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葬禮》

《自己的葬禮》

影片《自己的葬禮》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一個在田納西生活的人在生前就策劃自己的葬禮。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自己的葬禮》《自己的葬禮》

多年以來,每當提及隱遁在偏僻的森林地帶的費利克斯·布希(羅伯特·杜瓦爾飾)的名字時,當地小鎮的居民都會露出一臉倍受驚嚇的表情,因為大家都聽聞過有關他的傳言,認為他做盡了各種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可怕的事情,不僅變成了一個冷血動物,甚至不惜與惡魔為伍,用靈魂來交換古怪的能力……所以可以理解,為什麼人們都像躲避瘟疫一樣對他退避三舍。
然而,突然有一天,費利克斯出現在了小鎮上,拿著一支散彈槍和一袋子現金,聲稱自己將要舉辦一場葬禮——毫無疑問的是,雖然上了年紀,但費利克斯的身體非常地健康,他想要的顯然不是那種尋常情況下人死之後舉行的告別儀式……與之相反的是,他希望在自己活著的時候親眼見證這一切。一時之間,費利克斯出人意表的舉動製造了極大的轟動,每一個知道的人都在不斷地談論著這件事。
意識到可以借著費利克斯的“活體葬禮”大撈一筆,極盡花言巧語之能事的殯儀館老闆弗蘭克·奎恩(比爾·默瑞飾)特別找來了他的那位很有紳士派頭的年輕學徒巴迪·羅賓遜(盧卡斯·布萊克飾),讓他不惜一切代價都要贏得費利克斯的信任,將這份生意接下來。雖然巴迪對費利克斯的壞名聲早有耳聞,可是他仍然很快就發現,原來隱藏在費利克斯那過於超現實的計畫背後的,是一個非常真實且被長久地渴望著的秘密,發展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
隨著葬禮的時間慢慢地臨近,所有的真相也即將浮出水面,很多人都牽涉其中,包括寡婦梅迪·戴羅(茜茜·斯派塞克飾)——這個城鎮裡惟一曾經與費利克斯親近過的人;伊利諾斯州的傳教士查理·傑克遜(比爾·考布斯飾),他拒絕主持他以前的好朋友的葬禮……到了葬禮的那一天,費利克斯沒有聽別人胡說八道、任意揣測的心情,對被捏造出來的與他有關的天方夜譚也不感興趣,這一次,他將站在所有人的面前,向大家說明自己為什麼一直都躲藏在森林裡。

影片視點

《自己的葬禮》《自己的葬禮》

這是一部喜劇,也是一次充滿情感內涵的生活展示,它試圖展示一種笑中有淚的生活現實。費利克斯在他的怪癖和狂怒中平衡著生活的創傷,同時交織著他與寡婦之間令人揣度的關係。這部影片帶著一絲情感懸疑色彩,觀眾被代入到影片中,與費利克斯周圍的人一樣試圖解開他操辦這齣活人葬禮的緣由。費利克斯以一個怪人形象出現,但是故事卻又時時向我們暗示,他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他一人在森林中生活,如同一個精靈,成為了小鎮人們議論的神秘人物。當地傳統神話,和他現實生活狀態圍繞,讓整個故事帶上了些神秘氣息。他究竟為什麼要這么做?他身後究竟有怎樣的痛苦讓他遠離人世?這部影片就這樣以這種神秘的氣息,以喜劇的方式推進,卻又在最後揭示一個關於生死的秘密,讓人大吃一驚之餘,又以這個故事特有的方式讓你感受到一份救贖與寬恕的溫情。

主演簡介

比爾·默瑞 Bill Murray

比爾·默瑞比爾·默瑞

比爾·默瑞原名威廉·約翰·莫瑞,1950年9月21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斯州的芝加哥。他的專業為醫科,但是後來跟隨兄長哈萊恩進入演藝圈,放棄了嚴肅正統的生活。早期的莫瑞在芝加哥當地一個頗受歡迎的廣播節目中表演,而後參加了全美最受歡迎的節目《周末夜現場》的演出,並逐漸打響了知名度。隨著1982年的《杜絲先生》和1984年的《捉鬼敢死隊》的賣座成功,比爾·默瑞一躍成為80年代炙手可熱的喜劇明星。1990年,比爾·默瑞開始嘗試執導,影片《兩男一女三逃犯》的成績尚可。而後幾年的喜劇作品,維持了其一貫的個人風格。在影片《霹靂天使》中也有不錯的表現。

