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博托湖

蒙博托湖

非洲淡水湖。在亦道北側薩伊和烏干達接界處。舊名艾伯特湖,1972年改今名。由斷層陷落而成。湖面海拔619米。西南—東北長180公里,平均寬約45公里,面積5,350平方公里。最深48米。西南面有源出愛德華湖的塞姆利基河注入,湖濱沖積平原較廣;東北面有維多利亞尼羅河注入,形成沼澤密布的三角洲。湖水北流經艾伯特尼羅河供給白尼羅河。東西兩側懸崖壁立,多深溝。富魚類、河馬、鱷魚和水鳥;湖濱多象、野牛、羚羊等野生動物。

自然地理

蒙博托湖是

蒙博托湖蒙博托湖
非洲淡水湖。在赤道北側薩伊和烏干達接界處。舊名艾伯特湖,1972年改今名。

基本情況

Albert,Lake
亦稱艾伯特非洲內陸湖(AlbertNyanza),1973年後又名蒙博托湖(LakeMobutuSeseSeko)。
一譯“阿伯特湖”。“蒙博托湖”的舊稱。非洲淡水湖。在亦道北側扎伊爾和烏干達接界處。舊名艾伯特湖,1972年改今名。由斷層陷落而成。湖面海拔619米。西南—東北長180公里,平均寬約45公里,面積5,350平方公里。最深48米。西南面有源出愛德華湖的塞姆利基河注入,湖濱沖積平原較廣;東北面有維多利亞尼羅河注入,形成沼澤密布的三角洲。湖水北流經艾伯特尼羅河供給白尼羅河。東西兩側懸崖壁立,多深溝。富魚類、河馬、鱷魚和水鳥;湖濱多象、野牛、羚羊等野生動物。
位於中非洲東部的剛果(金夏沙)與烏干達邊界上,為東非裂谷中最北端的湖泊。1864年歐洲人貝克(SamuelBaker)首先抵達此湖。當時他正尋覓尼羅河的發源地,遂以維多利亞女王王夫之名命名之,並將其經歷寫成《艾伯特非洲內陸湖》(TheAlbertN'yanza,1866)。1876年義大利籍軍人探險家蓋西(RomoloGessi)曾環航此湖。斯坦利(HenryStanley)和穆罕默德•艾敏•帕夏(MehmedEminPasa)曾於湖岸構築城堡。
該湖面積約5,600平方公里(2,160平方哩),長160公里(100哩),平均寬度35公里(22哩),平均水深25公尺(80呎),最深處達58公尺(190呎)。
該湖西南有塞姆利基(Semliki)河注入,沿河有廣大之沖積平原。湖北端是片廣大低地,有維多利亞尼羅河注入,而該湖變窄成為艾伯特尼羅河,河水最後注入白尼羅河。湖東西岸均為懸崖深峽。
艾伯特湖標高603公尺(2,021呎),為烏干達最低最熱的地帶,年平均溫度為26℃(78℉),平均雨量864∼1,016公釐(34∼40吋)。由於蒸發率奇高,水都含有鹽味,且含豐富的磷酸鹽。塞姆利基平原和湖的北岸靠近墨爾契遜瀑布(MurchisonFalls)有許多野生動物,如象、水牛、河馬、鱷魚、羚羊等。沿湖有少數居民以捕魚為生。

蒙博托湖蒙博托湖

開放分類:東非湖群介紹

占據南大裂谷的是尼亞沙湖(馬拉威湖),注入尚比西河。標誌西大裂谷走向的是坦乾伊喀湖、基伏湖、愛德華湖和艾伯特湖(亦稱蒙博托湖〔MobutuSeseSeko〕)——前兩湖位於剛果河流域之內,另兩湖則構成尼羅河水系的一部分。除了魯道夫湖(LakeRudolf,亦稱圖爾卡納湖)外,在東大裂谷發現的湖比西大裂谷的湖要小些,並組成幾個獨立的內陸灌溉盆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