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太平龍

蒼南太平龍

蒼南太平龍起源於清朝康熙年鑑,位於蒼南雲岩鄉鯨頭,影響範圍跨越平陽、福鼎及浙閩邊界。

基本信息

簡介

太平龍太平龍
舞太平龍這一活動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響,據當地人說,這與蒼南等地地處沿海,民間敬奉船神“楊府老爺”有關。

蒼南太平龍分開門龍、淨龍、關門龍、小船龍四種形式。四種形式的龍各具造型,也各有其責:開門龍披鱗掛甲、張牙展爪,負責開道清障、除暴安良;淨龍含口瘦腰,負責淨化環境,清除人間污穢之氣;開門龍全身披彩,長年固守、護佑四方平安;小船龍,是各家各戶敬獻楊府老爺、支持楊府老爺除暴安良的船隊。

但不管哪種形式的龍,製作都非常講究,均用紙和竹(柳)條等材料紮成,從眼、鼻、口到龍角、龍鬚等各部分,都配以精細的紙貼,龍身各部位都配有剪紙、民間繪畫等精美圖案和紙紮人物等,融竹(藤)編、紙紮、剪紙書畫戲曲等藝術為一體,造型獨特而華麗。開門龍、關門龍和淨龍,全龍由龍頭、龍檔、龍月三大部分組成,龍長近數十米至上百米不等,龍頭高2米餘,長3米多,像一艘大龍船,其造型似龍更似船,是一種抽象化了的龍頭。整個龍頭插滿了寫有風調雨順、生意興旺等吉祥語的各式小鼓旗(約170多支),布有四方錘等紙紮兵器和三蓋廊、龍梯、龍駁、八仙、三軍統領等紙紮畫廊與人物形象,額頭裝書有“吉慶太平龍”字樣的5個大龍泡;龍月像一艘護衛船,亭台樓閣、彩傘,裝飾得富麗堂皇。龍檔由一條條長約90厘米的木板連線而成,每截為一檔,每檔上裝一隻紅燈籠。龍頭、龍月腹內和龍檔上的紅燈籠里,均點燃一支支紅蠟燭,夜色里,全龍燭光透亮,宛如一條火龍,蔚為壯觀。據當地人介紹,扎這樣的一條龍工序十分複雜,全龍約有56樣、2000多個部件,開門龍和淨龍全身單鱗片就有1700多片。做這些部件的工夫不說,光扎竹條和裝部件就要十五六個人忙上一整天。

蒼南太平龍隊共有兩條開門龍、六條淨龍、數千隻小船龍和一條關門龍。表演自開門龍起殤拉開帷幕,至關門龍化龍降下尾聲,每年從正月初二開始一直舞至正月十五方止。每條龍的開劃都要提前一天殺大豬敬船神“楊府老爺”,有一個起殤儀式。儀式一般在早上六七點鐘舉行,先行祭龍、淨龍程式,再行參龍和開龍眼程式。參龍程式可長可短,憑參龍手的水平和觀眾集中的情形而定,最長可持續兩個多小時。由參龍手一邊擊鼓一邊高唱七言一句的參龍辭,歌頌龍的英武、功德和盛世太平,祈求神靈保佑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大眾安康。參龍畢,龍頭、龍檔、龍月開始起舞,並做好連線。全龍先靜聲繞場轉三圈,忽地昂然轉頭,場內鞭炮、火銃齊放,鑼鼓、嗩吶齊鳴,喝彩聲、歡呼聲迭起,龍在歡快的“將軍令”樂聲伴奏下翩翩起舞,時而盤鏇,時而跳躍;忽而騰空躍飛、竄前撲後;忽而擺尾嬉戲、前滾後翻。表演者以強勁的伸、扭、屈、擰、傾、撲等主要動作,活靈活現地展示神龍出海、速游、擺尾、龍頭龍尾相互嬉戲、蛟龍翻身、翻江倒海、斬風劈浪等情景。

起殤後,龍隊開始應邀到各家大院和各地巡演,可連續數天數夜不停歇(現每條龍一般僅舞一天一夜),最後均舞至楊府廟用火化掉。開門龍化龍後,意指龍門已開,各地的淨龍便先後起殤開劃,四面八方的鄉親也紛紛執著自做或專門訂做的五顏六色的小船龍湧進楊府廟。楊府廟前不斷“撐”來一對對小船龍,接連數天人聲鼎沸、鼓樂不息。正月十三日,關門龍起殤開劃,各地的大小龍便急急停劃仙化,至十五日關門龍進廟仙化,整個劃龍活動便完滿降下帷幕。

