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沙冬青

蒙古沙冬青

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豆科常綠灌木,高1-2m,多分枝。三出複葉,稀單葉。花黃色。第三紀孑遺種和阿拉善荒漠區特有的建群植物。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生於海拔1000-1200m低山帶的山前沖積、淤積平原、山間盆地或乾谷中。中國僅在新疆有分布的珍稀植物矮沙冬青目前已瀕臨滅絕。蒙古也有分布。國家三級保護漸危種。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蒙古沙冬青,常綠灌木,高1-2m。小枝密生平貼短柔毛;木質枝具暗褐色髓。葉為掌狀三出複葉,少有單葉;葉柄長5-10mm,密生銀白色短柔毛;托葉小,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與葉柄結合;小葉菱狀橢圓形至寬披針形,長1.5-4cm,寬6-20mm,先端銳尖或鈍,基部楔形,兩面密被銀白色絨毛。總狀花序頂生或側生,花8-12朵;苞片寬卵形,長5-6mm,被白色絨毛;花梗近無毛;萼筒鐘形,齒三角形,有時2齒結合成1大齒;花冠黃色,旗瓣倒卵形,長20-22mm,翼瓣長於旗瓣,長圓形,1_493,爪長約為瓣片的1/4,1_6,龍骨瓣兩片分離,耳長約1.5mm;雄蕊分離;子房具柄,大戰機器螃蟹遊戲介紹,無毛。莢果長圓形,扁,菟絲子的功效與作用_317,長5-8cm,寬1.5-2cm,先端銳尖,無毛。種子2-5顆,圓腎形,徑約6mm。花期4-5月,果期5-6月。

特性

分布區為大陸性氣候,春季乾燥,多大風,夏季炎熱,冬季寒冷,7月平均溫22--25℃,1月平均溫-10---14℃,年降水量50--200毫米或更低,多集中以夏季。沙冬青為常綠超旱生植物,這與當代氣候條件顯然是不協調的,反映其殘遺種的特徵。喜沙礫質土壤,或具薄層覆沙的礫石質土壤,不見於沙漠或石質戈壁。多生於山前沖積、洪積平原,山澗盆地,石質殘丘間的乾谷,成條帶狀或團塊狀分布。4月中旬至5月中旬開花,7月下旬果實成熟。種子成熟較好,發芽率85--90%,發芽勢為3天,在溫室22--26℃條件下,種子吸水力強,發芽迅速,出土整齊。種子耐貯藏,發芽力可保持5--6年。沙冬青幼苗能抗-20.9℃低溫不受凍害。沙冬青體內含有黃花木素、擬黃花木素等強生物鹼,綿羊、山羊偶爾採食其花後則呈醉狀,採食過多可致死。

分布

生態環境:

1.生於沙丘、山坡、河邊。

2.生於礫石山坡、多礫石河床上。

資源分布:

1.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

2.分布於新疆喀什地區。

化學成份

沙冬青嫩枝和葉中含生物鹼,葉中含右鏇3a-羥基羽扇豆鹼(3a-hydroxylupanine),7-3?-二羥基-4?-甲氧基異黃酮(7,3?-dihydroxy-4?methoxyisoflavone),4-甲氧基異黃酮-7-β-D-吡喃葡萄糖甙(4?-methoxyisoflavone-7-β-D-glucopyranoside),右鏇蒎立醇(pinitol),水楊酸(salicylicacid),7-羥基-4?-甲氧基異黃酮(7-hydroxy-4?methoxyisoflavone),左鏇黃花木鹼(piptanthine)。本品還含白藜蘆醇(resveratrol),鷹爪豆鹼(sparteine),右鏇羽扇豆鹼(lupanine),a-異鷹爪豆鹼(a-isosparteine),黃花木鹼,黃花木胺(piptamine),大豆素(daidzein),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3?-羥基刺芒柄花素(3?-hydroxyformononetin),6,4?-二羥基-7-甲氧基異黃酮(kakkatin),芒柄花甙(ononin)。

藥理作用

蒙古沙冬青的乙醇提取物含白藜蘆醇。20-200μg/ml的白藜蘆醇能降低外-β-D-葡聚糖酶(以對硝基苯-β-D-吡喃葡聚糖苷為底物)的活性30%-80%。

性味

辛;苦;溫;有毒

歸經

心經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舒筋散瘀,奇趣積木遊戲介紹。主凍瘡,慢性風濕性關節痛。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濃縮成膏塗患處。【摘錄】《中華本草》

園林價值

我國乾旱區面積很大,在這遼闊的土地上,植物資源貧乏,而園林樹種更是單調,到冬季所有荒漠植物紛紛凋落,只有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和新疆沙冬青(A.nanus)是亞洲中部荒漠地區唯一的常綠闊葉樹種。由於它的常綠和耐乾早的特點,不少人認為這兩種植物應屬於乾旱區有園林價值的樹種。近幾年來,我們在中國科學院吐魯番沙漠植物園研究其特點的基礎上,對蒙古沙冬青的園林價值進行了初步探索。

我國千早區面積很大,在這遼闊的土地上,植物資源貧乏,而園林樹種更是單調,到冬季所有荒漠植物紛紛凋落,只有蒙古沙冬青(Amm。piptant五us苗。ngoli。。s)和新疆沙冬青(A.nanus)是亞洲中部荒漠地區唯一的常綠闊葉樹種。由於它的常綠和耐千早的特點,成為園林設計的寶貴材料和樹種。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苗圃地應選擇輸送的砂壤土。春播前將種子浸於30℃溫水中冷卻一晝夜後,在20--25℃的溫室內催芽1--2天,播種後6天發芽出土。幼苗期間要防治卷葉蟲危害及雨點的衝擊,苗床不能長期積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