經繁枝村至雲岩的公路為二級公路。改造藻溪至炎亭的公路為二級公路(山區內可降為三級公路)。
(3)“多點”——中心村
依據縣域總規,靈溪片區內將考慮浦亭、鳳池鄉併入靈溪城區,考慮其鄉政府駐地的規模和人口較多,有一定的基礎,規劃在其鄉政府駐地設立中心村,因此本片區農村居民點分為中心村、基層村二個層次。靈溪片區內農村居民點規劃農村總人口8萬人,15箇中心村27個主要基層村,中心村平均規模約3000人,基層村平均規模約1000人。農村居民點人均建設用地指標宜控制在60-80 m2/人。
A、中心村的選定和布局:
中心村是具有一定人口規模和較為齊全的公共設施的新型農村,介於集鎮和基層村之間,以其較好的基礎設施為周邊村莊提供公共服務,有條件的中心村發展無污染的特色加工產業。規劃確定渡龍、大觀、滬山、水頭、靈江、壩頭、燕頭(浦亭)、浦南、靈浦、浦內洪(鳳池)、大坡(鳳北)、華陽(樓下)、嶺腳、坡南、盛陶等15箇中心村,其中渡龍、大觀、滬山、水頭、靈江等5個原辦事處中心村及燕頭(浦亭)、浦內洪(鳳池)等中心村人口規模3000-5000人,其他中心村人口規模2000-3000人,合計中心村總人口約40000人。
B、基層村布局:
在中心村以下保留一批基層村,作為各村居民聚居點,提供居住功能,可有少量公共設施,並發展農業產業。規劃確定嶺前、葉家垟村等27個主要基層村及其他一般基層村,平均人口規模約1000人,基層村總人口約40000人。

第十五章 中心城市性質與規模

第六十二條 城市規劃區範圍
城市規劃區的確定為城市的長遠發展和建設留有必要和足夠的用地,保證城市空間布局的合理性,有利於安排各項市政基礎設施,兼顧行政區劃分的可能,使規劃與管理相協調。根據蒼南縣域總體規劃,蒼南靈溪中心城市規劃區範圍為靈溪片區內所轄的三鎮兩鄉,包括靈溪鎮、觀美鎮、藻溪鎮三鎮和鳳池鄉、浦亭鄉兩鄉。土地總面積是246km2。
第六十三條 城市性質
靈溪中心城市性質定位為:鰲江流域重要組成部分,蒼南縣行政、工貿、交通和文化中心,浙南閩東北邊界重要的工貿中等城市。
第六十四條 規劃規模
1、人口規模
根據蒼南縣域人口預測和人口規模分配,確定蒼南縣中心城市(包括靈溪鎮、藻溪鎮、觀美鎮、浦亭鄉、鳳池鄉)2010年總人口為31.5萬人,城鎮人口為19.6萬人;2020年總人口為38萬人,城鎮人口為30萬人。
2、用地規模
根據縣域總體規劃要求,到2010年,靈溪中心城市的人均建設用地面積約為104平方米,城市建設用地總面積約為20.5平方公里;到2020年蒼南中心城市人均建設用地面積約為93平方米,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約為28平方公里,發展備用地面積為7.5平方公里。

第十六章 中心城區用地布局規劃

第六十五條 用地布局結構
規劃形成“一心二軸,兩片聯動、扇形擴展”格局。
(一)“一心”——城區中心
位於站前大道東側集中布置行政、商業、文化體育中心,與橫陽支江和肖江塘河濱江綠帶和城市廣場空間有機結合,營造出具有吸引力的城市中心氛圍,形成城市中心亮點。從中心的選址來看,位於站前路一側成片開發,有利於中心區功能的組織和形成一定的內聚力,避免一般城市中心沿路發展帶來的矛盾。同時,站前大道以東區域位於未來城市發展中心位置,自然景觀環境良好。
(二)“二軸” ——公共服務軸和商貿物流軸
1、商貿物流軸:結合靈溪北側的新104國道、溫福鐵路、高速公路等對外交通走廊集中布置商貿、市場、物流等用地,利用對外的便利交通條件,結合蒼南縣現有的優勢產品,如家具市場、水產品市場、參茸市場等,形成以物流中心和商務中心建設為重點的東西向城市商貿流通功能軸。
2、公共服務軸:沿站前大道兩側區域集中了城市主要公共設施,在形成城市行政文化、體育休閒、商業中心的基礎上,進一步向北延伸至火車站站前廣場綜合商貿功能園區;向南延伸至橫陽支江以南區域,並在最南端控制城市旅遊休閒用地。該帶不僅是城市公共服務功能集中軸,也是最能夠體現城市現代化形象的景觀帶。
(三)“兩片聯動”——城市西片和東片
以站前大道的城市公共服務軸為界,將靈溪城區分為西片和東片。“西片”指站前大道以西的老城區,橫陽支江和肖江塘河兩條主綠化軸之間的交叉地塊內,形成西片中心,保留原有城市傳統商業功能,靈山公園和城市廣場形成城市綠心。“東片” 指站前大道以東的新城區,北部交通條件優越,結合工業區建設與對外交通設施形成新型商、工、貿、住綜合區,中部城市中心建設形成體現城市公共活動空間為主的新區,南部自然環境優越,拓展城市適居功能和旅遊休閒功能,適當發展旅遊地產等,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城市活力。
(四)“扇形擴展”
“扇形擴展”是指就總體而言,城市向東滾動發展的基礎上適當向南拓展形成“扇形擴展”態勢,在改善路格線局基礎上,以新區開發確立新型功能區在城市功能最佳化中的地位,帶動老城改造,完善城市生活網絡,東西聯動滾動推進,使整個城市的擴展合理有序,協調穩步地形成有機的生態城市、適居的創新城市方向發展。
第六十六條 用地布局規劃
(一)居住用地規劃
居住用地分布在靈溪鎮的舊城區與新區內。居住用地976.36公頃,居住總人口約27.8萬人。東片結合行政中心建設向南方向逐步擴展,同時為工業區的發展提供配套服務,以小區或街坊形式進行開發建設;西片依託老城區,對現有住宅用地進行整合。
在新區開發建設或老區改造過程中,應配備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尤其應加強社區一級公建設施配套。
