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之後

葬禮之後

《葬禮之後》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編寫的一本書籍。《葬禮之後》也是由導演George Pollock 執導拍攝的一部電影。

基本信息

《葬禮之後》 貴州人民出版社

書名

葬禮之後
【After the Funeral / Funerals are Fatal】

題詞

For James-In memory of happy days at Abney
獻給詹姆斯——以紀念在艾本尼的快樂時光
(詹姆斯指小詹姆斯·瓦茨,即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外甥,瓦茨家的艾本尼堂是書中Enderby莊園的原型)

首版時間

美國報刊:Cosmopolitan magazine, 1952年4月刊載
英國報刊:John Bull 1952年3~5月連載
美國:Dodd Mead, 1953.03,題為《Funerals are Fatal》
英國:Collins, 1953.05

版本收藏

《葬禮之後》 人民文學出版社
《葬禮之後》(單行本) 華文出版社 1993.08 張國禎
《葬禮之後》 外文出版社 1994.01 英文版
《葬禮之後》(合訂本3) 華文出版社 1995.01 張國禎 譯
《葬禮之後》 外文出版社 1996.01 英文版
《葬禮之後》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8.10 楊恆達 秦啟越 譯
《葬禮之後》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7.11 丁葉然 譯

作者簡介

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姓米勒,全名為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偵探小說大師。1890年9月15日生於英國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爾德宅邸,1976年1月12日,逝世於英國牛津郡的沃靈福德家中,安葬在牛津郡的聖瑪麗教堂墓園,終年85歲。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父親是英籍美國人弗雷德里克·阿爾瓦·米勒,母親是英國人克拉麗莎·克拉拉·伯契默·米勒。她是家中的的第3個孩子,有1個姐姐瑪格麗特·弗蕾莉·米勒和1個哥哥路易斯·蒙坦特·米勒。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名高產的作家,她的作品不僅局限於偵探小說,全部作品包括66部長篇推理小說,21部短篇或中篇小說選集,15個已上演或已發表的劇本,3個劇本集,6部以筆名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發表的情感小說,2部以筆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馬洛溫發表的作品(包括記錄異域生活的回憶錄1部,宗教題材的兒童讀物1部),1部自傳,2部詩集,2本與偵探俱樂部的會員作家們合寫的長篇推理小說(2本共3部)。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數量之豐僅次於莎士比亞
阿加莎·克里斯蒂開創了偵探小說的“鄉間別墅派”,即兇殺案發生在一個特定封閉的環境中,而兇手也是幾個特定關係人之一。歐美甚至日本很多偵探作品也是使用了這一模式。
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有過2次婚姻,第1任丈夫是阿奇博爾德·克里斯蒂(離異);第2任丈夫是馬克斯·馬洛溫。她同第一任丈夫有過1個女兒羅莎琳德·克里斯蒂。
她在晚年回憶自己的寫作生涯,動筆寫了一部自傳。《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是一本文筆相當優美的傳記文學。自傳為讀者了解這位“偵探女王”的生平,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並成為偵探小說史上的重要文獻。
被譽為“舉世公認的偵探小說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國小說家和劇作家,她的名字對中國廣大讀者來說並不陌生。她的名字伴隨著她的作品傳遍了世界各地。她一生共創作了80多部長篇小說,100多個短篇,17部劇作。她塑造了高傲的比利時偵探波洛和英國鄉村女偵探馬普爾小姐的形象。
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的作品被譯成一百零三種文字。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61年的報告,阿加莎·克里斯蒂是當時世界上作品最暢銷的作家。她的著作在一百零二個國家出售。據有人在1976年她去世後不久統計,她的作品在世界上銷售達四億冊。美國著名雜誌《紐約人》指出,克里斯蒂的作品其銷售量在書籍發行史上僅次於莎士比 亞的作品和《聖經》。她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等優秀作品被改編成電影,譯成多國語言,在世界各地廣為上映,頗受歡迎。她的由小說改編的《捕鼠器》一劇連續上演多年,經久不衰。克里斯蒂這個名字,在英美等國連續數年被列為暢銷書作者榜首。一九七一年,因她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英國女皇授予她大英帝國阿加莎夫人的稱號。她的作品有不少被譯介到我國,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和歡迎
如果說柯南道爾開創了偵探小說的第一個黃金時代,那么克里斯蒂則是世界偵探小說史上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分析她的偵探小說藝術,可以讓我們了解這位被譽為“文學魔術師”創作的新風格。
她的生平事跡,已拍成傳記片《阿加莎》。

