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二村

董二村

董二村是董田第二村的簡稱。董田自然村分設9個行政村,董二在董田的中部偏南。董田位於浙江省瑞安市城區東面6公里,在莘塍鎮北部,村舍與莘塍鎮街道緊緊相連。

基本信息

(圖)董二村董二村

董田位於浙江省瑞安市城區東面6公里,在莘塍鎮北部,村舍與莘塍鎮街道緊緊相連。地處平原水網地區,濱臨東海,漁船可順村中內河越水閘出海。內河西面與溫瑞塘河相接,水路南北可分別抵達瑞安和溫州兩市城區,每半小時即有一班客輪在村邊埠頭靠岸,是省內客、貨運量最高的內河河段之一。

基本信息

全村公路環繞,西面靠104國道,東面沿機場路(瑞安市區至溫州機場),南、北還有公路與104國道相接。古代驛路,穿村而過,東北通古海安所雙穗鹽場永嘉鹽場,西南通莘塍、東山。1935年始建董田鄉,歷來為鄉政府駐地。1992年擴鎮並鄉後,併入莘塍鎮。共464戶,1701人,耕地519畝,其中水、旱(塗園)地各半。歷來是個農、漁兼營的村莊。農閒、漁汛期間,大部勞力從事漁業生產。80年代以後,全村的經濟結構大為改觀。昔日漁村已變成新型的工業村。

董二村民世代以農、漁為業。清朝以來,地少人多的矛盾已很突出。康熙開海禁後,從事沿海水產捕撈作業的勞力不斷增多。董田的漁民除馬艚、流蟹、拖蝦等作業外,還有一項特殊的捕撈作業被稱為插,即在海岸淺塗上連排插上茅竹梢,每隔數米開一扇像門扉狀的小口,在小口處安放一竹簍。海中浮游的魚蝦隨潮水漲落便會從門扉處被水衝進了竹簍,當潮落時,漁民便乘坐一種特製的替船兒把竹簍里的魚、蝦收拾起來。這種特製的替船兒體積小,只夠載負1人,有的甚至只有一片木板,人半跪在船內,可在海水中用槳駕駛前進,潮退後也可以在海塗稀泥上用一隻腳蹬泥滑駛,速度甚快,來回輕便。捕捉到的海鮮,數量雖少,但品種多。有時由小販們集中起來上市,有時漁民直接肩挑至莘塍、瑞安城區出售,頗具漁市的特色。海鮮中尤以蝤蠓(青蟹)最為著名。這裡的蝤蠓生活在海塗泥洞中,比起漂流在岩岸的蝤蠓,具有殼軟、肉肥的優點,是溫州各縣人們最喜歡的品種。還有彈塗(亦稱跳魚)、鰳魚、比目魚、蠶蝦、小蟹等,都是插捕到的海鮮珍品,因而魚鮮不受汛期的約束,四季不斷。古來莘塍、瑞安海鮮遠近聞名,董田是主要供貨產地之一。董田漁民插範圍也不斷擴大,北面延伸到大典下村的海塗,南面擴展到東山等地海塗,有時不免與其他村莊引起一些糾紛。清朝康熙年間(1662-1722),瑞安知縣曾為此立碑,規定董田漁民可在以上海塗從事插作業。插成為董田漁民所特有的捕撈方式。其附近各村也逐步形成自己各有特色的捕撈作業及其他手工業。彼此相互尊重,相互諒解。董田人代代駕駛著替船兒馳騁在數十裏海塗之中,被譽為海塗弄潮兒。

經濟發展

(圖)會議會議

董二村水田以種植水稻為主,塗田以種植糖蔗、瓜、豆為主。由於灌溉便利,種植業一向以精耕細作著稱。50年代前的水稻單產居全縣前列。50年代後,耕作技術不斷改進、產量連年遞增。80年代後,農業生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勞動生產率大為提高。隨著村集體經濟積累的增多,連年增加對農業投入。近年,投資10多萬元修建長700米的渠道和1000多米的直通塗田的混凝土機耕路,達到灌溉自流化,搬運車子化,大大減少肩挑步行的勞動強度,節約勞力。為了統一解決全村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電,全村投資40多萬元,配備了3台變壓器,共625千伏安,更新電網線路,加強用電管理,確保用電安全,成為用電標準村。全村糧食畝產連年達到噸糧標準,1992年農業總產值達334.70萬元。
70年代末期,陳阿道等人在黨支部的支持下率先集資創辦集體企業--繩索廠,以製造漁用繩索和塑膠網絲為主,供應當地及附近漁民。接著又在繩索廠的基礎上發展為塑膠廠,專門生產編織袋、塑膠藤等。當時這兩種產品在浙南一帶較為罕見,市場需求量也較大,產品供不應求,企業辦得十分紅火。並隨市場需要,更新產品。後改為瑞安市色織廠,屬股份制企業。現有工人130多人,擁有織布機38台,經條機、落絲機、緯子機等29台,分設5個車間,以生產化纖布為主。1992年產值500多萬元,創稅利7萬元。村民思想進一步解放,走出家門,到外地包工,去年底在外的有100多人。有的村民與外地建立橫向聯繫,致力於發展家庭工業和聯戶企業。村黨支部多方給予鼓勵,扶植、幫助解決原材料的困難,拓寬銷售路子,並特別重視對村民進行政策教育,使村區家庭工業蓬勃發展起來。現有製鞋、圓筒編織袋、塑膠加工等行業,1992年家庭工業產值超過1000萬元。村委會在村西沿104國道劃出6畝地,投資100萬元創辦鞋料綜合市場。第一批30間店鋪於年底竣工後,被外地客商租用一空,製鞋圓盤機、縫紉機等已搬進店鋪,開展皮鞋、旅遊鞋及另件加工業務。第二批店鋪正在動工興建中。市場又與莘塍鎮其他幾個村的鞋業工場、市場連成一片,成為浙南較集中的鞋業市場之一。市場旁邊是近年村民新建的樓房,共有三至五層新樓320多間。村內投資3萬元鋪設自來水管道,同時集資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古老的漁村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董二村有一支民兵快速小分隊,隊員18人。建立三年來,先後配合公安、人民武裝等部門追捕罪犯、查抄賭博窩點、參加節日治安巡邏、移墳造田、抗颱風等突擊任務,工作出色,多次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表揚。特別是1992年16號颱風襲擊瑞安東部沿海地區時,為了保護沿海堤塘,快速小分隊和村幹部們一起在堤塘上連續三天三夜護堤、搶修險段。村長兼小分隊隊長陳余春,一心帶領全村民兵和村民,發展農、工、貿生產,脫貧致富,是全村民眾的排頭兵,還受到毗鄰各村民眾的尊敬,連續二屆當選為瑞安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村黨支部書記蔡錫亮和全村19位黨員,密切聯繫民眾,開展五組一聯活動,其中參政議事組工作突出,在1992年底獲中共莘塍鎮委的獎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