規模預測:中國小校建設仍是今後住宅開發配套的主要內容之一。根據《溫州市教育設施(學校)規劃》,幼稚園的千人指標為30-35人/千人;國小的千人指標為75-85人/千人;國中生的千人指標為35-40人/千人;高中生的千人指標為35-40人/千人,普高與中職各占高中段比例的50%。
高中:中心城區高中段學校結合縣域人口、產業、空間等因素進行布局,不能局限於靈溪中心城區範圍,必須考慮發揮中心城區的輻射作用。根據縣域總體規劃要求,於靈溪中心城區規劃範圍內須設定7所普高與3所中職。
表91
序號 學校名稱 規劃措施 班級數 學生數(人) 用地面積 備註
(班) (M2)
1 蒼南中學 選址遷建 60 3000 11700 渡龍山以東
2 靈溪中學 調整保留 12 600 28914 調整辦學規模
3 靈溪第二高級中學 調整保留 36 1800 60366  
4 靈溪第三高級中學 調整保留 18 900 29271 外遷黨校、教師進修學校,原址用於三高擴建
6 勤奮中學 調整保留 12 600 17176  
7 蒼南新高 選址新建 60 3000 117000  
小計   198 9900 264427  
1 縣一職技校 調整保留 54 2700 57710  
2 縣二職技校 調整保留 18 900 18057  
3 蒼南職業教育中心 選址新建 60 3000 168712 中心區東
小計   132 6600 244479  
合計   330 16500 508906  
國中:中心城區規劃國中9所,210班,共有10500名學生,其中調整保留學校8所,選址新建學校1所,詳見下表。
表92
序號 學校名稱 規劃措施 用地面積(M2) 班級數(個 ) 學生數(人) 備註
1 靈溪鎮一中 調整保留 18031 24 1200 生均用地面積達>省標Ⅲ類,<省標Ⅱ類;生均建築面積達省標Ⅱ類
2 靈溪鎮二中 調整保留 21500 24 1200
3 靈溪鎮三中 調整保留 28807 24 1200
4 靈溪鎮四中 調整保留 16641 18 900
5 靈溪鎮五中 調整保留 16883 18 900
6 民族中學 調整保留 14485 12 600
7 新星中學 調整保留 12627 12 600
8 規劃中學 選址遷建 93925 36 1800 原靈溪中學地塊
9 實驗中學 選址新建 51316 42 2100 生均用地面積達Ⅰ類,生均建築面積達省標Ⅰ類
10 合計 274215 210 10500  
國小:中心城區規劃國小19所,522班,共有23490名學生,其中調整保留學校8所,選址遷建學校2所,選址新建學校9所,詳見下表。
表93
序號 學校名稱 規劃措施 用地面積(M2) 班級數(個 ) 學生數(人) 備註
1 靈溪鎮一小 調整保留 37097 36 1620 生均用地面積達省標Ⅰ類,生均建築面積達省標Ⅰ類
2 靈溪鎮二小 調整保留 18589 18 810 生均用地面積達省標Ⅱ類,生均建築面積達省標Ⅱ類
3 靈溪鎮三小 調整保留 17030 18 810 生均用地面積達>省標Ⅲ類,生均建築面積達省標Ⅱ類
4 靈溪鎮四小 調整保留 15313 18 810
5 靈溪鎮五小 調整保留 17938 18 810
6 靈溪鎮六小 調整保留 19931 24 1080 生均用地面積達省標Ⅲ類,生均建築面積達省標Ⅱ類
7 實驗國小 調整保留 23397 24 1080 生均用地面積達省標Ⅱ類,生均建築面積達省標Ⅱ類
8 實驗三小 調整保留 18375 24 1080 生均用地面積達省標Ⅲ類,生均建築面積達省標Ⅱ類
9 實驗國小新校 選址新建 51725 54 2430 生均用地面積達省標Ⅰ類,生均建築面積達省標Ⅰ類
10 靈溪新一小 選址新建 36272 36 1620 生均用地面積達省標Ⅰ類,生均建築面積達省標Ⅰ類
11 靈溪新二小 選址新建 36272 36 1620
12 靈溪新三小 選址新建 28328 24 1080
13 靈溪新四小 選址新建 28328 24 1080
14 靈溪新五小 選址新建 28328 24 1080
15 靈溪新六小 選址新建 28328 24 1080
16 靈溪新七小 選址新建 28328 24 1080
17 靈溪新八小 選址新建 28328 24 1080
18 靈溪新九小 選址遷建 34084 36 1620 原樹人中學地塊
19 靈溪新十小 選址遷建 93925 36 1620 原靈溪中學地塊
合計   589915 522 23490  
幼托:按浙江省工程建設標準DB33/1040-2007《普通幼稚園建設標準》及規範規定的千人指標配置。
(二)公共設施用地規劃
行政辦公用地:規劃期內行政辦公用地應控制在24公頃左右。縣行政中心位於人民路中段。現狀分散布局的辦公機構應逐步向行政中心集中。
商業金融用地:集中緊湊建設主要商業金融設施,結合城市、片區、社區三級中心形成各級商業中心,在城市邊緣結合火車站、汽車站等交通樞紐規劃各類市場。規劃期內,商業金融設施用地應控制在190公頃左右。
文化娛樂用地:加快各類文化設施建設,提高城市文化品位。規劃期內各類文娛設施用地應控制在25公頃左右。沿站前大道的公建軸及人工湖兩側分布文化藝術中心、圖書館、市民活動中心、博物館、影城等文化娛樂設施。片區級文化設施宜結合中心廣場及周邊公建協調統一建設,營造富有特色和感染力的公共空間。
體育用地:加快體育設施建設,普及民眾體育活動。規劃期內體育用地應控制在20公頃左右。在城市新區規劃一處體育中心,占地面積14.5公頃。另外在江南拓展區可考慮其他大型體育設施。為了更好地普及全民健身活動,應結合公園綠地、社區服務中心,建設投資少、見效快的多種形式的體育健身設施,大力推廣全民健身苑建設。
