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蒲鎮

蘆蒲鎮

蘆蒲位於江蘇省阜寧縣西南邊陲,全鎮總面積76.6平方公里,人口5.5萬人,轄16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鎮域屬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素有“江淮樂地”之美稱。

基本信息

蘆蒲鎮蘆蒲鎮
蘆蒲位於江蘇省阜寧縣西南邊陲,東部以蘇北灌溉總渠為界,西部與漣水相鄰,南部與淮安市楚州區接壤,30多公里長的黃河古道及入海水道貫穿鎮域南北,全鎮總面積76.6平方公里,人口5.5萬人,轄16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鎮域屬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蘆蒲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資源豐富,人傑地靈,素有“江淮樂地”之美稱

歷史沿革

蘆蒲鎮蘆蒲鎮
老一輩革命家劉少奇陳毅張愛萍在此留下了革命的足跡,近2000名抗日陣亡將士長眠在蘆蒲烈士塔下,在漫長的苦難歲月里培育和造就了善良淳樸,勤勞智慧的蘆蒲人民。改革開放以來,蘆蒲日新月異,突飛猛進,農業經濟各具特色,工業經濟方興未艾,第三產業異軍突起,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纍纍。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蘆蒲鎮新一輪大發展的熱潮正在掀起,全鎮人民正以“團結奮進、真抓實幹、腳踏實地、爭創一流”的精神,續寫老區新篇章。

城鎮建設

蘆蒲鎮蘆蒲鎮
阜寧縣蘆蒲鎮舉行種養大戶“興農綠卡”發放儀式,來自該鎮500規模養殖大戶分別從鎮領導手中領取“興農綠卡”。這是該鎮扶持農戶發展規模養殖,促進農民增收而採取的激勵措施

為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今年初,蘆蒲鎮把發展波雜羊和四季鵝養殖作為“提升三大富民產業”的一項重頭產業加以培植與扶持,該鎮以多種經營辦公室和畜禽產銷協會為載體,組建了“蘆蒲鎮波雜羊和四季鵝種苗生產合作社”,自繁自養,統一銷售,走良種產業化的路子。並申報了“林香”牌四季鵝的註冊商標。同時該鎮以新盪村四季鵝養殖基地為龍頭,重點在曹安、新盪等村建成四季鵝種苗繁殖基地,力爭使全鎮四季鵝飼養量實現倍增計畫超20萬隻;以臨黃村波雜羊養殖基地為載體,重點建成三聯、蒲南等村波雜羊繁殖基地,力爭使全鎮種羊達到1萬隻,飼養量達5萬隻,形成“南有波雜羊,北有四季鵝”規模養殖新格局。

為實現上述目標,鎮政府在兌現上級各項優惠政策的基礎上,還結合鎮情實際制訂了相適應的7條興農致富激勵措施,並製成精緻綠卡發放到種養大戶手中。綠卡規定的“凡新建標準化萬頭豬場,獎勵投資者1萬元,新建一個千頭豬場,獎勵投資者5000元;新建1個標準化10萬隻禽場,獎勵投資者1萬元;新建一個標準化禽舍,養殖草雞達2000隻以上、養殖鵝達1000隻以上的獎勵投資者6000元;新建保溫豬圈達60平方米以上,年養殖生豬200頭以上,獎勵養殖戶3000元”等七條激勵措施,含金量高,切合養殖戶的生產需求,有利提高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

為強化責任,服務到位,綠卡還印製了鎮黨委書記、鎮長、分管多種經營的副鎮長,以及金融、多種經營、畜牧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姓名、通聯號碼,養殖大戶如需辦理相關手續和求助解決實際困難,只需撥一個電話,服務人員可在兩小時之內趕至現場,幫助辦結。