劃太平龍最為精彩和熱鬧的是龍隊出鄉巡演。屆時,前有火銃、長號、大紅燈籠開道,後有五彩旗幡及樂隊、戲裝隊等儀仗擁隨。數百米長、異彩紛呈的隊伍或在田野上奔走,或穿村走巷,蔚為壯觀。尤其是夜晚,龍隊燭光閃耀,龍船流光溢彩,龍隊所到之處,鼓樂喧天,長號、火銃聲撼山動地,觀眾如潮而至,整個鄉村燈火輝煌,一片沸騰,處處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在這巨龍翻騰的時刻,在這處處的歡歌笑語中,無不讓人感受到國家的繁榮昌盛,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

資料

太平龍太平龍
以下資料來自楊思好

楊思好

在蒼南縣雲岩鄉山前村、靈溪鎮紅星村等村落,數百年來一直延承著劃龍迎春慶太平的民俗活動。這個民俗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程式講究,給當地的春節和元宵佳節增添了熱鬧和樂趣。這個習俗起源於何時已無法確證,但據靈溪鎮紅星村的蔣姓族譜記載,清康熙年間,蔣姓始祖蔣應豪(1630年6月——)攜侄蔣世英、蔣世雄從雲岩鄉鯨頭遷至紅星時,就有每年扎小彩龍到鯨頭楊府爺廟還願的習俗。家業日漸興旺後,蔣應豪便開始請來大浹頭、塔里等鄰村的人來相幫,每年扎彩龍,劃龍到鯨頭還願。後紅星周邊的大浹頭、六板橋、塔里、浦橫等村落也學著扎彩龍和劃龍。劃龍的龍分開門龍、淨龍、關門龍、小龍船四種形式,統稱太平龍。開門龍原只一條,由雲岩鄉山前村和山門頭村兩村按年輪流負責製作與起劃,後演化為兩條,山前和山門頭兩村各負責一條,但要根據原定的值年,分清主次先後,誰值年誰為主,誰先殺豬、擺殿、祈禳、起劃。淨龍(這是鯨頭人的稱謂,起劃村落的人稱之為“花龍”。),每年有五條,紅星、塔里、大浹頭三個村各一條,六板橋村與百丈村隔年輪彩一條,橫浦村與橫東村隔年輪彩一條,其中,紅星與塔里兩地的兩條龍的起劃和停劃儀式,與鯨頭楊府爺廟的祈禳祭祀相連線,其餘各村,當地建有“楊府爺”廟,龍的起劃與化龍等儀式,均在當地的廟門舉行。關門龍一條,由鯨頭村諸姓輪值製作、祭祀與起劃。小船龍每年有數千條,由各地信男信女訂做。據鯨頭村王子寶介紹,四種形式的龍各有造型,也各有其職責,開門龍披鱗掛甲、張牙展爪,負責開道清障、除暴安良;淨龍含口瘦腰,負責淨化環境,清除人間污穢之氣;開門龍全身披彩,長年固守、護佑四方平安;小船龍,是各家各戶敬獻楊府老爺、支持楊府老爺除暴安良的船隊。但不管哪種形式的龍,製作都非常講究,均用紙和竹(柳)條等材料紮成,從眼、鼻、口到龍角、龍鬚等各部分,都配以精細的紙貼,龍身各部位都配有剪紙、民間繪畫等精美圖案和紙紮人物等,融竹(滕)編、紙紮、剪紙、書畫、戲曲等藝術為一體,造型獨特而華麗。開門龍、關門龍和淨龍,全龍由龍頭、龍檔、龍月三大部分,龍長近數十米至上百米不等,龍頭高2米餘,長3米多,象一艘大龍船,其造型似龍更似船,是一種抽象化了的龍頭,整個龍頭插滿了寫有風調雨順、生意興旺等吉祥語的各式小鼓旗(約170多支),布有四方錘等紙紮兵器和三蓋廊、龍梯、龍駁、八仙、三軍統領等紙紮畫廊與人物形象,額頭裝書有“吉慶太平龍”字樣的五個大龍泡;龍月象一艘護衛船,亭台樓閣、彩傘,裝飾得富麗堂皇。龍檔由一條條長約90公分的木板連線而成,每載為一檔,每檔上裝一隻紅燈籠。