羅伯特·杜瓦爾 Robert Duvall

羅伯特·杜瓦爾羅伯特·杜瓦爾

羅伯特·杜瓦爾出生在加州的聖地亞哥,1962年出演著名的《殺死一隻知更鳥》。1966年,他與馬龍·白蘭度一起出演《凱德警長》,並與詹姆斯·凱恩合作在《太空登月記》和《雨族》兩部片子中塑造形象。從1969年到1972年,杜瓦爾在包括喬治·盧卡斯《未來世界》中扮演過角色。並於1972年在《教父》中飾演養子,這是他事業的轉折點,這個角色為他贏得了第一次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從此以後,杜瓦爾以《教父》中這個角色的形象,出演了多部影片,其中包括《教父2》,《殺手精英》,《電視台風雲》等。1979年,杜瓦爾在《現代啟示錄》中的表現確立了他實力型演員的地位,並以此入圍最佳男主角。隨後,杜瓦爾在同年的影片《霹靂上校》中再獲提名,並於1982年以《溫柔的慈悲》奪得影帝。獲得三次艾美獎提名和一次金球獎提名。1997年,杜瓦爾再度出山,以獨立製作的影片《傳教士》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更重要的是,這部影片將杜瓦爾再次拉回到一線影星的行列,並在1998年以《禁止的真相》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幕後製作

一個昔日攝影師的奇談解讀

《自己的葬禮》《自己的葬禮》

阿倫·施奈德是誰,無論這部《自己的葬禮》在多倫多電影節亮相,還是在聖丹尼斯露臉時,大家對這位導演都感到有些陌生。確實,阿倫·施奈德在其電影生涯中,更多從事的是攝影工作,儘管也曾參與那部世人皆知的巨作《鐵達尼號》(1997)的攝影工作,但是更多時候,他還是參與一些電視劇的攝影工作。在長期在幕後積澱自己的電影技法和感覺後,阿倫·施奈德卻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首次出手的一部電影短片《兩個士兵》(2004),即獲得2004年度奧斯卡最佳短片獎,可謂充分展示了其導演潛力。在近6年後,他終於完成了自己的首部電影長片,以奇特的故事和展示角度,試圖以一場奇怪的“活死人葬禮”向我們展示他更全面的電影才能。

本片素材來源於真實故事,那場“葬禮”甚至引來了超過一萬人參加,製片人迪恩·扎努克在周密準備後將本片導筒交給了阿倫·施奈德。作為一名攝影出生的導演,阿倫·施奈德對細節的注意在本片有著充分的體現,這是一個發生於20世紀30年代的故事,他用心打造了一個從總體氛圍到細節風貌都頗有當時神韻的小鎮。對於這部電影的意圖,他表示,“我們聚焦於一些看起來很難回答的問題:他(費利克斯)的活死人葬禮究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他舉動涉及的道德問題是哪些?他究竟在嘗試著什麼?當我們談論一幢房子,我們並不會去匆匆查看一部建築學專著後再來談論。同樣的,費利克斯的經歷也來源於他的過去的經歷,來源於他的父親,他的爺爺,他的祖輩們。”