醫療衛生:合理布置各類衛生機構,加強中心區衛生綜合服務功能,形成多層次、網路化的衛生服務體系。規劃期間內,保留原蒼南縣人民醫院用地及中醫院用地,在渡龍山東側原址新建綜合性醫院,各類醫療衛生設施應控制在17公頃左右。至2020年,按每千人床位4張計,床位數為1650床。具體詳見下表。
表94 規劃主要醫療設施一覽表
序號 醫療設施名稱 規劃措施 床位(床) 占地面積(m2) 備註
1 蒼南縣人民醫院 保留調整 200 17100
2 蒼南縣中醫院 保留調整 300 17500
3 蒼南縣婦幼保健院 選址新建 200 23400 位於渡龍山東,套用綜合性醫院建設用地標準
4 蒼南縣人民醫院(新) 選址新建 600 61800 選址於渡龍山東側
縣專科醫院 選址新建 300 35100 位於渡龍山東,套用綜合性醫院建設用地標準
5 靈溪鎮衛生服務中心 選址新建 50 3000 選址於中心區
6 合計 1650 155200
教育科研用地:規劃加大教育科研投入力度,提供充足的教育科研用地發展空間,為蒼南縣現代化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用地布局依託中心區東南側用地,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規劃安排溫州電視大學蒼南分校等,規劃用地控制在38公頃左右。
社會福利:一般中等城市社會福利用地應占總建設用地的0.2-0.3%,人均規劃用地面積為0.2-0.4平方米,規劃期內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用地應控制在8公頃左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福利事業應等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為老年人、殘疾人、遺棄兒童等社會弱勢群體提供相應的服務設施,使老年人能安度晚年,使殘疾人能和正常人一樣享受社會給予的生活保障,使遺棄兒童能快樂健康的成長,體現我們社會的優越性。
(三)工業用地規劃
至規劃期末,工業用地規模為453公頃,人均工業用地為16.3平方米,占城市建設用地比重為17.29%。規劃工業用地為兩大區塊,分別是蒼南大道西側靈溪工業區塊與蒼南大道東側的蒼南工業園區區塊,靈溪工業區塊為以傳統產業提升為主,重點發展塑編、床上用品、食品加工等產業。蒼南工業園區區塊承接溫州市域及更大範圍的產業轉移,重點發展電子電機、儀表儀器、食品加工、家俱等產業。
(四)物流與倉儲用地規劃
規劃倉儲用地要在城區北側,結合高速入口西側區域布置物流用地,其他倉儲用地與商貿用地與工業用地配套布置,規劃倉儲用地面積54.51公頃,占建設用地2.08%,人均用地指標1.96平方米/人。
其他用地布局詳見相應章節。
表95 建設用地規劃平衡表
序號 用地性質 用地名稱 用地面積(ha) 占城鎮建設用地比例 人均用地面積(㎡) 備註
大類 中小類
1 R   居住用地 976.36 37.27% 35.12  
R2 二類居住用地 859.31
R22 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117.05
2 C   公共設施用地 319.80 12.21% 11.50  
C1 行政辦公用地 24.32
C2 商業用地 191.30
C3 文化娛樂設施用地 25.41
C4 體育用地 21.23
C5 醫療衛生用地 17.39
C6 教育科研設計用地 38.95
C9 其他公共設施用地 1.20
3 M   工業用地 452.99 17.29% 16.29  
M2 二類工業用地 452.99
4 S   道路廣場用地 385.63 14.72% 13.87  
S1 道路用地 373.53
S2 廣場用地 6.10
S31 社會停車場庫用地 6.00
5 T   對外交通用地 36.66 1.40% 1.32  
T1 公路用地 11.18
T2 鐵路用地 25.48
6 U   市政公用設施用地 70.05 2.67% 2.52  
U1 供應設施用地 13.15
U2 交通設施用地 0.54
U3 郵電設施用地 30.91
u4 環境衛生設施用地 22.58
U9 其他市政公用設施用地 2.87
7 G   綠地 323.05 12.33% 11.62  
G1 公共綠地 274.97
G2 防護綠地 48.08
8 W   倉儲用地 54.51 2.08% 1.96  
WC 物流用地 54.51
9 D   特殊用地 0.95 0.04% 0.03  
D1 軍事用地 0.95
10 小計 城鎮建設用地 2620.00 100.00% 94.24  
11 E 水域和其他用地 167.79      
水域 157.63      
山體 10.16
12 總計 規劃總用地 2787.79
第六十七條 土地開發強度控制
為了科學指導及控制今後用地開發建設,參照目前已做控規及同類城市建設標準,特對中心城區適建區、已建區內主要用地開發強度做出如下規定。限建區內項目開發強度應根據具體建設項目性質及對環境影響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後,由規劃管理部門來確定。
適建區、已建區內主要用地開發強度控制
用地性質 建築密度(%) 建築高度(米) 容積率 綠地率(%)
商業辦公 新區中心 高層建築 25 100 3.0-5.0 30