經濟建設

蘆蒲鎮蘆蒲鎮
阜寧蘆蒲鎮新規劃的1000畝辣椒、2000畝胡桑、1000畝黃秋葵等特經作物通過土地流轉、合股承包的形式已全部調整到位。浙江、鹽城等地老闆早已進駐該鎮簽下訂單,指導農戶做好種苗購進等前期準備工作。據該鎮鎮長顏南平介紹,由於蘆蒲近年來為農服務到位,種植業結構調整亮點成串,全鎮先後建立了“沿黃”一線蘆筍生產基地、蘆蒲村的優質蠶桑基地、沿鎮中心公路兩側的優質商品糧基地、雙碼村的中藥材基地、東吳村的母豬基地、臨黃村的山羊基地、蘆蒲、新盪村的四季鵝基地。使受益村民眾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運用科技指導調

蘆蒲鎮在組織農戶外出參觀學習的同時,還積極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進駐村組,幫助理思路、找優勢、論證篩選項目,並主動承擔起對新品種的引進、試種、示範、推廣的責任。去年春,鎮農業部門技術人員還分別在蒲南、馬集等村指導種植200畝蘆筍科技示範園,示範園在種植品種、施肥配方、管理措施等方面由農技人員一手包攬、放樣示範。為保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該鎮還組織農技人員進村入戶簽訂技術承包契約,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鎮農業辦副主任李金龍還在新盪村承包了30畝蔬菜種植示範園,自己動手種植,供民眾學習效仿。同時還與村里種植大戶簽訂了技術承包契約,民眾對這種示範調整的方式樂於接受。新盪村菜農在鎮農技員李金龍的示範指導下,今年秋播新規劃擴種辣椒麵積100畝。目前該鎮10多名涉農“土專家”已在全鎮範圍開展對口技術承包,蘆蒲、蒲南等村100多畝經濟作物都被技術人員直接承包,從而推動科技與產業的對接。

圍繞市場領著調

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市場問題是農民的難題。該鎮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鎮情實際,成立了鎮畜禽產銷協會、蘆筍產銷協會,從社會上公開招聘一批懂市場、善經營、會管理的經紀人充實到協會,並在全鎮19個村(居)設立19個分會,在縣內設立了20多個行銷網點,在上海曹安市場、揚州聯誼市場、蘇州紅橋市場等地設立了八大銷售視窗。與此同時,協會通過跑市場、摸信息,帶回了訂單農業。僅去年來,產銷協會為農戶銷售大麥1000多噸、生豬10多萬頭、蘆筍5萬多公斤、家禽20多萬隻。在此基礎上,該鎮還充分利用本地農產品資源優勢,通過農業招商,先後引進了瑤池果醋飲品、海全澱粉加工、雙碼乳黃瓜醃製等一批農業產業化項目,有效地拉長了產業鏈,實現了農業產業就地轉化增值。

科教興農

蘆蒲鎮蘆蒲鎮
阜寧縣蘆蒲鎮沿淮村是較早從事蘆筍種植的村,但收效並不明顯。全縣開展遠程教育後,沿淮村在全鎮第一家通上了數位電視寬頻網。現在只要滑鼠一點,就可以了解外面的市場行情,輕鬆找到市場,甚至網上就可以做買賣,每戶增收兩千多元。村裡的經濟總量一躍進入鎮裡的前三強。

阜寧縣繼續實行培訓券制度,各類培訓機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轉移就業為目標,採取聯合辦學、現場培訓、送技下鄉、跟蹤服務等形式,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截至9月底,該縣共培訓農村勞動力9560人次,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22.93萬人,占全縣農村勞動力總數的69%。全縣現有具備辦學資質的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機構32家,職業學校3家,開設20個專業,年培訓能力達1萬餘人。組織各培訓機構結合存量勞動力特點、本地企業用工需求和勞動力市場需求趨勢開展“定點”培訓、“定向”培訓、“訂單”培訓,先後免費培訓下崗失業職工4547名,培訓勞動預備制度學員1217人。縣勞動就業管理中心開辦電腦、縫紉、家電維修、油漆等20個專業培訓班,免費為失業人員提供轉業轉崗技能培訓。縣勞動保障局、縣殘聯、縣婦聯、團縣委聯合還啟動了“培訓促就業”援助行動,首批即有400名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農村貧困戶子女等弱勢群體免費接受服裝、紡織、插花等專業技能培訓援助。