老中青演技派的表演聯歡

《自己的葬禮》《自己的葬禮》

對於這部看上去故事有些癲狂的電影,最令人期待的還是幾位演員的發揮。對於因《速度與激情3》(2006)聞名的盧卡斯·布萊克來說,正是這個將癲狂故事完美演繹的出色的劇本讓他閃電般的接手本片,“我感到非常幸運能得到這個劇本,參演本片是一個非常迅速的決定。我在一天晚上11點拿到劇本,接著,第二天我就決定要拍攝本片,我非常喜歡這個故事”。而美國老牌喜劇演員比爾·默瑞的加盟則更加令人期待,默瑞表示,他第一次得到本片的邀請來自於本片的製片人的一封手寫信件,但是他對這個人一點兒都不了解。於是,他打電話過去,與他聊了很久,製片人給他的感覺不像個急於敲定生意的人,而是顯得耐心而和善。接著,他又收到了導演的邀請信,在看了阿倫·施奈德的獲獎短片《兩個士兵》後,他感覺這是一個優秀的導演,於是決定加盟。

扮演一個費利克斯那樣的怪老頭,對於羅伯特·杜瓦爾來說,已經不是什麼難事,在其50多年的演藝生涯中,早已練成收斂沉穩的表演風格。他6次提名奧斯卡,並因在《溫柔的憐憫》(1983)中演繹了一位落魄鄉村歌手的喜與悲,而獲得1984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羅伯特·杜瓦爾同樣對劇本稱讚有佳,他表示,當他讀到劇本的時候,就感到好像老朋友的寫的一樣。同時,他也表示在他這樣的年紀,很願意參與到一部談論生死問題的電影中來,已經擁有豐富生活閱歷的他也更善於表現影片在喜劇之外的成熟氣質。除了羅伯特·杜瓦爾以外,本片的女主演也引人注目,那便是老牌女星茜茜·斯派塞克,她同樣曾經6度提名奧斯卡,因為那部《魔女嘉莉》(1976),其貌不揚的她走入我們的視野,接著又是一部《三女性》(1977)向我們展示了她精湛的演技,到了《礦工的女兒》(1980),終於摘得1981年度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項。老中青三代知名演員聯袂出演本片,在優秀劇本打底的基礎上,這無疑也是一場令人期待的表演盛宴。

《自己的葬禮》《自己的葬禮》

一段爭相傳閱的奇聞異事
在經歷了製片人迪恩·扎努克(Dean Zanuck)堅持不懈的整整8年的努力之後,《自己的葬禮》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聲音,以接近完美的姿態呈現在廣大影迷面前。影片由曾憑藉《兩名士兵》(Two Soldiers)獲得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獎的阿倫·施奈德(Aaron Schneider)執導,同時他還積極地參與了劇本的修改和校訂工作……整個故事的創作靈感都來自於一個在美國非常流行的民間故事,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裡,不斷地被一個又一個很有講故事天分的人口頭轉述著,雖然延伸和覆蓋的層面異常地廣泛,卻始終沒辦法脫離一個充滿著英雄色彩的真實的傳奇:身為一個行為古怪、深居簡出的遁世之人,費利克斯·布希突然從隱居的狀態中走了出來,他要給自己籌備一個盛大的葬禮,即使他現在的身體還很硬朗。現在,整個故事在朝著另外一個層面發展,也直接促成了《自己的葬禮》中所講述的一切的發生——在這個民間傳說的背後,是一個男人對生命中最後的救贖的訴求,裡面充斥著豐富多彩的戲劇想像力。
與許多非常經典的美國奇談比較相似的地方是,發生在費利克斯身上的一切,其實是有真實的依據做理論基礎的……這個居住在叢林裡的怪人,在差不多上世紀30年代的時候生活在田納西州的金斯頓——出生在一個優秀的南方家庭,費利克斯卻因為他那特立獨行的行事準則與狂野的性格成了家裡的一個異類。很多年以來,他因為選擇一個人隱蔽地獨自生活而聞名,除了他的那匹心愛的騾子之外,他拒絕了任何人的邀請和陪伴。然後,費利克斯突然決定在他死前親眼見證自己的葬禮,想知道人們在他“死後”是怎么談論他的,於是,他有了一個瘋狂的想法,那就是舉辦一場“活體葬禮”,並很快以此吸引了全國的注意力。

