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寮鄉

漁寮鄉

漁寮鄉位於蒼南縣城南30公里。總面積17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人口0.9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三面環山,有6條小溪自西向東流入大海,海岸線長約20公里。有公路通往馬站。耕地面積4200畝,以種植番薯、水稻為主。山地2.1萬畝,栽種杉、毛竹、馬尾松、黑荊樹、茶樹、四季柚、桃、楊梅、柿等。有機動漁船190艘,總馬力40000餘匹,海水產品有梭子蟹、石斑魚、鯧魚、蝦等。鄉辦文哈場1個,年產文哈35噸,出口日本等地。

基本信息

鄉鎮介紹

(圖)漁寮鄉漁寮鄉

漁寮鄉東臨大海,南接霞關,北壤赤溪,西毗馬站。總面積為18.5平方公里。山地自北向南走向,西北青山環抱,蒼松翠綠。盛產糧食、蔬菜水果,同時又是蒼南縣漁業重鄉,有創匯產品10多種,其中文蛤、梭子蟹石斑魚等水產資源十分豐富,暢銷日本和港澳地區。淺海養殖條件優越。宜人的氣候,寬廣的沙灘、奇異的礁石,蔚藍的大海,天然的島嶼,構成獨特的濱海景區特色。漁寮鄉景區共有旅遊景點68處。由黃金海灘、音樂石、十六奇礁、霧城岙等部分組成。1991年被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是崛起的旅遊新區。

漁寮地處沿海。據《平陽縣誌》載,明初以來,倭寇入侵浙閩沿海。洪武20年(1387)信國公湯和奉命於金鄉設衛,建衛城,同時築千戶所於壯士,霧城為其舊址,其規模與蒲門所相類似,駐有千戶等官15名,旗軍1232名,轄台1處、堠3處,曾在韭菜園村制高點設烽火台,信智設鳳彎堠。海浪城牆,戰旗飛揚,刀光劍影,紅兵抗倭,屢有戰績,在抗倭鬥爭中有著反侵略愛國主義光榮傳統。正統八年(1443),倭寇進犯壯士城,副千戶王山迎擊犧牲。隆慶初年(1567)壯士所並蒲門所,稱蒲壯所,此處因地處濱海而多霧,遂改壯士為霧城,現烽火台屹立山巔,城垣猶存,西門城桶尚在,蔚為壯觀。

清順治十八年(1661),為防止沿海居民接濟鄭成功,清廷下令遷沿海10里居民入內地,並扦木為界。這時,漁寮居民被逼內遷十里,界外房舍燒毀,移民離鄉背井,男號女哭,四境相聞。至清雍正元年(1723),方有柯、楊兩姓從福建泉州遷居於此,搭寮(草棚)捕魚,繁衍生息,遂稱此地為漁寮。

大自然賦予漁寮豐富的旅遊資源,景區內的漁寮岙、霧城岙、草嶼山、皇帝礁、七姐妹礁、音樂石、獅頭岩、三折瀑布是蒼南縣濱海―玉蒼山省級風景各勝區的重要旅遊景區,共有自然景觀二十餘處。這裡的大、小兩沙灘,獨具有風

(圖)漁寮鄉漁寮鄉

光,美境天成,聞名遐邇。至此。可觀山之景,嘗魚之鮮,是觀光、度假、避暑的好去處,是旅遊者的樂園。海浴泛舟,埋沙日浴,尋貝逗樂,訪古城、觀日出。

漁寮風景名勝區現是濱海―玉蒼風景名勝區之一,以黃金沙灘為主,集山光水色之大成,融自然人文景觀於一體,具有山青水秀,風清島奇,沙淨水碧的獨特風味,是高品位的旅遊、避暑、休養勝地,可與北戴河相媲美,被稱為“東方夏威夷”。以黃金沙灘為主體,兼備奇礁怪洞,集自然和人文景觀為一體,是以游泳、度假、觀光為主的濱海風景名勝區。漁寮景區共有景點20餘個。

經濟發展

(圖)壯士所城壯士所城

漁寮鄉是浙江濱海及玉蒼山風景名勝的重要景區,生態優勢明顯,發展空間良好。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圍繞“生態立鄉”、“生態旅遊強鄉”的發展路子和爭創省級生態鄉的目標,注重生態資源的保護和合理有序開發,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漁寮鄉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推進特色產業發展。漁寮鄉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特色產業的發展。一是加強特色水果基地的建設,擴大四季柚、楊梅、黃桃等的種植規模。二是自2005年從浙大引進新型番薯品種試種成功後,又在浙江省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在原500畝海芙蓉中草藥基地建設基礎上,引入GAP栽培模式,提高海芙蓉的栽培質量,並著手開發海芙蓉系列產品。三是引進海帶新品種,並在貝藻套養實驗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全鄉湧現了一批名優產品,如荷包田村貽貝園區的“羊棲菜”、崇安村中藥材——海芙蓉、王孫村和漁寮村文蛤場套種的“西施舌”、濱海村的“迷你蕃薯”、後槽村大宏水產品養殖場引進試養的優質魚種“半滑舌鰨”和“美國漠斑”等。