農業適用技術講師團進村培訓510場次

阜寧縣農業適用技術講師團成員有組織、有計畫地開展進村培訓,講師團成員已進村培訓510多場次,發放技術資料24種6萬多份,現場培訓農民3萬多人次,科技入戶500戶已經全部安排到位,科技人員已按照科技入戶有關要求正常開展工作。實用技術首輪培訓全部結束、第二輪培訓已完成過半任務。郭墅鎮今年面向本鎮的種養殖大戶開展技術培訓的培訓班就達57期,蘆蒲鎮孫鄭居委會的農民孫某高興的說,這樣的培訓真過癮,對路有實效。

426人參加農民創業培訓

08年3—9月份,阜寧舉辦了三期農民創業培訓班:水產品健康養殖培訓班、農林產品創牌行銷培訓班、農民經紀人培訓班,共培訓426人。各期培訓中,多名省、市級專家來現場授課,傳授生產技術、宣講創業新理念、講解創業典型事例、安排實地觀摩。通過現場培訓、技術講座等形式,有計畫、分層次開展合作知識、市場行銷、財務會計、種養技術、信息服務等業務知識培訓,重點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熱心合作事業的農民致富帶頭人,使他們成為創業的典範,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頭作用。該縣三灶鎮蒯東村支部副書記李德新,過去靠打工掙不了幾個錢,現在靠大棚養殖黑魚發家致富,他深有感觸地說,多虧縣委農工辦組織的創業培訓,我這大棚養殖黑魚的技術就是縣裡組織赴浙江考察時學到的,現在年收入至少也在幾十萬吧,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創業必須得懂技術。

黨建工作

蘆蒲鎮蘆蒲鎮
壯大集體效能,社區有了“競爭力”

全力實施“雙學雙帶”工程,積極鼓勵社區黨員幹部爭當發展經濟的先鋒,讓社區黨員幹部從傳統的黨建模式中跳出來,從全局的高度去服務經濟、發展經濟。為此,該縣在社區黨員幹部中提出了打造“自我發展能力強、服務居民能力強”的“雙強”型幹部標準,積極引導社區幹部自主創業、帶頭致富。目前,該縣8個社區的黨總支書記都有了自己的致富項目。該縣向陽社區黨總支書記范友芹,個人籌資50多萬元,創辦了幼兒輔導學校,既解決了社區部分青年上班難以照應小孩的難題,又為自己帶來可觀的收入。積極開展社區黨員幹部“創業之星”評選,每年組織開展一次評選活動,由民眾推薦,組織舉薦,最終經居民代表和阜城鎮社區工委成員單位聯名投票決定。目前,該縣已湧現出社區黨員幹部“創業之星”858人,占社區黨員幹部總數的38%。社區幹部招引投資在千萬元以上的項目有15個,吸納社區失業人員600多人。其中,興阜社區8個班子成員,人人有經濟實體,年創產值在200萬元以上的項目有5個。社區黨員幫助居民擔保創業貸款2000多萬元。

照“打造文化品牌,彰顯社區品位”的工作思路,該縣不斷加大社區文化建設力度,形成了社區文化活動異彩紛呈的喜人局面。該縣8個社區紛紛利用陵園廣場、阜寧外灘、縣體育場等場地,組織社區居民開展豐富多彩的廣場文化活動。近3年來,在該縣組織部和社區工委的聯合組織下,每年舉行全縣範圍的“家庭才藝表演大獎賽”和家庭讀書競賽活動,已評出“五好”家庭200家,文明家庭860家。

堅持社區和駐區單位共駐共建,努力營造和諧社區氛圍。在駐區單位的大力支持下,該縣8個社區在陣地建設上彰顯自身特色。近年來,通過社區共建活動的開展,8個社區“服務發展、服務居民”能力有了極大增強。通過開通社區服務“440”熱線,建起了覆蓋全縣縣城30平方公里的社區服務網路,極大地滿足了廣大居民生活和服務需求。發動組織了“萬冊圖書援建社區”活動,提升了社區的品位和文化內涵。定期組織開展的“萬名黨員幹部進社區送溫暖”、百場愛國主義影片巡迴展、市民夏季納涼晚會等系列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和諧型、學習型、文化型、經濟型社區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