《自己的葬禮》《自己的葬禮》

這場不同尋常的告別儀式吸引了大批民眾的圍觀,場面火爆到需要出售出席葬禮的門票來限制到場的人數。最後,到了1938年6月26日那一天,據悉整個葬禮容納了超過一萬二千人,分別來自於美國至少14個不同的州,包括《生活》雜誌的攝影師和其他新聞媒體的記者——他們全部都是趕來“悼念”費利克斯的,而他本人就在一旁目睹了葬禮的全過程,費利克斯之所以選擇這么做,就是為了在活著的時候聽聽別人是怎么“回憶”自己的。
從那一天開始,這個故事就被不同的人不斷地講述著,直到曾經是電視劇《廣告狂人》( Mad Men)的創作主力的編劇克里斯·普羅溫扎諾(Chris Provenzano)在感恩節的餐桌上再次聽到了這個充滿著娛樂氣息的奇聞——這一次是由他的好友斯科特·西克(Scott Seeke)繪聲繪色地描述出來的,而西克的爺爺退休之前曾是一位企業家,當時親自參加過費利克斯的那場極具傳奇色彩的葬禮,這幾十年以來一直將它當成了時不時可以拿出來炫耀一番的奇特經歷。
顯然,當克里斯·普羅溫扎諾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並沒有單純地把它當成一個很有趣味性的談資,他很快就被這個散發著奇幻色彩的傳聞給迷住了,同時也意識到整個事件的中心還有很多未解決或值得討論的問題,他想知道的是——費利克斯為什麼要這么做?他在尋找的是什麼?到底是什麼樣可怕且令人痛苦的秘密,促使他放棄正常的生活,躲進了偏僻的樹林裡?他又是受到了什麼樣的刺激,才會在快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舉辦一場“活體葬禮”?

《自己的葬禮》《自己的葬禮》

正是克里斯·普羅溫扎諾聽過了故事之後所產生的疑問,才會構架出《自己的葬禮》的劇本的核心內容,而最終執筆的人除了普羅溫扎諾之外,還有另外一位編劇C·蓋比·米切爾(C. Gaby Mitchell),他們共同挖掘出了一些被時間的洪流掩藏起來的事實,然後讓整體的內容愈加地戲劇化。雖然在真實的動機方面,費利克斯一直保持的是三緘其口的沉默狀態,但是他仍然提到了一些細節——他深愛著一個自己永遠都沒辦法得到的女人。
交織著真實與虛幻的民間故事

在構思這個與費利克斯有關的故事的背景環境的過程中,克里斯·普羅溫扎諾和C·蓋比·米切爾摘選出了幾個很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比如說查理·傑克遜牧師,他就是現實生活中“活體葬禮”的主持人……當然,這中間也穿插著很多完全虛構出來的人物,包括殯儀館的老闆弗蘭克·奎恩和迷人的寡婦梅迪·戴羅,他們的過去都與費利克斯之間存在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最終解開了一個始終無法定奪的謀殺案的謎底——這些角色只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和觀眾們有著同樣的心態,他們都想要了解費利克斯設計這場葬禮的真正目的,而他們也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迫切地想知道答案是什麼。
至於費利克斯自己,則是以一個豐富飽滿的老人形象出現的,他身體裡塞滿了太多的秘密和悔恨,是一個堅忍、粗俗、頑固的個人主義者,因為獨自一人在與世隔絕的密林深處生活,而被冠上了一個很有超自然風格的名號,也使得人們無法揣測出他真正的心思。整個故事都是以南方特有的寬容度講述出來的,包括