漁寮鄉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大扶持力度,繼續鼓勵和支持山區民眾發展山羊、牛等規模和效益型畜牧業,全力做好動物防疫工作,實現了禽流感防治兩個100%;積極發展高效農業,加強優質特色水果林基地的扶貧建設,開發種植特色水果林基地2856畝。同時加快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利用農業服務網路進一步加強市場信息服務、科技服務、銷售服務和政策服務,建立健全農民負擔監督機構,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營造發展效益農業的良好環境。

漁寮鄉把漁業生產作為全鄉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抓。嚴格執行養殖證及海域使用證辦理規定,完成了海域圖紙的測畫,為漁寮鄉的海區功能規劃及養殖規範管理奠定了基礎。積極籌備並順利建立了漁寮鄉漁業協會,為加強漁業行業管理,保障漁民合法權益和黨委政府與漁民聯繫等方面,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同時成立了“蒼南縣漁荷水產品養殖合作社”,不斷提高漁業生產的專業化水平。認真抓好14艘漏登漁船換證及107艘漁船檢驗工作,舉辦漁船安全員培訓班,為漁寮鄉的漁業安全生產打下了紮實基礎。漁寮鄉加大漁船的技術設備更新投入力度,增強漁船的生產能力,加強淺海養殖園區管理,進一步拓展養殖發展空間。全鄉捕養產量11540噸,產值3690萬元;養殖貽貝1000畝,洋棲菜350畝,文蛤400畝,西施舌300畝。

城鎮建設

(圖)漁寮風景名勝區漁寮風景名勝區

漁寮鄉加快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為了進一步完善全鄉各村之間的交通網路,漁寮鄉先後投資500多萬元完成了三墩洲至荷包田、漁寮至王孫村、馬漁線至聯盟村、環海公路至濱海村、王孫至後槽村5條康莊公路建設。修復了關頭、後槽、霧城等村的水毀碼頭;新建了後槽、王孫等村的溪堤和海堤;修建了王孫、漁寮、聯盟等村的三面光渠道;維修加固了交椅寬水庫;改進了景區的排污設施和新建了景區的游步道。

漁寮鄉加強管理和整治力度,不斷改善村容村貌。按照“突出重點、因地制宜、管建並舉、注重實效”的方針,進行綜合整治,力求路平水淨、管理有序、環境優美,努力塑造旅遊文明新形象。漁寮鄉深入實施“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漁寮、王孫、霧城三村已順利通過驗收,列入2007年整治規劃的有王孫、荷包田、關頭等村。全鄉共整治臨時搭建房20多間、“赤膊房”100多間,安裝路燈70多盞。漁寮、王孫、關頭等村列入生態村建設後,興建了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有效地保證了民眾生活飲用水的衛生。全鄉建立了完善的“戶集-村收-鄉運”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模式,各村均配有1-3名保潔員,做到垃圾日產日清。同時搞好道路硬化、綠化、亮化工程建設,全鄉投入資金185萬元,建設了全長5公里的主幹康莊路,每個村都按照衛生鄉鎮的標準建設生態公廁,已建成44座,全鄉已基本完成改廁目標。

漁寮鄉堅持以景區建設為指導,景區的安全和保護為重點,按照“有序利用,逐步實施”的原則,加快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成游步道二期工程,游步道綠化,觀海亭等配套設施建設和岙口排污改建;參加溫州晚報組織的“溫州人最喜歡的十佳景點”評選活動,漁寮景區排名第三位;加強景區安全日常管理,認真開展景區安全生產大檢查,不斷規範旅遊經營行為;積極籌備發展休閒漁業的前期準備工作,來帶動周邊民眾參與服務業的發展,第三產業不斷得到提升。

旅遊資源

(圖)金沙灘金沙灘

漁寮景區是集避暑、度假、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省級風景名勝區(AAA旅遊區),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稱。它位於蒼南南部漁寮鄉,距縣城60多公里。景區面積2.3平方公里,具有山青、水碧、沙淨、海闊、浪緩、石奇等特點。漁寮大沙灘長2000米,寬800米,呈新月形,是中國東南沿海大陸架上最大的沙灘,可供萬人同時入浴,是理想的海濱浴場和沙灘、海上運動場所。

漁寮鄉進一步加大旅遊宣傳促銷力度,通過組織“浙江作家走濱海寫漁寮”等活動,有效地提高了漁寮景區的知名度。鄉依託漁寮景區優勢,成立了金沙灘休閒漁業合作社,引導和支持農民發展“農家樂”、“漁家樂”,參與旅遊接待。漁寮鄉正積極申報省級休閒漁業示範基地項目。通過進一步整合旅遊資源,努力促使生態建設、休閒漁業和旅遊業緊密結合、協調發展,使得以旅遊開發為主的招商引資工作獲得重大進展。

針對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污水和垃圾產生量增加的實際,鄉里投入20多萬元在漁寮、王孫、關頭建設3套規模較大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採取在旅遊旺季對景區控制日旅遊人數來減少人為環境污染,並在景區旅遊船及賓館杜絕一次性用品,向遊客宣傳生態環保知識,維護了海洋及沙灘的環境衛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