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林村

光林村地處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西城鎮。靠近縣城,70%的農民都以種植蔬菜為生,是全縣蔬菜種植基地。近幾年,他依靠科技種植大棚蔬菜,家庭年收入達上萬元。

基本信息

光林村  

 光林村地處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西城鎮。靠近縣城,70%%的農民都以種植蔬菜為生,是全縣蔬菜種植基地。近幾年,他依靠科技種植大棚蔬菜,家庭年收入達上萬元。光林村近年來,習慣了傳統耕作模式的村民逐漸發現光靠祖輩經驗耕作不能滿足現代化農業生產的要求。農民增收難,成了村幹部心中一塊心病。為此,村黨委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村民改變觀念,讓他們認識到種菜也要學科技。村民在村中黨員的帶領下,學科技用科技,不斷培育蔬菜新品種,人均純收入達3768元,全縣有名的蔬菜村成了名副其實的小康村。幾年來,村里建立了蔬菜科技服務站,為青年菜農提供科技致富信息和技術諮詢服務,先後引進了20多個蔬菜新品種試驗種植。村兩委還根據各個季節特點,開展專題培訓,組織青年學習蔬菜生產技術,選送了15名青年到農函大、農廣校以及職業中專等進行學習。對取得合格證書的,村里還給予報銷50%%的學費,並組織團員青年到廈門、泉州等地的蔬菜基地參觀學習,現在的光林村已經有23名黨員獲得農函大結業證書,有6名青年獲得農民技術員職稱。致富路上領路人,悉心為民謀發展。走上科技興農道路的光林村黨員不忘幫扶貧困農民,他們通過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帶頭學科技、用科技,積極引進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探索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為農民致富開路子、出點子,增加了農民收入。這個村40歲以下的青年黨員每人掛包1-2戶貧困戶,引導發展生產,幫助制訂脫貧計畫,給予資金、技術信息扶持,要求“不脫貧、不脫鉤”。先富起來的黨員常說:“自己富裕不算富,大家富裕才是富。”他們主動為村民傳授經驗、提供資金,引導農民從事運輸、農業經濟作物種植等多種方式發展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此外,村黨支部針對農副產品低價出售和產品積壓的現象,發動黨員幹部帶頭闖市場,搞流通,從2004年至今,共有38名黨員參與了市場流通,大力推進了光林村蔬菜種植產銷兩旺狀況的持續。飲水思源,富而思進。村黨支部鼓勵村民不安於小富,黨員幹部還帶頭創辦企業。老黨員王增奇原是縣農機二廠的廠長,退休後他帶領村裡的兄弟辦起了“鴻翔織布廠”。2001年,老支書陳元忠投資100多萬元,也帶頭辦起了竹製品加工廠,帶動了全村個私企業的發展,還安排了部分村裡的剩餘勞動力。目前,光林村已有6家個私企業,吸收勞動力350多人。2005年,村財政收入26萬元,比上年增加11萬元。村支書陳章潭說:“村黨支部的作用就是要帶領村民都富起來。”生產發展了,農民增收了,村里便把積累的資金有計畫地用於改善村裡的基礎設施,幫助村民解決生產生活難題,不斷改變家園面貌。幾年來,光林村先後投資24萬元,改造了160多畝中低產田,投資12萬元建造了總計達4000多米的U型槽,投資78萬元修好了各自然村村道,投資6萬元修復2000多米水渠,投資3.5萬元建造了潘山河堤,使農村基礎設施得到大力改善。[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