《自己的葬禮》《自己的葬禮》

出現在其中的詭異、離奇且悲傷難耐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還有發生在過去的那些難以忘懷的謎題,最終發展出了一些與倍受阻礙的愛、未受到懲罰的罪惡和對審判的渴望有關的話題。
當製片人迪恩·扎努克第一次看到劇本的時候,就因為裡面的文學敏感度和獨有的南方風格而沉迷了,扎努克說:“我意識到自己看到的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故事,與我以往看到的那些完全不一樣……從內容到主角費利克斯,擁有的都是絕對的吸引力,要知道我更加看重的是劇本里所奉行的和解以及寬恕的主題。”
很快,就有另外一位電影人也迷上了《自己的葬禮》的劇本——那就是阿倫·施奈德,這位非常有才華的攝影師一直在尋找一個合適的電影素材,好成為自己的導演處女作。隨著他執導的真人短片《兩名士兵》在奧斯卡上大出風頭,施奈德也成了被注視的焦點,他需要的是一個擁有著同樣強大的能量的好故事,好再一次證明自己的天分。
當阿倫·施奈德讀完了劇本之後,他意識到終於找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機會,施奈德解釋道:“我看到的是一個能夠讓我產生共鳴和切身體會的故事,我在裡面讀到了一些我曾經有過的真實經歷。在我看來,一個導演必須要從他的作品中挖掘到一些個人化的聯繫,只有這樣,影片在製作的過程中才會具備專業的觀點,同時還能引發出情感的延伸——對於我來說,《自己的葬禮》就是這樣一部影片,我被故事中的一些話題所深深地感動了,包括失去所愛之人對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是什麼樣意義深刻的影響。你只有重新收穫愛與寬容,才有可能徹底地釋放自己的悲哀。”

《自己的葬禮》《自己的葬禮》

當阿倫·施奈德和迪恩·扎努克進行了會面之後,他們很快就了解到,原來兩個人對於這樣一個故事,分享的是相似的看法和想像力,施奈德表示:“首先我得想辦法說服扎努克,讓他明白我是給《自己的葬禮》做導演的最佳人選,我相信他立即就明白了我的理解能力,因為我真的能夠為這部影片提供一些獨特的個人化觀點。”
阿倫·施奈德對戲劇衝突的洞察力和遠見,也給迪恩·扎努克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承認道:“最初的時候,我是通過一個同事的引薦,才認識了施奈德的,隨後我就看了他執導的那部短片……在會面的過程中,我認真地聆聽了施奈德看過劇本之後所萌發的概念和想法,很快我就有了一個異常清晰的判斷——他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位導演。施奈德對《自己的葬禮》的熱情是有目共睹且極具感染力度的,還有他為了實現夢想所付諸的努力,真的很有鼓舞性。”
隨著《自己的葬禮》的製作計畫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幾位電影人知道是時候尋找一位擁有著高度的表演技巧和創造力的演員了,好讓費利克斯這個角色更具充滿著戲劇效果的能動性,即使是生活在偏僻的樹林深處,卻仍然顯得真實且有活力。很快,他們就在羅伯特·杜瓦爾(Robert Duvall)身上找到了他們需要的一切,作為美國最受尊敬和喜愛的老牌演員之一,杜瓦爾曾憑藉在布魯斯·貝爾斯福德執導的(Bruce Beresford)《溫柔的憐憫》(Tender Mercies)中出色的演繹,而獲得了奧斯卡影帝的封號。一直以來,杜瓦爾都對那種有缺陷且異常複雜的角色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所以他看過劇本之後,毫不猶豫地就答應出演費利克斯……事實上,杜瓦爾還承認,這樣一部影片,讓他回想起了自己曾參與過的另外一部經典之作《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裡面充斥的全部都是一些異常美好的回憶。

花絮

本片取材於一段民間奇談,這段奇談在傳播過程中被不斷演化,一個流傳甚廣的版本是:在1938年6月26日那一天,一場活人的“葬禮”如期舉行,據悉,整個葬禮容納了超過一萬二千人,分別來自於美國至少14個州,包括《生活》雜誌的攝影師和其他新聞媒體的記者。

讓這部影片得以問世的最大功臣無疑是製片人迪恩·扎努克,為了這部影片,他足足準備了8年之久。

評論

交織著狡黠的幽默、平和的優雅、還有充滿感染力的諷刺,《自己的葬禮》以來自於田納西的憂鬱的時代寓言形式,給觀眾以可謂無從抗拒的感染力。 ——《綜藝》

《自己的葬禮》融合了很多出彩的元素――戲骨們精湛的演出,富於鄉村氣息的攝影,融合歡笑的哀傷――這一切組成了這樣一部緊湊的作品。 ——dvdtalk.com

預告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