龍頭、龍月腹內和龍檔上的紅燈籠里,均點燃著一支支紅蠟燭,夜色里,全龍燭光透亮,宛如一條火龍,蔚為壯觀。扎這樣的一條龍工序十分複雜,全龍約有三十六樣、兩千多個部件,開門龍和淨龍全身單鱗片就有1700多片,做龍身上的兩千多個部件的工夫不說,光扎竹條和裝部件就要十五六個人忙一整天。雲岩鄉山前等地的劃龍慶太平活動儀式與程式大同小異,均很講究,儀式自開門龍祈禳拉開帷幕,至關門龍化龍降下尾聲,以前,每年正月初一開始彩龍,正月初二開劃,一直劃至正月十八方止。近年由於壯年人大多在正十五之前就要出外做生意,一般只劃至元宵節前即停劃。每條龍的開劃都有一套必做的儀式:殺“龍豬”。這是各條龍開劃的第一個儀式,一般在龍開劃前一天舉行。“龍豬”,其實就是家養的白豬,由輪值的首事家負責飼養。每年二月二日做好“許龍福”,選出新一年的總首事,新選的總首事第一件要辦的事就是選定必須是逢三、六、九的吉日去買小豬。所買的小豬必須是毛色純正、在豬群中最為健壯的。主人對小豬的飼養也很講究,一要勤理豬舍,不能讓豬身體污垢;二要勤防豬病;三不能餵不潔淨的食物;四不能對豬不敬,罵豬或說豬的不是。豬養至農曆十二月二十日許,總首事就要開始選定吉日,提前給屠手送去一個紅請柬,約請屠手前來殺豬。殺豬前,總首事在家門口插上五色旗、焚香、面對著楊府廟祈禱,還要煎上四隻荷包蛋、燒兩份點心,一份請屠手吃,一份送給豬吃,並給豬攔腰紮上一條紅布條,打開豬欄,執三支香將豬引出欄。屠手吃好點心,取一把水稻草,點燃後,在豬架、屠台、殺豬所用的用具和埕子上搖晃一圈,至埕前燃盡,說是淨場。炮手鳴銃三聲,開始殺豬。豬捕上屠台,鑼、銃、百子鞭炮齊鳴。豬殺倒後,不放桶里脫毛,而是用勺子一勺一勺舀起開水倒在豬身上脫毛,脫毛不能通體脫光,要在豬後腦勺的脖子上留一撮一隻巴掌大小的毛,也不能脫蹄。脫好毛,炮手要再次鳴銃三聲,開始開膛,取出豬的五臟、清除了豬的腸胃、用乾淨毛巾擦淨豬體、把豬裝上預先準備好的豬架、將豬五臟掛豬前胸下、將豬內臟的網紗油披豬背上、將殺豬尖刀插在豬脖子上的毛中、給豬結彩打扮。炮手又一次鳴銃三聲,總首事請幫工和前來看殺豬的人吃紅棗湯圓湯。打扮好龍豬,總首事開始準備牲禮。淨龍和關門龍的龍豬結彩較簡單,且要割下豬頭,另裝禮盒內送楊府爺廟擺殿。擺殿。殺龍豬的次日約七時許,總首事鳴銃三響,各家各戶就會有人前來幫忙。事先約請的樂師也陸續到齊了,炮手再次鳴銃三響,樂隊擊鼓奏樂,奏《福建頭通》,畢,演奏《梵梨花》、《柳搖金》、《將軍令》等樂曲,稱之為吹龍。吹龍畢,大家打著彩旗、抬著龍豬、牲禮送到楊府爺廟中祭請,儀仗隊伍排序為:火銃1人—鼓燈2盞—開道鑼1對—楊府爺令旗1支—彩旗14面,大堂鼓—龍豬—樂隊—持香隨隊的信男信女。龍豬起送時,樂隊奏《將軍令》,途中奏《什錦》。龍豬到殿後,開始做還單福。還單福由總首事事先約請來的師公(道士)主持,依次分擺福禮、請楊府爺聖位、交銷、請求保佑四個程式,擺完福禮,師公拍戒方三下,向聖位擺拜三大拜,開始祭請,樂隊在一邊演奏《四禧八仙》。福畢,將香插神殿的大爐里,鳴銃、放鞭炮、樂隊奏《過場》,從神殿上撤下福禮、龍豬,撤去龍豬身上和宮花、香、柚、紅彩等裝飾,殺豬的屠手取下豬脖子上的尖刀,割下豬頭,取下豬內臟,用於祈禳儀式擺香案。各家開始分購豬肉。龍豬上殿後,各家各戶便可開始洗刷、換新。折龍,即扎龍。扎龍要先問佛采竹。農曆十二月下旬,總首事擇一好日子來到下楊府爺廟,點香燃燭、打仙杯,問神要到哪個方向采扎龍用的竹。