多層建築 35 24 2.0-3.0 20
舊區中心 高層建築 30 75 2.0-4.5 25
多層建築 40 24 1.5-2.5 20
居住 中心區附近小區 高層+中高層 25 100 2.0-3.0 30
多層+中高層 28 50 1.5-2.5 30
外圍小區 多層+中高層 25 50 1.2-2.5 30
多層 30 24 1.0-1.5 25
工業 大中型工業區(一類、二類) 45 24 1.5-2.5 20
小型工業區(一類、二類) 50 24 1.0-2.0 20

第十七章 中心城區綜合交通規劃

第六十八條 對外交通規劃
(一)鐵路
溫福鐵路蒼南段北起鰲江江面與平陽段相連,南至分水關,與福建省福鼎市相接,全長23.8公里,途經龍港、靈溪、鳳池、浦亭、橋墩等5個鄉鎮,溫福鐵路的建成,將徹底結束浙江與福建之間沒有鐵路的歷史,使浙江、福建、長三角、珠三角在內的區域,形成優勢互補、交通便捷的大格局。這對改善蒼南縣交通狀況、最佳化投資環境、促進區域合作,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二)公路
本次規劃結合蒼南縣經濟發展戰略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充分考慮了蒼南縣通村公路、通景道路、山區扶貧道路和國防戰備道路的建設情況,力爭在規劃期內形成“輻射東南,連線西北”的公路主網路,為靈溪經濟儘快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目標創造條件。
“輻射東南”方面形成與龍港、宜山、金鄉等鎮的高等級聯繫公路,主要有蒼南大道向南延伸,經藻溪至龍沙與濱海公路連線的靈沙公路(部分為城際快速路);其二有規劃的環城南路向東經錢庫至巴漕港的靈巴公路(城際快速路);其三有玉蒼大道向東至龍港的靈龍公路;其四有濱江路經雲岩至宜山的靈宜公路;站前大道向南至藻溪的靈藻公路。“連線西北”方面保留現狀104國道(蒼南段)與高速公路(蒼南段)的走向,改善城區出城道路與公路的連線,主要公路有靈溪經浦亭至平陽、經滬山至平陽、經鳳池至平陽的公路;調整78省道走向,外移該省道經觀美鎮內部的路段,保證省道的暢通;增加莒溪經玉蒼山、橋墩至滬山公路。
(三)客貨站場:
1、鐵路客運站(蒼南火車站):設計為溫福鐵路線上承擔客貨業務的中間站,設計等級為二級站。其規劃期(2020年)辦理的列車對數為:旅客列車45對;貨物列車16對。年旅客傳送量為59萬人,最高聚集人數為600人。
2、鐵路貨運站:結合鐵路客運站場西側布置,年貨運到發站量為64萬噸。
3、公路貨運場:結合物流中心布置,位於高速公路滬山入口附近與104國道西端的物流中心內,以滿足蒼南物流發展。
4、公路客運站:現有的汽車西站位置較為合理,應儘快投入使用,可作為城市長途汽車站,同時兼設部分聯繫縣域西部城鎮的短途線路。另外在火車站東側規劃建設汽車北站,總占地約14700M2¬,以中型客車為主,主要承擔蒼南縣城與本縣各鄉鎮(主要為東部鄉鎮)以及相鄰市縣之間的中短途客運。規劃停車場面積約9000 M2¬,日傳送客車班次約為2000班,傳送旅客12000人左右。
第六十九條 城市道路規劃
(一) 主幹路網布局
1、快速路
靈溪中心城區內的快速路主要有環城北路、環城南路、玉蒼大道、蒼南大道,組成“三橫一縱”的快速路網結構。
2、主幹路網布局
從城區自然地形和現狀條件出發,規劃路網在原有混合式路網的基礎上發展方格網式為主的路網,並依循河道、山體等自然條件,局部打破方格網,形成部分環路,力求以路網結構上能體現出“山水城市”的定位。總體上規劃路網形成“六縱、五橫、兩環”的特徵。
“六縱”----分別為城中路、站前大道、體育場路、蒼南大道(快速路)、園區七路、肖靈大道。
“五橫”----分別為環城北路(104國道)、建興路、園區大道、玉蒼大道、環城南路(快速路)。
(二)次幹路系統
次幹路是與主幹路銜接的兼有“通過”和“集散”功能的道路,主要承擔各功能分區內部的交通。次幹路規劃應加強對老區道路的整治和貫通,並與新區的路網系統進行良好的銜接,形成完善的次幹路系統,滿足生活性交通的要求。
(三)支路系統
支路作為到達性道路,是進出街坊、居住區和承擔短距離交通的主要道路,是城市道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中應注重支路的連貫性,有利於公交線路進入居住區設定站點,方便腳踏車出行。並要求在詳細規劃中保證其用地和密度。
(四)指標體系
規劃至2020年靈溪中心城區道路面積率為15.89%;幹路網(包括城市快速路 )總長度97公里,幹路網密度為3.48公里/平方公里;支路總長度78公里,支路密度為2.80公里/平方公里。
表96 主要道路規劃一覽表
序號 道路名稱 走向 紅線寬度(M) 道路長度(M) 備註
1 環城北路(104G) 東西 62 9268 對外交通
2 建興路 東西 42 8446 主幹道
3 園區大道 東西 42 3816 主幹道
4 玉蒼大道 東西 (28)56 7309 對外交通(站前大道以西28m)
5 環城(西)南路 東西 42 5690 對外交通
6 城中路 南北 42 2895 主幹道
7 站前大道 南北 56 3644 主幹道
8 體育場路 南北 56 4606 主幹道
9 蒼南大道 南北 78(42) 4330 對外交通(玉蒼大道以南42m)
10 園區七路 南北 42 3068 主幹道
11 肖靈大道 南北 42 2325 主幹道
12 站南路 東西 32 5764 次幹道
