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橋村

楊家橋村

楊家橋村位於浙江省瑞安市城區東郊,距城區2公里。楊家橋村地處平原水網地區,土壤肥沃,河網交錯,有利於農業生產。楊家橋村地處城關、莘塍兩鎮的銜接地段,地理位置優越,信息傳播迅捷,水陸交通便利,104國道南北穿村而過,溫瑞塘河沿村與公路平行。

基本信息

(圖)楊家橋村楊家橋村

楊家橋村位於浙江省瑞安市城區東郊,距城區2公里。東與莘塍鎮魚墩村毗鄰,南靠馬鞍山,與城區正在開發的安陽新區接壤,西、西北與嶺下、塘根、周湖3村相連,北與莘塍鎮下沙塘村交界。明嘉靖時(1522-1566)屬清泉鄉十二都,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屬南岸鄉,1946年屬城區中央鎮;1949年與周湖、魚墩合併稱周楊村,屬民公鄉;1984年為城關鎮隆山辦事處楊家橋村。據傳,古時村中有一石橋,為楊姓人所建,故稱楊家橋,後村以橋名。1992年,有常住戶101戶,445人,暫住人口近百人,耕地面積123畝。工農業總產值155萬元,年人均收入1700元。

農業發展

楊家橋村地處平原水網地區,土壤肥沃,河網交錯,有利於農業生產。大部分耕地系高產穩產農田,以種植水稻為主,夏秋兩熟,冬季種植綠肥、油菜等作物。但人多地少,長期以來糧食不能自給。1949年後重視農田水利建設,建造三八水庫1座,蓄水量12萬立方米,購置抽水船1艘,統一灌溉。同時不斷改進管理體制、耕作制度,引進良種,推廣先進科學技術,糧食產量逐年上升。落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得到迅速發展。1989年全村實施8個統一(種子、播種、機耕、排灌、施肥、除蟲、除草、滅鼠等統一),並把農業系列配套服務的項目和規模,擴展到全村農戶和農業生產的全過程,實現了噸糧村目標。自1987年以來,全村共投入農業設施建設經費計14萬元。建造落井水泵1座,自流排灌三面光渠道1條,鋪置水泥筒排水管,架設排灌電線,使全村大多數耕地實現自流灌溉和電動提水灌溉,做到旱澇保收。為方便農忙運輸,減輕勞動強度,建造2條寬3米的機耕路。1992年,糧食產量12.30萬公斤。全村養豬專業戶4家,年出售肉豬125頭;養雞專業戶1家,年出售肉雞9000羽,全村農業總產值30萬元。

工業發展

(圖)楊家橋村楊家橋村工業廠房

楊家橋村地處城關、莘塍兩鎮的銜接地段,地理位置優越,信息傳播迅捷,水陸交通便利,104國道南北穿村而過,溫瑞塘河沿村與公路平行。50年代初,楊家橋村以燒制磚瓦、開山採石聞名當地。70年代,鄉鎮工業逐步興起,首先創辦村集體企業--隆山五金電器廠,近100名婦女進廠勞動。80年代,村辦、聯戶、股份制和家庭工商業得到迅速發展,使單一農業走上農工貿各業同步發展的大農業軌道。目前村境內有工廠22家,其中二輕企業4家,村鎮辦、股份制和家庭工業18家。行業有汽車配件、機械、塑膠、服裝、針織、汽車修理、螺釘、建築等10多個門類,70多種產品。其中主要廠家有:瑞安市振中工程機械廠,創建於1979年,生產DZ系列振動打樁機。1986年與建設部建築機械綜合研究所聯營,由研究所負責技術發展工作。1988年與同濟大學共同研製成功的高頻液壓振動錘,填補了國內空白。產品遠銷全國各地,1992年總產值1700萬元,創稅利205萬元。1992年被瑞安市人民政府評為稅利超200萬元先進單位。
瑞安重型汽車配件廠,創建於1987年,原名紅旗汽車配件廠,生產黃河(JN162)、紅岩(CQ)、斯太爾(Steyr)、羅曼(ROMAN)等四大系列30多個品種的重型汽車配件產品,是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公司黃河重型汽車聯營公司成員廠,又是浙江省重型汽車公司定點廠。起動開關、雨刮器總成、里程表直角接頭等產品連續四年被濟南黃河質量保證體系評為信得過產品。直角接頭1989年獲國家專利。連續三年被瑞安市人民政府命名為重契約、守信用單位。1992年總產值616萬元,創稅利55萬元。
瑞安五一汽車維修廠,建於1990年,主要修理各種汽車,1992年總產值150萬元,創稅利18.50萬元。村辦及家庭工貿運輸業崛起,現有塑膠、廢舊鋼鐵專業商店10家。1992年利用2畝荒廢地,投入1.50萬元建安陽木材市場和建材經營部。1986年村集體辦停車場,占地2畝,1992年擴建為4畝,由村老人協會管理,為104國道沿線來往的車輛提供停車、膳宿等項服務。個體運輸業發展較快,現有5噸貨車3輛,手扶拖拉機10多輛,1992年全村運輸業收入20餘萬元。

文明建設

楊家橋村黨支部、村委會對文教、衛生工作十分重視,1990年開始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村學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和普及率均達省定標準。1991年與周湖村合辦周楊國小,共投入資金23.7萬元,新建教學樓1幢。同年創辦成人掃盲班,掃盲率達95%,實現無盲村。
50年代,曾建一批住宅,大多為磚木結構,採光差,布局混亂,而且低矮、擁擠。80年代,逐步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樓房所代替。1991年村委會為合理使用土地,與土地規劃部門共同規劃舊村改造,並和安陽新開發區相互配套銜接,成為新開發區的一個小區。為了整頓村容搞好環境衛生,動員村民自動拆除露天糞坑100多個,同時投資3.50萬元,建造儲存量達150噸的集體儲糞池1座和45平方米的公廁1所,改變了髒、亂、差的舊村貌。儲糞池並為農田統一施肥創造了條件。1991年,村投入5萬元,鋪澆水泥路2條,面積1200平方米。沿路設定8個垃圾箱,均有專人及時清理,全村環境衛生煥然一新,1992年被評為瑞安市衛生先進村
1991年設立黨、團活動室、民兵活動室、婦女計畫生育協會活動室、資料室和衛生室。衛生室配備專業衛生員,負責處理衛生防疫等工作。計畫生育工作比較紮實,1991年被瑞安市人民政府命名為計畫生育合格村。楊家橋村地處104國道公路沿線,又是城關鎮與莘塍鎮交通要衝,行人、車輛來往日夜不斷,是治安重點地段,村組織民兵巡邏隊,加強治安工作,特別在節日和夏季進行夜間巡邏,幾年來全村沒有發生重大刑事案件。1991年被瑞安市人民政府評為治安保衛先進集體。移風易俗,推行殯葬改革。村黨支部、村委會採取有力措施制止毀山造墳,1991年在萬松公墓邊續建公墓400穴,並搞好公墓內外的綠化,美化環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