東方、西方、南方、北方依次而問,每問一方連打三次仙杯,若三仙杯均為一陰一陽,即為神示至哪一方采竹。問定方向,總首事沿著“神示”的方向去尋竹,一路過去,若發現有節高、透尾直長、有兩年竹齡的篁竹,選擇大竹1支、小竹2支(總重約120斤),在竹上紮上紅綢布,算是選定了竹。選定扎龍的好日子,在扎龍前一天,總首事帶人砍回選定的竹,不過秤,付給竹主一個紅包(要高於竹的市價),紮上紅彩,扛回,洗淨,放潔淨處待用。折龍,一般在當地的祠堂或其名號的神廟裡進行,以前開門龍在正月初一開扎,淨龍和關門龍在開劃前一天開扎,近年,為使竹片提前乾化,減輕重量便於舞動,提前至龍豬上殿後擇好一個日子開扎,扎龍前,總首事要提前數天發請柬請定折龍師傅和劃龍時的舉龍師傅(舉龍頭和龍月的人)、占令(打大鼓的指揮)、頭伸(拉龍檔與龍頭相連線的繩索的人)。折龍時,總首事要鳴銃三響,再擂鼓三通、鳴鑼數響;再由折龍師傅擂鼓三通,取出上年留下的木質龍骨才正式開折。折龍主要有以下步驟:豎龍骨,將龍骨插在有一方形孔的板凳上,結上紅彩布;切竹,將竹切成一條條寬0.5-2.5厘米,厚0.5-1厘米,長4.5米許的竹片條備用;做頭圈,取一條寬2.5厘米厚0.5厘米的竹片,折成一個內徑1.33米許的竹圈;折坯,取寬0.5厘米-1厘米厚1厘米長4.5米竹片,一一穿、拉過龍骨上預先設定的16個方形孔內,將自首至頸前8條竹片扎8個大小不一的圓圈,將中至尾8條竹片紮成8個上寬下窄的梯形;,用6條長竹片在上下左右,將竹圈和梯形固定住;在龍骨前部,紮上頭圈,紮成船形的龍頭和龍月的坯架(龍月的扎法與龍頭的扎法相似)。在竹坯架上糊上白色底紙,將預先紮好的各類紙紮、剪紙等部件一一裝在龍架上,在龍身貼上用大金紙做成的龍鱗。關門龍不貼鱗,則在龍體畫上龍鱗和其它圖案。在龍頭和龍月的腹內點上蠟燭,烘乾竹片的水份和漿糊。龍扎完成。請香信。請香信的一般在龍開劃的前一天進行,也可根據問佛定下日子進行(開門龍每年於正月初一子時請香信)。在選定的日子上午9時許,總首事率儀仗隊(吹打班10人、大旗8面,黃傘1把,鼓燈1對,銃炮手2人)吹吹打打到楊府爺廟請香信。樂聲中,總首事先到頂殿燒香一圈,從中爐香灰一撮、取香3支,將香灰放在預備的一隻爐內,插上香,另立一個新香爐,再吹吹打打至下殿,燒香一圈,從中爐取香灰一撮、香三支,放(插)新爐內,吹吹打打回家,設立供桌供奉。祈禳。祈禳儀式一般於正月初二日上午六七點鐘在總首事家大埕舉行,先行祭龍、淨龍儀式,再行唱龍和開龍眼儀式。祭龍、淨龍由師公主持,先請十方,再淨龍、安神位。唱龍由唱龍師主持,一打鑼手和一嗩吶手在一側配合。儀式可長可短,憑唱龍手的水平和觀眾集中的情形而定,最長可持續兩個多小時,唱龍手一邊擊鼓一邊高唱七言一句的唱龍辭,鑼手和嗩吶手在一旁和著唱龍師敲打鼓點的節奏吹嗩吶、敲鑼增添氣氛。唱龍先是唱《大開天》、《大開天》、《小八仙》等內容,頌盛世太平,祁求神靈保佑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大眾安康,後可唱《王寶釧》等小說故事。唱辭的節奏感強,主鏇律明朗清晰,基本節奏為:咚咚哐咚咚哐咚哐咚哐咚咚哐。鳴鑼擊鼓響洋洋,總管出令點神仙,點起神仙三十六,家家戶戶保吉祥。咚咚哐咚咚哐咚哐咚哐咚咚哐。唱龍師唱畢《大開天》、《小八仙》,造龍師開始開龍眼,開龍眼時,唱龍師在一旁唱“天之清,地之靈,仙師擒筆開眼睛,開了龍眼光明亮,三把茶米退凶星,凶星趕退三千里,留轉吉星保太平”。