13 滬山路 東西 32 6498 次幹道
14 人民大道 東西 28 5478 次幹道
15 緯二路 東西 36 1919 次幹道
16 玉靈路 東西 32 3653 次幹道
17 靈宜大道 東西 36 1314 次幹道
18 雙台路 南北 24 995 次幹道
19 江灣路 南北 32 3171 次幹道
20 東倉路 南北 20 2574 次幹道
21 春暉路 南北 28 3710 次幹道
22 瀆浦路 南北 24 3934 次幹道
23 經三路 南北 24 2866 次幹道
24 靈鶴路 東西 24 1310 支路
25 仁英路 東西 18 3390 支路
26 江北(緯五)路 東西 18 6785 支路
27 緯七路 東西 24 1690 支路
28 公園路 南北 24 1434 支路
29 站前街 南北 18 1438 支路
30 望鶴路 南北 24 1870 支路
31 龍渡路 南北 20 3115 支路
32 湖濱路 南北 24 2132 支路
33 園區六路 南北 24 3825 支路
34 經五路 南北 24 2475 支路
第七十條 公共運輸規劃
1、輕軌
根據縣域軌道交通規劃,途徑靈溪中心城區的是玉蒼大道軌道交通2號線,起於臨港產業基地,終於靈溪蒼南行政中心,於人工湖地帶設定地下輕軌站。
2、公共運輸規劃
(1)公車擁有量:2020年(規劃期內)應達到公交擁有率13~15標台/萬人,公車擁有量390~450標台。
(2)公交網路規劃:
根據對蒼南縣城現狀公交線路的走向、客流的分析,以及對近期城市發展方向和規模的確定,對中心城區公交線網結構提出規劃構想,將線網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快速公交線路(BRT):主要承擔中長距離出行和組團間聯繫。車輛配置以空調車和大巴為主,發車班次高峰時3~4分鐘,平峰時5~6分鐘,平均站距在1公里左右。根據縣域總體規劃要求,在園區大道、蒼南大道及環城北路上設BRT2號線路,由龍港鎮東側臨港產業基地沿靈龍大道到達蒼南靈溪鐵路站前區。
二是骨幹公交線路:主要承擔客流主流向及各功能分區間的聯繫。車輛配置以空調車和大巴為主,發車班次高峰時4~5分鐘,平峰時7~8分鐘,舊城區站距可加密到300~400米,外圍站點間距可以加大到1公里左右,線路主要沿幹道行駛,結合換乘樞紐進行布置。
三是中巴線:主要承擔中短距離的居民出行,線路設定在居住區內部或靠近大型人流集散點,如大型商場、公園、行政中心、公共活動中心等。車輛配置以中巴為主,站點間距以400~500米為宜,舊城區站距可加密到300米左右,發車班次高峰時為5~6分鐘,平峰時可延長到10分鐘左右,站點設定與骨幹線路要有良好的換乘,起到接駁骨幹線路的作用。
(3)公交站場規劃:公交站場應由政府部門統一建設,統一管理。首先是對用地進行管理,要確保站場用地真正用於公交;其次是對站場使用進行管理,公交站場應根據線路開設的需要供公交公司使用。站場建設應與城市建設同步進行,同時根據站場性質和需求狀況,對重要站場提前納入建設計畫。
表98 公交站場建設規劃表
序號 站場名稱 性質 面積(m2)
1 蒼南火車站 樞紐站 4400
2 客運西站 樞紐站 5600
3 蒼南工業區站 首末站 1000
4 雙台路站 首末站 1000
5 蒼南職業中學站 首末站 1000
6 滬山路站 首末站 1000
7 政法路站 首末站 1000
8 環城南路站 首末站 1000
9 城中站 首末站 1000
10 緯七路站(範圍外) 首末站 1000
小計 27000
公交綜合車場 20000
修理廠 7000
BRT首末站 1000(可與公交首末站合設)
合計 54000

第十八章 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與空間景觀規劃

第七十一條 綠地系統規劃
(一)綠地系統結構
結合蒼南城區的自然地理條件,規劃綠地系統採用“點狀、帶狀、楔形”綠地相結合的布局手法,共同形成一個有機的生態綠地網路系統。
楔形山體綠化包括南北兩側延伸入城區的牛坪山、小方山、渡龍山等山體,部分山體如渡龍山已經深入城區內部,規劃作為城市森林公園進行開發。形成綠山環抱的形態,構成環城綠化生態環。
帶狀綠地包括交通防洪綜合廊道、濱水綠帶及道路綠化帶等。沿104國道、高速公路、溫福鐵路、防洪廊道等形成交通綠廊,結合肖江塘河和橫陽支江的沿河綠化,形成兩條綠化帶貫穿城中,構成城市綠化景觀軸。同時從山體沿各條小河溪形成楔形綠地融入城區,沿主幹道兩側的綠化帶也是城市綠化體系的一部分。
城市點狀綠地包括公園綠地、街頭綠地等。以城市公園為骨架,規劃在城市主要地段及大型居住區建設中心公園,加強街頭綠地、居住區綠地和單位綠地建設,嚴格按照標準進行規劃控制。
(二)公共綠地
規劃城市公共綠地由城市公園、濱河帶狀綠地、社區公園綠地和街頭綠地組成。
1、城市公園:
靈溪城區城市公園主要集中在蕭江塘河和橫陽支江兩側,形成兩大城市公園帶,其他結合山體河流另外再設定幾個公園:
蕭江塘河公園帶:西起塘河南側人民公園,沿蕭江塘河向東經行政文化中心前的中央公園,至蒼南工業區的工業區公園(暫名),擴建原靈山上的人民公園,保持原有的生態系統,進行整體風貌整治的同時,可適當增加人文景觀。由於其位於老城中心,具有相當的景觀價值,周邊環境要嚴格加以控制;規劃中央公園在行政文化中心區內,貫通蕭江塘河與橫陽支江形成大的水面與綠地,結合體育場向周圍居民提供休閒健身的場所;工業區公園以現代工業景觀為主,體現現代文明。
橫陽支江公園帶:西起小方山公園沿橫陽支江向東連線沿江的自然山體、生活區、文教區形成帶狀公園。