故事簡介

《葬禮之後》(單行本) 華文出版社
富翁理查·艾伯內西去世了,可以說,他死得很“及時”,他的留下遺產的大筆遺產幫助他的親人們解決了一大堆問題。可是,在理查·艾伯內西的葬禮之後,他神經質的妹妹科拉·艾伯內西·蘭斯奎內特說了一句奇怪的話:“他是被謀殺的,不是么?”
第二天,科拉·艾伯內西·蘭斯奎內特被殘酷地殺死在自己家中。
她是知道了什麼秘密嗎?兇手又是誰呢?理查那不成大器的甥兒?他脾氣古怪的弟弟蒂莫西·艾伯內西?從瘋人院出來的格雷格·班克斯?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嫌疑。
謀殺計畫再次上演,吉爾克里斯特小姐,科拉的管家差點被毒死。然而死亡的陰影繼續蔓延著,家族裡的又一位成員受到了襲擊……
老律師恩特威斯爾先生在百思不得其解之際,想起來了他的老朋友波洛。我們親愛的波洛這次是如何運用他的灰色腦細胞,撥開重重迷霧,找到幕後的真兇呢?
平心而論,本作並不算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說中的一流作品,其犯罪手法在真相大白之後又似乎略欠嚴密性,但是它帶給讀者一種另類的感受。小說的氣氛描寫出色,恐怖的殺人氣氛一直或濃或淡地蔓延在字裡行間,幾段關於人物的心理白描更是令恐怖感進一步加強。
然而小說最出色之處,依然是在於對人性的描寫。兇手的真面目直到最後一刻才揭曉,掩卷之後,既讓人驚嘆,又能感覺到一絲悲涼。
夢想,現實,瘋狂,執著……當這一切混合在一起,將會產生一位怎么樣的兇手呢?
《葬禮之後》有一個凝重的開頭,凝重的故事氛圍,和一個更凝重的結局……

出場人物

赫爾克里·波洛(Hercule Poirot)
海倫·艾伯內西(Helen Abernethie)
《葬禮之後》 外文出版社 1994年版
莫德·艾伯內西(Maude Abernethie)
蒂莫西·艾伯內西(Timothy Abernethie)
格雷格·班克斯(Gregory Banks)
蘇珊·艾伯內西·班克斯(Susan Abernethie Banks)
喬治·克羅斯菲爾德(George Crossfield)
恩特威斯爾小姐(Miss Entwhistle)
恩特威斯爾先生(Mr. Entwhistle)
吉爾克里斯特小姐(Miss Gilchrist)
戈比先生(Mr. Goby)
亞歷山大·格思里(Alexander Guthrie)
珍妮特·蘭斯科姆(Janet Lanscombe)
科拉·艾伯內西·蘭斯奎內特(Cora Abernethie Lansquenet)
拉臘比醫生(Dr. Larraby)
莫頓警督(Inspector Morton)
麥可·沙恩(Michael Shane)
羅莎蒙德·艾伯內西·沙恩(Rosamund Abernethie Shane)

影視改編

Murder at the Gallop, 1963
《葬禮之後》 外文出版社 1996年版
英國影片,因將主角變為馬普爾小姐和劇情上的更改引起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人強烈不滿,影片本身也遭遇票房和評論慘敗。主演Margaret Rutherford還出演了另外3部以馬普爾小姐為主角的電影,其中1部是根據波洛故事改編《清潔女工之死》,另1部是原創劇本。
導演:George Pollock
編劇:James P.Cavanagh
領銜主演:Margaret Rutherford(馬普爾小姐Miss Marple)
葬禮之後 After the Funeral, 2006
電視電影【阿加莎名探波洛探案系列】(Agatha Christie's Poirot, Series 10)之十,2006年,英國ITV出品。
導演:Maurice Phillips
編劇:Philomena McDonagh
領銜主演:大衛·蘇柯特David Suchet(波洛Poirot)
主演:William Russell(蘭斯科姆Lanscombe), Benjamin Whitrow(蒂莫西Timothy Abernethie), Michael Fassbender(喬治·艾伯內西George Abernethie), Dominic Jephcott(拉臘比醫生Dr Larraby), Kevin Doyle(莫頓警督Inspector Morton), Anthony Valentine(Giovanni Gallaccio), Geraldine James(海倫·艾伯內西Helen Abernethie), Anna Calder-Marshall(莫德·艾伯內西Maude Abernethie), Vicky Ogden(珍妮特Janet), Julian Ovenden(麥可·沙恩Michael Shane), Lucy Punch(蘇珊·艾伯內西·班克斯Susannah Henderson), Monica Dolan(吉爾克里斯特小姐Miss Gilchrist), Robert Bathurst(恩特威斯爾先生Gilbert Entwhistle), Fiona Glascott(羅莎蒙德·艾伯內西·沙恩Rosamund Shane)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