造龍師點香三支,口念“土生金,五行相生,一點陰陽二點燈”,畢生火點一支紅蠟燭,左手執蠟燭,右手執香,靠近龍眼,念:“左眼清,右眼明”,用香在用大金紙遮著的龍眼上起(畫)符頭“”,再畫一個“”字,用手揭開龍眼上的大金紙,主人送給紅包(10至50元不定),開好龍眼唱龍手移座總首家中繼續唱龍。龍檔開始連線,龍頭、龍檔、龍月開始起舞,並做好三塊之間的連線,全龍先靜聲繞場轉三圈,忽得昂然轉頭,場內鞭炮、火銃齊放,鑼鼓、嗩吶齊鳴,喝彩聲、歡呼聲迭起,龍在歡快的“將軍令”樂聲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時而盤鏇,時而跳躍,忽而騰空躍飛、竄前撲後,忽而擺尾嬉戲、前滾後翻,表演者以強勁的伸、扭、屈、擰、傾、撲等主要動作,活靈活現地展示神龍出海、速游、擺尾、龍頭龍尾相互嬉戲、蛟龍翻身、翻江倒海、斬風劈浪等情境。祈禳儀式後,龍隊開始應邀到各家大院和各地巡演,可連續數天數夜不停歇(現每條龍一般僅舞一天一夜),最後均舞至楊府爺廟,在下廟(新廟)表演後,劃向與下廟相距一箭之地的頂廟(老廟),途中越一小山嶺後,要將龍頭對著嶺下的一個深水潭歇息一會,當地人說這是讓龍喝水,畢,即快速送頂廟前埕,用砍刀砍下龍骨,留著下年再用,點火將龍燒掉,當地人說這叫做屠龍和化龍。開門龍化龍後,意指龍門已開,各地的淨龍便可先後祈禳開劃,四面八方的信眾也可紛紛摯著自做或專門訂做的五顏六色的小船龍湧進楊府爺廟用火化掉,楊府爺廟接連數天人聲鼎沸、鼓樂不息。正月十三日,關門龍祈禳開劃,各地的大小龍便急急停劃仙化,元宵日,關門龍進廟仙化,整個劃龍活動便完滿降下帷幕。劃太平龍最為精彩和熱鬧的是龍隊出鄉巡演,龍隊出鄉巡演時,前有火銃、長號、大紅燈籠開道,後有五彩旗幡及樂隊、戲裝隊等儀仗擁隨,數百米長、異彩紛呈的隊伍或在田野上奔走,或穿村走巷,蔚為壯觀,特別是夜晚,龍隊燭光閃耀,龍船流光溢彩,龍隊所到之處,鼓樂喧天,長號、火銃聲撼山動地,觀眾如潮而至,整個鄉村燈火輝煌,一片沸騰,處處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與劃龍有關的還有采燈球和三個“福”的儀式。一是采燈球:有求子嗣的人家,在祈禳儀式時做好準備在一旁候著,待開好龍眼,即上前來採摘掛在龍角上的小燈球,摘下燈球後,與自家帶來的生花生、糖果等一塊用布巾包好,包一個紅包給舉龍頭的師傅,象抱小孩一樣把布包抱回家。至家,將花生與糖果分給左鄰右舍的小孩吃,燈球掛求子嗣的夫妻睡房內。本年若生下一個男孩,要新一年劃龍時,獻一對大蜡燭,送一帶紅綢布箍龍身。二是“許龍福”:二月二日在鯨頭楊府爺廟進行。擺豬頭、肝等牲禮,請師公祭祀,打爻推選出新一年劃龍的總首事,討論新一年劃龍的有關事務及給總首事的補助等,總首事請回楊爺府的“香信”供於自家潔淨處。三是端午福:於小滿後挑選一個好日子,在新選總首事家進行。由總首事承辦福酒請信眾,開支由吃福的人分派。福酒畢,打爻問早稻的的收成。一般從十分開問,一分一分往下問,每問一分,打爻杯三下,三次連打一陰一陽,卻為神所預報的收成。四是七月半福:於農曆六月下旬或七月上旬擇一個好日子,在新選總首事家舉行。形式與端午福相同,只是向神問得是晚稻的收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