規劃在滬山路南側水網交叉地帶建設東西兩處城市開放型公園(暫名上林公園),面積分別為2.72、5.46公頃,以改善城區北部的景觀系統,其功能定位為北部部居住區的核心公園,同時亦作為城區的休閒場所。
渡龍山結合橫陽支江建設生態郊野公園,為城區居民提供一處假日休閒的場所,是以森林植被為主的郊遊野趣型主題園。
2、濱河綠地
規劃在水網兩側設定濱水景觀綠地,綠化帶最小控制範圍為河道兩側各為8-15m,局部地段放寬,形成貫穿城區東西南北的綠地網路體系。
3、街頭綠地
規劃在城區內主要地段,居民方便到達的場所,布局街頭公園,提供居民日常遊憩場所,一般占地在0.1~0.3公頃左右,均勻分布,接近居民,以綜合性的遊憩項目為主,可適當布置一些主題性設施,
(三)生產防護綠地
1、生產綠地:生產綠地建設利於解決本地綠化材料的來源,有利於提高苗木成活率,發揮地方植物特色,節約綠化投入。規劃在城區渡龍山東南側規劃一塊集中式大型苗圃,面積15公頃。
2、防護綠地:規劃沿溫福鐵路兩側、鐵路貨場、城市外環路、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等設定寬度30-50米左右的綠化防護帶。其中鐵路沿線的綠化隔離帶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兩側林頻寬度50m控制。主要工業區與居住區的綠化隔離帶不低於50米;並應選擇具有抗噪阻塵功能的闊葉喬木樹種,淨化城市和改善城市的環境質量。
(四)單位附屬綠地
居住區綠地對提高城市生活質量有著重要作用,可以隔離街道污染,創造安靜、衛生、舒適的居住環境,對這類綠地應予以足夠重視,見縫插針、均勻分布,提高城市居住區綠化水平,居住區空地充分綠化,基本消除裸露泥土現象。新建居住區綠地率不小於30%,舊城改造居住區綠地率不小於25%。
城市道路綠化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淨化城市空氣、減少道路噪聲、美化城市景觀的重要環節,城市道路綠化普及率達到100%,主幹道綠地面積應占道路總用地的20%以上,次幹道綠地面積不低於15%。道路綠化種植樹冠較大的喬木,使道路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
規劃對各單位綠化用地比例予以控制,開展綠化美化先進單位創建活動。在工業區、行政機關、學校、事業單位等公共建築用地範圍內,綠化覆蓋率不低於總面積的35%。
第七十二條 空間景觀規劃
(一)城市入口節點
城市入口節點:104國道、甬台溫高速公路以及聯繫外圍城鎮的道路進入城區的入口,其中甬台溫高速公路連線線與104國道的交叉口是城市最重要的景觀節點。這些城市入口節點應確定不同的景觀主題,從各個側面反映蒼南城市面貌、特色和性格。
(二)城市景觀軸線
規劃結構中的東西向的綠化生態景觀軸和南北向的城市景觀軸分別形成城市的主要自然景觀軸線和人文景觀軸線 。密布其間的水網與綠化結合,形成景觀軸線網路。
由於山水環繞,城市景觀軸線是立體的、多角度的,城市設計和建築設計需要注意建築的第五立面。
城市天際線,城市中心區及沿城市景觀軸的主要標誌性建築構成蒼南城區豐富的天際線。一般臨街建築從高度到立面,也形成更有機、更豐富的景觀效果。
(三)城市風貌區
中心商務風貌區:城市中心區是商業和其他城市公共活動的集散中心,集中了主要的、高層的、大體量的現代化商貿建築,展示現代化魅力。中心商務區結合廣場、綠化區,形成節奏明快、氣氛熱烈的商務景觀區。
文化體育休閒區:結合行政中心配建體育、文化等設施,將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休閒區。包括體育中心、市民廣場、博物館、影劇院、展覽館等,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
城市工業風貌區:位於城市北部的工業區形成帶狀工業區,集中體現在設計新穎的廠房、蓬勃發展的工業生產,乾淨整潔、綠意盎然的環境。工業區不再代表噪聲和污染,而是嶄新的現代化、生態化的工業園區,在這裡可以體會到蒼南經濟的騰飛。
(四)城市開敞空間
蒼南城市開敞空間主要由山、道路、水體、城市廣場和城市公園組成。山體、河流、綠地、廣場、體育場、單位院落空間、城市郊區生態綠地共同組成了城市的開敞空間。
第七十三條 文物古蹟保護規劃
按文物管理部門對城區內的文物古蹟分類分級劃定保護範圍和控制範圍的要求,以及修繕、建設控制及保護措施要求嚴加保護。尤其是舊城改造中應加強古建築和其它文物古蹟的保護。

第十九章 中心城區市政工程設施規劃

第七十四條 給水工程規劃
(一)用水量預測
根據用水指標和供水人口,計算得靈溪片區2010年用水量為11.02萬m3/d,2020年用水量為19萬m3/d。
(二)水源
以橋墩水庫引水工程為靈溪片區水源。根據《蒼南縣縣城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橋墩水庫入庫徑流豐富,水庫條件能力強,可以滿足靈溪片區需水要求。水質可滿足生活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要求,但應控制水庫上游各污染源,降低水庫富營養化程度。
為保證供水安全,靈溪片區可將吳家園水庫作為備用水源,目前水利部門正在進行吳家園水庫引水至縣第二水廠的論證研究。靈溪片區內周邊分散的農村暫時無法納入城市供水網路的,可以地下水、山水等為水源。
(三)水廠規劃
