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村

林光村

林光村位於浙江省溫州市飛雲江南岸,625省道公路橫穿村前。東距瑞安市城區7.60公里。因以林、賈兩大姓聚族居住而得名,瑞安方言中\"賈\"、\"光\"讀音相近,後諧作林光村。明嘉靖時(1522-1566)屬漲西鄉二十二都,時稱林家村。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屬集廣鄉二十二都,1931年屬仙樂鎮,1946年屬仙降鄉,1949年稱林光村,1961年稱仙降人民公社林光大隊,1984年復稱林光村。隸屬仙降鎮。1992年,全村總人口537人。耕地面積395.3畝。

(圖)領導決策會議領導決策會議

特色產品

1980年前,林光村民基本以務農為主,小部分村民在農閒時外出修補膠鞋,販運絡麻和水果。
1980年初,仙降村老鞋匠徐朝林的徒弟翁阿春、陶珠兩人,在林光村親戚家開辦手工烙燙塑革鞋工場。塑革鞋生產技術很快傳遍全村,幾乎家家戶戶生產塑革鞋,全村變成一個製鞋工場。1984年下半年,橫街村使用機械壓模製鞋技術後,林光村也引進塑革鞋成套機械生產設備,產量、產值增長,產品進入全國主要鞋類市場。
1988年,賈友松等人投資40多萬元創辦瑞安市塑膠鞋三廠,1990年有從業人員165人,總產值224萬元,銷售收入225萬元,上繳稅金14萬元,固定資產原值25萬元。1991年獲瑞安市明星鄉鎮企業稱號。1992年從業人員增至320多人,其中固定職工160人,擁有3條布底膠鞋生產流水線,固定資產總值170萬元,開始和上海市三聯橡膠製品廠聯營,年產布面膠底鞋100萬餘雙,總產值達729.3萬元。目前,"三聯牌"布面膠底鞋稱雄武漢、湛江、洛陽、開封、西安等鞋類市場。
1991年,林進聚等人集資創辦瑞安市永利膠鞋廠。1992年底有固定職工130人,年總產值266萬元。1992年春,林錦河等人集資100多萬元,創辦瑞安市福利膠鞋廠,當年產值約200萬元。此外,村內成型企業尚有校辦企業--瑞安市興育膠鞋廠。

村風村貌

(圖)工作現場會工作現場會

1926年有中共黨員來村從事革命活動,發動農民參加農會,組織農民投入抗暴鬥爭。村內田林中的純一堂是浙南中共黨組織經常聚會的場所之一。1992年秋,投資、集資5萬多元全面修復。現為瑞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始,賈友松、賈碎財等一批辦廠能人進入村決策層,村貌隨之發生明顯變化。1989年,村委會投資1萬多元建造長12米,寬3米的宮橋。1991年夏,投資5.50萬元,鋪澆1條平均寬7米左右,長300多米的混凝土村道。同時,投資3萬多元建造長18米,寬5.20米的林賈新橋。1992年秋,集資、投資7萬多元,建造二層涼亭1座。涼亭邊1300多平方米土地,闢為林賈袖珍公園,購進價值1.26萬元的雪松、翠柏、茶花、黃楊等花木植於其間。村有三層以上樓房89間,其中五層30間,四層54間,村民住房條件大為改善。
村黨支部、村委會十分重視農業生產,1992年撥出補農款37681元,全村糧食總產量291.60萬公斤,其中早稻產量146.30萬公斤,晚稻產量145.30萬公斤。全村農村經濟收入72.11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7.49萬元,牧業收入4850元,服務業收入35.47萬元,其他收入8.67萬元。上報全年人均農業收入1102元。
據不完全統計,林光村已有百萬元戶5家,50萬元戶8家。全村70%以上村民家庭有彩電和液化石油氣,共有進口高檔機車11輛,程控電話機13部、無線尋呼機3隻。村黨支部獲瑞安市1992年度先進黨支部稱號。全村共湧現五好家庭、雙文明戶、遵紀守法戶90多戶。村黨支部書記賈友松在帶頭髮家致富的同時,積極帶領全村黨員和民眾投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精神文明建設,1990年當選中共瑞安市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