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生態

島嶼生態

島嶼生態,島嶼系四面環水的小塊陸地,其生物學特點在於它的隔離性:一般生物難以逾越寬廣的水域屏障。後由此引伸出“生物學島嶼”的概念,例如高山頂、池塘以及大片農田環繞的林地,其中某些生物與外界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隔離,因而也具有與海島類似的生態關係。

島嶼生態

正文

島嶼中棲居的生物與其環境間的關係。這方面的研究始於美國學者R.H.麥克阿瑟和E.O.威爾遜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島嶼生物地理學的平衡學說,這也是研究島嶼生態的主要論題。島嶼系四面環水的小塊陸地,其生物學特點在於它的隔離性:一般生物難以逾越寬廣的水域屏障。後由此引伸出“生物學島嶼”的概念,例如高山頂、池塘以及大片農田環繞的林地,其中某些生物與外界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隔離,因而也具有與海島類似的生態關係。所以廣義的島嶼生態也研究這些“陸地島嶼”,島嶼生態研究可以幫助確定:為使一個地區中的生物保持平衡,這個地區至少應有多大面積。這有助於制定自然保護區規劃。
島嶼上的生物分布有其特殊性,一直吸引著生物學家的注意。進化論的兩個奠基人C.R.達爾文和A.R.華萊士都對海島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島嶼上的物種一般少於同面積的陸地;島嶼上多特有種;遠洋海島上多具遠距擴散能力的物種,如鳥類和昆蟲,而在地質時代中曾與大陸相連的島嶼則可發現一些現存大陸上已滅絕的殘遺種。物種少,減弱了種間競爭;但種內競爭再加上島上存在可充分利用的各種生態位,這便造成明顯的輻射適應現象,如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觀察到的多種變異的地雀〔達爾文地雀(見彩圖)〕。一般說島嶼生態系統較不穩定,易因外地種入侵而導致本地種滅絕。

島嶼生態島嶼生態
島嶼生態島嶼生態
島嶼生態島嶼生態

島嶼生態島嶼生態
島嶼生態島嶼生態
島嶼生態島嶼生態
島嶼生態島嶼生態
麥克阿瑟和威爾遜二氏提出的平衡學說認為:島上的物種數 S主要決定於遷入的物種數I和物種的滅絕數E兩者間的平衡。遷入的種數因遷入的距離而異,離遷入源(例如大陸)越近,遷入種越多。另一方面,滅絕的種數則隨島嶼面積而變,島嶼越小,滅絕得越快。這其間的關係可用下圖來表示。

島嶼生態島嶼生態
平衡學說提出後曾受到各方面的批評,認為它討論的只是物種數,而沒考慮到每個種的種群大小;再者它假設島上生物已處於平衡態,這事實上可能不存在,等等。總之,這是一個過分簡化的模型,不過它卻引起了生態學家研究島嶼生物的興趣。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