保留縣自來水公司第二水廠,新建第三水廠,水源均為橋墩水庫引水工程,共同供靈溪片區用水。
第七十五條 污水工程規劃
(一)污水量預測
中心城市2010年平均日污水量為5.95萬m3/d,2020年為10.52萬m3/d。
(二)污水處理廠
縣城東北側已有縣城污水處理廠,處理靈溪片區污水,其污水處理規模為2010年7萬m3/d,2020年15萬m3/d,能滿足靈溪片區污水處理需求。
靈溪片區內周邊分散的村莊,污水量不大,距縣城污水廠太遠,規劃採取小型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如生態沼氣池、人工綠地系統等。
第七十六條 電力工程規劃
(一)電力負荷預測
靈溪片區2020年預測電力負荷為66.42萬KW。
(二)變電所規劃
變電所數量、位置、容量已在縣域規劃中確定,位於中心城市的有220KV靈溪2變和220KV山海變;還有110KV變電所10座。
第七十七條 通信工程規劃
維護、最佳化現狀通信光纜網路,城市道路均預留光纜埋設空間。規劃所有通信電纜同溝埋設,不同性質通信電纜檢查井分開設定,充分節約利用地下空間。路由規劃與近期需要和現狀相結合,儘可能使路由能長期、安全地使用。路由應儘量短捷、平直,以節省線路工程造價。根據城市規劃建設的安排,與城市道路建設、改造同步施工鋪設地下管道。
規劃採用光纖接入方式建主幹用戶網,在光纖到小區(廠區)和光纖到樓(單元)以及同軸電纜和Cat5類雙絞線到戶方式建設組團有線電視用戶配線網。
第七十八條 燃氣工程規劃
(一)用氣量預測
根據《蒼南縣城市燃氣專項規劃》,居民用氣耗熱定額取3150MJ/人.年(液化石油氣熱值108.4MJ/m3),居民氣化率取95%。預測用氣量約1049萬m3/年。
(二)氣源確定
天然氣是理想的城市氣源,但目前尚無明確的來源,可作為蒼南縣遠期氣源;液化石油氣氣源能保證、供氣方式靈活,可作為近期氣源;近、遠期均可採用液化石油氣與空氣的摻混氣作為管道燃氣的氣源,並在天然氣接通後作為調峰氣源。

第十章 中心城區近期建設規劃

第七十九條 近期規劃建設目標
近期建設的重點區域為火車站前區、商業群、蒼南工業園區以及新城中心區,重點領域是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工業區建設,住宅區建設,生態環境與綠化景觀建設。近期建設的目標是進一步調整泰順城市中心組團的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提升服務功能,加快蒼南工業園的建設,逐步啟動其他地區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第八十條 重大建設項目
本次規劃提出的重大建設項目主要涉及交通設施、公共設施、新區開發、舊城改造、公園、重大市政設施等。
(一)交通設施包括環城南路、靈龍大道、滬山路、江灣路等道路的新建,104國道、玉蒼路等道路的改造,新區建設的配套道路、舊城道路改造以及客運北站等的建設;
(二)公共設施近期重點包括公共衛生大樓、疾控中心、縣圖書館、新城教育園區、縣體育場館等的建設;
(三)近期重點改造老城區,加大新城區建設力度。重點建設江南新區、城北區塊等,並同時注重社區教育設施配套;
(四)綠地建設包括公園山改造、橫陽支江和肖江塘河治理及沿岸綠地建設等;
(五)市政設施包括220kV輸變電工程、電力調度大樓、縣城引水工程一期、縣城第三水廠、污水處理工程等。
靈溪中心城市近期重點項目建設一覽表
序號 項目名稱 建設性質 建設年限 建設規模 總投資 2005年底完成 十一五 備註
總投資 財政資金
1 橫陽支江治理工程 新建 2006-2010 河道整治17公里 0.8   0.8 0.8  
2 蒼南縣(靈溪鎮)城防工程 新建 2006-2010 城北防洪堤及滬山內河治理9公里,城區河道23公里,大觀、渡龍片城防工程 1.2   1.2 1.2  
3 滬山內河治理工程 新建 2006-2007 河道治理12公里 0.2   0.2 0.2  
4 肖江塘河治理工程 新建 2006-2010 河道治理8公里 0.27   0.27 0.27  
5 220kv輸變電工程 新建 2006-2010 靈溪等5個220kv輸變電工程 8   8    
6 溫福鐵路靈溪段 續建 2005-2008 一級國鐵,全長23.795公里 20 2.5 17.5 3.8  
7 104國道蒼南二期工程 續建 2008-2010 一級公路,全長6.539公里 0.82 0.27 0.55 0.165  
8 靈龍大道 新建 2008-2010 一級公路,蒼南大道到龍金大道段長9.4公里 3   3    
9 縣城新區路網工程 新建 2006-2010 全長16.5公里 2.68   2.68 2.68  
10 蒼南溫福鐵路站房及廣場 新建 2008-2010 22公頃 0.8   0.8    
11 鐵路蒼南站前客運中心 新建 2007-2009 用地80畝 0.5   0.5    
12 靈溪北站 新建 2008-2009 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 0.25   0.25    
13 蒼南縣城新區教育園區 新建 2006-2010 用地240畝 2   2 2  
14 縣疾控中心 新建 2006-2008 用地20畝,建築7500平方米 0.23   0.23 0.23  
15 蒼南工業園區 續建 2003-2013 用地5.8平方公里 6.2   3.5    
16 蒼南縣圖書館 新建 2006-2008 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 0.2   0.2 0.2  
17 人民醫院住院綜合樓 新建 2008-2010 26000平方米 0.78   0.78    
18 縣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綜合樓 新建 2008-2011 17500平方米 0.55   0.55 0.5  
19 縣公共衛生大樓 新建 2009-2012 8500平方米 0.255   0.2 0.2  
20 縣體育館、游泳館、體育場 新建 2008-2009 體育館23000平方米,游泳館10000平方米,體育場15000平方米 1.05   1.05 1.05  
21 靈溪休閒娛樂中心 新建 2006-2010 用地45畝 0.9   0.9    
22 浙閩邊貿物流中心二期 新建 2006-2012 用地300畝 1.45   1    
23 靈溪倉儲中心 新建 2006-2010 用地200畝 0.6   0.6    
24 靈溪東方大酒店 新建 2006-2008 用地36畝,建築3.1萬平方米 1.5   1.5    
25 蒼南縣城引水工程一期 新建 2006-2008 遠期引水規模20萬噸/日,一期7萬噸/日 0.694   0.694    
26 蒼南縣城第三水廠 新建 2006-2012 遠期日供水12萬噸,近期6萬噸 1.5   1    
27 靈溪污水處理工程 續建 2006-2008 處理污水6萬噸/日 1.33   1.33 0.8  
28 靈溪鎮城市管道燃氣工程 新建 2006-2010 供氣人口15萬人 1   1    
29 縣城安居工程三期 在建 2006-2007 用地70畝,建築面積6.6萬平方米 0.84   0.84    
30 蒼南工業園區 續建 2006-2010 規劃用地29平方公里,本期開發4500畝 36   36    
分鄉鎮近期建設項目表
  序號 項目名稱 建設
性質 建設年限 建設規模 總投資
靈溪 1 園區四路高速路交叉橋樑 新建 2008-2010 寬8米,長24米 800
2 大觀嶺隧道 新建 2008 9.5*4.5*250米 400
3 園區四路 新建 2007-2008   400
4 通村公路、橋樑、燈 新建 2008   800
5 鐵路北側沿河公路 新建 2008 7米寬*2.6公里 1000
6 公園山改造 續建 2008   1200
9 城區污水管網 新建 2008-2010    
10 建新路東段 新建 2007-2010 2.3公里 4000
11 環城南路 新建 2007-2010 2公里 4000
12 滬山路 新建 2008-2010   2000
13 江灣路 新建 2007-2010 1公里 2000
14 玉蒼路改造 新建 2007-2010 2.5公里 2000
15 城區市政配套 新建 2008   300
16 安置小區設施配套 新建 2008   1500
17 工業園區排污管網 新建 2008   200
18 滬山滷製品標準廠房 新建 2008-2010 總建築面積10萬平房米 600
19 壩頭鞋革標準廠房 新建 2008-2011 總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 1200
21 裝飾建材市場 新建 2008-2009 60畝 5000
22 老城改造 續建 2008-2010 50公頃  
23 江南新區房地產 新建 2008-2010 20公頃  
24 城北區塊房地產 新建 2008-2010 26萬平方米  
25 參茸市場改造 新建 2007-2011 45畝 20000
26 秀園小區 新建 2008 110套安置房建設 1000
觀美 1 集美山區中低產田改造工程 新建 2007-2008 修建堰壩16座、新建防洪堤6公里、排水渠4.6公里、機耕橋1座 456
2 三美水庫加固保全 新建 2008   300
3 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 新建 2007-2009   1500
4 新78省道觀美加油站 新建 2008-2009    
5 觀美中學教學樓、圖書館 新建 2007-2008 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 120
6 華陽學校教學樓 新建 2008 建築面積600平方米 150
7 觀美鎮文化中心 新建 2009 建築面積600平方米 100
8 鶴騰小區建設 新建 2007-2009   2000
9 新農村建設電氣化示範鄉鎮 新建 2008-2009   800
10 新美小區建設 新建 2007-2009   4800
鳳池 1 城中北路—垟岙道路 新建 2008-2010   500
2 鄉文化活動中心 新建 2008-2009 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 40
3 鳳池鄉學校二期工程 續建 2008-2009 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 1000
4 縣城供水管網延伸 新建 2008-2010 4公里 200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